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觉得有理,当下连连点头,叹道:“朕就是需要文弱这样的能臣助一臂之力,否则北有祖大寿之流、南有夏天南,拥兵自重,张扬跋扈,朕拿他们头疼的很。”虽然这么短的时间内将夏天南从伯爵升为侯爵,不符合崇祯抠门的性格,但是两千余鞑子首级的赫赫战功,不给些像样的封赏,确实也说不过去,难堵天下人悠悠之口。反正夏天南已经是平南伯了,封侯也无妨,反正不给他实权,不让他有增强实力的机会就是。
杨嗣昌趁机继续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臣提议征收练饷和剿饷,增兵十二万。只要陛下掌握了足够的兵力,不必把希望都寄托在祖大寿、夏天南之流身上,让他们没有了和朝廷讨价划价的本钱,然后在粮饷上卡脖子,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崇祯苍白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有了你这番话,朕心里就踏实了。”
杨嗣昌话题一转:“陛下,琼海镇负责押运首级的武将说,夏天南欲率军在天津拦截奴酋阿巴泰,但苦于一支孤军势单力薄,想要兵部调动天津一带的兵马助其一臂之力。这些话,碰巧被温首辅听去了,瞒是瞒不住了,明日朝堂之上,可能会讨论此事,陛下对此事意下如何?”
崇祯想了想:“既然他要打阿巴泰,那就随他打啊,要调兵增援,那就调啊!如果能重创建奴,甚至阵斩一个贝勒,那可是数十年从未有过之大捷,把这两千余首级都给比下去了……”
杨嗣昌叹道:“陛下,阿巴泰不过是建奴一名闲散贝勒,地位远低于多尔衮兄弟、代善等人,就算能斩杀此人,对建奴而言,并未伤筋动骨,却有可能激怒建奴,让伪汗皇太极有了最好的借口大举入寇,让大明陷入腹背受敌之困境,得不偿失啊!”
崇祯皱眉道:“此话怎讲?”
“陛下明见:建奴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皇太极即位后,先后罢黜莽古尔泰、圈禁阿敏,以巩固汗位,可仍有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兄弟对汗位虎视眈眈,据说阿巴泰也是颇有怨言。正是有了争权夺利的牵制,皇太极才无法全心全意南下对付我大明,若是阵斩阿巴泰,岂不是给皇太极铲除了一个对头?届时皇太极以复仇为名,大举南下,多尔衮等人亦无法反对,同时洪承畴、卢象升诸路兵马都在陕北无法抽身,则辽东危矣、大明危矣!”
崇祯一惊:“若非文弱提醒,朕险些铸成大错!既然如此,那该如何做?朕总不能下令让琼海镇放过阿巴泰吧?”
杨嗣昌低声说:“很简单,一个字:拖!只要夏天南没有帮手,天津卫不供给粮草,阿巴泰便能摆脱拦截,扬长而去。这样一来,陛下不必背负骂名,还可以追究夏天南贻误战机的过错。”
“那放阿巴泰北归,岂不是让阿济格如虎添翼,北直隶狼烟四起、生灵涂炭,岂不成了朕的罪过?”崇祯有些踌躇。
杨嗣昌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一将功成万骨枯,陛下要成就一番伟业,些许牺牲是难免的。臣已经写信送往辽东,方一藻收到信后就会派人赶赴盛京与皇太极密谈,只要议和能够成功,北方平定,腾出手来剿灭流寇,除掉心腹之患,一切都是值得的。”
崇祯陷入了沉默,昏暗的烛光照在他脸上,忽明忽暗,看不出喜怒哀乐。一旁的王承恩把这番对话全都听在耳中,眼中露出一丝不忍,暗中摇了摇头。他觉得这位杨大人的主意对百姓太过残忍,心中不以为然,但是他的身份决定了不能干涉朝政,除非皇帝主动问他,才可以说两句自己的看法,眼下这样的状况,他是没法插嘴的。
良久,崇祯开口道:“便依卿所言!”
当夜,十余骑从崇文门出城,连夜往天津卫方向疾驰而去。
天津卫。
杨由基按照夏天南的吩咐,带人寻找潘达,可是找了一天一夜,把天津三卫都找遍了,也不见潘达的下落。
夏天南得知这个消息时,恨恨地说:“这厮是故意躲起来了。算了,没空跟他玩捉迷藏,做咱们的正事要紧。算算时间,阿巴泰这会只怕已经过了沧州,快到天津的地界了,安排部队准备拦截,等兵部的调令一到,就把天津、保定一带的兵马都动员起来,布下天罗地网,让阿巴泰插翅也难飞。”
杨由基问:“那粮草不要了?”
“咱们的粮草目前还能支撑,先打完阿巴泰再说吧。等有了阿巴泰的首级在手,我就算把天津卫的粮仓砸开,也无人敢聒噪,粮草不会是问题。”
天津卫城南的一个民宅里,潘达正满头大汗地扇扇子,大碗喝着茶。
自从知道夏天南与温体仁的关系,他决定不给夏天南一粒粮食,但又不敢正面作对,便想到了这一招。为了避开琼海军的搜寻,他躲到了一个手下的家里,已经是第二天了。因为怕走漏风声,家中姬妾一个都不敢带来,没人服侍的日子让他很不习惯,心中对夏天南的怨恨又增添了几分。
第二日傍晚,一名手下照过来,报告了一个消息:“大人,京城来人了,说要让你回衙门听令。”
“京城?”潘达有些疑惑,“老子都被发配到天津卫了,往日称兄道弟的人一个个不见人影,还有谁记得我?”
话虽这么说,他对回到京城的权力圈子还怀着一丝侥幸心理,不愿错过任何机会,问道:“来的是什么人,是好事还是坏事?”
“听他们说,是兵部的人,说是要机密要事,必须告知大人,不能由旁人传话。现在在衙门等着呢。”
居然是兵部来人,而且安排得这么神神秘秘,一下子勾起了潘达的好奇心。他想了想,吩咐道:“你赶紧回衙门,就说我在天津三卫点检兵马、清查空饷,让他们等等。天黑之后,我从衙门后门回去。”
手下答应了正要走,潘达又补了一句:“不能怠慢了,好吃好喝伺候着。”
“小的明白了。”
杨嗣昌趁机继续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臣提议征收练饷和剿饷,增兵十二万。只要陛下掌握了足够的兵力,不必把希望都寄托在祖大寿、夏天南之流身上,让他们没有了和朝廷讨价划价的本钱,然后在粮饷上卡脖子,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崇祯苍白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有了你这番话,朕心里就踏实了。”
杨嗣昌话题一转:“陛下,琼海镇负责押运首级的武将说,夏天南欲率军在天津拦截奴酋阿巴泰,但苦于一支孤军势单力薄,想要兵部调动天津一带的兵马助其一臂之力。这些话,碰巧被温首辅听去了,瞒是瞒不住了,明日朝堂之上,可能会讨论此事,陛下对此事意下如何?”
崇祯想了想:“既然他要打阿巴泰,那就随他打啊,要调兵增援,那就调啊!如果能重创建奴,甚至阵斩一个贝勒,那可是数十年从未有过之大捷,把这两千余首级都给比下去了……”
杨嗣昌叹道:“陛下,阿巴泰不过是建奴一名闲散贝勒,地位远低于多尔衮兄弟、代善等人,就算能斩杀此人,对建奴而言,并未伤筋动骨,却有可能激怒建奴,让伪汗皇太极有了最好的借口大举入寇,让大明陷入腹背受敌之困境,得不偿失啊!”
崇祯皱眉道:“此话怎讲?”
“陛下明见:建奴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皇太极即位后,先后罢黜莽古尔泰、圈禁阿敏,以巩固汗位,可仍有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兄弟对汗位虎视眈眈,据说阿巴泰也是颇有怨言。正是有了争权夺利的牵制,皇太极才无法全心全意南下对付我大明,若是阵斩阿巴泰,岂不是给皇太极铲除了一个对头?届时皇太极以复仇为名,大举南下,多尔衮等人亦无法反对,同时洪承畴、卢象升诸路兵马都在陕北无法抽身,则辽东危矣、大明危矣!”
崇祯一惊:“若非文弱提醒,朕险些铸成大错!既然如此,那该如何做?朕总不能下令让琼海镇放过阿巴泰吧?”
杨嗣昌低声说:“很简单,一个字:拖!只要夏天南没有帮手,天津卫不供给粮草,阿巴泰便能摆脱拦截,扬长而去。这样一来,陛下不必背负骂名,还可以追究夏天南贻误战机的过错。”
“那放阿巴泰北归,岂不是让阿济格如虎添翼,北直隶狼烟四起、生灵涂炭,岂不成了朕的罪过?”崇祯有些踌躇。
杨嗣昌眼中闪过一丝厉色:“一将功成万骨枯,陛下要成就一番伟业,些许牺牲是难免的。臣已经写信送往辽东,方一藻收到信后就会派人赶赴盛京与皇太极密谈,只要议和能够成功,北方平定,腾出手来剿灭流寇,除掉心腹之患,一切都是值得的。”
崇祯陷入了沉默,昏暗的烛光照在他脸上,忽明忽暗,看不出喜怒哀乐。一旁的王承恩把这番对话全都听在耳中,眼中露出一丝不忍,暗中摇了摇头。他觉得这位杨大人的主意对百姓太过残忍,心中不以为然,但是他的身份决定了不能干涉朝政,除非皇帝主动问他,才可以说两句自己的看法,眼下这样的状况,他是没法插嘴的。
良久,崇祯开口道:“便依卿所言!”
当夜,十余骑从崇文门出城,连夜往天津卫方向疾驰而去。
天津卫。
杨由基按照夏天南的吩咐,带人寻找潘达,可是找了一天一夜,把天津三卫都找遍了,也不见潘达的下落。
夏天南得知这个消息时,恨恨地说:“这厮是故意躲起来了。算了,没空跟他玩捉迷藏,做咱们的正事要紧。算算时间,阿巴泰这会只怕已经过了沧州,快到天津的地界了,安排部队准备拦截,等兵部的调令一到,就把天津、保定一带的兵马都动员起来,布下天罗地网,让阿巴泰插翅也难飞。”
杨由基问:“那粮草不要了?”
“咱们的粮草目前还能支撑,先打完阿巴泰再说吧。等有了阿巴泰的首级在手,我就算把天津卫的粮仓砸开,也无人敢聒噪,粮草不会是问题。”
天津卫城南的一个民宅里,潘达正满头大汗地扇扇子,大碗喝着茶。
自从知道夏天南与温体仁的关系,他决定不给夏天南一粒粮食,但又不敢正面作对,便想到了这一招。为了避开琼海军的搜寻,他躲到了一个手下的家里,已经是第二天了。因为怕走漏风声,家中姬妾一个都不敢带来,没人服侍的日子让他很不习惯,心中对夏天南的怨恨又增添了几分。
第二日傍晚,一名手下照过来,报告了一个消息:“大人,京城来人了,说要让你回衙门听令。”
“京城?”潘达有些疑惑,“老子都被发配到天津卫了,往日称兄道弟的人一个个不见人影,还有谁记得我?”
话虽这么说,他对回到京城的权力圈子还怀着一丝侥幸心理,不愿错过任何机会,问道:“来的是什么人,是好事还是坏事?”
“听他们说,是兵部的人,说是要机密要事,必须告知大人,不能由旁人传话。现在在衙门等着呢。”
居然是兵部来人,而且安排得这么神神秘秘,一下子勾起了潘达的好奇心。他想了想,吩咐道:“你赶紧回衙门,就说我在天津三卫点检兵马、清查空饷,让他们等等。天黑之后,我从衙门后门回去。”
手下答应了正要走,潘达又补了一句:“不能怠慢了,好吃好喝伺候着。”
“小的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