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小笛这些日子在哈密城过得十分舒坦,不论是谁,凭借几千人能够杀败敌军十万兵马都是天神一般的存在。
这些不是儒家正统的民族都有一种图腾情节,崇拜部落里最勇猛的战士,也尊敬勇猛的对手。沐小笛通过这一场大战已经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哈密城周围的城镇已经向沐小笛表示了臣服。
当然这些行为在沐小笛看来有些不可理解,甚至随便一个汉人过来都没法接受这种事,按照汉人的逻辑,贼匪攻占了我们的家园,那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都得把自己的家园抢回来,但是他们这些人没有天地君亲师这种观念,城主在他们看来就是收了他们的赋税保他们一方平安,至于谁来做这个城主,并不重要。
沐小笛现在已经乱成一团了,说实话他的能力确实不足以统领这么大的一片地方,他虽然是沐家的后人,但是自小为了躲避追杀上了山,山上的环境再好,没有传奇小说里面的那些隐士高人,也没法培养出这种天才来。何况山里人讨生活很不容易,书籍又少,没有环境让他成长。
之前一直没出什么乱子,是因为他一直在大明的庇佑之下,有能力对付他的人都去对付程孝廉了,谁会把暗杀的机会放在一个异姓王爷身上,更何况这个异姓王爷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名气,也不是大明皇帝的左膀右臂。
如今成了这种情况,沐小笛手足无措,他当然不会相信那些人恭维他所说的武功盖世,这里的武功指的是武将功勋,可不是身体的功夫。
自己有几斤几两他非常清楚,现在面临的困难有多大他还没有完全搞懂,总之他心里明白一件事,挺过了这一关,他以后就是大明名正言顺的黔宁王,挺不过去的话,身死名灭,没准还得辱没了祖宗。
他从甘肃调集过来了一批文人,先把政事稳定住,紧接着他就开始暗中琢磨这些人办事的方式和其中的道理,有的时候他亲自做一些事情,然后让别的人提其中的缺陷,然后加紧思考。
而偏偏这个时候,叶尔羌汗国被他吓破了胆子,可没心思再次征讨他了,古人都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叶尔羌汗国早就经历了好过个皇帝了,现在的皇帝别说是上战场,估摸着大军什么样子都没见过。
再加上国中两个教派本来是黑山派牢牢占据优势,谁知道一战之后元气大伤,白山派立刻死灰复燃,重新拉起人马和黑山派打起擂台,自己的麻烦都解决不了,谁还会管哈密城的事情,总归也打不过,缩起脖子来装作不知道就是了,反正叶尔羌汗国的疆域大得很,他们总不至于打到都城来吧。
但凡是国家要亡了都会出现一帮没心没肺的君臣,有的落井下石,有的火上浇油,要不然也不至于在历史上被噶尔丹一口气就灭了国,现在沐小笛的水平当然和噶尔丹差的有些远,就是这样还是拿下了一座城池,而且有稳坐钓鱼台的态势。
至于沐小笛当然是没有这么大的胃口了,他也清楚自己的斤两,于是安下心来要在哈密城之中扎根。
孔毓昱也很清楚西域那边并不是毫无价值的地方,赶紧派了一批官员过去帮助沐小笛,甚至锦衣卫也派了人,就算是形势不好,总不能让沐小笛战死沙场不是。
沐小笛打仗的本事没学到多少,但是上一次打仗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军伍必须是自己的心腹,才能和自己同生共死,要不是有点心腹军伍,上次别说是踹营,没准还没有赶到地方就被人一刀砍了脑袋了。
以前的时候他总是认为人越多越好,所以一下子拉拢了三万人,结果这三万人到了战场上差点帮了对面大忙,所以这次重新招收军伍,必须要精挑细选一番,就算是他不会选,手里可是有一套程孝廉送给他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本书都是戚继光编写的,详细讲述了练兵的方法,就算是照本宣科,也能练出来一直强军,当然只是有了强军的体魄,这支军伍的灵魂还得看他们的主将。
为了帮助他稳住阵脚,程孝廉特意派来了张鹏和王五两个人,这两个当初与程孝廉一起在朱国治府上起事,又随着程孝廉杀到缅甸赶了回来,后来两个人志向发生了差异,王五喜欢做一些后勤的事情,张鹏则是一直在军中一线冲杀,如今将这两个人派过去,最少不会有缺兵少将的情况发生,至于以后怎么发展,那就要看沐小笛的能力了,程孝廉的意思就是吃到嘴里的总不能吐出来,保住哈密城为第一要务。
甘肃那边又在嘉峪关增派了一些兵力,甘肃提督是张勇的副将,之所以选他是因为他就是甘肃人,熟门熟路,程孝廉一开始没打算往西发展,甘肃最重要的就是局势稳定,所以就给了张勇一个人情。
如今这个副将也得到了旨意,要加固嘉峪关防线,就算是前线战事败了,最少要挡住叶尔羌汗国的军伍半个月。
当然程孝廉对这个叶尔羌汗国一点印象都没有,所以还是做好了防备,而张勇也私自给这个副将写了一封信,里面详细说明了这件事的重要性。
本来这个副将是没有机会建功立业了,等到天下平定之后,怕是连甘肃提督都轮不到他,但是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一定要主动一些,若是能够分一些西域的功劳或者是守城有功,那就是功勋卓著,这个甘肃提督的位置可就稳当了。
因为是自己人,张勇也就多说了几句,这个副将跟着张勇这么多年,就算是个庸才也学到了点本事了,立刻就明白了张勇的意思,当即开始发动起甘肃的百姓,这边缺水,粮食收成不好,种地也就勉强温饱而已,所以这个副将拿出了多年的继续准备豪赌一把,赢了就为后代谋一个出身,若是赌输了那就是人财两失,什么也落不到手中了。
这些不是儒家正统的民族都有一种图腾情节,崇拜部落里最勇猛的战士,也尊敬勇猛的对手。沐小笛通过这一场大战已经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哈密城周围的城镇已经向沐小笛表示了臣服。
当然这些行为在沐小笛看来有些不可理解,甚至随便一个汉人过来都没法接受这种事,按照汉人的逻辑,贼匪攻占了我们的家园,那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都得把自己的家园抢回来,但是他们这些人没有天地君亲师这种观念,城主在他们看来就是收了他们的赋税保他们一方平安,至于谁来做这个城主,并不重要。
沐小笛现在已经乱成一团了,说实话他的能力确实不足以统领这么大的一片地方,他虽然是沐家的后人,但是自小为了躲避追杀上了山,山上的环境再好,没有传奇小说里面的那些隐士高人,也没法培养出这种天才来。何况山里人讨生活很不容易,书籍又少,没有环境让他成长。
之前一直没出什么乱子,是因为他一直在大明的庇佑之下,有能力对付他的人都去对付程孝廉了,谁会把暗杀的机会放在一个异姓王爷身上,更何况这个异姓王爷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名气,也不是大明皇帝的左膀右臂。
如今成了这种情况,沐小笛手足无措,他当然不会相信那些人恭维他所说的武功盖世,这里的武功指的是武将功勋,可不是身体的功夫。
自己有几斤几两他非常清楚,现在面临的困难有多大他还没有完全搞懂,总之他心里明白一件事,挺过了这一关,他以后就是大明名正言顺的黔宁王,挺不过去的话,身死名灭,没准还得辱没了祖宗。
他从甘肃调集过来了一批文人,先把政事稳定住,紧接着他就开始暗中琢磨这些人办事的方式和其中的道理,有的时候他亲自做一些事情,然后让别的人提其中的缺陷,然后加紧思考。
而偏偏这个时候,叶尔羌汗国被他吓破了胆子,可没心思再次征讨他了,古人都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叶尔羌汗国早就经历了好过个皇帝了,现在的皇帝别说是上战场,估摸着大军什么样子都没见过。
再加上国中两个教派本来是黑山派牢牢占据优势,谁知道一战之后元气大伤,白山派立刻死灰复燃,重新拉起人马和黑山派打起擂台,自己的麻烦都解决不了,谁还会管哈密城的事情,总归也打不过,缩起脖子来装作不知道就是了,反正叶尔羌汗国的疆域大得很,他们总不至于打到都城来吧。
但凡是国家要亡了都会出现一帮没心没肺的君臣,有的落井下石,有的火上浇油,要不然也不至于在历史上被噶尔丹一口气就灭了国,现在沐小笛的水平当然和噶尔丹差的有些远,就是这样还是拿下了一座城池,而且有稳坐钓鱼台的态势。
至于沐小笛当然是没有这么大的胃口了,他也清楚自己的斤两,于是安下心来要在哈密城之中扎根。
孔毓昱也很清楚西域那边并不是毫无价值的地方,赶紧派了一批官员过去帮助沐小笛,甚至锦衣卫也派了人,就算是形势不好,总不能让沐小笛战死沙场不是。
沐小笛打仗的本事没学到多少,但是上一次打仗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军伍必须是自己的心腹,才能和自己同生共死,要不是有点心腹军伍,上次别说是踹营,没准还没有赶到地方就被人一刀砍了脑袋了。
以前的时候他总是认为人越多越好,所以一下子拉拢了三万人,结果这三万人到了战场上差点帮了对面大忙,所以这次重新招收军伍,必须要精挑细选一番,就算是他不会选,手里可是有一套程孝廉送给他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本书都是戚继光编写的,详细讲述了练兵的方法,就算是照本宣科,也能练出来一直强军,当然只是有了强军的体魄,这支军伍的灵魂还得看他们的主将。
为了帮助他稳住阵脚,程孝廉特意派来了张鹏和王五两个人,这两个当初与程孝廉一起在朱国治府上起事,又随着程孝廉杀到缅甸赶了回来,后来两个人志向发生了差异,王五喜欢做一些后勤的事情,张鹏则是一直在军中一线冲杀,如今将这两个人派过去,最少不会有缺兵少将的情况发生,至于以后怎么发展,那就要看沐小笛的能力了,程孝廉的意思就是吃到嘴里的总不能吐出来,保住哈密城为第一要务。
甘肃那边又在嘉峪关增派了一些兵力,甘肃提督是张勇的副将,之所以选他是因为他就是甘肃人,熟门熟路,程孝廉一开始没打算往西发展,甘肃最重要的就是局势稳定,所以就给了张勇一个人情。
如今这个副将也得到了旨意,要加固嘉峪关防线,就算是前线战事败了,最少要挡住叶尔羌汗国的军伍半个月。
当然程孝廉对这个叶尔羌汗国一点印象都没有,所以还是做好了防备,而张勇也私自给这个副将写了一封信,里面详细说明了这件事的重要性。
本来这个副将是没有机会建功立业了,等到天下平定之后,怕是连甘肃提督都轮不到他,但是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一定要主动一些,若是能够分一些西域的功劳或者是守城有功,那就是功勋卓著,这个甘肃提督的位置可就稳当了。
因为是自己人,张勇也就多说了几句,这个副将跟着张勇这么多年,就算是个庸才也学到了点本事了,立刻就明白了张勇的意思,当即开始发动起甘肃的百姓,这边缺水,粮食收成不好,种地也就勉强温饱而已,所以这个副将拿出了多年的继续准备豪赌一把,赢了就为后代谋一个出身,若是赌输了那就是人财两失,什么也落不到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