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之后才能到,这肯定不是近海发生的地震,往外国找。”
“地球联邦的官网也没发现!”
“等等,华夏新闻正在报道此次事件,不是地震,是陨石!”
陆笛此时也坐在电视机前,跟一群基地科研人员看新闻。
南云山基地的后勤人员都被抽调出去搞转移工作了,只剩下一群必要的防御警戒人手,以及这群年纪比较大,体力有点差的科研人员,由张教授带队,守在这里默默等待。
这位张教授,就是前次去工厂搞军工考察的。
他对陆笛很有兴趣的样子,特意过来打了个招呼。陆笛才知道这位张教授的父亲是二号季厘研发小组的负责人,父子两代人都在干科研。不过小张教授不做仿生物神经元技术,而是搞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刚过四十岁,就已经有好几项学术成果了。
据说张教授主持着一个庞大的计划,具体大概是建造可供商都避难所正常运行的能源设施。
听着新闻主持人铿锵有力的播报,陆笛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一颗彗星的残骸忽然分解,受地球引力影响,即将落入大气层。
陆笛目瞪口呆:“这算是陨石撞击地球吗?”
“算啊。”
搭话的是坐在他身边的朱祝。
陆笛继续保持震惊的咸鱼状态:“不是?怎么还带模拟考的?”
那块可以称为小行星的大陨石还在路上呢,这场关系到人类文明是否存亡的“大考”还有一年半左右就拉开序幕,全球都在紧张备考,现在太空考试总署忽然给你来个模拟考?
这就离谱!
朱祝苦笑着说:“这哪是模拟考,我更愿意称它为小升初。”
在难度上根本不是一回事啊!
“不不,如果运气好的话,也就是幼儿园升小学。”另外一个研究员纠正说,“有百分之九十的几率,陨石会砸进海里,海啸的规模也不会太大,最多摧毁淹没港口仓库区。”
但是以防万一,商都还是进行了整区迁徙。
商都是新兴城市,海边有对抗台风侵袭的防浪大堤,两年前重新加固完毕,据说可以扛住七级地震,防住三米的海啸浪墙。
商都根本不在地震带上,理论上能遇到的最大地震也就六级,这种超烈度的防震设计一般是用在重要的水利建设上,一条防浪堤坝有这个标准很不错了。
而且商都市区背靠南云山,整体地势逐渐走高,即使遭遇海啸袭击,也不会整座城市都完蛋。
陆笛摸摸鼻子。
幼儿园升小学这个比喻太糟了,再渣的学渣也不能在这种考试里感觉到痛苦吧?
都怪自己,说什么模拟考。
“……只能提前八小时预警吗?”
陆笛瞅了一眼挂在墙上的老式机械钟,不解地问。“已经很不错了,二十年前只有俄罗斯与美利坚在运气好的情况下能提前发现,就算发现了,也没法预测陨石会掉到哪里。”
朱祝耸肩说,“彗星是由岩石、尘埃以及冰冻的气体组成的,接近太阳之后它就被‘点燃’了,所以看起来很亮,但是那些可燃物总有被烧完的一天,这时候它就剩下黑乎乎的残骸,既不发光也不发热。它们漂浮在宇宙中,体积又小,是很难发现的,而且每个星球周围都有,数量很多的。”
“就像海岛周围的礁石?”
陆笛想象了一下那画面。
星球犹如无边无际的漆黑汪洋里的孤岛。
“对。”朱祝拍了下大腿,点头说,“其实我不是学这方面的,说得也不好,反正大概意思就是这样。这些‘礁石’本身就不牢固,受到‘海浪’的冲击,或者其他东西的撞击……”
“海浪?”
“太阳风,这玩意可厉害了,彗星就是因为它才燃烧发光的。”朱祝摆摆手,继续说,“总之海水太黑,礁石也黑数量还多,不好观测,也不知道它们啥时候就解体冲向海岛,不过大部分都会被海岛的防御能量罩干掉的。”
陆笛被带跑了,心想海岛哪里来的防御能量罩,又不是星际战舰。
然后反应过来,哦,大气层。
“……大部分彗星残骸坠入地球,还没到达地面,就在大气层里燃烧殆尽了。”
朱祝做了一个放礼花的动作,然后叹口气,“但是小部分残骸岩石成分占比例较大,咱家的能量罩干不掉它,掉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就当它是个响炮,掉进村庄城市问题就大了。”
陆笛看着新闻上放出的图片,疑惑地说:“这块……好像不大?就五六米?”
“体积再小,这个速度下来也够呛。”
朱祝愁眉苦脸地说,“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知道吗?一个直径20米左右的陨石,还没撞击到地面就在半空中解体爆炸了,冲击波几乎把两千平方公里的森林夷为平地。还好是在俄罗斯,地广人稀。”
陆笛想了想,然后问:“不能打碎?我听新闻说什么激光武器。”
这时他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那是地球上方的空间站装备的,据说能把陨石搞碎,但是条件比较苛刻,角度不好位置不对都打不着,而且这几块陨石都太小了,五六米,就像用远程狙击枪去打另外一颗运动中的子弹。至于其他武器……洲际导弹的速度是20马赫,陨石坠落的速度预测是35马赫,打不中,也打不了。”
陆笛回过头,看到了熟悉的滚轮机器人。
“晏龙?你好像……”
“嗯?”
有点不一样了,但是那里不一样,陆笛说不出来。
那个被金虹环绕的黑洞,好像马上就要喷发?
晏龙静了静,没提自己有“新形态”的事,毕竟那个形态还不稳定,想要展示给陆笛看也不行,除非陆笛再到主机房去一次。
算了,留着等以后给陆笛一个惊喜。
滚轮机器人若无其事地找了一个空座。
“晏龙,你怎么来这里了?”朱祝也很意外,他还以为晏龙跟着特别执行队一起出去搞转移工作了。
“……夏教授说让我来看看这里的情况。”
其实夏教授的原话是主机放在商都避难所,晏龙应该跟载体换个地方,这叫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虽然避难所很安全,但也得防止出现什么意外,而且这边有小张教授的团队,也得要有人来负责保护。
商都,不,整个华夏都紧绷着准备迎接这场模拟考。
不止是紧急撤离这么简单,还有紧急状态下,各级单位各部门的调度与反馈。
各大基地都要有应急措施,以小组为单位,要有应急的负责人。
新闻已经进行到主持人与华夏太空相关机构的专家连线了。
“……总共七块碎片,其中三块相对较小,预计会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即使没有,造成的破坏程度也非常有限。问题是其他四块,对华夏来说,主要有影响的是这块编号为2051g2的陨石。”
背景是一张地图,一个大红圈,把东海与南海囊括了进去。
“范围这么大吗?”
“是的,陨石进入大气层之后,运动轨迹很难预测。大家现在看到的预测,还是通过地球联邦各国在二十年内持续不断对坠入大气层的彗星残骸碎片进行追踪观测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又通过量子计算机的演算才得出的。”
“可是……我国以及菲律宾的一些岛屿也包括在内?”
“是的,如果落在岛屿上,就不会产生海啸,但是以概率来说,海洋的范围更广,而且这里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我们必须考虑到落点不好,触发地震与火山喷发的可能性。这样海啸的几率就会进一步加大。”
“也就是说,接到海啸预警以及可能遭逢灾难的不止是华夏?”
“是的,g3,g4会落后一步,比g2慢两个小时左右,坠落到南亚这一块,地球联邦已经紧急派遣了人员,但是当地的转移情况堪忧,政府的管控力很差。至于g1会落在远海,它个头比较小,威胁度也基本没有。”
陆笛再次看钟,距离预报时间只剩下五个小时了。
现在是凌晨一点。
第66章 落地
今夜, 地球上有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人无法入眠,都集中在东亚地区。
他们在紧张地等待着。
坚守岗位的人努力维持着秩序,他们看着不断走动的时钟指针, 感觉就像是在经历一场不能输的战争。
夜幕漆黑, 一辆又一辆重型卡车在道路上行驶,这是最后一批撤离的队伍,装载着港口的货物。
商都不允许工厂建在海拔低于10米的低洼地区, 所以这次任务还算轻松, 不需要搬动那些昂贵沉重的机器——作为一个高新技术集中的城市, 商都的一些工厂自带研发部门, 高端机器通常在上百万甚至千万的级别,损失不起。
卡车轰隆隆地行驶在空荡荡的街道上,
许多人站在自家窗前,拍摄着图片传到网上,因为他们被要求不得离开家门。
这是难以想象的画面。
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政府发布海啸预警之后,哪怕不在“危险区域”,人们也会搬着家当冲上轿车,然后疯狂地赶向高处,最后被直接堵在路上。
能不能逃过海啸, 全看运气。
也许是太不一样了,其他国家的网络热议帖逐渐变味。
“华夏人真可怜, 他们为什么被困在家里?政府放弃他们了吗?”
“可能是穷,没有车,在这种情况下,留在楼房里比较安全。”
大洋彼岸是白天,这次陨石的规模不大, 冲击波也不会跨越广海牵连到他们,所以他们放松地刷着地球联邦官网上的图片,登陆社交网络看着华夏的各种直播视频与图片。
比起菲律宾印尼等国那些布满车辆与人的现场画面,华夏这边“安静”得有些诡异。
但街道是安静的,网络可不安静。
憋着一口气,紧张不已的华夏人看到这些言论,气不打一处来,撸起袖子就冲过去疯狂输出。
“你才买不起!老子既不住在海边,又不住在低洼地区,为什么要跑?”
“拍摄地点是车队的途径地区,你看看现在几点了,车队来到这里,说明我家这边是安全的,懂?”
“你知道商都有多少人吗?一千万!怎么着,你想看一千万人深夜登山活动?”
这边刚吵完,赫然发现外网还有人在大大咧咧地宣扬末日说。
这段时间关于陨石摧毁地球的说法盛行,许多国家都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现在相信这个说法的人犹如打了鸡血,就连一些著名的脱口秀也用夸张的言辞表示,地球不会毁灭,只是东方某个大国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用“群魔乱舞”、“谣言多如漫天繁星”来形容这几个小时,简直再恰当不过。
华夏人忙着激情回击,好像不太紧张了。
反正陨石都要往下掉的,普通人愁也没用。
“我爸听说海啸要来,连夜用胶带把我家的存折、证件放进防水袋,用胶带捆了贴在天花板上(图片)。”
“地球联邦的官网也没发现!”
“等等,华夏新闻正在报道此次事件,不是地震,是陨石!”
陆笛此时也坐在电视机前,跟一群基地科研人员看新闻。
南云山基地的后勤人员都被抽调出去搞转移工作了,只剩下一群必要的防御警戒人手,以及这群年纪比较大,体力有点差的科研人员,由张教授带队,守在这里默默等待。
这位张教授,就是前次去工厂搞军工考察的。
他对陆笛很有兴趣的样子,特意过来打了个招呼。陆笛才知道这位张教授的父亲是二号季厘研发小组的负责人,父子两代人都在干科研。不过小张教授不做仿生物神经元技术,而是搞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刚过四十岁,就已经有好几项学术成果了。
据说张教授主持着一个庞大的计划,具体大概是建造可供商都避难所正常运行的能源设施。
听着新闻主持人铿锵有力的播报,陆笛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一颗彗星的残骸忽然分解,受地球引力影响,即将落入大气层。
陆笛目瞪口呆:“这算是陨石撞击地球吗?”
“算啊。”
搭话的是坐在他身边的朱祝。
陆笛继续保持震惊的咸鱼状态:“不是?怎么还带模拟考的?”
那块可以称为小行星的大陨石还在路上呢,这场关系到人类文明是否存亡的“大考”还有一年半左右就拉开序幕,全球都在紧张备考,现在太空考试总署忽然给你来个模拟考?
这就离谱!
朱祝苦笑着说:“这哪是模拟考,我更愿意称它为小升初。”
在难度上根本不是一回事啊!
“不不,如果运气好的话,也就是幼儿园升小学。”另外一个研究员纠正说,“有百分之九十的几率,陨石会砸进海里,海啸的规模也不会太大,最多摧毁淹没港口仓库区。”
但是以防万一,商都还是进行了整区迁徙。
商都是新兴城市,海边有对抗台风侵袭的防浪大堤,两年前重新加固完毕,据说可以扛住七级地震,防住三米的海啸浪墙。
商都根本不在地震带上,理论上能遇到的最大地震也就六级,这种超烈度的防震设计一般是用在重要的水利建设上,一条防浪堤坝有这个标准很不错了。
而且商都市区背靠南云山,整体地势逐渐走高,即使遭遇海啸袭击,也不会整座城市都完蛋。
陆笛摸摸鼻子。
幼儿园升小学这个比喻太糟了,再渣的学渣也不能在这种考试里感觉到痛苦吧?
都怪自己,说什么模拟考。
“……只能提前八小时预警吗?”
陆笛瞅了一眼挂在墙上的老式机械钟,不解地问。“已经很不错了,二十年前只有俄罗斯与美利坚在运气好的情况下能提前发现,就算发现了,也没法预测陨石会掉到哪里。”
朱祝耸肩说,“彗星是由岩石、尘埃以及冰冻的气体组成的,接近太阳之后它就被‘点燃’了,所以看起来很亮,但是那些可燃物总有被烧完的一天,这时候它就剩下黑乎乎的残骸,既不发光也不发热。它们漂浮在宇宙中,体积又小,是很难发现的,而且每个星球周围都有,数量很多的。”
“就像海岛周围的礁石?”
陆笛想象了一下那画面。
星球犹如无边无际的漆黑汪洋里的孤岛。
“对。”朱祝拍了下大腿,点头说,“其实我不是学这方面的,说得也不好,反正大概意思就是这样。这些‘礁石’本身就不牢固,受到‘海浪’的冲击,或者其他东西的撞击……”
“海浪?”
“太阳风,这玩意可厉害了,彗星就是因为它才燃烧发光的。”朱祝摆摆手,继续说,“总之海水太黑,礁石也黑数量还多,不好观测,也不知道它们啥时候就解体冲向海岛,不过大部分都会被海岛的防御能量罩干掉的。”
陆笛被带跑了,心想海岛哪里来的防御能量罩,又不是星际战舰。
然后反应过来,哦,大气层。
“……大部分彗星残骸坠入地球,还没到达地面,就在大气层里燃烧殆尽了。”
朱祝做了一个放礼花的动作,然后叹口气,“但是小部分残骸岩石成分占比例较大,咱家的能量罩干不掉它,掉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就当它是个响炮,掉进村庄城市问题就大了。”
陆笛看着新闻上放出的图片,疑惑地说:“这块……好像不大?就五六米?”
“体积再小,这个速度下来也够呛。”
朱祝愁眉苦脸地说,“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知道吗?一个直径20米左右的陨石,还没撞击到地面就在半空中解体爆炸了,冲击波几乎把两千平方公里的森林夷为平地。还好是在俄罗斯,地广人稀。”
陆笛想了想,然后问:“不能打碎?我听新闻说什么激光武器。”
这时他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那是地球上方的空间站装备的,据说能把陨石搞碎,但是条件比较苛刻,角度不好位置不对都打不着,而且这几块陨石都太小了,五六米,就像用远程狙击枪去打另外一颗运动中的子弹。至于其他武器……洲际导弹的速度是20马赫,陨石坠落的速度预测是35马赫,打不中,也打不了。”
陆笛回过头,看到了熟悉的滚轮机器人。
“晏龙?你好像……”
“嗯?”
有点不一样了,但是那里不一样,陆笛说不出来。
那个被金虹环绕的黑洞,好像马上就要喷发?
晏龙静了静,没提自己有“新形态”的事,毕竟那个形态还不稳定,想要展示给陆笛看也不行,除非陆笛再到主机房去一次。
算了,留着等以后给陆笛一个惊喜。
滚轮机器人若无其事地找了一个空座。
“晏龙,你怎么来这里了?”朱祝也很意外,他还以为晏龙跟着特别执行队一起出去搞转移工作了。
“……夏教授说让我来看看这里的情况。”
其实夏教授的原话是主机放在商都避难所,晏龙应该跟载体换个地方,这叫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虽然避难所很安全,但也得防止出现什么意外,而且这边有小张教授的团队,也得要有人来负责保护。
商都,不,整个华夏都紧绷着准备迎接这场模拟考。
不止是紧急撤离这么简单,还有紧急状态下,各级单位各部门的调度与反馈。
各大基地都要有应急措施,以小组为单位,要有应急的负责人。
新闻已经进行到主持人与华夏太空相关机构的专家连线了。
“……总共七块碎片,其中三块相对较小,预计会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即使没有,造成的破坏程度也非常有限。问题是其他四块,对华夏来说,主要有影响的是这块编号为2051g2的陨石。”
背景是一张地图,一个大红圈,把东海与南海囊括了进去。
“范围这么大吗?”
“是的,陨石进入大气层之后,运动轨迹很难预测。大家现在看到的预测,还是通过地球联邦各国在二十年内持续不断对坠入大气层的彗星残骸碎片进行追踪观测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又通过量子计算机的演算才得出的。”
“可是……我国以及菲律宾的一些岛屿也包括在内?”
“是的,如果落在岛屿上,就不会产生海啸,但是以概率来说,海洋的范围更广,而且这里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我们必须考虑到落点不好,触发地震与火山喷发的可能性。这样海啸的几率就会进一步加大。”
“也就是说,接到海啸预警以及可能遭逢灾难的不止是华夏?”
“是的,g3,g4会落后一步,比g2慢两个小时左右,坠落到南亚这一块,地球联邦已经紧急派遣了人员,但是当地的转移情况堪忧,政府的管控力很差。至于g1会落在远海,它个头比较小,威胁度也基本没有。”
陆笛再次看钟,距离预报时间只剩下五个小时了。
现在是凌晨一点。
第66章 落地
今夜, 地球上有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人无法入眠,都集中在东亚地区。
他们在紧张地等待着。
坚守岗位的人努力维持着秩序,他们看着不断走动的时钟指针, 感觉就像是在经历一场不能输的战争。
夜幕漆黑, 一辆又一辆重型卡车在道路上行驶,这是最后一批撤离的队伍,装载着港口的货物。
商都不允许工厂建在海拔低于10米的低洼地区, 所以这次任务还算轻松, 不需要搬动那些昂贵沉重的机器——作为一个高新技术集中的城市, 商都的一些工厂自带研发部门, 高端机器通常在上百万甚至千万的级别,损失不起。
卡车轰隆隆地行驶在空荡荡的街道上,
许多人站在自家窗前,拍摄着图片传到网上,因为他们被要求不得离开家门。
这是难以想象的画面。
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政府发布海啸预警之后,哪怕不在“危险区域”,人们也会搬着家当冲上轿车,然后疯狂地赶向高处,最后被直接堵在路上。
能不能逃过海啸, 全看运气。
也许是太不一样了,其他国家的网络热议帖逐渐变味。
“华夏人真可怜, 他们为什么被困在家里?政府放弃他们了吗?”
“可能是穷,没有车,在这种情况下,留在楼房里比较安全。”
大洋彼岸是白天,这次陨石的规模不大, 冲击波也不会跨越广海牵连到他们,所以他们放松地刷着地球联邦官网上的图片,登陆社交网络看着华夏的各种直播视频与图片。
比起菲律宾印尼等国那些布满车辆与人的现场画面,华夏这边“安静”得有些诡异。
但街道是安静的,网络可不安静。
憋着一口气,紧张不已的华夏人看到这些言论,气不打一处来,撸起袖子就冲过去疯狂输出。
“你才买不起!老子既不住在海边,又不住在低洼地区,为什么要跑?”
“拍摄地点是车队的途径地区,你看看现在几点了,车队来到这里,说明我家这边是安全的,懂?”
“你知道商都有多少人吗?一千万!怎么着,你想看一千万人深夜登山活动?”
这边刚吵完,赫然发现外网还有人在大大咧咧地宣扬末日说。
这段时间关于陨石摧毁地球的说法盛行,许多国家都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现在相信这个说法的人犹如打了鸡血,就连一些著名的脱口秀也用夸张的言辞表示,地球不会毁灭,只是东方某个大国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用“群魔乱舞”、“谣言多如漫天繁星”来形容这几个小时,简直再恰当不过。
华夏人忙着激情回击,好像不太紧张了。
反正陨石都要往下掉的,普通人愁也没用。
“我爸听说海啸要来,连夜用胶带把我家的存折、证件放进防水袋,用胶带捆了贴在天花板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