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大郑的律法是不允许皇亲国戚经商与民争利的,可皇亲国戚都是徒有虚名没有实权,律法也不允许他们掌权。可皇亲国戚的爵位却会一代比一代低,连带的是得到的俸禄也就会越来越少。如果不能再次立大功升爵位的话,数代后可能就是一届平民。
于是,朝廷也就只能默许他们做点生意攒点银钱,好给后世的子孙留点家业。这种事儿,就连好事的言官御史都没办法参奏他们。
悠闲的日子过的很快,转眼间已经是初秋了。
这一段时间,刁耀刁柱国去了雁山卫赴任提督一职,据小道消息说他的情况不是太好。具体怎么个不好法,王铮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甚至都懒得打听。
其实,刁耀没去雁山卫之前,他就已经猜到了刁耀的下场。
现在的雁山卫不同以往,能镇得住那帮骄兵悍将的人不多,他王铮算一个,代老将军算一个,估摸着那几位亲王郡王也能镇得住,别的就只能呵呵了。
刁耀虽然也是位柱国将军,但他拿得出手的有名的胜仗并不多,若只论胜仗算,现在雁山卫中军的一个旅帅都比刁耀强。
若论政绩民生算,知府郑耀得到了王铮的真传,他这一年多来,在雁山卫境内修桥铺路兴水利扶农桑,支持商品贸易,扶持改良科技等等。
其政绩已经得到了朝廷的多次嘉奖,在郑耀的领导下,信州林州并州和庸州的四个知州,也是一个个的虚心好学干劲儿十足。
大家都知道郑耀凭着他的政绩,估计是快上调了,那几位知州都憋着一股劲儿,想要在郑耀调走后坐上知府的位置。
说起总揽全局和统筹规划,刁耀又不如跟了王铮一年的卫晃。现今,卫晃在雁山卫的威信比刁耀高得多。
别的就不说了,仅是这几位的存在,刁耀能在雁山卫混足三年的任期都不容易。
这一段时间,哒突人因为被逼到了绝境无法生存,还不敢惹雁山卫。后来竟然联合蒙辽铁骑,在蒙辽和大郑接壤的边境屡屡骚扰劫掠,一个多月内,犯境居然达到了六次,把松江卫驻守的大郑边境搅的一团糟。
这还不算完,陇西卫和西夏相连的大郑边境,年轻的西夏王李昊(注:暗指李元昊,历史上,李元昊是1038年建国,国号大夏。)屡屡亲自领兵犯境,把陇西卫萧寒督管的边境搞的鸡犬不宁。
陇西和松江两卫镇的提督忙的焦头烂额,雁山卫虽然没有受到异族的骚扰侵犯,但是提督刁耀的日子却不太好过,他下的政令军令难出提督府的衙门,即便是把公文送到了郑耀和卫晃的手上,两人竟然屡屡对刁耀的提督令不屑一顾,说什么提督府的钧令大多都是在劳民伤财,没有一点正面的作用。然后随手就把公文束之高阁,再也想不起来执行。
刁耀气的吐血,却对郑耀和卫晃无可奈何。
收秋后不久,房相手拿一份雁山卫来的公文,兴匆匆地赶到皇上的书房。
“皇上你看,郑耀来的公文,雁山卫大丰收,平均每亩地达到了三百五十斤的收成,虽然没有王铮说的五六百斤多,但也比往年高了一百多斤。郑耀说,今年燕山卫军的需用的粮草,不需再从上京调拨了,雁山卫自己的赋税收入就已足够。”
房相兴致勃勃地把公文交给皇上说。
“什么?三百五十斤?今年雁山卫不是有点干旱吗?亩产还能达到三百五十斤?”
郑成有点不信,但他也知道郑耀不敢说谎。
拆开公文看了看,果然如房相所说,雁山卫今年的赋税收入,郑耀初步估算了一下,大概能达到往年的两倍多,如果不用上交朝廷的话,在雁山卫自给自足完全没有问题。
一年多来,雁山卫由于没有受到哒突人的杀掠,人口快速增长,商业贸易越来越繁荣。人丁税、粮草税和贸易税等,再加上几个大矿的财税收入。雁山卫知府衙门的的总收入稳步增长。到现在,雁山卫的所有收入养活七八万的卫军已经不是问题,应该不需要从上京千里迢迢调拨钱粮兵甲了。
“好,好,郑卿没有白忙,成果不小,如果我大郑所有的府路均如雁山卫的话,国库就没有空虚的时候了。好,好。”
“是啊皇上,郑耀郑知府的确是做的不错,可他却不敢居功,只说他所做的都是王大将军所授。这个王铮,倒确是个鬼才啊!”房相捋着胡子叹息道。
“王铮的能力就不说了,说的多了徒惹烦恼。可郑卿能领会贯通王铮的发展思路,也的确是个人才。房叔,你上次不是说规划司的监正不知道该怎么做事,始终不理解成立规划司的作用吗?你看,把郑卿调来规划司怎样?”
“嗯!可行,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郑耀最能理解王铮的思路,让他做规划司的监正最合适。可是皇上,雁山卫的知府让谁来做呢?大好局面已经打开了,要是再倒退回去可就不好了。”
“贾林贾知州,他是并州知州,和郑耀打交道的时间最长,郑耀做出的这些成绩,没有他的配合也做不到,朕觉得,贾林贾知州可堪雁山知府的大任。”
“嗯!可行,并州知州的位置也不能从别的州府派,让并州推官韩松接任最合适,这样的话,雁山卫还能迅速稳定地继续发展下去。”
“好,那就这么办,房相回去就安排吧!”
“诺,老臣领旨。”
就这样,三言两语间,雁山卫的知府并州的知州都换人了,有人哭有人笑不可避免。
“皇上,刁提督昨日来信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现今每日只能卧病在床,已无法督导政务军务。刁提督恳请朝廷,把他调回上京休养身体。皇上,你看怎么办?”
“唉!”郑成叹了口气揉了揉脑袋。
“刁提督在雁山卫的威信还不如卫晃卫将军,军事能力也不如曹显,执政理念更是不如郑耀和贾林,让他去督领雁山卫,也确是难为他了。”
“可是,曹显和卫晃现今还难以服众,王铮又不能离开上京。房叔你也知道,朕把王铮困在上京并不是真的不信任他,也不是因为他的来历。主要是,上京城必须得有至少两个上柱国驻守啊!”
郑成无奈地和房炫普诉苦道。
“可叹我大郑,自从那些开国的老将一个个都去世了以后,竟然极为缺少能打能胜的大将军。阴袭而来的柱国吧!又都是些纸上谈兵之辈,难以担当大任。现今,好不容易出了个军事天才王铮吧!朕还不舍得把他放出去。房叔,北有蒙辽的步步紧逼,朕觉得,三两年内,我大郑必会和蒙辽有一场大战。西夏王年轻气盛,又带兵屡屡犯境。这些,都需上京城里驻守的有经验的大将军做决策,可朕的皇叔已老,两个郡王又是阴袭所得的爵位,没有实战经验。如今,只有依仗代老将军和王铮才能镇得住上京了啊!”
“是啊!边境的一座城两座城打烂了都没太大的关系,大不了以后重建就是,上京可不能乱,那五个军领军的将军柱国,也只有上柱国才能镇得住,老臣都不行。代老将军当年曾分别做过神策军和龙武军的军司马,他的话没人敢不听。皇上亲征那一次,王铮在林州和庸州,两战就让威武军、骁骑军和羽林军的现任军司马佩服的五体投地,王铮的话,他们也不敢不听。如今看来,代老将军和王铮,确是不能离开上京一步啊!”
“王铮走不了,刁提督又镇不住雁山卫的那些骄兵悍将,现在都气病了。房叔,那你说,再派谁去雁山卫才合适?”
房相闻听皇上垂询,捋着胡子斟酌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摇了摇头。“皇上,老臣实在想不出雁山卫的提督人选。不过,王铮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要想避免边镇提督权力过大易生祸端的弊病,只有异地而调。”
“异地而调?怎么讲?”郑成纳闷地问道,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还不能完全理解意思。
“就是说,把我大郑各个卫镇的提督,每隔两年或者三年,异地调动到其他卫镇或者上京。只准带走亲兵不得带走将领。王铮说,这样的话,那些提督必不敢有任何异心,可免生祸乱。”
“嗯!这个说法倒是巧妙,动作不大效果却不小。这个王铮,每每会有奇思妙招。可惜,上京离不开他,即便他只在上京坐着不干任何事,朕也不能放他走。要不然,朕还真想让他去雁山卫灭了哒突三族去。”
“呵呵!皇上,王铮虽然每天在家坐着,看似悠闲无比。其实啊!他就是坐着也比很多大臣都做的事情更多。”
“哦!怎么讲?”郑成来了兴致。
“皇上你想,火箭,霹雳炮,军国利器啊!新找到的那几个大矿,煤不缺了铁也不缺了,燃料革命啊!工业革命啊!还有你戴的那幅老花镜,看奏折是不是比以前清晰多了?”
“哈哈!这倒是,朕的女儿有孝心,她咋就逼着那个懒汉给朕做出来个老花镜呢?看看,真好,真好。哈哈!”
提起老花镜郑成就高兴的合不拢嘴,他现在戴着老花镜看奏折,和他年轻时几乎是一样的清晰,这让他惊奇之余又不得不多次感叹:微臣抹酱,还真是坛子好酱啊!
“不仅如此,皇上,还有焦炭,现在用焦炭炼铁,那效率可是高的不少,精铁的质量也更好了。用焦炭炼制的精铁打制刀剑,比先前的生铁坚硬耐用了很多。还有”
“房相,王铮坐在家里,做的也不全是好事儿吧?”郑成对王铮有气,就不想让房相老是夸奖王铮,此时就插嘴说道。
女儿有孝心给了他一副老花镜,他试过之后当时就高兴坏了。可后来听说这幅老花镜也是王铮的主意造出来的。郑成虽然没说郑妽什么,但心里又开始不舒服了。
于是,朝廷也就只能默许他们做点生意攒点银钱,好给后世的子孙留点家业。这种事儿,就连好事的言官御史都没办法参奏他们。
悠闲的日子过的很快,转眼间已经是初秋了。
这一段时间,刁耀刁柱国去了雁山卫赴任提督一职,据小道消息说他的情况不是太好。具体怎么个不好法,王铮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甚至都懒得打听。
其实,刁耀没去雁山卫之前,他就已经猜到了刁耀的下场。
现在的雁山卫不同以往,能镇得住那帮骄兵悍将的人不多,他王铮算一个,代老将军算一个,估摸着那几位亲王郡王也能镇得住,别的就只能呵呵了。
刁耀虽然也是位柱国将军,但他拿得出手的有名的胜仗并不多,若只论胜仗算,现在雁山卫中军的一个旅帅都比刁耀强。
若论政绩民生算,知府郑耀得到了王铮的真传,他这一年多来,在雁山卫境内修桥铺路兴水利扶农桑,支持商品贸易,扶持改良科技等等。
其政绩已经得到了朝廷的多次嘉奖,在郑耀的领导下,信州林州并州和庸州的四个知州,也是一个个的虚心好学干劲儿十足。
大家都知道郑耀凭着他的政绩,估计是快上调了,那几位知州都憋着一股劲儿,想要在郑耀调走后坐上知府的位置。
说起总揽全局和统筹规划,刁耀又不如跟了王铮一年的卫晃。现今,卫晃在雁山卫的威信比刁耀高得多。
别的就不说了,仅是这几位的存在,刁耀能在雁山卫混足三年的任期都不容易。
这一段时间,哒突人因为被逼到了绝境无法生存,还不敢惹雁山卫。后来竟然联合蒙辽铁骑,在蒙辽和大郑接壤的边境屡屡骚扰劫掠,一个多月内,犯境居然达到了六次,把松江卫驻守的大郑边境搅的一团糟。
这还不算完,陇西卫和西夏相连的大郑边境,年轻的西夏王李昊(注:暗指李元昊,历史上,李元昊是1038年建国,国号大夏。)屡屡亲自领兵犯境,把陇西卫萧寒督管的边境搞的鸡犬不宁。
陇西和松江两卫镇的提督忙的焦头烂额,雁山卫虽然没有受到异族的骚扰侵犯,但是提督刁耀的日子却不太好过,他下的政令军令难出提督府的衙门,即便是把公文送到了郑耀和卫晃的手上,两人竟然屡屡对刁耀的提督令不屑一顾,说什么提督府的钧令大多都是在劳民伤财,没有一点正面的作用。然后随手就把公文束之高阁,再也想不起来执行。
刁耀气的吐血,却对郑耀和卫晃无可奈何。
收秋后不久,房相手拿一份雁山卫来的公文,兴匆匆地赶到皇上的书房。
“皇上你看,郑耀来的公文,雁山卫大丰收,平均每亩地达到了三百五十斤的收成,虽然没有王铮说的五六百斤多,但也比往年高了一百多斤。郑耀说,今年燕山卫军的需用的粮草,不需再从上京调拨了,雁山卫自己的赋税收入就已足够。”
房相兴致勃勃地把公文交给皇上说。
“什么?三百五十斤?今年雁山卫不是有点干旱吗?亩产还能达到三百五十斤?”
郑成有点不信,但他也知道郑耀不敢说谎。
拆开公文看了看,果然如房相所说,雁山卫今年的赋税收入,郑耀初步估算了一下,大概能达到往年的两倍多,如果不用上交朝廷的话,在雁山卫自给自足完全没有问题。
一年多来,雁山卫由于没有受到哒突人的杀掠,人口快速增长,商业贸易越来越繁荣。人丁税、粮草税和贸易税等,再加上几个大矿的财税收入。雁山卫知府衙门的的总收入稳步增长。到现在,雁山卫的所有收入养活七八万的卫军已经不是问题,应该不需要从上京千里迢迢调拨钱粮兵甲了。
“好,好,郑卿没有白忙,成果不小,如果我大郑所有的府路均如雁山卫的话,国库就没有空虚的时候了。好,好。”
“是啊皇上,郑耀郑知府的确是做的不错,可他却不敢居功,只说他所做的都是王大将军所授。这个王铮,倒确是个鬼才啊!”房相捋着胡子叹息道。
“王铮的能力就不说了,说的多了徒惹烦恼。可郑卿能领会贯通王铮的发展思路,也的确是个人才。房叔,你上次不是说规划司的监正不知道该怎么做事,始终不理解成立规划司的作用吗?你看,把郑卿调来规划司怎样?”
“嗯!可行,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郑耀最能理解王铮的思路,让他做规划司的监正最合适。可是皇上,雁山卫的知府让谁来做呢?大好局面已经打开了,要是再倒退回去可就不好了。”
“贾林贾知州,他是并州知州,和郑耀打交道的时间最长,郑耀做出的这些成绩,没有他的配合也做不到,朕觉得,贾林贾知州可堪雁山知府的大任。”
“嗯!可行,并州知州的位置也不能从别的州府派,让并州推官韩松接任最合适,这样的话,雁山卫还能迅速稳定地继续发展下去。”
“好,那就这么办,房相回去就安排吧!”
“诺,老臣领旨。”
就这样,三言两语间,雁山卫的知府并州的知州都换人了,有人哭有人笑不可避免。
“皇上,刁提督昨日来信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现今每日只能卧病在床,已无法督导政务军务。刁提督恳请朝廷,把他调回上京休养身体。皇上,你看怎么办?”
“唉!”郑成叹了口气揉了揉脑袋。
“刁提督在雁山卫的威信还不如卫晃卫将军,军事能力也不如曹显,执政理念更是不如郑耀和贾林,让他去督领雁山卫,也确是难为他了。”
“可是,曹显和卫晃现今还难以服众,王铮又不能离开上京。房叔你也知道,朕把王铮困在上京并不是真的不信任他,也不是因为他的来历。主要是,上京城必须得有至少两个上柱国驻守啊!”
郑成无奈地和房炫普诉苦道。
“可叹我大郑,自从那些开国的老将一个个都去世了以后,竟然极为缺少能打能胜的大将军。阴袭而来的柱国吧!又都是些纸上谈兵之辈,难以担当大任。现今,好不容易出了个军事天才王铮吧!朕还不舍得把他放出去。房叔,北有蒙辽的步步紧逼,朕觉得,三两年内,我大郑必会和蒙辽有一场大战。西夏王年轻气盛,又带兵屡屡犯境。这些,都需上京城里驻守的有经验的大将军做决策,可朕的皇叔已老,两个郡王又是阴袭所得的爵位,没有实战经验。如今,只有依仗代老将军和王铮才能镇得住上京了啊!”
“是啊!边境的一座城两座城打烂了都没太大的关系,大不了以后重建就是,上京可不能乱,那五个军领军的将军柱国,也只有上柱国才能镇得住,老臣都不行。代老将军当年曾分别做过神策军和龙武军的军司马,他的话没人敢不听。皇上亲征那一次,王铮在林州和庸州,两战就让威武军、骁骑军和羽林军的现任军司马佩服的五体投地,王铮的话,他们也不敢不听。如今看来,代老将军和王铮,确是不能离开上京一步啊!”
“王铮走不了,刁提督又镇不住雁山卫的那些骄兵悍将,现在都气病了。房叔,那你说,再派谁去雁山卫才合适?”
房相闻听皇上垂询,捋着胡子斟酌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摇了摇头。“皇上,老臣实在想不出雁山卫的提督人选。不过,王铮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要想避免边镇提督权力过大易生祸端的弊病,只有异地而调。”
“异地而调?怎么讲?”郑成纳闷地问道,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还不能完全理解意思。
“就是说,把我大郑各个卫镇的提督,每隔两年或者三年,异地调动到其他卫镇或者上京。只准带走亲兵不得带走将领。王铮说,这样的话,那些提督必不敢有任何异心,可免生祸乱。”
“嗯!这个说法倒是巧妙,动作不大效果却不小。这个王铮,每每会有奇思妙招。可惜,上京离不开他,即便他只在上京坐着不干任何事,朕也不能放他走。要不然,朕还真想让他去雁山卫灭了哒突三族去。”
“呵呵!皇上,王铮虽然每天在家坐着,看似悠闲无比。其实啊!他就是坐着也比很多大臣都做的事情更多。”
“哦!怎么讲?”郑成来了兴致。
“皇上你想,火箭,霹雳炮,军国利器啊!新找到的那几个大矿,煤不缺了铁也不缺了,燃料革命啊!工业革命啊!还有你戴的那幅老花镜,看奏折是不是比以前清晰多了?”
“哈哈!这倒是,朕的女儿有孝心,她咋就逼着那个懒汉给朕做出来个老花镜呢?看看,真好,真好。哈哈!”
提起老花镜郑成就高兴的合不拢嘴,他现在戴着老花镜看奏折,和他年轻时几乎是一样的清晰,这让他惊奇之余又不得不多次感叹:微臣抹酱,还真是坛子好酱啊!
“不仅如此,皇上,还有焦炭,现在用焦炭炼铁,那效率可是高的不少,精铁的质量也更好了。用焦炭炼制的精铁打制刀剑,比先前的生铁坚硬耐用了很多。还有”
“房相,王铮坐在家里,做的也不全是好事儿吧?”郑成对王铮有气,就不想让房相老是夸奖王铮,此时就插嘴说道。
女儿有孝心给了他一副老花镜,他试过之后当时就高兴坏了。可后来听说这幅老花镜也是王铮的主意造出来的。郑成虽然没说郑妽什么,但心里又开始不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