张出尘听闻秦琅花一万钱买下了南边那片洼地,不由的来了精神。
    “一万钱买下那片洼地?那地有什么用,一年估计得要淹上三回,大半时间倒都是一片水泽。”
    “据说秦三郎想在那养鱼种藉养鸭!”老李赶紧把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主母。
    “养鱼?他就不怕水一浸,这鱼也就跑了?再说想吃鱼,到河里打好了,何必非要自己养?”
    张出尘不解。
    实是这个时代,真正养鱼的人不多。
    秦琅买下那片洼地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毕竟秦琅这样的年轻俊杰如今暂住三原,本就是个热点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许多人盯着。
    更何况秦三郎之前孵鸡鸭苗子,养鸡鸭,种萝卜等都很成功,现在他要养鱼,大家更多的是好奇,而不是嘲讽。
    现在没有谁敢嘲讽秦三郎,毕竟人家能把萝卜种的比粮食收益还高,大家种的麦子,现在还只是一点点苗子,人家的萝卜油菜却已经收了一茬又一茬,卖了一把又一把的钱,算下来进账的收益比大家种几年麦子的都多了。
    紧接着,秦家庄的老王宣布,秦家庄要招工做事。
    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愿意来的都行,反正都是打工分给钱粮。
    “做甚呢,招工?”
    “挖鱼塘!”
    老王对于秦琅的新计划,其实也是有些疑惑甚至是怀疑的,但秦琅把个完整的规划计划说给他听后,老王动摇了,他看不懂,但觉得似乎可行。
    要把上千亩的洼地改造,这是个大工程。
    好在秦家现在底子还挺充足。
    按秦琅的计划,这片洼地改造分为几步,先是把低洼处干脆挖深,然后用这挖起来的泥土,在稍高处,围起一些圩田起来,这些圩田用来种水稻。再零星一些的乱石岗等地方,也堆上土,弄成小片的土地种果蔬。
    沿洼地还要堆一条圩堤,把这片水洼围起来,以方便养鱼,要建闸门。沿岸也用淤泥堆起平整沿岸的圩堤带,他打算在上面建养殖的棚,鸡棚鸭棚猪棚等。
    这个计划,其实就是生态养殖,这东西也不是什么高科技,早在宋明时期,在江南太湖等一带水乡地区,就有许多人开始这样搞了。
    利用江南水乡的特殊地形,在那些湖区等低洼地带,通过清淤挖塘造田,然后再在岸边搞养殖,这样一来,塘泥能够肥田,又有水可浇庄稼,而养鸡鸭猪的粪能够喂鱼,鱼的屎来年又可以连塘泥一起挖上来肥田,甚至还能在圩堤或零星小块的地上种桑树,用桑叶养羊养蚕,尤其是干桑叶还能在冬季喂羊。
    据不少史书记载,当时江南之地人多地少,往往一个家庭十亩地都不到,所以必须得精耕细作,需要足够的肥料肥田,同时必须得发展家族养殖等副业,这样才能保证养家。
    而有不少人就是搞这种生态养殖,充分的发挥当地特色,创造高效的种植生殖效率,甚至因此发家的。
    关中也一样种水稻,毕竟这个时代就算江南,也多只种一季水稻,所以并没有太大影响,关键是水。
    那片洼地一直被废弃,还是因为这里内涝低洼。
    秦琅认为改造一番还是大有作为的,当然如果仅是改造出一些小块的高地种稻,肯定收不回本,所以得发展生态养殖,多管齐下,多块收益。
    上千亩地的改造,看似大工程,但只要多请些人,不算什么,毕竟哪年百姓们不要搞些土木工程,不都是靠着一条扁担两只手给干起来的。
    “这可不是个小工程,三郎不怕亏本?”
    红出尘赶过来,看着踊跃报名的那些附近百姓,问秦琅。
    “亏本是不可能亏本的,我秦三郎可不做亏本的买卖。”
    “养鱼养猪,你这想法还真新鲜。”
    “这里改造好了,不仅能给我带来许多收益,其实也能减轻每年这里的内涝水患,这块洼地这些年可是对这附近影响不小,遇暴雨大水之时,这洼地排水不畅,总是靠近附近内涝,你我的庄子可都没少受过这牵连。”
    张出尘笑笑,他倒更相信秦琅是认为养鱼养猪更赚钱,至于解决内涝,可能只是顺手之劳而已。
    “养鱼能赚钱?”
    “当然能,我打算以后大量供应给长安及周边生鲜活鱼。”
    “这里离长安这么远,你能大量供应活鱼?”
    “只要努力研究,总是能找到解决办法的。”
    “挖塘修田造圩的费用,三郎可算过?”
    ‘这不过是前期投入成本而已!”
    秦琅的名头,就是信用,比钱比粮都管用。
    所以秦家现在开出的招工条件是管两顿饭,另外给一顿饭的粮,工钱按工分给,可折钱也可折粮、绢布,约定等到明年夏、秋收两季时结算,最迟不超过明年明底,全部结清。
    大家对这个条件很满意,他们并不要求说当天做当天结,哪有这样做事的。能够一天管两顿饭就很满足了,何况这每天还给带一顿的粮回家,这其实就相当于是给工钱了。
    反正现在寒冬腊月的,闲着也是闲着啊,把洼里的水清了,清清淤泥,挑土堆田这些大家也不觉得如何。
    能赚两顿饭就够了,又得一顿粮,很不错了,至于说还另按表现打工分,按工分折算钱这些,其实都是意外之喜了。
    何况人家主家多好,男女老少都可以来,虽然老少妇人工分肯定跟青壮不同,但你就算是个孩子,事做的少,但这饭人家不会少让你吃。
    百姓们都称赞秦琅这是在赈济灾民,是在施恩呢。
    曾经在秦家做过干粮的张振一家也赶了过来,他带着许多乡亲们过来,甚至说管饭就行,不用工钱。
    “规矩不能变的,大家肯来帮我做事,我也不会亏待大家的。”秦琅拍着张振的肩膀道。
    张振高声对众人道,“翼国公绝不会亏待大家的,上次突厥来袭时,我逃入长安,就是多亏了翼国公收留,在翼国公府许久,最后走的时候,翼国公又是给粮又是给钱的·······”
    秦家的名声不错,不仅秦琅在百姓口中是个铁面无私不惧权贵爱护百姓的好官,就是秦琼那也是一条天下闻名的好汉名将。
    张振率先过去登记了一家人的名字。
    秦琅拉着他到一边聊天。
    “你们最近如何?”
    “挺好,回到家后听三郎的,养鸡养鸭,还养了几头猪,种了些萝卜,上次又捕得许多蝗虫,除了换了些粮食,自家也存了好多蝗干,如今日子居然比往年冬天还好过呢。”
    以往冬天没事,一天一顿稀的就好,号为猫冬,躲在家中尽量不出门。可今年还能天天两顿,蝗虫粉、小米加了萝卜苗子煮粥,一个冬天快过去了,人不但没瘦,反而面色红润,身上长肉了。
    更别说,家里喂的那些鸡鸭,如今公的卖掉了,母的也在下蛋,猪也长大许多。
    一家人那是越过越有奔头。
    这一切都要感激秦三郎啊。
    所以一听说秦家在招工,要挖塘,张振立即带着兄弟儿姐妹等一起来了。
    “上次听说你成亲,没空赶来道贺,你莫怪!”秦琅笑道。
    “三郎你差人送来的贺礼我收到了,非常高兴三郎还能记挂我们这些小人物。”
    “我不是早说过嘛,难得的缘份一场。”
    头天放出招工消息,结果第二天就已经来了上千人。
    也无须什么过多准备,直接就开工。
    大家都是自带工具,锄头、铲子、锹,筐、桶等。
    看着大家挽起袖子卷起裤腿热火朝天的干着,秦琅倒是很感动,大家还是很淳朴的,并没有什么讲价还价。
    秦家的庄头家丁们成了一个个小包干头,负责指挥一片区域。
    秦琅则自任为总指挥,分派了任务之后,先在工地上建起了一片临时工地棚屋,以给大家晚上住宿。
    又直接建了起了临时食堂,架起了几十口锅灶。
    “胡萝卜炖鸡,白萝卜炖鸭子,再来个鸡蛋青菜汤。”
    第一顿的开工伙食菜谱秦琅亲自定的,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花样。鸡和鸭都是自家庄子里养的,都是不能下蛋的公鸡公鸭,秦琅算料很足。
    鸡鸭平均都是宰杀后四五斤的净重,秦琅都是按十人一只鸡这样算的,这第一顿,就直接让人宰一百只鸡一百只鸭,胡萝卜、白萝卜更是一只鸡配三斤萝卜。
    下足了料。
    主食有蒸饼、小米粥两样。
    他知道干体力活的人其实饭量大,尤其是这种人多干活包吃的情况下,大家肯定也会放开吃,既然包吃了,总不能让大家吃不饱吧。
    “一顿就要二百只鸡鸭,一千个蛋,六百鸡萝卜,这料也多了吧?吃这么好,供不起啊。”老王看到秦琅开的单子,顾不得一身泥巴,赶过来劝谏。
    这才一餐,那一天两顿,得吃多少,而这工程一天两天也干不完啊。
    “头一顿怎么也得吃好点,后面可以削减点,但也得让大家吃饱。你也不用太担心,这鸡鸭反正也都是咱们自家养的,成本也不高。”
    “可是鸡鸭再便宜也不会比粮食便宜啊,不如多供点蒸饼米饭等主食,一顿杀个几只鸡鸭添在菜里,也不错了。”在老王看来,能敞开供应蒸饼这样的主食就不错了,哪还有另供菜,甚至还供这么好的菜的?
    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这样败家啊。
    “上千号人,你这一顿才几只鸡鸭,大家吃什么?”
    “那就多杀几只,把鸡鸭炖萝卜,这样汤里也有肉味了,挺好了。”
    秦琅想了想,“这样吧,一天一百只鸡,或是一百只鸭,或是五百个蛋,轮着吃,不能少于这个标准。”
    “可不行哩,哪有这样吃的,三郎你见过哪家做事敢这样供吃的,金山银山也供不起啊,一天最多二十只鸡,或是鸭,或是五十个蛋,不能再多了,萝卜白倒咱们多供点,蒸饼或是汤饼管够,这总行了,就这条件,整个关中也没哪家比这厚实的了。”

章节目录

贞观俗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木子蓝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木子蓝色并收藏贞观俗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