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南正要回答黄汉生的话,孙元化插嘴道:“扩军固然要紧,可是组织难民垦荒也是要紧事。否则凭空多出几万张嘴,就算我们包揽三县粮赋后存了一些粮食,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啊!”
夏天南一听,也是啊,扩军是必须的,这也是移民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可是首先得解决吃饭问题。以琼州营目前的存粮,养活两三千人的脱产军队毫无问题,可是这个数字扩充到上万,就有些扛不住了。那么组织难民垦荒,自给自足,才是良性循环的正确道路。
正在犹豫先扩军还是先垦荒的时候,司马德提议:“何不合二为一,开展军屯?”
夏天南一愣:“军屯?”
司马德回答:“正是。把精壮年轻男子甄选之后编入琼州营,然后统一组织去垦荒种地,按连、营编制划分耕种区域,以耕代练,闲暇时也可进行基本的操练,等收粮后再入军营正式操练,屯田、练军两不误。”
孙元化踌躇道:“可是朝廷的卫所屯田都已糜烂不堪,我们又把这一套捡起来,是不是自误前程?”
司马德反驳道:“朝廷的卫所之所以糜烂,盖因军官大肆侵占良田据为己有,军士沦为佃户,粮饷短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大量逃亡,才会酿成今日之困局。我等屯田只是权宜之计,等田亩开垦出来,所产粮食足以养活军士,便可回归军营,田亩便可交给他人佃种。何来自误前程一说?”
夏天南插话道:“各抒己见,可不要产生争执。我倒觉得这个法子不错。虽然朝廷的卫所制度江河日下、名存实亡,但是我们的屯田和这个不一样,可以试一试。要不然我们辛辛苦苦招纳难民回来,全部去种地有些可惜,虽然田地和粮食是基础,但是军队才是琼州营的根本,说到底我们还是为了扩军,垦荒只是手段。司马先生的这个法子,把垦荒和扩军合二为一,就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些人在垦荒种地的同时,能够接受最基本的训练,拿起锄头就是农民,走进军营就是兵,温饱问题解决了,扩军的问题也解决了。”
孙元化问:“既然如此,那便实施军屯。只不过,等到首批屯军入了军营,那么来年的地又让谁来种?仲达(司马德的字)说交给他人佃种,可是琼州府又哪来这么多劳力?”琼州地广人稀,如果本地劳动力充足,也犯不着移民了。
夏天南回答:“这个问题不大,等到第一批屯军成为脱产军人,自然有下一批来接盘。等我们通过谢巡按,哦,到时候估计是谢巡抚了,控制了登莱地区之后,山东境内的难民可以源源不断通过登州出海,运往临高。”
祖辈都在临高,从未出过岛的谭山忍不住好奇心,问道:“将军,山东那地方真有这么多人丁,运都运不完吗?难道无家可归的难民比整个琼州府人丁还要多?”
作为山东人的林伟业、曾在山东做官的孙元化都笑了,夏天南也笑了:“老村长,不瞒你说,虽然我不知道确切数目,但是兵变造成的难民比琼州府的全部人口都多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夏天南还知道,仅仅崇祯十一年清军绕道河北青口山和北京密云墙子岭入关,从通州、济南等地掳走的人口就将达到了40多万,其中山东占了大半,仅仅是这些被掳的人口,就超过了整个琼州府人口的好几倍。
他对谭山说:“正好要点你的名,有事要交代你做。佃田和催缴税粮的事一向是你做,这次军屯的事也由你来安排。甄选和编练士兵的事情交给汉生,你就专心负责安排屯田垦荒的地点和面积。”
谭山说:“将军交代的事,属下必当竭尽全力。只不过临高境内没有这么多可供开荒的地方了,必须向外扩张,可能会涉及邻近澄迈县和黎人聚居区……澄迈官面上的事倒到好办,可是碰到生黎,可有些棘手,那些蛮子可不认官府……”
这几年来,琼州营迅速崛起,从知府衙门到各地州县都雌伏于琼州营的兵威之下,不敢有半点忤逆,但是和五指山深处的生黎却没有什么交集。
琼州府的地形是一个中间高、四周低的形状,中部最高的山脉就是五指山。适合耕种的土地集中在外围,大部分被汉人和熟黎占据,而以狩猎为主的生黎则聚集在五指山周围。如果要找可供屯田的荒地,势必要向五指山的方向扩张,与生黎打交道是无法避免的。
夏天南问黄猛甲:“若是汉人垦荒种地,进入了生黎的范围,他们会怎么反应?”
黄猛甲回答:“除了个别人数太少、实力太弱的寨子,多半会发起攻击——他们一般把这看做侵犯,在他们眼中,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从天上的云朵到地上的泥土都是他们的。”
夏天南想了想,说道:“随着我们的扩张,掌控这些生黎聚居的区域是迟早的事情,整个琼州府我们都要捏在手里,何况是这些未曾开化的生黎。为了扫清屯田的障碍,猛甲,你带人把临高以南两百里的地方先扫荡一遍,把这些生黎的寨子都清理了。”将来山东的难民来到这里屯田,初来乍到,又不适应五指山附近山地和丘陵混杂的地形和亚热带的炎热气候,发生冲突时,未必干的过土生土长、熟悉地形和周围环境的生黎。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人口损失,事先清理出一个“无人区”是很有必要的。
黄猛甲问:“将军,怎么个清理法?是驱逐还是直接杀了?”
夏天南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问黄猛甲:“这些生黎是否好驯服,能不能充实军队?”
黄猛甲摇摇头:“大多数生黎连汉话都不会说,连我们熟黎和他们沟通都有些吃力,别说汉人了。而且这些人基本不种田、全靠放狗(集中狩猎)为生,自由自在惯了,想要把他们困在军营里日复一日的操练,恐怕很难。”
夏天南一听,也是啊,扩军是必须的,这也是移民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可是首先得解决吃饭问题。以琼州营目前的存粮,养活两三千人的脱产军队毫无问题,可是这个数字扩充到上万,就有些扛不住了。那么组织难民垦荒,自给自足,才是良性循环的正确道路。
正在犹豫先扩军还是先垦荒的时候,司马德提议:“何不合二为一,开展军屯?”
夏天南一愣:“军屯?”
司马德回答:“正是。把精壮年轻男子甄选之后编入琼州营,然后统一组织去垦荒种地,按连、营编制划分耕种区域,以耕代练,闲暇时也可进行基本的操练,等收粮后再入军营正式操练,屯田、练军两不误。”
孙元化踌躇道:“可是朝廷的卫所屯田都已糜烂不堪,我们又把这一套捡起来,是不是自误前程?”
司马德反驳道:“朝廷的卫所之所以糜烂,盖因军官大肆侵占良田据为己有,军士沦为佃户,粮饷短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大量逃亡,才会酿成今日之困局。我等屯田只是权宜之计,等田亩开垦出来,所产粮食足以养活军士,便可回归军营,田亩便可交给他人佃种。何来自误前程一说?”
夏天南插话道:“各抒己见,可不要产生争执。我倒觉得这个法子不错。虽然朝廷的卫所制度江河日下、名存实亡,但是我们的屯田和这个不一样,可以试一试。要不然我们辛辛苦苦招纳难民回来,全部去种地有些可惜,虽然田地和粮食是基础,但是军队才是琼州营的根本,说到底我们还是为了扩军,垦荒只是手段。司马先生的这个法子,把垦荒和扩军合二为一,就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些人在垦荒种地的同时,能够接受最基本的训练,拿起锄头就是农民,走进军营就是兵,温饱问题解决了,扩军的问题也解决了。”
孙元化问:“既然如此,那便实施军屯。只不过,等到首批屯军入了军营,那么来年的地又让谁来种?仲达(司马德的字)说交给他人佃种,可是琼州府又哪来这么多劳力?”琼州地广人稀,如果本地劳动力充足,也犯不着移民了。
夏天南回答:“这个问题不大,等到第一批屯军成为脱产军人,自然有下一批来接盘。等我们通过谢巡按,哦,到时候估计是谢巡抚了,控制了登莱地区之后,山东境内的难民可以源源不断通过登州出海,运往临高。”
祖辈都在临高,从未出过岛的谭山忍不住好奇心,问道:“将军,山东那地方真有这么多人丁,运都运不完吗?难道无家可归的难民比整个琼州府人丁还要多?”
作为山东人的林伟业、曾在山东做官的孙元化都笑了,夏天南也笑了:“老村长,不瞒你说,虽然我不知道确切数目,但是兵变造成的难民比琼州府的全部人口都多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夏天南还知道,仅仅崇祯十一年清军绕道河北青口山和北京密云墙子岭入关,从通州、济南等地掳走的人口就将达到了40多万,其中山东占了大半,仅仅是这些被掳的人口,就超过了整个琼州府人口的好几倍。
他对谭山说:“正好要点你的名,有事要交代你做。佃田和催缴税粮的事一向是你做,这次军屯的事也由你来安排。甄选和编练士兵的事情交给汉生,你就专心负责安排屯田垦荒的地点和面积。”
谭山说:“将军交代的事,属下必当竭尽全力。只不过临高境内没有这么多可供开荒的地方了,必须向外扩张,可能会涉及邻近澄迈县和黎人聚居区……澄迈官面上的事倒到好办,可是碰到生黎,可有些棘手,那些蛮子可不认官府……”
这几年来,琼州营迅速崛起,从知府衙门到各地州县都雌伏于琼州营的兵威之下,不敢有半点忤逆,但是和五指山深处的生黎却没有什么交集。
琼州府的地形是一个中间高、四周低的形状,中部最高的山脉就是五指山。适合耕种的土地集中在外围,大部分被汉人和熟黎占据,而以狩猎为主的生黎则聚集在五指山周围。如果要找可供屯田的荒地,势必要向五指山的方向扩张,与生黎打交道是无法避免的。
夏天南问黄猛甲:“若是汉人垦荒种地,进入了生黎的范围,他们会怎么反应?”
黄猛甲回答:“除了个别人数太少、实力太弱的寨子,多半会发起攻击——他们一般把这看做侵犯,在他们眼中,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从天上的云朵到地上的泥土都是他们的。”
夏天南想了想,说道:“随着我们的扩张,掌控这些生黎聚居的区域是迟早的事情,整个琼州府我们都要捏在手里,何况是这些未曾开化的生黎。为了扫清屯田的障碍,猛甲,你带人把临高以南两百里的地方先扫荡一遍,把这些生黎的寨子都清理了。”将来山东的难民来到这里屯田,初来乍到,又不适应五指山附近山地和丘陵混杂的地形和亚热带的炎热气候,发生冲突时,未必干的过土生土长、熟悉地形和周围环境的生黎。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人口损失,事先清理出一个“无人区”是很有必要的。
黄猛甲问:“将军,怎么个清理法?是驱逐还是直接杀了?”
夏天南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问黄猛甲:“这些生黎是否好驯服,能不能充实军队?”
黄猛甲摇摇头:“大多数生黎连汉话都不会说,连我们熟黎和他们沟通都有些吃力,别说汉人了。而且这些人基本不种田、全靠放狗(集中狩猎)为生,自由自在惯了,想要把他们困在军营里日复一日的操练,恐怕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