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数年未归,鲁国的春风还是那么温暖而熟悉,洙水之畔,赵无恤抬头瞧了瞧北归的鸿雁,心里暗道,自己的归宿不知是邺,还是鲁呢?或许,心安之处便是故乡吧,还是在季嬴的小院子里他的心才最为安定。
    不过鲁国同样也有他的家人,他的妾室和长子。
    赵无恤偏过脸看着与自己同乘一车的儿子,他又高了一点,赵无恤带着姝来鲁国,一年见不到亲人几次,更缺少同龄人陪伴玩耍的赵操可高兴坏了,跑前跑后带着妹妹游览曲阜风物,还动用私库,给她置办各种点心。
    可惜小儿女的总角之乐没维持几天,赵操很快就没时间玩闹了,他被要求旁听赵无恤与家臣们的会议,看着赵操心不在焉的样子,赵无恤又是无奈,又是好笑,便对他说道:
    “我们晋国的贤人师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以相辅佐也。这句话,道尽了君主与卿族的关系,你可曾听过?”
    年仅九岁的赵操一个激灵,紧张地说道:“夫子(张孟谈)曾说起过,卿对待君主,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他学习的东西不再是简单的诗、书,开始涉及更多。
    “在邦国初兴时,的确如此,被封到陌生地域的诸侯需要有佐贰,他们或是亲戚,或是亲信,久而久之根深蒂固,身居高位,就成了诸侯的世卿。在诸侯对外积极开拓的时候,他们是领军在前的先锋,在诸侯遭到外敌入侵时,他们是维护疆土的磐石。”
    听赵无恤这么一说,或许是想到自己也是高贵的卿族,赵操在车上挺起了胸。
    谁料父亲话音一转:“我告诉你这些,是让你以主君的身份去思考,而不是继续把自己当成一般的卿族。”
    看着儿子不明所以的模样,赵无恤叹了口气,现在和他说这些,是不是太早了些?
    但身为父亲,谁不想把自己所知的人生经验、历史教训一一传授给子嗣呢?赵无恤想告诉他的是,到了诸侯衰败的季世,这些曾经是邦国柱石的卿族,却摇身一变,成了国家的祸乱之源!
    诸侯林立的春秋,每个邦国都一个小小的社会生态圈,在这些朝堂里发生的事情不尽相同,但都脱离不了一个主题,那就是君权和卿权的相爱相杀,此消彼长……
    在晋国,晋献公杀尽公族,又驱逐群公子后,晋国的公族仿佛受到了诅咒,卻氏、羊舌氏、祁氏,在历次内斗里相继消亡。只剩下韩氏,还有范、中行、知、赵、魏几家外来强卿军政一体,维持脆弱的平衡。他们分为几个派系相互倾轧,最终六卿变成了三卿,封建国家内部孵化出了未来的****官僚政权。
    在鲁国,三桓瓜分公室的政治格局曾长期稳定,国君无从反抗,国人也习以为常,知季氏而不知君,但最后三桓却因为自身的衰败,让位于陪臣执国命,贻笑大方。
    在卫国则不同,卿族与君权长期维持平衡,宁氏、孙氏等卿无法完全架空国君,国君也消灭不了卿族。所以有时候卿族便依靠国人驱逐国君,有时候国君又利用卿族的矛盾灭上一两家,但大抵相安无事。
    当然,以上三国的末路却惊人的相似,在赵无恤出现后,平衡走到尽头,终于有了今日的局面。
    在与鲁国鸡犬相闻的近邻邾国,则演化出了另一番格局。
    邾国的先祖是祝融八族中的曹氏,殷商时从中原不远千里迁徙到了东方,建立起一个疆域广阔的方国,习俗渐渐夷化。到了第五代君主曹侠时,周人灭商,邾国不幸卷入武庚之乱,又不幸被周公打败,于是便失去了独立地位,成了鲁的附庸,国君没有爵位,只能自称邾君。
    直到第十二世国君曹克时,因为帮助齐桓公推行霸业,在各国积极奔走联络,这才因功得到了子爵之位,邾国终于位列诸侯。那时候的邾国在齐国的支持下,疆域广阔,一度中兴。总体力量虽然比鲁弱小,常受鲁国侵掠,但也有一战之力,在赵氏专鲁前,鲁国的实力是九百乘,邾国却全民皆兵,也能凑出六百乘战车,所以他们小而不弱,多次让鲁人吃瘪,一度大败鲁宣公,把他的甲胄挂在城门上。
    只可惜邾国也在不断分封分裂,原本足足有四县之地,在分出了小邾、滥两个同姓小邦后,加上不断被鲁国侵占国土,现在只剩下两个县的体格,人口十余万了。
    不仅如此,因为邾国的君臣矛盾十分剧烈,邾国的卿大夫还在不断地外逃,不单自己逃,还拖家带口,并带着城邑整个并入鲁国。早在邾悼公时,邾国大夫就曾投奔鲁国,并把邾国的漆和闾丘作为进献礼交给鲁。时隔一年,大夫畀我又叛邾奔鲁。邾庄公时,又连续发生了两次卿大夫献封邑奔鲁的事件。
    卿族接二连三的离心外逃,这就是邾国的特色了,现如今是第十八代国君曹益在位,他荒淫无道,与卿大夫之间关系十分紧张,于是就在赵无恤刚平定卫乱,把卫国从仆从国变为傀儡国的时候,又有邾国卿大夫来投奔了……
    非但投奔,那位大夫还请求赵氏伐邾!
    鲁侯早就不管事了,鲁国现在名义上的正卿是赵操,虽然他年纪还小,但碰上这种事情,赵无恤也会问他一问,看此子是否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邾国是鲁国的附庸,此事鲁国有管的义务……”
    但是如何管,赵操就说不出所以然来,赵无恤也不难为他,继续与张孟谈等人讨论,只让赵操旁听。距离这孩子真正走上前台处理政务还有十年呢,在此之前,就先多听多看吧。
    有趣的是,这一次,鲁地诸士的意见惊人的一致,那就是打!
    鲁国和邾国的恩怨由来已久了,鲁军放到中原诸侯里常常充当鱼腩的角色,但其国力却强于邾、莒,又是秉承周礼的侯国之首,国际地位较高。在春秋时期,邾君多次到鲁国结盟朝见,希望结好于鲁。但这些“东夷”恰恰是鲁人扩展领土的主要方向,于是他们常常借口“伐夷”加兵于邾。二百年里,鲁国对邾国的入侵就达十几次之多,先后夺取了邾国大量的土地、人口。
    这种情况使得鲁士对邾国态度一致,那就是恨不得一口吞并,宰予直接叫嚣:“让邾国变成鲁国的两个县!”
    对于赵无恤而言,子贡提议挖掘的运河“菏水”已经动工,沟渠正缓慢朝泗水前进,预计五年后完工,它的终点正好就在邾国附近的棠邑。于是邾国的地位赫然重要起来,若恰逢赵氏与齐、吴交兵时邾国有变,导致菏水运输断绝,将会给赵氏未来的计划造成巨大困扰。
    邾国现在君臣相互敌视,黑暗政治导致了矛盾激化,民众对国家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强。在先前一次与鲁国的战斗中,邾国有33名官吏战死,而参战的民众却没有一个人为国死难,邾国公室被邾人所抛弃,侵吞邾国的时机已经到来。而且不比卫国这根正苗红的姬姓封国,对国内常用夷礼的邾国,是可以祭出”尊王攘夷“大旗的,虽然事实上邾鲁文化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所以赵无恤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响应邾国卿大夫的请求,讨伐邾国!
    ……
    军情如火,一月下旬邾国生变,二月初赵无恤抵达曲阜,进行战争谋划,二月底才刚刚结束春耕的鲁人便被征召入伍,听说有仗打了,嫌家里地少的鲁人顿时欣喜若狂,又听说要打的是弱小的邾国,他们就更加欢喜了,这简直是白送的军功啊。
    于是妻送夫,女送父,临别时都嘱咐,若不立功,就别回来了。
    张孟谈也已经拟好了计划:“邾国虽然号称六百乘,实际上能出动的兵力不过万人,吾等却能投入两个军的兵力。宋国和薛滕共计五千人,从滕国展开进攻;曲阜赵广德部五千人,从泽山进攻;东鲁冉求部五千人从东武城进攻;西鲁一万人由卿士亲帅,从亢父进攻……”
    赵无恤点了点头:“如巨石之压危卵,鲁邾的国力差距巨大,更有卿大夫带路,此战务必速战速决,半个月内解决邾国!让齐、吴都来不及有所反应。”
    邾子曹益几度遣使求饶,赵无恤都未理会。九年前泗会盟,邾国在子贡的劝说下服从了鲁、宋两国,作为鲁国的附庸存在,但他们仍然有很大的自主权,而且据赵无恤所知,赵齐大战期间,邾国的国君曹益是有些意动,想要帮助齐国,摆脱鲁国控制的。
    让这么一个“六百乘”的邦国卧在鲁国和宋国之间,日夜威胁心腹,怎么都没法让人心安。
    到三月初,赵军已在邾国周边集结完毕。
    然而就在赵无恤的中军大营刚刚在亢父扎好之际,任县的新县令詹台灭明却来报,说在县里捉住了一个行踪可疑的人……

章节目录

春秋我为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七月新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月新番并收藏春秋我为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