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铮连日来都在兵部的衙门,今日更是被招到了太极殿议事。
这几日,朝野震动,百姓惶恐不安。想要议和的、割地赔款的、迁都的议论声,已是甚嚣尘上。
到了此时,松江卫已被打的稀烂。可代老将军和程霸,还被困在松州和江州两座城内,对松江卫的战局没有一点办法。
“圣上,目前,蒙辽大军已至冀州境内,距大名府也不过咫尺之遥,过了大名府可就是澶州,等蒙辽大军打下澶州渡过黄河,则上京危矣!皇上,迁都吧!应速速迁都至升州(今江苏南京),方可保我大郑命脉啊皇上。”
门下侍郎王若痛哭流涕伏地不起,祈求皇上尽快迁都升州。他是升州人,家族势力都在升州一带,王若有此提议不出王铮的预料。
“万万不可,升州紧邻长江,顺水而下旬日可达大海,若蒙辽大军从海上攻我大郑,难道还要再次迁都?皇上,以微臣所见,还是迁都益州(成都)为善,益州地处内陆,距离蒙辽山高地远,且蜀道向来艰难,蒙辽大军的骑兵若进入蜀地,必寸步难行,可保我大郑的江山无虞。”
太长卿陈尧立即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是益州人,自然会偏向益州。
“胡说,蒙辽人向来只喜轻骑游击破阵,然后集团冲锋。他们哪来的舟船?没有舟船又如何从海上进入长江?真是一派胡言。”
王若言辞反驳,别说,他的话还算在理。
“没有舟船他们不会造不会抢吗?”陈尧强词夺理。
一时间,整个太极殿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迁都升州,说升州的各种好处,一派主张迁都益州,益州的好处说也说不完。两派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吵了个不亦乐乎。
王铮懒得搭理这些只会耍嘴皮子的文官,他无奈地左看看又看看,然后对兵部左侍郎周通说道。
“周侍郎,把地图拿来。”
由于今日商议的是军事,兵部侍郎也被特许参加,周通自然也做好了准备。他听到王铮的吩咐后,随手就拿出松江卫的最新地图,展开铺在了王铮面前的地下。
王铮不理那些人对于迁都的争吵,他们纯粹都是在做无用功。迁都不经过几年的准备,是说迁就能迁的吗?
即便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不是还有他王铮吗?现在就谈迁都,委实过早了。
王铮手指指着地图上的上京城,一路向北,过澶州、大名府、贝州,冀州。
数天前的军报说,蒙辽的肖太后和圣宗耶律隆旭,已经和萧达凛兵合一处,猛攻冀州城,此时看来,冀州已经难以保全。
接下来就是贝州小城和大名府,过了大名府就是澶州城。而澶州紧邻黄河,渡过黄河就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中间再无城池阻隔,蒙辽大军三五日即可到上京城下。
王铮皱眉苦思:‘莫非,这个莫名其妙的大郑,和蒙辽也有一个澶渊之盟?’
想到这里,王铮突然想起。历史上,好像就是王钦若提议迁都后世的南京,而陈尧叟就是提议迁都成都的那个人。
哈!原来,这个大郑不仅是极像北宋,有一些事件,竟然也和北宋的差不多。哪寇准呢?寇准寇老西儿哪去了?
王铮起身左右看了看,他想看看谁像北宋的那个寇准。对了,此时还应该有包公的,包公包黑子呢?他又在哪里?杨家将呢?七郎八虎穆桂英呢?
王铮小时候看豫剧,可是最喜欢穆桂英,他那时候还发过宏愿,长大了就要娶穆桂英为妻。
可惜,长大了他才知道,穆桂英只是个演义中的人物,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个人。
不仅是没有穆桂英,杨家将里的人物,只有杨老令公杨业,杨延昭和杨文广才是确有其人,别的都是虚构的人物。
老太君佘赛花即便有,那她也应该是姓折,北宋一朝,镇守西北的折家军可是赫赫有名。
“房相,以你看,是该迁都益州,还是该迁都升州啊?”
王铮没想到,皇上竟然被这些人说动了,他竟然也开始考虑迁都。
看来,皇上也是怕了,澶州以南到上京,不到三百里的平原,最易蒙辽骑兵的机动,说是旬日可达也不算夸张。
“这个”一向老成持重的当朝首辅房相也为难了。
“老臣以为,迁都升州较为便利快捷,并且升州水路纵横,不适宜骑兵的迂回,可行。可益州,地处蜀地,山高路险崎岖难行,也是极不适宜蒙辽骑兵的机动,也可行。”
好吧,房相的这些话等于没说。
但大家却是听明白了,他也同意迁都,但他还拿不定注意倒底迁到什么地方。
王铮觉得,房相不是寇准。
“皇上,老臣以为,绝不可迁都,迁都是国之大事,岂可随意而为?再者,此时应为我大郑君臣上下一心,共同商议齐心合力抵御外侮,怎可轻易就言迁都?决计不可。”
右相吕进慷慨激昂愤怒说道。
王铮觉得,吕进可能是寇准的化身,可也不太像,寇准外号寇老西儿,他是陕西人,吕进的口音不像。
“吕相所言甚是,以老臣看,皇上不但不能再提迁都二字,反而须得御驾亲征激励将士士气,”
哈!寇老西儿出来了,这个是陕西口音。王铮看到了陈琦,听到了他说的话,这次确定,北宋时的丞相寇准,就是现在的兵部尚书陈琦。
其实,现在大郑的的朝堂上,可以叫做丞相的有很多。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中书令一直悬空,近年来都是追封有大功于社稷的文官,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代行两省的所有政事,所以也可以叫丞相,副相吕进也是丞相,六部尚书也可以叫丞相。
而房相是当朝首辅,也就是所有丞相的班长,吕相是副班长。
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省负责审议中书省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可行的才会交由尚书省的六部和九卿执行。
只不过,现在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越来越小,很多事都是皇上和几位重臣商议以后,直接就交给六部执行。那两个省已是名存实亡。
因此,陈琦现在也是丞相之一。
“自此时起,但凡再有敢言和、迁都者,皆是不顾我大郑安危通敌卖国之辈。皇上,微臣身为兵部尚书,很清楚我大郑的国力军力,只要皇上能立志一战,咱们大郑打得起,即便偶尔兵败也无大碍,只要能顶住眼前的军事压力,以后,咱们耗,也能把蒙辽耗死。”
“一派胡言,蒙辽大军已至大名府,指日即可攻破澶州渡过黄河,旬日就可兵临上京城下,你凭什么耗?你有时间和蒙辽大军耗吗?”
王若声嘶力竭悲愤喊道。
“还有,即便我大郑国力强军力也不弱,可此时能打能胜的将士们都在千里之外,现如今,我们拿什么对抗蒙辽的四十万大军?”
陈尧也补充道。
王铮还是没说话,王若和陈尧虽然力主迁都和议和,可王铮知道,他俩也并不能算是奸臣。
历史上,这两个很像北宋王钦若和陈尧叟的,提议迁都的大臣,应该也算是忠臣,他俩的一生,都曾为北宋做过贡献,为百姓办过不少好事。
他们现在之所以提议迁都,只是他们也有大部分文人胆小怕事的通病罢了。
“陈相,以朕看,还是迁都是为上策。如今,蒙辽大军几已兵临澶州城下,再不迁都,怕是都晚了。”
皇上郑成是够仁慈,可他也有所有仁慈皇帝的通病,就是怕事和耳根子软。
松江卫在十数日间,即被蒙辽四十万大军打了个稀烂。
蒙辽大军在肖太后、圣宗耶律隆旭和南院大王萧达凛的带领下,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而蒙辽的西院大王萧观音,带十万雄兵围困松州和江州,使代老将军和程霸寸步难行。根本无法解大郑之危。
急切之间,从各卫镇调兵也来不及。现在,仅凭上京城的五个卫戌军二十万人,怎么和蒙辽的三十万轻骑对抗?
别说现在朝堂上离不开王铮这个最能打的,就是能派他前去,上京城还要留守人马,派去的十万步卒,要去对抗蒙辽的三十万轻骑,他还能把蒙辽大军都给打回老家去?
要知道,王铮最擅长的,是轻骑快速机动迂回的游击战,可不是步卒对抗轻骑的阵地战。更何况还要摧城拔寨呢?
“皇上所言极是,”房相接口道。“为今之计,也只有迁都才是上策了,唉!”
房相心有不甘,可他也无可奈何。
当初还是他提议,让代老将军前去松江卫和萧达凛对抗,没想到,代老将军果然是老了。而萧达凛果然是老谋深算的老狐狸,用兵太过老道。
再加上,这次就连蒙辽历史上最有才能的,巾帼不让须眉的肖太后,和圣宗耶律隆旭都亲自带兵上阵了。并且出兵就是四十万大军,仅凭代老将军松江卫的十数万人马,怎么可能是蒙辽大军的对手?
“是啊是啊!唉!”
“唉!”
“唉!如今,也只有迁都这一条路可行了。唉!”
大部分的文官都是哀声一片,觉得只能迁都了。
武将们都没吭声,博阳王身体有痒今日没来,另外几个郡王,均有心杀敌报国,也好升一级爵位留给子孙,可却都自知没那本事,没敢吭声。
另外几个柱国,包括陈斌和廉威廉老将军,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王铮的一举一动。
王铮一直以来都是左看看右看看,好像是并没有把蒙辽的大军放在眼里,他们也就不着急。
只要上柱国不急,他们这些柱国着什么急?就是蒙辽的大军真打到上京城下了,大不了在上柱国的指挥下拼死一战而已,着急又有什么用?
至于迁都,哼!想都别想,没有一个武将会怯战,会同意皇上迁都。
至于那些提议迁都的跳梁小丑,王大将军都还没喷他们一脸狗屎,那就再等等,反正还没到最后的决定时刻。
“那好吧!既然大家都同意迁都,以朕看,就迁都”
皇上郑成权衡利弊得失后,无奈之下,只得下了决定,可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皇上且慢,皇上,谁都同意迁都了?我们可都还没说话。”
说话的是辽阳郡王郑钢,他是皇上郑成的亲堂兄,博阳王的亲侄子。
“十三哥说的是,皇上,老夫可是也没同意迁都。”这位是朝阳郡王郑智。
他哥俩的封地一个在辽阳县一个在朝阳县,现在都在蒙辽占领的区域,实是有名无实,平时做梦都想打回蒙辽的中京,把他们的封地抢回来,怎么可能会同意抛弃北方的沃野,迁都到南方去啊!
陈斌和廉威等柱国将军们都已猜到,只要皇上敢说迁都,绝对会有人跳出来反对。
这几日,朝野震动,百姓惶恐不安。想要议和的、割地赔款的、迁都的议论声,已是甚嚣尘上。
到了此时,松江卫已被打的稀烂。可代老将军和程霸,还被困在松州和江州两座城内,对松江卫的战局没有一点办法。
“圣上,目前,蒙辽大军已至冀州境内,距大名府也不过咫尺之遥,过了大名府可就是澶州,等蒙辽大军打下澶州渡过黄河,则上京危矣!皇上,迁都吧!应速速迁都至升州(今江苏南京),方可保我大郑命脉啊皇上。”
门下侍郎王若痛哭流涕伏地不起,祈求皇上尽快迁都升州。他是升州人,家族势力都在升州一带,王若有此提议不出王铮的预料。
“万万不可,升州紧邻长江,顺水而下旬日可达大海,若蒙辽大军从海上攻我大郑,难道还要再次迁都?皇上,以微臣所见,还是迁都益州(成都)为善,益州地处内陆,距离蒙辽山高地远,且蜀道向来艰难,蒙辽大军的骑兵若进入蜀地,必寸步难行,可保我大郑的江山无虞。”
太长卿陈尧立即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是益州人,自然会偏向益州。
“胡说,蒙辽人向来只喜轻骑游击破阵,然后集团冲锋。他们哪来的舟船?没有舟船又如何从海上进入长江?真是一派胡言。”
王若言辞反驳,别说,他的话还算在理。
“没有舟船他们不会造不会抢吗?”陈尧强词夺理。
一时间,整个太极殿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迁都升州,说升州的各种好处,一派主张迁都益州,益州的好处说也说不完。两派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吵了个不亦乐乎。
王铮懒得搭理这些只会耍嘴皮子的文官,他无奈地左看看又看看,然后对兵部左侍郎周通说道。
“周侍郎,把地图拿来。”
由于今日商议的是军事,兵部侍郎也被特许参加,周通自然也做好了准备。他听到王铮的吩咐后,随手就拿出松江卫的最新地图,展开铺在了王铮面前的地下。
王铮不理那些人对于迁都的争吵,他们纯粹都是在做无用功。迁都不经过几年的准备,是说迁就能迁的吗?
即便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不是还有他王铮吗?现在就谈迁都,委实过早了。
王铮手指指着地图上的上京城,一路向北,过澶州、大名府、贝州,冀州。
数天前的军报说,蒙辽的肖太后和圣宗耶律隆旭,已经和萧达凛兵合一处,猛攻冀州城,此时看来,冀州已经难以保全。
接下来就是贝州小城和大名府,过了大名府就是澶州城。而澶州紧邻黄河,渡过黄河就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中间再无城池阻隔,蒙辽大军三五日即可到上京城下。
王铮皱眉苦思:‘莫非,这个莫名其妙的大郑,和蒙辽也有一个澶渊之盟?’
想到这里,王铮突然想起。历史上,好像就是王钦若提议迁都后世的南京,而陈尧叟就是提议迁都成都的那个人。
哈!原来,这个大郑不仅是极像北宋,有一些事件,竟然也和北宋的差不多。哪寇准呢?寇准寇老西儿哪去了?
王铮起身左右看了看,他想看看谁像北宋的那个寇准。对了,此时还应该有包公的,包公包黑子呢?他又在哪里?杨家将呢?七郎八虎穆桂英呢?
王铮小时候看豫剧,可是最喜欢穆桂英,他那时候还发过宏愿,长大了就要娶穆桂英为妻。
可惜,长大了他才知道,穆桂英只是个演义中的人物,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个人。
不仅是没有穆桂英,杨家将里的人物,只有杨老令公杨业,杨延昭和杨文广才是确有其人,别的都是虚构的人物。
老太君佘赛花即便有,那她也应该是姓折,北宋一朝,镇守西北的折家军可是赫赫有名。
“房相,以你看,是该迁都益州,还是该迁都升州啊?”
王铮没想到,皇上竟然被这些人说动了,他竟然也开始考虑迁都。
看来,皇上也是怕了,澶州以南到上京,不到三百里的平原,最易蒙辽骑兵的机动,说是旬日可达也不算夸张。
“这个”一向老成持重的当朝首辅房相也为难了。
“老臣以为,迁都升州较为便利快捷,并且升州水路纵横,不适宜骑兵的迂回,可行。可益州,地处蜀地,山高路险崎岖难行,也是极不适宜蒙辽骑兵的机动,也可行。”
好吧,房相的这些话等于没说。
但大家却是听明白了,他也同意迁都,但他还拿不定注意倒底迁到什么地方。
王铮觉得,房相不是寇准。
“皇上,老臣以为,绝不可迁都,迁都是国之大事,岂可随意而为?再者,此时应为我大郑君臣上下一心,共同商议齐心合力抵御外侮,怎可轻易就言迁都?决计不可。”
右相吕进慷慨激昂愤怒说道。
王铮觉得,吕进可能是寇准的化身,可也不太像,寇准外号寇老西儿,他是陕西人,吕进的口音不像。
“吕相所言甚是,以老臣看,皇上不但不能再提迁都二字,反而须得御驾亲征激励将士士气,”
哈!寇老西儿出来了,这个是陕西口音。王铮看到了陈琦,听到了他说的话,这次确定,北宋时的丞相寇准,就是现在的兵部尚书陈琦。
其实,现在大郑的的朝堂上,可以叫做丞相的有很多。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中书令一直悬空,近年来都是追封有大功于社稷的文官,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代行两省的所有政事,所以也可以叫丞相,副相吕进也是丞相,六部尚书也可以叫丞相。
而房相是当朝首辅,也就是所有丞相的班长,吕相是副班长。
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省负责审议中书省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可行的才会交由尚书省的六部和九卿执行。
只不过,现在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越来越小,很多事都是皇上和几位重臣商议以后,直接就交给六部执行。那两个省已是名存实亡。
因此,陈琦现在也是丞相之一。
“自此时起,但凡再有敢言和、迁都者,皆是不顾我大郑安危通敌卖国之辈。皇上,微臣身为兵部尚书,很清楚我大郑的国力军力,只要皇上能立志一战,咱们大郑打得起,即便偶尔兵败也无大碍,只要能顶住眼前的军事压力,以后,咱们耗,也能把蒙辽耗死。”
“一派胡言,蒙辽大军已至大名府,指日即可攻破澶州渡过黄河,旬日就可兵临上京城下,你凭什么耗?你有时间和蒙辽大军耗吗?”
王若声嘶力竭悲愤喊道。
“还有,即便我大郑国力强军力也不弱,可此时能打能胜的将士们都在千里之外,现如今,我们拿什么对抗蒙辽的四十万大军?”
陈尧也补充道。
王铮还是没说话,王若和陈尧虽然力主迁都和议和,可王铮知道,他俩也并不能算是奸臣。
历史上,这两个很像北宋王钦若和陈尧叟的,提议迁都的大臣,应该也算是忠臣,他俩的一生,都曾为北宋做过贡献,为百姓办过不少好事。
他们现在之所以提议迁都,只是他们也有大部分文人胆小怕事的通病罢了。
“陈相,以朕看,还是迁都是为上策。如今,蒙辽大军几已兵临澶州城下,再不迁都,怕是都晚了。”
皇上郑成是够仁慈,可他也有所有仁慈皇帝的通病,就是怕事和耳根子软。
松江卫在十数日间,即被蒙辽四十万大军打了个稀烂。
蒙辽大军在肖太后、圣宗耶律隆旭和南院大王萧达凛的带领下,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而蒙辽的西院大王萧观音,带十万雄兵围困松州和江州,使代老将军和程霸寸步难行。根本无法解大郑之危。
急切之间,从各卫镇调兵也来不及。现在,仅凭上京城的五个卫戌军二十万人,怎么和蒙辽的三十万轻骑对抗?
别说现在朝堂上离不开王铮这个最能打的,就是能派他前去,上京城还要留守人马,派去的十万步卒,要去对抗蒙辽的三十万轻骑,他还能把蒙辽大军都给打回老家去?
要知道,王铮最擅长的,是轻骑快速机动迂回的游击战,可不是步卒对抗轻骑的阵地战。更何况还要摧城拔寨呢?
“皇上所言极是,”房相接口道。“为今之计,也只有迁都才是上策了,唉!”
房相心有不甘,可他也无可奈何。
当初还是他提议,让代老将军前去松江卫和萧达凛对抗,没想到,代老将军果然是老了。而萧达凛果然是老谋深算的老狐狸,用兵太过老道。
再加上,这次就连蒙辽历史上最有才能的,巾帼不让须眉的肖太后,和圣宗耶律隆旭都亲自带兵上阵了。并且出兵就是四十万大军,仅凭代老将军松江卫的十数万人马,怎么可能是蒙辽大军的对手?
“是啊是啊!唉!”
“唉!”
“唉!如今,也只有迁都这一条路可行了。唉!”
大部分的文官都是哀声一片,觉得只能迁都了。
武将们都没吭声,博阳王身体有痒今日没来,另外几个郡王,均有心杀敌报国,也好升一级爵位留给子孙,可却都自知没那本事,没敢吭声。
另外几个柱国,包括陈斌和廉威廉老将军,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王铮的一举一动。
王铮一直以来都是左看看右看看,好像是并没有把蒙辽的大军放在眼里,他们也就不着急。
只要上柱国不急,他们这些柱国着什么急?就是蒙辽的大军真打到上京城下了,大不了在上柱国的指挥下拼死一战而已,着急又有什么用?
至于迁都,哼!想都别想,没有一个武将会怯战,会同意皇上迁都。
至于那些提议迁都的跳梁小丑,王大将军都还没喷他们一脸狗屎,那就再等等,反正还没到最后的决定时刻。
“那好吧!既然大家都同意迁都,以朕看,就迁都”
皇上郑成权衡利弊得失后,无奈之下,只得下了决定,可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皇上且慢,皇上,谁都同意迁都了?我们可都还没说话。”
说话的是辽阳郡王郑钢,他是皇上郑成的亲堂兄,博阳王的亲侄子。
“十三哥说的是,皇上,老夫可是也没同意迁都。”这位是朝阳郡王郑智。
他哥俩的封地一个在辽阳县一个在朝阳县,现在都在蒙辽占领的区域,实是有名无实,平时做梦都想打回蒙辽的中京,把他们的封地抢回来,怎么可能会同意抛弃北方的沃野,迁都到南方去啊!
陈斌和廉威等柱国将军们都已猜到,只要皇上敢说迁都,绝对会有人跳出来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