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为这次跟以前也差不多,秘密潜入可能有敌人的工厂或者研究所,抓住可疑的武装人员。没想到这次的任务大相径庭, 他们光明正大地进了那家石墨烯元件加工厂, 而且是以商都基地的名义。
负责接待他们的程经理笑容满面。
当然了,不管谁接到一份来自军方的订单,都会感到高兴。
虽然他们在行业内是位于顶尖水平, 但是放到国际上就不够看了, 跟华夏官方的研究所也是不能比的。如果能借着这个机会跟军方拉上关系, 对他们非常有好处。
别的不说, 至少能争取每年多减免一点税吧!
所以程经理对商都基地派来的考察团非常用心,他很有经验,不问对方究竟需要什么,只是不断地介绍,这一路上嘴就没停过。
于是在陆笛眼里,这个程经理宛如人型产品说明书,写满了他每个字都认识但是拼在一起就不知道啥意思的文章。
是个“噗噗噗”往外冒字的机关枪。
商都基地考察团由一个陆笛不认识的中年人带队,他戴着眼镜,厚重的眼袋与稀少的头发,身上散发的气息与颜色字符, 让陆笛知道这是一位真正的专家,其他人对他的称呼是“张教授”。
张教授带了两位助手, 还有几个跟他年纪差不多的科研人员。
他们认真听着程经理的介绍,也不说话,就是什么都看,连处理废品的回收装置都不肯放过。
陆笛觉得他们是真的在考察这家工厂的生产能力,联系到之前对华夏进入紧急准备阶段的推测, 陆笛觉得还是很有可能的。
石墨烯元件,或者说石墨烯这种原材料,是使用太阳能的关键材料。
从前也能生产,但是天然的石墨烯很少,需要通过实验室的二次加工才能使用,具体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的技术也很多,陆笛这个学渣搞不清。他只知道,大约十几年前,全球科学家终于攻破了关键的技术性难关,从此石墨烯材料可以在实验室进行量产,造价也大幅度降低,从此人类可以大范围地使用清洁能源,不管是手机还是汽车,都迎来了行业性的变革。
但是淘汰是一个过程,旧的制造业如果轰然倒塌,对社会的影响太大。
目前在某些不发达的国家,或者某些国家的偏僻地区,烧汽油的车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
陆云的故乡兴覃就是这样,石墨烯对他们最大的意义,只体现在手机续航能力上,这也算是一大怪现象吧,思想停留在上世纪老旧时代,使用世纪初的电器设备,手里拿着的却是最新款的手机。
这就是科技发展太快的后果,一些地方完全跟不上。
不过,在商都就没有这种迹象了。
商都是华夏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完全使用清洁能源的城市,换句话说,就连路灯都是高科技新材料。
商都附近的石墨烯元件加工厂也非常多,粗粗一数规模比较大的就有十来家,他们在民用领域有专攻。如今陨石危机迫在眉睫,军用研究所的产量或许已经不能满足储备所需。
这一点不止陆笛能想到,陆笛觉得这家工厂的研究负责人也想到了,他不像程经理那样喜笑颜开,反而眉头紧锁,看起来非常焦虑。
在陆笛看来,焦虑是深蓝混合着紫色。
现在这个人都快被焦虑涂满了。
他不止焦急,还紧张,尤其是望向全副武装的执行队员,象征紧张的橙黄色跟过电一样闪烁。
“……负责人可能有问题。”
陨石危机还没有公开,就算相信真的有陨石,脑子也灵活地想到军方订购元件背后的意义,但是在普通人眼里,这些穿着制服带着武器的人,是来保护考察团的,为什么看到他们要紧张?
华夏跟其他国家不同。
如果真的出现混乱,普通人在街上看到实弹武装的军人,真实感受应该是“松口气”与“安心”。
“他在紧张,看向你的时候尤其明显。”陆笛低声说。
陆笛现在的位置很特殊。
他是一个头盔。
很简单的士兵头盔样式,旁边附带一个微型耳麦。
陆笛看到这个载具的时候,差点就想拒绝执行任务。
戴头盔的人是袁仲夏,又不是袁仲夏,这个身体被晏龙借用了。
陆笛很费解地思索了一番三个人的位置,晏龙在袁仲夏的大脑里,他在脑袋外面——
换句话说,现在陆笛与晏龙交流十分方便,因为他说话的时候几乎是贴在“晏龙”耳边的。
有点别扭,也很奇怪,但是任务重要。
——就算不看在晏龙的面子上,也要看在夏教授辛辛苦苦提供载具设备上。
陆笛努力无视了心里的异样感觉,进入工厂之后,他发现这个位置居然非常好,联络方便不说,居高临下看得远,还能旁观袁仲夏这边接受发送的各种命令。
挺自在的,于是那点不适感也没了。
而且跟晏龙“交锋”时,心态莫名弱势的感觉也消失了,连带着心情变好。
果然夏教授研发的产品,谁用谁知道,用了都说好——陆笛发现自己真心实意地成了产品吹,可惜除了晏龙之外,他无处安利,晏龙也不需要他的安利。晏龙用的产品比他更好,在夏教授那里是vip的客户等级。
难道只能找季厘?
想了想季厘的性格,陆笛觉得没指望,再说季厘现在的工作单位在地球联邦,想碰面都难。
陆笛一边想着那个从未见过的三号岁闰,一边“居高临下”扫视周围。
“除了那个负责人,其他人都很正常。”
这时晏龙也接到了考察团里的“特殊人员”的提醒,内容与陆笛的一样,也是提醒工厂研究室负责人看起来有异常。
这个特殊人员,其实就是搞情报工作的,擅长察言观色。
晏龙这次肩负的任务很简单,就是看看这家工厂有没有“不对”的地方,是否有“不对”的人。
因为经过全面详细的调查,这家工厂与境外势力,与奇方集团都没有贸易关系,资金往来与税务也很正常,所以林北堂很有可能是借助他人的名义,向这家工厂订购元件的。
但是不能不查。
正好要大规模的采购元件,特别执行队就随着考察团一起来了,明面上的任务是保护考察团,对整个工厂进行戒严。
因为是临时通知,只有一个产品经理与研究负责人在岗,表现跟反应都特别真实,整个工厂的建设与施工图纸在来之前就到了袁仲夏的电脑里。
如果厂区建筑有任何与图纸不符的地方,马上就会发现。
用袁仲夏的话说,一个晏龙,再加一个陆笛,在这种级别的侦察之下,什么秘密能藏得住?
效果也很不错。
工厂基本没有问题,接下来只需要深入调查那位负责人就行了。
晏龙换了个位置,不动声色地看着电脑屏幕,上面正是工厂研究组负责人的全部信息。
包括学历、家庭住址、家庭关系,个人账户,名下资产……非常详细,说明不是普通的档案。
陆笛猜想,在今天来之前,商都基地已经做好了“预习”,恐怕这家工厂的管理层包括前面那个机关枪产品经理在内都有一份,有备无患。
搞这些资料不会惊动任何人,这就是主场优势。
跟今天光明正大进入工厂一样。
如果工厂有什么问题,除了对方想寻死,否则一定不敢主动败露,而是存有侥幸心理。但是对商都基地来说,这个近在咫尺的不确定因素,必须尽快排除。
晏龙眼都不眨地输入一连串指令,深入调查这位名叫何树的负责人。
最好的情况当然是他被人利用,或者一时贪心,明知道有问题还是收了钱办事。
陆笛心里一动,低声问:
“奇方集团出事的消息,外界知道吗?”
“外界肯定不知道,但是……业内会有一些传言,毕竟我们之前直接去奇方集团查账目了,奇方集团在蚌港的研究所又出了事。奇方集团高层也不是人人都有问题,发现联络不上董事长林北堂,也联络不上林北堂的儿子,怎么可能不慌?”
一慌就想打听,越是打听不到,就越慌。
特别是干过一些擦边违法事的人。
何树的反应就很符合这种情况,他看到考察团与执行队的人很焦虑,看到晏龙什么仪器都要查就更发慌,但是他没有事情败露的悔恨惊恐,也没有亡命之徒的满腔恶意。
考察团又停留了半小时。
何树完全不知道自己像是笼子里的小白鼠,正被全方位的观察着,他压着焦虑,像是不善言辞的人那样,只是跟在程经理的后面。
“行了,订单的具体数量与种类,等我们回去商讨之后,下星期会正式与你方签订合同。”
考察团带队的张教授结束了参观,他看到晏龙向自己点头示意,知道两边的任务都结束了,于是很干脆地提出告辞。
程经理喜出望外,这笔生意要是做成,他们工厂就是商都行业翘楚,妥妥的no1,其他合作商听到消息还不马上增加订单?这可是军工认同的好产品!
其他人也是同样的想法,脸上的喜色遮都遮不住。
“那个厂区主任呢?”晏龙忽然瞥见一个苦着脸,格格不入的家伙。
被身边的人一推,那家伙连忙挤出笑容,这强颜欢笑的姿态很扎眼。
陆笛扫过去一眼,看了看颜色跟脑电波,笃定地说:“噢,他应该是怕加班。”
打工人的脑电波形状,陆笛太熟了,在商都溜一圈,遍地都是。
晏龙:“……”
行了,收队。
第61章 学习
对工厂的“参观”很顺利, 后续对那位研究负责人何树的调查也很有成效。
何树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借职务之便,把一批成品元件跟材料陆续做了“报废”处理, 再卖给奇方集团的林北堂。
这样的行为其实跟做商业间谍没什么区别, 再严重一点,可能还会涉及到专门窃取高新技术的国外商业情报组织——当然了,何树敢这么做, 正是因为不怕这个。
能被境外商业间谍盯上的都是有专项技术, 甚至是领先全球的工厂。
在华夏有这种待遇的, 统统是军工, 作为民用工厂,压根没有这种烦恼。
何树完全没觉得奇方集团想窃取技术,毕竟他给的只是成品元件与一些原材料,不涉及任何机密资料,奇方集团就算不从他手里买,也能在别的地方买,只是奇方集团想要就近购买,又没有获得这些原材料的资质。
因为在商都,就这一家工厂同时有这些东西。
所以何树自认为这只是“挪用公物变现”,称不上间谍罪, 也不能算盗窃公司机密。他甚至觉得这点钱不算什么,毕竟三年来, 捞到的钱只够在商都买套房子。
当然了,是商都,不是卫星城。
现在奇方集团出事了,好几个高层在蚌港“失踪”,董事长在国外“失联”, 搞得人心惶惶,传闻一个比一个夸张,说什么的都有。反正不是正常出事,否则公安机关怎么没有动静,新闻媒体为什么不报道?在网络交际平台上出现的那些含糊其辞的个人发言揣测,为什么没多久就被删除了?
何树这才醒悟,他是没做什么大不了的事,可他不知道奇方集团拿了这些元件去干啥了。
奇方集团在华夏也是数得上的大企业了,同样是搞高新科技的,何树从前根本不觉得林北堂能做什么违法的事,顶天就是偷税漏税呗。所以他赚这个钱,没有半点心理负担。
负责接待他们的程经理笑容满面。
当然了,不管谁接到一份来自军方的订单,都会感到高兴。
虽然他们在行业内是位于顶尖水平, 但是放到国际上就不够看了, 跟华夏官方的研究所也是不能比的。如果能借着这个机会跟军方拉上关系, 对他们非常有好处。
别的不说, 至少能争取每年多减免一点税吧!
所以程经理对商都基地派来的考察团非常用心,他很有经验,不问对方究竟需要什么,只是不断地介绍,这一路上嘴就没停过。
于是在陆笛眼里,这个程经理宛如人型产品说明书,写满了他每个字都认识但是拼在一起就不知道啥意思的文章。
是个“噗噗噗”往外冒字的机关枪。
商都基地考察团由一个陆笛不认识的中年人带队,他戴着眼镜,厚重的眼袋与稀少的头发,身上散发的气息与颜色字符, 让陆笛知道这是一位真正的专家,其他人对他的称呼是“张教授”。
张教授带了两位助手, 还有几个跟他年纪差不多的科研人员。
他们认真听着程经理的介绍,也不说话,就是什么都看,连处理废品的回收装置都不肯放过。
陆笛觉得他们是真的在考察这家工厂的生产能力,联系到之前对华夏进入紧急准备阶段的推测, 陆笛觉得还是很有可能的。
石墨烯元件,或者说石墨烯这种原材料,是使用太阳能的关键材料。
从前也能生产,但是天然的石墨烯很少,需要通过实验室的二次加工才能使用,具体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的技术也很多,陆笛这个学渣搞不清。他只知道,大约十几年前,全球科学家终于攻破了关键的技术性难关,从此石墨烯材料可以在实验室进行量产,造价也大幅度降低,从此人类可以大范围地使用清洁能源,不管是手机还是汽车,都迎来了行业性的变革。
但是淘汰是一个过程,旧的制造业如果轰然倒塌,对社会的影响太大。
目前在某些不发达的国家,或者某些国家的偏僻地区,烧汽油的车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
陆云的故乡兴覃就是这样,石墨烯对他们最大的意义,只体现在手机续航能力上,这也算是一大怪现象吧,思想停留在上世纪老旧时代,使用世纪初的电器设备,手里拿着的却是最新款的手机。
这就是科技发展太快的后果,一些地方完全跟不上。
不过,在商都就没有这种迹象了。
商都是华夏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完全使用清洁能源的城市,换句话说,就连路灯都是高科技新材料。
商都附近的石墨烯元件加工厂也非常多,粗粗一数规模比较大的就有十来家,他们在民用领域有专攻。如今陨石危机迫在眉睫,军用研究所的产量或许已经不能满足储备所需。
这一点不止陆笛能想到,陆笛觉得这家工厂的研究负责人也想到了,他不像程经理那样喜笑颜开,反而眉头紧锁,看起来非常焦虑。
在陆笛看来,焦虑是深蓝混合着紫色。
现在这个人都快被焦虑涂满了。
他不止焦急,还紧张,尤其是望向全副武装的执行队员,象征紧张的橙黄色跟过电一样闪烁。
“……负责人可能有问题。”
陨石危机还没有公开,就算相信真的有陨石,脑子也灵活地想到军方订购元件背后的意义,但是在普通人眼里,这些穿着制服带着武器的人,是来保护考察团的,为什么看到他们要紧张?
华夏跟其他国家不同。
如果真的出现混乱,普通人在街上看到实弹武装的军人,真实感受应该是“松口气”与“安心”。
“他在紧张,看向你的时候尤其明显。”陆笛低声说。
陆笛现在的位置很特殊。
他是一个头盔。
很简单的士兵头盔样式,旁边附带一个微型耳麦。
陆笛看到这个载具的时候,差点就想拒绝执行任务。
戴头盔的人是袁仲夏,又不是袁仲夏,这个身体被晏龙借用了。
陆笛很费解地思索了一番三个人的位置,晏龙在袁仲夏的大脑里,他在脑袋外面——
换句话说,现在陆笛与晏龙交流十分方便,因为他说话的时候几乎是贴在“晏龙”耳边的。
有点别扭,也很奇怪,但是任务重要。
——就算不看在晏龙的面子上,也要看在夏教授辛辛苦苦提供载具设备上。
陆笛努力无视了心里的异样感觉,进入工厂之后,他发现这个位置居然非常好,联络方便不说,居高临下看得远,还能旁观袁仲夏这边接受发送的各种命令。
挺自在的,于是那点不适感也没了。
而且跟晏龙“交锋”时,心态莫名弱势的感觉也消失了,连带着心情变好。
果然夏教授研发的产品,谁用谁知道,用了都说好——陆笛发现自己真心实意地成了产品吹,可惜除了晏龙之外,他无处安利,晏龙也不需要他的安利。晏龙用的产品比他更好,在夏教授那里是vip的客户等级。
难道只能找季厘?
想了想季厘的性格,陆笛觉得没指望,再说季厘现在的工作单位在地球联邦,想碰面都难。
陆笛一边想着那个从未见过的三号岁闰,一边“居高临下”扫视周围。
“除了那个负责人,其他人都很正常。”
这时晏龙也接到了考察团里的“特殊人员”的提醒,内容与陆笛的一样,也是提醒工厂研究室负责人看起来有异常。
这个特殊人员,其实就是搞情报工作的,擅长察言观色。
晏龙这次肩负的任务很简单,就是看看这家工厂有没有“不对”的地方,是否有“不对”的人。
因为经过全面详细的调查,这家工厂与境外势力,与奇方集团都没有贸易关系,资金往来与税务也很正常,所以林北堂很有可能是借助他人的名义,向这家工厂订购元件的。
但是不能不查。
正好要大规模的采购元件,特别执行队就随着考察团一起来了,明面上的任务是保护考察团,对整个工厂进行戒严。
因为是临时通知,只有一个产品经理与研究负责人在岗,表现跟反应都特别真实,整个工厂的建设与施工图纸在来之前就到了袁仲夏的电脑里。
如果厂区建筑有任何与图纸不符的地方,马上就会发现。
用袁仲夏的话说,一个晏龙,再加一个陆笛,在这种级别的侦察之下,什么秘密能藏得住?
效果也很不错。
工厂基本没有问题,接下来只需要深入调查那位负责人就行了。
晏龙换了个位置,不动声色地看着电脑屏幕,上面正是工厂研究组负责人的全部信息。
包括学历、家庭住址、家庭关系,个人账户,名下资产……非常详细,说明不是普通的档案。
陆笛猜想,在今天来之前,商都基地已经做好了“预习”,恐怕这家工厂的管理层包括前面那个机关枪产品经理在内都有一份,有备无患。
搞这些资料不会惊动任何人,这就是主场优势。
跟今天光明正大进入工厂一样。
如果工厂有什么问题,除了对方想寻死,否则一定不敢主动败露,而是存有侥幸心理。但是对商都基地来说,这个近在咫尺的不确定因素,必须尽快排除。
晏龙眼都不眨地输入一连串指令,深入调查这位名叫何树的负责人。
最好的情况当然是他被人利用,或者一时贪心,明知道有问题还是收了钱办事。
陆笛心里一动,低声问:
“奇方集团出事的消息,外界知道吗?”
“外界肯定不知道,但是……业内会有一些传言,毕竟我们之前直接去奇方集团查账目了,奇方集团在蚌港的研究所又出了事。奇方集团高层也不是人人都有问题,发现联络不上董事长林北堂,也联络不上林北堂的儿子,怎么可能不慌?”
一慌就想打听,越是打听不到,就越慌。
特别是干过一些擦边违法事的人。
何树的反应就很符合这种情况,他看到考察团与执行队的人很焦虑,看到晏龙什么仪器都要查就更发慌,但是他没有事情败露的悔恨惊恐,也没有亡命之徒的满腔恶意。
考察团又停留了半小时。
何树完全不知道自己像是笼子里的小白鼠,正被全方位的观察着,他压着焦虑,像是不善言辞的人那样,只是跟在程经理的后面。
“行了,订单的具体数量与种类,等我们回去商讨之后,下星期会正式与你方签订合同。”
考察团带队的张教授结束了参观,他看到晏龙向自己点头示意,知道两边的任务都结束了,于是很干脆地提出告辞。
程经理喜出望外,这笔生意要是做成,他们工厂就是商都行业翘楚,妥妥的no1,其他合作商听到消息还不马上增加订单?这可是军工认同的好产品!
其他人也是同样的想法,脸上的喜色遮都遮不住。
“那个厂区主任呢?”晏龙忽然瞥见一个苦着脸,格格不入的家伙。
被身边的人一推,那家伙连忙挤出笑容,这强颜欢笑的姿态很扎眼。
陆笛扫过去一眼,看了看颜色跟脑电波,笃定地说:“噢,他应该是怕加班。”
打工人的脑电波形状,陆笛太熟了,在商都溜一圈,遍地都是。
晏龙:“……”
行了,收队。
第61章 学习
对工厂的“参观”很顺利, 后续对那位研究负责人何树的调查也很有成效。
何树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借职务之便,把一批成品元件跟材料陆续做了“报废”处理, 再卖给奇方集团的林北堂。
这样的行为其实跟做商业间谍没什么区别, 再严重一点,可能还会涉及到专门窃取高新技术的国外商业情报组织——当然了,何树敢这么做, 正是因为不怕这个。
能被境外商业间谍盯上的都是有专项技术, 甚至是领先全球的工厂。
在华夏有这种待遇的, 统统是军工, 作为民用工厂,压根没有这种烦恼。
何树完全没觉得奇方集团想窃取技术,毕竟他给的只是成品元件与一些原材料,不涉及任何机密资料,奇方集团就算不从他手里买,也能在别的地方买,只是奇方集团想要就近购买,又没有获得这些原材料的资质。
因为在商都,就这一家工厂同时有这些东西。
所以何树自认为这只是“挪用公物变现”,称不上间谍罪, 也不能算盗窃公司机密。他甚至觉得这点钱不算什么,毕竟三年来, 捞到的钱只够在商都买套房子。
当然了,是商都,不是卫星城。
现在奇方集团出事了,好几个高层在蚌港“失踪”,董事长在国外“失联”, 搞得人心惶惶,传闻一个比一个夸张,说什么的都有。反正不是正常出事,否则公安机关怎么没有动静,新闻媒体为什么不报道?在网络交际平台上出现的那些含糊其辞的个人发言揣测,为什么没多久就被删除了?
何树这才醒悟,他是没做什么大不了的事,可他不知道奇方集团拿了这些元件去干啥了。
奇方集团在华夏也是数得上的大企业了,同样是搞高新科技的,何树从前根本不觉得林北堂能做什么违法的事,顶天就是偷税漏税呗。所以他赚这个钱,没有半点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