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接到了程孝廉的旨意也明白了他的意思,现在明朝有些优势,能够一口气吞掉清朝的军伍,就不要犹豫,否则迟则容易生变,夜长容易梦多。
若是以后局势转换,没了这些优势,再想要吃掉这支军伍可就难了。与其那样不如趁着现在先把成果攥到手里。
于是在第二天的攻势之中,张勇一改往日的作风,开始对着图海的军伍穷追猛打起来,但凡是出现了丁点优势,立刻兵力就压过去。
图海的压力瞬间激增,要不是也算得上沙场宿将,怕是直接就要溃败了。就像是两只猴子在一起打架,打了好几天,突然有一天,对面的猴子一把撕下了身上的伪装变成了老虎,这边的猴子可瞬间有些吃不住劲了。
这一日大战,图海勉强挡住了张勇的攻势,只是军中的损失超过了往日损失的三倍,图海也开始想别的法子了,他很清楚现在最重要的是打赢眼前这一仗,只有打赢了这一仗他才有回盛京解释的机会,若是打不赢这一仗,怕是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连着大清都得给自己陪葬。
沉下心来他也不再着急打赢,反而是开始寻找大明军伍的破绽,大明军伍虽然花招多,但是相对应的他们的老式军阵操练并不熟悉,若是能拖到两军交接之后的一段时间,凭借军阵变化就能转劣为优,到时候也许能够找到获胜的希望。
第二日的大战,图海忍着前期的损失惨重将战场拖进了军阵对决之中,诚如图海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大明军伍虽然熟悉各种模式的作战,但是对于军阵变化疏于演练,被图海抓住了机会,狠狠地来了一下子。
两天之间,两军算是打了一个平手,互有伤亡惨重的一天,不过张勇倒是对于图海的眼光佩服不已,这种情况下,图海竟然能够发现大明军伍的破绽,甚至迅速在战场之上铺开,让大明军伍吃了大亏,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也就是在这一刻起,张勇算是彻底明白了程孝廉的苦心,若是真的让图海缓过劲来,凭借图海的本事,张勇还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打赢他。
于是在接下来的大战之中,张勇一边避免与他拖入战阵变换的战局之中,一边找机会狠狠地给图海来一下厉害的。虽然图海手下的那些士卒已经明白了掌心雷和火枪的厉害之处,但是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知道如何防御这东西,甚至对这玩意都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图海也是感叹不已,当初大清骑兵纵横天下,何曾害怕过谁?没想到这火器竟然让当初凶悍无比的大清骑兵裹足不前了。
不过这个时候他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突袭盛京的大明军伍已经大败而归了。
这次的战事可是怪不得王继勇,辽东人生地不熟,他带的又都是骑兵,攻城战根本没有什么好法子,这种人少的突袭战,打得就是敌人被吓破了胆直接开城投降,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城内的君臣前所未有的上下一心,攻了三天城损失了半数军伍也没有丝毫的成果,最后只能饮恨撤军。
不过王继勇也算是发了狠,直接就接手了宁远、锦州和山海关这三处地方,打算在这里练兵,等到秋天的时候再做打算,总归是现在赶回去还不如在这里的作用大。
对于此事程孝廉也表示了赞同,把住了这道大门,图海就断了兵粮的来路,若是他敢动手抢粮,京畿之地的百姓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毕竟大军屯兵于此,吃喝休整都要在这片土地上,那些百姓要是被抢了视作性命一般的粮草怕是跟他拼命的心都有了。
况且王继勇的骑兵刚刚经历了大败,士气不高,就算是退回来也未必有什么好的效果,这几日作战虽然大明军伍没有多少骑兵,但是打得那是相当的不错,渐渐地朝中的臣子也都开始敬佩程孝廉的眼光,说实话一开始在甘肃的时候,张勇的本事他们还真没放在眼里。
而远在南京城下的袁宗皓这个时候也开始发动了真正的攻势,前几日他得知张勇已经出城与图海交战,王继勇更是带着骑兵奔袭千里前往盛京,知道京城的战事并无大碍,否则就算程孝廉固执要冒险,那些大臣也绝对不会同意。
既然后方没了顾忌,这个时候不攻城还等何时?早晚都得打,晚打不如早打,总归周朝的君臣不至于出城投降。民间有句话说得好,有枣没枣打三竿子,要是运气好没准就能跟李自成一般,里边自然有人打开了城池。
于此同时,台湾的郑经也得到了消息,周朝南京被围,南边的这些城池肯定都没机会顾及,有便宜当然要占,郑经也调集了台湾的全部兵力打算孤注一掷,为了复兴大明,就算赌上一个台湾在所不惜。
其实郑经的形象在后世的影视剧之中已经完全被丑化了,就其本身来说,这绝对是个大明的忠臣,活着的时候一直在与清朝抗争,只可惜英年早逝,台湾也就被施琅带人攻陷了。
郑经带着人从厦门登陆,一路向北,高举大明旗帜,甚至喊出了程孝廉教给他们的口号,叫什么大明人不杀大明人,只杀吴三桂这反贼和满清鞑子!
江南的百姓经历了孔府之事后,对大明的支持减弱了许多,甚至许多人已经开始保持中立,但是支持周朝的人更少,因为这周朝根本躲不开吴三桂这块大石,说起吴三桂来,这反来反去,都成了三姓家奴了,谁敢与他共事,还不得把自己卖了。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府县的知府和县令可是有些没了主意,如今南京城已经被围住了,说不准大周朝就没了,他们给大周朝守这个城池到底值不值得,若是大周朝没了,他们还固守城池,等到大军到了眼前,全家老小谁也保不住,但若是明朝打不下周朝来,他们就这么弃了城,回头秋后算账,还是保不住全家老小。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知府和知县的选择竟然是弃城而去,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儿,总归三班衙役和城头的守将全都找不到城里的大人了。
若是以后局势转换,没了这些优势,再想要吃掉这支军伍可就难了。与其那样不如趁着现在先把成果攥到手里。
于是在第二天的攻势之中,张勇一改往日的作风,开始对着图海的军伍穷追猛打起来,但凡是出现了丁点优势,立刻兵力就压过去。
图海的压力瞬间激增,要不是也算得上沙场宿将,怕是直接就要溃败了。就像是两只猴子在一起打架,打了好几天,突然有一天,对面的猴子一把撕下了身上的伪装变成了老虎,这边的猴子可瞬间有些吃不住劲了。
这一日大战,图海勉强挡住了张勇的攻势,只是军中的损失超过了往日损失的三倍,图海也开始想别的法子了,他很清楚现在最重要的是打赢眼前这一仗,只有打赢了这一仗他才有回盛京解释的机会,若是打不赢这一仗,怕是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连着大清都得给自己陪葬。
沉下心来他也不再着急打赢,反而是开始寻找大明军伍的破绽,大明军伍虽然花招多,但是相对应的他们的老式军阵操练并不熟悉,若是能拖到两军交接之后的一段时间,凭借军阵变化就能转劣为优,到时候也许能够找到获胜的希望。
第二日的大战,图海忍着前期的损失惨重将战场拖进了军阵对决之中,诚如图海所想象的那个样子,大明军伍虽然熟悉各种模式的作战,但是对于军阵变化疏于演练,被图海抓住了机会,狠狠地来了一下子。
两天之间,两军算是打了一个平手,互有伤亡惨重的一天,不过张勇倒是对于图海的眼光佩服不已,这种情况下,图海竟然能够发现大明军伍的破绽,甚至迅速在战场之上铺开,让大明军伍吃了大亏,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也就是在这一刻起,张勇算是彻底明白了程孝廉的苦心,若是真的让图海缓过劲来,凭借图海的本事,张勇还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打赢他。
于是在接下来的大战之中,张勇一边避免与他拖入战阵变换的战局之中,一边找机会狠狠地给图海来一下厉害的。虽然图海手下的那些士卒已经明白了掌心雷和火枪的厉害之处,但是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知道如何防御这东西,甚至对这玩意都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图海也是感叹不已,当初大清骑兵纵横天下,何曾害怕过谁?没想到这火器竟然让当初凶悍无比的大清骑兵裹足不前了。
不过这个时候他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突袭盛京的大明军伍已经大败而归了。
这次的战事可是怪不得王继勇,辽东人生地不熟,他带的又都是骑兵,攻城战根本没有什么好法子,这种人少的突袭战,打得就是敌人被吓破了胆直接开城投降,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城内的君臣前所未有的上下一心,攻了三天城损失了半数军伍也没有丝毫的成果,最后只能饮恨撤军。
不过王继勇也算是发了狠,直接就接手了宁远、锦州和山海关这三处地方,打算在这里练兵,等到秋天的时候再做打算,总归是现在赶回去还不如在这里的作用大。
对于此事程孝廉也表示了赞同,把住了这道大门,图海就断了兵粮的来路,若是他敢动手抢粮,京畿之地的百姓就够他喝一壶的了。
毕竟大军屯兵于此,吃喝休整都要在这片土地上,那些百姓要是被抢了视作性命一般的粮草怕是跟他拼命的心都有了。
况且王继勇的骑兵刚刚经历了大败,士气不高,就算是退回来也未必有什么好的效果,这几日作战虽然大明军伍没有多少骑兵,但是打得那是相当的不错,渐渐地朝中的臣子也都开始敬佩程孝廉的眼光,说实话一开始在甘肃的时候,张勇的本事他们还真没放在眼里。
而远在南京城下的袁宗皓这个时候也开始发动了真正的攻势,前几日他得知张勇已经出城与图海交战,王继勇更是带着骑兵奔袭千里前往盛京,知道京城的战事并无大碍,否则就算程孝廉固执要冒险,那些大臣也绝对不会同意。
既然后方没了顾忌,这个时候不攻城还等何时?早晚都得打,晚打不如早打,总归周朝的君臣不至于出城投降。民间有句话说得好,有枣没枣打三竿子,要是运气好没准就能跟李自成一般,里边自然有人打开了城池。
于此同时,台湾的郑经也得到了消息,周朝南京被围,南边的这些城池肯定都没机会顾及,有便宜当然要占,郑经也调集了台湾的全部兵力打算孤注一掷,为了复兴大明,就算赌上一个台湾在所不惜。
其实郑经的形象在后世的影视剧之中已经完全被丑化了,就其本身来说,这绝对是个大明的忠臣,活着的时候一直在与清朝抗争,只可惜英年早逝,台湾也就被施琅带人攻陷了。
郑经带着人从厦门登陆,一路向北,高举大明旗帜,甚至喊出了程孝廉教给他们的口号,叫什么大明人不杀大明人,只杀吴三桂这反贼和满清鞑子!
江南的百姓经历了孔府之事后,对大明的支持减弱了许多,甚至许多人已经开始保持中立,但是支持周朝的人更少,因为这周朝根本躲不开吴三桂这块大石,说起吴三桂来,这反来反去,都成了三姓家奴了,谁敢与他共事,还不得把自己卖了。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府县的知府和县令可是有些没了主意,如今南京城已经被围住了,说不准大周朝就没了,他们给大周朝守这个城池到底值不值得,若是大周朝没了,他们还固守城池,等到大军到了眼前,全家老小谁也保不住,但若是明朝打不下周朝来,他们就这么弃了城,回头秋后算账,还是保不住全家老小。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知府和知县的选择竟然是弃城而去,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儿,总归三班衙役和城头的守将全都找不到城里的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