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其实很简单……
对伪军讲民族大义是不够的,毕竟伪军中肯为民族大义坚定的站在中国军队这一边就算被清算也无怨无悔这样的可预期的肯定是少数……如果伪军里有很多这样的英雄人物的话,那伪军从一开始就不可能为虎作伥甘当日军的爪牙了。
伪军的性质,就决定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像沈震山他们一样,为了自己或家人能更安全的活着,不得不按日本人的命令去伤害中国人。
所以,对伪军就要用现实的眼光去看待。
如果对沈震山等一干投降的伪军进行清算,那么还没投降的伪军知道后就会想:“看看吧,投降中国部队也没啥好下场,那还投降干嘛?”
但如果……
沈震山等一干伪军投降后不但没有被清算,反而被重用,那还在日军阵营的伪军就会是另一番想法了:“他娘滴!跟着日本人活不下去了……挨饿受冻饱受凌辱不说,一打起仗来还要做炮灰。而投降的话就既往不咎,立功的话还能论功行赏……傻子才跟着日本人哪!”
于是,就会造成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
要知道那可是近百万的伪军,整个伪满州国的治安、交通等大多都是伪军在维持的,这连锁反应要是暴发出来,会给日军造成多大的麻烦那就用不着多说了。
所以,这不仅仅只是沈震山这一支部队或者要不要信任这几百号伪军的问题,而是中国远征军能不能更顺利的拿下伪满州国进而在这站稳脚跟的问题。
这其实说的,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于是接下来,对沈阳的攻势就告一段落……
第一阶段的目标本来就是先拿下东大营和北大营,原本以第一阶段需要几个小时,第二阶段攻下沈阳主城也需要几个小时,那么拿下沈阳就差不多天亮了。
没想到第一阶段拿下两大营总共只用了半小时,于是就有大把的时间剩余,既然这样就不急于一时可以慢慢来了。
接下来展开的当然就是宣传攻势。
张弛命令从各地方搜来几个大喇叭……这玩意并不难找,鬼子在工厂里对中国劳工就是进行批量管理的,而且在中国劳工工作时还不断的用喇叭进行洗脑,播放所谓的“日满友好”、“*****圈”之类的玩意,所以只要去占领的工厂里拆来也就可以了。
然后在沈阳主城的四个方向都摆上,每个方向摆两个,然后就让沈震山等人在喇叭里大喊:
“弟兄们,我是东大营的某某某,国军说了……只要投降,以前的事既往不咎!弟兄们还等什么呢?”
“弟兄们,别犯傻了!鬼子终究是鬼子,你们也知道的,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把咱们当自己人的,他们只会把我们当替死鬼!你们还甘心替他们卖命吗?”
“你们知道鬼子是怎么对咱们的吗?他们让咱们守外围,背后用刺刀和枪顶着,谁后退就打死谁!你们也一样吧……鬼子的末日已经到了,投降吧!”
……
这些宣传很有杀伤力,尤其是这些兵说的都还是刚刚经历过的战事,城里的伪军再结合一下自己……可不是嘛,伪军都守在外城,被用来做挡箭牌了,而日军就守在内城,城墙上架着的机枪、迫击炮有相当一部份还是对着自己的后背的。于是个个都心猿意马的蠢蠢欲动。
山下文远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他偏偏又对此毫无办法……
派日军去控制那些伪军吗?伪军也有三千多人,如果包括治安维持部队的话,那都有七千多人……这得要派多少日军过去才能控制得住?难保不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而且就算暂时控制住了,会不会一打起仗来就又像东大营和北大营那样就乘势而反呢?!
但是不去控制吧,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伪军被敌人说服然后造反?
想了一会儿,山下文远就冲着部下大喊:“开炮!把那些喇叭炸掉!”
那些炮兵听到这个命令不由愣了,有几个在心里想:中将阁下,这可是在晚上,什么也看不见,仅仅只是听声音就能把敌人的喇叭炸掉?
但山下文远却不管那么多,他见炮兵还愣着,就愤怒的大吼:“你们还发什么呆?快去!”
其实山下文远也不能完全说是乱了手脚瞎指挥,他还有另一个意思,那就是希望能用炮声来压住喇叭的声音。
炮兵不敢违抗山下文远的命令,只得应了声“是”,就慌慌忙忙的对城内几门火炮进行装弹,然后随便对准一个目标“轰轰”的打出几发炮弹。
但很快山下文远就发现他错了……
这几发炮弹刚打出去不久,城外就“呜”的响起了一片炮弹的呼啸声,接着至少有几十发炮弹在炮兵的附近炮开,只把日军火炮和炮兵炸得东倒西歪到处奔逃。
这可是在夜晚,夜晚对于炮兵是有好处的,那就是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敌人炮火里喷出的火花。
以往……日军都是在火炮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作战的,且122师团又没有多少实战经验,有实战经验也是对游击队的实战经验,所以包括山下文远在内都没想过城外正有比日军多得多的火炮正指着城内,这时候打炮那还不是找死?!
在山下文远狼狈不堪的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就听到城外的喇叭又开始响了起来:
“弟兄们,你们瞧!鬼子的火炮让咱们的部队压得没声音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咱们师座就是因为顾及你们的伤亡才暂时停止进攻,你们还甘心做日本人的替死鬼、挡箭牌吗?”
“不要执迷不悟了,弟兄们!知道吗?我们东北自己的军队就要来了,那可是张少帅的军队啊!他们现在的番号是53军,明天一早就会赶到沈阳!”
……
这倒不是在骗伪军,张弛在火车站知道许多东北人还在怀念张少帅时期,于是就紧急把53军调上来。
对伪军讲民族大义是不够的,毕竟伪军中肯为民族大义坚定的站在中国军队这一边就算被清算也无怨无悔这样的可预期的肯定是少数……如果伪军里有很多这样的英雄人物的话,那伪军从一开始就不可能为虎作伥甘当日军的爪牙了。
伪军的性质,就决定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像沈震山他们一样,为了自己或家人能更安全的活着,不得不按日本人的命令去伤害中国人。
所以,对伪军就要用现实的眼光去看待。
如果对沈震山等一干投降的伪军进行清算,那么还没投降的伪军知道后就会想:“看看吧,投降中国部队也没啥好下场,那还投降干嘛?”
但如果……
沈震山等一干伪军投降后不但没有被清算,反而被重用,那还在日军阵营的伪军就会是另一番想法了:“他娘滴!跟着日本人活不下去了……挨饿受冻饱受凌辱不说,一打起仗来还要做炮灰。而投降的话就既往不咎,立功的话还能论功行赏……傻子才跟着日本人哪!”
于是,就会造成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
要知道那可是近百万的伪军,整个伪满州国的治安、交通等大多都是伪军在维持的,这连锁反应要是暴发出来,会给日军造成多大的麻烦那就用不着多说了。
所以,这不仅仅只是沈震山这一支部队或者要不要信任这几百号伪军的问题,而是中国远征军能不能更顺利的拿下伪满州国进而在这站稳脚跟的问题。
这其实说的,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于是接下来,对沈阳的攻势就告一段落……
第一阶段的目标本来就是先拿下东大营和北大营,原本以第一阶段需要几个小时,第二阶段攻下沈阳主城也需要几个小时,那么拿下沈阳就差不多天亮了。
没想到第一阶段拿下两大营总共只用了半小时,于是就有大把的时间剩余,既然这样就不急于一时可以慢慢来了。
接下来展开的当然就是宣传攻势。
张弛命令从各地方搜来几个大喇叭……这玩意并不难找,鬼子在工厂里对中国劳工就是进行批量管理的,而且在中国劳工工作时还不断的用喇叭进行洗脑,播放所谓的“日满友好”、“*****圈”之类的玩意,所以只要去占领的工厂里拆来也就可以了。
然后在沈阳主城的四个方向都摆上,每个方向摆两个,然后就让沈震山等人在喇叭里大喊:
“弟兄们,我是东大营的某某某,国军说了……只要投降,以前的事既往不咎!弟兄们还等什么呢?”
“弟兄们,别犯傻了!鬼子终究是鬼子,你们也知道的,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把咱们当自己人的,他们只会把我们当替死鬼!你们还甘心替他们卖命吗?”
“你们知道鬼子是怎么对咱们的吗?他们让咱们守外围,背后用刺刀和枪顶着,谁后退就打死谁!你们也一样吧……鬼子的末日已经到了,投降吧!”
……
这些宣传很有杀伤力,尤其是这些兵说的都还是刚刚经历过的战事,城里的伪军再结合一下自己……可不是嘛,伪军都守在外城,被用来做挡箭牌了,而日军就守在内城,城墙上架着的机枪、迫击炮有相当一部份还是对着自己的后背的。于是个个都心猿意马的蠢蠢欲动。
山下文远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他偏偏又对此毫无办法……
派日军去控制那些伪军吗?伪军也有三千多人,如果包括治安维持部队的话,那都有七千多人……这得要派多少日军过去才能控制得住?难保不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而且就算暂时控制住了,会不会一打起仗来就又像东大营和北大营那样就乘势而反呢?!
但是不去控制吧,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伪军被敌人说服然后造反?
想了一会儿,山下文远就冲着部下大喊:“开炮!把那些喇叭炸掉!”
那些炮兵听到这个命令不由愣了,有几个在心里想:中将阁下,这可是在晚上,什么也看不见,仅仅只是听声音就能把敌人的喇叭炸掉?
但山下文远却不管那么多,他见炮兵还愣着,就愤怒的大吼:“你们还发什么呆?快去!”
其实山下文远也不能完全说是乱了手脚瞎指挥,他还有另一个意思,那就是希望能用炮声来压住喇叭的声音。
炮兵不敢违抗山下文远的命令,只得应了声“是”,就慌慌忙忙的对城内几门火炮进行装弹,然后随便对准一个目标“轰轰”的打出几发炮弹。
但很快山下文远就发现他错了……
这几发炮弹刚打出去不久,城外就“呜”的响起了一片炮弹的呼啸声,接着至少有几十发炮弹在炮兵的附近炮开,只把日军火炮和炮兵炸得东倒西歪到处奔逃。
这可是在夜晚,夜晚对于炮兵是有好处的,那就是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敌人炮火里喷出的火花。
以往……日军都是在火炮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作战的,且122师团又没有多少实战经验,有实战经验也是对游击队的实战经验,所以包括山下文远在内都没想过城外正有比日军多得多的火炮正指着城内,这时候打炮那还不是找死?!
在山下文远狼狈不堪的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就听到城外的喇叭又开始响了起来:
“弟兄们,你们瞧!鬼子的火炮让咱们的部队压得没声音了,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咱们师座就是因为顾及你们的伤亡才暂时停止进攻,你们还甘心做日本人的替死鬼、挡箭牌吗?”
“不要执迷不悟了,弟兄们!知道吗?我们东北自己的军队就要来了,那可是张少帅的军队啊!他们现在的番号是53军,明天一早就会赶到沈阳!”
……
这倒不是在骗伪军,张弛在火车站知道许多东北人还在怀念张少帅时期,于是就紧急把53军调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