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儿子不累。这次跟先生去县城,住在陈家的别院,条件好不说,还有人伺候着,比家里还舒服呢。”
“也不知道儿子这次能不能中,我把答的题都告诉先生了,先生说我答的很好,考中的可能性很高。爹娘,姐姐,你们高兴不高兴?”
廖秋君的精神有些亢奋,说个不停。
廖秋菊看弟弟出门一趟,仿佛成熟了许多,心中十分欣慰。刚想站起身给他做饭去,又听到弟弟说话了。
“对了,二堂兄回了没有,他这次没考中。”
赵氏先是一愣,随后心中又忍不住快意。大嫂不是看不起自家儿子吗,她自己的儿子学了那么多年不也一样没考中。谁更没用一目了然。看她以后还敢瞧不起廖秋君。
廖青木不解,问道:“秋君,怎么你的成绩还不知道,却知道你堂兄没考中呢?”
“爹,我们的考试分两部分,堂哥前面的就没通过。儿子两部分考试都参加了,不然早就回来了,何至于在外面住了这么久。”
原来,在大夏朝,童试阶段是在县里完成的,分为两部分。首先由县令来主持入门考试,一共三场,考过了以后由州府的官员来进行第二部分考试,共有四场,都通过了就算是拿到了童生的身份。可以参加之后的乡试,再考过了就可以拿到秀才的功名了。
而廖秋君之所以知道堂哥没考过,是因为廖秋文连第一部分的考试都没有通过。而他自己是参加了第二部分的考试的,回家来等待考试结果。
“按说不应该啊。前三场考试都是围绕四书五经的内容来出的题,只要念过书的学子,都应该写得出释义啊。我才学了一年都会做,二堂哥念了好几年的书,怎么能考不过呢。”廖秋君百思不得其解。
廖秋菊嘴角微微抽动,她想起江腾跟自己说过,弟弟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原以为是夸大其词了,看来是真的。
赵氏不知道这些弯弯绕绕,但是明白一点,那就是自己的儿子比大房的娃厉害,不由得笑得合不拢嘴。
“既然这样,你先别太得意了,万一考不上,还把你大伯一家给得罪了。”廖青木想起大哥大嫂的性子,在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儿子明明出色,可还是要藏拙,他这个当爹的心里也不好受啊。
果然,一连几天,大房的人都黑着脸,谁也不愿意搭理。张氏也不敢再显摆自家儿子会读书了。就连廖老爷子和廖老婆子也闷不做声了。一家人只等着县里的消息,看看廖秋君是不是能考得上。
终于有一天,里正亲自来到廖家,一开口就是道喜:“廖老哥啊,你家可真是有福气啊,有这样一个出息的孙子。”
廖老爷子有些发呆,给他道喜,难道说,廖秋君真的考过啦?
“廖老哥,你咋还在这儿发呆呢,你家廖秋君已经通过了县考,现在已经是童生的身份了。今年乡试要是能过,那可就是秀才了。哎呀,你说说你,这孩子是怎么养的,这么出息。这孩子还不到十三岁呢!”
三房的人欣喜若狂,二房的乐见其成,大房的呆若木鸡,廖老爷子心情复杂。
赵氏喜极而泣,她虽然一直相信,自己的儿女是最好的。可是也没想到,廖秋君第一次下场,居然就考了个童生回来。
“菊儿啊,你快,快掐我一把,这是真的吧。”
“娘,你干嘛啊。这当然是真的了,您得好好适应一下,这只是个开始,弟弟将来可是有大造化的。”廖秋菊笑眯眯地说道。
“对,你说得对。”赵氏已经语无伦次,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廖家小孙子成了童生的消息很快就被村里人知道了,不少人都来道喜。廖青林喜欢热闹,摸出几十个大子让儿子买了鞭炮放起来。还一脸笑意地跑到门口接待村民。
没办法,大哥脸色铁青,三弟木讷不会来事,这样露脸的机会只能让他来了。
里屋,廖秋文气得把自己的书和纸笔扔了一地,用力拿脚跺着。
“小人得志,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个童生,还想去参加乡试,不自量力,乡巴佬。”
廖秋文逮什么骂什么,忘了自己也出身乡村。
张氏忍着眼泪和心中的酸楚,低声劝道:“儿啊,这一次没考中不算什么。可你今天千万忍着点,你爷正高兴的,万一让他恼了你,以后不让你去书院了怎么办?”
“凭什么?”廖秋文脸一白,眼露凶光,心中却怯了三分。
不让他读书,难道回家务农。整天和泥巴庄稼打交道,那还不如要了他的命。
廖秋君的伙伴大毛也来了,手里拿了一小篮子鸡蛋当贺礼。
“廖秋君,你小子还挺厉害的嘛。十二岁就成了童生,我怎么听村里人所,你是临青县最年轻的童生了。”
“哈哈,运气好,运气好。”廖秋君虽然对自己考中并不是很意外,可他没想到只不过中了童生,居然能得到这么多关注,现在脑子有些懵。
“哎,这怎么会是运气呢。还是你有本事,说不定,接下来的乡试,你就能成秀才公了。”大毛脸上写满的佩服,他没想到,都是一块玩的小伙伴,居然这样有出息。
“听说,你大伯家那个没考中。”大毛心中鄙夷。
廖秋文一向自视甚高,遇到村里人都是目不斜视的样子。大家对他有好感的不多,如今见廖秋君都中了童生,有人就免不了说些酸话,讽刺廖秋文了。
廖青森站在门口,心里难受的要命,脸上还得挂着笑容。人家都是来道贺的,总不能拉着脸迎客。就算村里人犀利笑话他,只要没说出口,他也只能忍着。
这只是个意外,是意外。廖青森不断在心里说服自己,以前的先生都说了,文哥是个读书的料,这次肯定是第一次参加正式考试,太紧张了,没发挥好。只要接着学,一定能有出头之日。
“也不知道儿子这次能不能中,我把答的题都告诉先生了,先生说我答的很好,考中的可能性很高。爹娘,姐姐,你们高兴不高兴?”
廖秋君的精神有些亢奋,说个不停。
廖秋菊看弟弟出门一趟,仿佛成熟了许多,心中十分欣慰。刚想站起身给他做饭去,又听到弟弟说话了。
“对了,二堂兄回了没有,他这次没考中。”
赵氏先是一愣,随后心中又忍不住快意。大嫂不是看不起自家儿子吗,她自己的儿子学了那么多年不也一样没考中。谁更没用一目了然。看她以后还敢瞧不起廖秋君。
廖青木不解,问道:“秋君,怎么你的成绩还不知道,却知道你堂兄没考中呢?”
“爹,我们的考试分两部分,堂哥前面的就没通过。儿子两部分考试都参加了,不然早就回来了,何至于在外面住了这么久。”
原来,在大夏朝,童试阶段是在县里完成的,分为两部分。首先由县令来主持入门考试,一共三场,考过了以后由州府的官员来进行第二部分考试,共有四场,都通过了就算是拿到了童生的身份。可以参加之后的乡试,再考过了就可以拿到秀才的功名了。
而廖秋君之所以知道堂哥没考过,是因为廖秋文连第一部分的考试都没有通过。而他自己是参加了第二部分的考试的,回家来等待考试结果。
“按说不应该啊。前三场考试都是围绕四书五经的内容来出的题,只要念过书的学子,都应该写得出释义啊。我才学了一年都会做,二堂哥念了好几年的书,怎么能考不过呢。”廖秋君百思不得其解。
廖秋菊嘴角微微抽动,她想起江腾跟自己说过,弟弟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原以为是夸大其词了,看来是真的。
赵氏不知道这些弯弯绕绕,但是明白一点,那就是自己的儿子比大房的娃厉害,不由得笑得合不拢嘴。
“既然这样,你先别太得意了,万一考不上,还把你大伯一家给得罪了。”廖青木想起大哥大嫂的性子,在心里忍不住叹了口气。儿子明明出色,可还是要藏拙,他这个当爹的心里也不好受啊。
果然,一连几天,大房的人都黑着脸,谁也不愿意搭理。张氏也不敢再显摆自家儿子会读书了。就连廖老爷子和廖老婆子也闷不做声了。一家人只等着县里的消息,看看廖秋君是不是能考得上。
终于有一天,里正亲自来到廖家,一开口就是道喜:“廖老哥啊,你家可真是有福气啊,有这样一个出息的孙子。”
廖老爷子有些发呆,给他道喜,难道说,廖秋君真的考过啦?
“廖老哥,你咋还在这儿发呆呢,你家廖秋君已经通过了县考,现在已经是童生的身份了。今年乡试要是能过,那可就是秀才了。哎呀,你说说你,这孩子是怎么养的,这么出息。这孩子还不到十三岁呢!”
三房的人欣喜若狂,二房的乐见其成,大房的呆若木鸡,廖老爷子心情复杂。
赵氏喜极而泣,她虽然一直相信,自己的儿女是最好的。可是也没想到,廖秋君第一次下场,居然就考了个童生回来。
“菊儿啊,你快,快掐我一把,这是真的吧。”
“娘,你干嘛啊。这当然是真的了,您得好好适应一下,这只是个开始,弟弟将来可是有大造化的。”廖秋菊笑眯眯地说道。
“对,你说得对。”赵氏已经语无伦次,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廖家小孙子成了童生的消息很快就被村里人知道了,不少人都来道喜。廖青林喜欢热闹,摸出几十个大子让儿子买了鞭炮放起来。还一脸笑意地跑到门口接待村民。
没办法,大哥脸色铁青,三弟木讷不会来事,这样露脸的机会只能让他来了。
里屋,廖秋文气得把自己的书和纸笔扔了一地,用力拿脚跺着。
“小人得志,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个童生,还想去参加乡试,不自量力,乡巴佬。”
廖秋文逮什么骂什么,忘了自己也出身乡村。
张氏忍着眼泪和心中的酸楚,低声劝道:“儿啊,这一次没考中不算什么。可你今天千万忍着点,你爷正高兴的,万一让他恼了你,以后不让你去书院了怎么办?”
“凭什么?”廖秋文脸一白,眼露凶光,心中却怯了三分。
不让他读书,难道回家务农。整天和泥巴庄稼打交道,那还不如要了他的命。
廖秋君的伙伴大毛也来了,手里拿了一小篮子鸡蛋当贺礼。
“廖秋君,你小子还挺厉害的嘛。十二岁就成了童生,我怎么听村里人所,你是临青县最年轻的童生了。”
“哈哈,运气好,运气好。”廖秋君虽然对自己考中并不是很意外,可他没想到只不过中了童生,居然能得到这么多关注,现在脑子有些懵。
“哎,这怎么会是运气呢。还是你有本事,说不定,接下来的乡试,你就能成秀才公了。”大毛脸上写满的佩服,他没想到,都是一块玩的小伙伴,居然这样有出息。
“听说,你大伯家那个没考中。”大毛心中鄙夷。
廖秋文一向自视甚高,遇到村里人都是目不斜视的样子。大家对他有好感的不多,如今见廖秋君都中了童生,有人就免不了说些酸话,讽刺廖秋文了。
廖青森站在门口,心里难受的要命,脸上还得挂着笑容。人家都是来道贺的,总不能拉着脸迎客。就算村里人犀利笑话他,只要没说出口,他也只能忍着。
这只是个意外,是意外。廖青森不断在心里说服自己,以前的先生都说了,文哥是个读书的料,这次肯定是第一次参加正式考试,太紧张了,没发挥好。只要接着学,一定能有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