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番话语重心长,严厉又温和,姜远之闻言深深拜道:“远之谨聆教诲。”
元子期沉静而立道:“你也知唇亡齿寒,裴家出了事,只怕元家是第一个受牵连的,因此特来报信,好意心领,然此事我自有分晓,不宜久留,你便先回去罢”
知道元子期未将他当作外人,姜远之眼眶微热,沉声道:“伯父究竟如何打算?若有所需,尽管驱策。”
元子期淡淡道:“明日我便入宫请旨去吴地平叛,裴元两家消耗内斗,应该正和陛下心意。”
姜远之一怔,却知元子期已直击要害,即便他不请旨,恐怕景云帝也定会做出让他与裴家相杀这如此一石二鸟的安排,还不如化被动为主动,也许会有转机,只是这条路终究难走了些。
姜远之望着元子期想,面前之人有经天纬地之韬略,如果为人君……然而,并没有如果,所以以他的豁达,当年甘愿尚主,自折羽翼。
想到此处,姜远之知他已有计较,未多言,深深再拜告辞。
安泰挽着帔子急急迈入书房,元子期并不欲隐瞒,将方才之事一一叙述。安泰忧虑道:“难道去吴地平叛,非夫君不可?”
元子期微微颔首,安泰知道他已有了主意,默然片刻,沉声道:“那请夫君同意我随军,想必皇兄即便要做什么,也会有所顾忌。”
元子期微微一笑,表情却很严肃,自然是不许。安泰争道:“当年夫君的祖母端静皇后也曾随军,为何我却不行。”
元子期叹道:“阿仪既然记得这件事,那一定也记得,当年长安城破,端静皇后自刎,其时身为储君的我父尚在襁褓,无人照看,险些血溅乱军,幸被远之的曾祖母姜夫人寻到,与亲子一同抚养长大,因此我们两家情谊格外不同。”
安泰沉声道:“我自然也是一般,若夫君有事,我绝不独活。”
元子期深深望着她道:“若我有三长两短,我绝不要你学端静皇后,殉情做痴情人,而要你永远忘了我,好好地活着。”
安泰闻言怔怔落泪,元子期抬手为她拭去她颊边泪水,微笑道:“好了好了,不过是去吴地,哪严重至此,自然也没有这些生离死别的事。”
安泰含着泪嗔道:“都是夫君的错,整日说这些不吉利的事。”
元子期笑着应道:“是我不好。”说罢揽过她,叹道:“虽然去吴地没什么,但我心中却有件事放不下。”
安泰抬眸疑惑望着他,元子期深深回望了她片刻,却又不说话了。
之后几日,阿素的生活皆简单而忙碌。每日晨起入宫侍读,下学回府便是处理日常事务,待到下午要看账册,直忙到傍晚才偶尔得了闲暇,让她有空侍弄自己那些香品来。
而依照惯例,每日李容渊皆会与她一同用晚膳,若在原来,阿素还是挺喜欢这与他相处的时刻,因为晚膳之后李容渊总会与她讲些故事,有时是自己游历西方诸国的经历,有时是从书中读到奇闻异事。他博闻强识,又旁征博引,阿素经常听的入迷,并且从中也可窥得他少年时的生活,这样的时刻,是他们相处之中难得的温馨宁静。
然而近几日,阿素却一点也不喜欢这样的时段,虽然故事还是照讲,但在这之后,到了就寝之时,便分外难熬。阿素试了几次,想要到了那时开溜,都未遂,只能从别处想想办法。于是今日,在与李容渊一同用晚膳之时,察觉他心情尚好,阿素小心翼翼道:“一会用完膳,便不打扰殿下了,我也回西苑去。”
李容渊闻言,既未开口应下,也并未放下手中的银箸,甚至没有抬眼望她,是恪守食不言规矩的样子。阿素知道,他果然还是要将自己圈在身边,心中不免恹恹,就连面前最爱的炙羊肉也没有那么鲜美了。
那羊炙不仅不鲜美,反而有些腥膻,阿素胃里一阵翻涌,接连用了两盏茶才把那酸意压了下去,脸色也有些苍白。失了餐仪,她怕惹李容渊不悦,以丝帕遮口,欲道告退。然而还未开口,却见李容渊忽然一顿,即刻放下筷箸,如临大敌般起身,从食案对面走到她身前,将她紧紧揽进怀里,紧张地低声道:“可是哪里不舒服。”
身边侍膳的侍女站了一排,阿素有些不好意思,想挣开他,然而却被他猛然打横抱了起来,径直走向东苑寝居。阿素有些惊惶,李容渊却已走入帐幔间,轻轻将她放在宽大的眠榻上,一点点为她褪下丝履和罗袜,又仔细用锦衾将她仔细盖好,深深凝望她片刻,将她的手握起放在唇畔吻了吻,低声道:“去叫人请个医正来,好不好。”
他眸子里全然是化不开的温柔,握着她的手不敢用力,似乎她娇柔得一碰就要碎似的。阿素简直要被他深情款款的态度弄懵了,这是又要怎么逗弄她?然而一阵恶心翻涌上来,阿素猛烈地干咳几声,却已被他紧紧按在怀中,轻轻抚着脊背顺气。
李容渊用力抱着她,低头吻着她的脸颊,沉声道:“明日哪也不许去了。”
他的声音不容反驳,却似带着极大的喜悦,阿素不明所以,却见李容渊已沉声吩咐人去请医正。府中本有供奉的医正,他却定要朱雀到宫中去请最好的来。
那位名医鲜于通如今是尚药局奉御,他来之时,阿素正在帐幔间躺着,只伸出细细的手腕来与他诊脉。
鲜于通按着她的脉搏蹙眉好一会,阿素还未开口,揽着她的李容渊却似比她更紧张一般,沉声道:“如何?”
鲜于通道:“贵人脉象平和,应无大碍,只是……”阿素只觉李容渊屏息凝神,一瞬不转地盯着他道:“继续说。”
鲜于通咳嗽一声道:“只是贵人脾胃不和,肝气郁结,应静心养气。”
李容渊审视着他,迟疑道:“没有……别的?”
鲜于通忙答道:“按照老朽所书调养,过两日这心悸恶心之症不解自去?”
说完,他便提笔开了个调脾胃的方子。闻听她身体无大碍,阿素只觉李容渊松下一口气,欣喜却又极失落,只怔怔望着鲜于通,见他将方子递与朱雀。
还是第一次见他情绪如此大起大落,阿素只觉李容渊今日怪得很,蹙眉望了他一眼,片刻后才见他叹了口气,将她轻轻按在怀里,低声道:“休息吧。”
第90章 90 为何他待自己,竟如此不同……
阿素在李容渊怀里挣扎着翻了个身, 却被他压倒在榻上。她有些忐忑,幸好李容渊什么也未做,只是从身后牢牢将她环在怀里, 下颌也压上来,是全然的占有。
虽然此时已是深秋,这么睡阿素还是有些不适应。李容渊的体温比常人要高些,她只觉背后一片滚烫, 环在身前的手臂却十分有力, 阿素若不经挣扎了一下,李容渊手臂立刻微微收拢,确认她的存在一般,将她环得更紧些,。
阿素无法, 只能蜷缩起身体, 在他怀中寻了个舒服的姿势,沉稳的心跳通过体温传了过来。阿素刚刚有些困意, 忽然感到环住她纤腰的手已缓缓探入衣内, 正轻柔熨帖在她的小腹上, 激起肌肤一阵细密的战栗。
昏昏沉沉中她猛然一激灵,顿时明白了李容渊今日反常的原因,他竟以为自己有了身孕。这念头让阿素从头发丝慌到脚尖,她从来未曾想过将要有个孩子,而且……还是他的孩子。
前世阿素从未有过这样的苦恼, 或者说, 苦恼来自于另一方面。皇后经年无所出,却独占后宫,这无疑是朝臣们上疏废后首要理由。尽管如此, 阿素却并不期待子嗣,他终究要废后,到那时,自己的孩子又当如何自处?
所以她光明正大的请他纳妃,然而却不知如何触怒了李容渊,想起那时他居高临下审视她的目光,阿素此时依旧不甚明了。之后纳妃之事不了了之,他却似要折磨她一般,不顾尚在冷战,时时留宿长秋殿。
不过好在,他们终究没有孩子。否则阿素无法想象,在她死去之后,那个孩子是如何孤独地生活在冷宫之中。
然而如今却不同了,阿素明显能感觉得出,李容渊极期盼她的孩子降生,这令她有些恐慌,她终究要离开,怎么能有如此牵绊。幸好此次不过虚惊,劫后余生,阿素在心里下了决心,再不能如此糊涂下去。
带着这样的思虑,阿素终于入睡。然而睡梦中忽然感到身体一轻,接着熟悉的温度离开,她勉强睁开眼睛,才发觉身畔已没有李容渊的身影。透过轻柔的帐幔,隐约可见远处的裴翠屏后透出昏黄的灯光和低低的私语。
李容渊竟在会客。
这反常之举令阿素有些清醒,这么晚了,她不禁揣测起来人究竟是谁。心中忽然有个预感,阿素轻轻下了床,赤足踩在地衣上,慢慢走近些,躲在帐幔之后仔细地倾听。
然而距离太远她听不真切,只觉说话的是一个男人,声音与李容渊的低沉磁性不同,而是更加温润。阿素只听他提到:“……元家……”阿素心中不禁一顿,抬眸望了望四周,正见李容渊的长襦散在地上,她心下一动,走过去将那衣服拾起,搭在臂上,径直走了出去。
果然,阿素走到外间,便发觉来人果然是姜远之。每次他来必然没有什么好事,阿素不顾他望着自己目光,走到李容渊身前,递过那件长襦,低声道:“秋夜风凉,殿下披件衣裳吧。”
李容渊深深望着她,起身接过长襦,轻轻拍了拍她的腰,蹙眉令道:“回去。”阿素顿时想起自己如今披发赤足,实在不适合见客,但她又不想走,余光扫见他身前放着油果子和茶粥,想必是朱雀送来当夜宵的,即刻走过去,拈起一块,黝黑的眸子可怜兮兮望着他道:“我可以吃一块么?”
毕竟相处这么久,阿素对李容渊的性格还是有些了解,知道他向来吃软不吃硬,果然被自己这么含着雾气望着,他颀长的身形忽然一滞,片刻后低叹一声,用那长襦将她裹好,要她坐在自己身体另一侧,将那盘油果子和茶都放在她面前。
从这个方向李容渊刚好能将她完全挡住,阿素虽然望不见另一侧的姜远之,却能听他继续被打断的谈话。阿素一面捧着油果子小心啃着,一面仔细倾听。然而越听越心惊,她未想到会稽王居然已从吴地起事,还占领了扬州都督府。
其实这事前世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只是当时是与元家的谋反案牵涉在一起,阿素原以为几年前元家躲过了那场谋反案,裴家这事也不了了之了,却没想到这一世还是发生了同样的事,只是不知道这次的事和自家是否有什么关系
阿素悄然放下油果子,正低头思索,却忽然听姜远之眸色深深道:“……其实,有一件事,我一直十分好奇。”
阿素抬眸,余光扫见李容渊正望着他,淡淡道:“何事?”
姜远之翘起唇角道:“为何,你听到此事一点不惊讶,倒似……”他故意停顿了,望着李容渊。
阿素闻言暗道,这有什么可惊讶,不仅李容渊,她也一点不惊讶,姜远之这个大新闻在她这,早已是旧闻了。
然而想到某一处,阿素的身体忽然顿住了,为何李容渊也一点不惊讶?他断然不该如此。
想到这里,阿素不由悄悄抬眸望向李容渊,却听姜远之继续方才的话,笃定道:“倒似你早已知晓一般。
阿素的心忽然跳得有些快,她仔仔细细地打量着李容渊,想从他沉静的表情中寻出一丝端倪来,然而越是得不到答案,越有更多的疑问涌了上来,这一世的李容渊,与她记忆相比似乎确有一丝不同,更成熟沉稳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阿素忽然有些惶恐起来,为何他待自己,竟如此不同?
第91章 猜测 定要有个结果,才能安心赴吴……
李容渊蹙眉望着姜远之, 倒像是他问了个极傻的问题一般。姜远之也挑眉回望,阿素只一瞬不转盯着李容渊,听他淡淡道:“裴家终究要反, 不过早一日晚一日罢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如何值得称道?”
阿素闻言顿时赧然,自己竟想到何处去了, 难道李容渊还能同自己一般, 是再历人世不成。她悄悄抬起眸子,果然见李容渊沉静自若,而方才的事不过如深井投石,连涟漪也未激起。
然而她另一侧的姜远之却知,李容渊虽神色如常, 望着自己的眸子中却带着止意。他不禁望着阿素沉吟, 只有在她面前李容渊才会如此反常,这人究竟有什么特别?姜远之承认, 她确实生得极美, 美得动人心魄, 然这天下美人千千万,入得了李容渊的眼,定不止于此。方才他不过是试探,见李容渊不悦,姜远之便转了话题道:“如今靖北王已自请去吴地平叛, 殿下以为情势如何?”
阿素闻言差一点打碎面前的茶盏, 阿耶竟要去吴地平叛,这事怎么听怎么危险。她睁大眼睛望着李容渊,只见他眸色深深道:“既请命, 明日便会有旨意,军机不可以遗殆,最迟后日靖北王便要离京,这是险中求生之策,若成,益处不可胜数,若败……”阿素攥紧了衣角,听他淡淡道:“自然再无回天之力。”
阿素心如乱麻,这个时候阿耶竟是要赌一场成败。为人女,她自不愿他冒一点风险,却知这是唯一的选择,又恐如高后之流恐怕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只盼因此一事雍王受到斥责,这娘俩都能消停些。
之后姜远之又谈起吴地复杂的地势水路及行军策略,阿素一概未听进心里,面前是熟悉又陌生的李容渊,脑海中是鲜活又遥远的阿耶,前世今生交织,她几乎分不清什么才是现实。
天空微微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姜远之方告辞离去,阿素此前早已蜷缩在李容渊怀里,装作熟睡的样子。李容渊淡淡起身,阿素则紧紧闭着眼,感到李容渊将她抱起向内室走去。
虽通宵未眠,然冷静下来,阿素却清明许多,再看李容渊便察觉出不同来。方才与姜远之在一起时,他不经意流露的上位者的气势让她暗暗心惊,若非经过风雨,不可能如此天成。
她熟悉李容渊为帝王时的样子,却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那本该是几年后的事。如此,再被李容渊环入怀中之时,阿素忽然有些惧意,她悄悄绞着手指想,倘若李容渊当真也是同她一般的经历,他是否还记得她,是否能认出她,而现下这般情形,她当如何自处?
想到此处,阿素不由小小地打了一个哆嗦,却被拥得更紧了些。被圈入身后之人怀中,阿素只感觉他俯下身来,低醇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可是冷了?”
下一瞬便有带着暖意的接触传了过来,腰骨被捏住,纤手被握住,包裹自己的掌温比常人高些,然而自己的手却是冰凉的,阿素默默抽回手,翻过身蜷缩起来,背对着他道:“殿下……也早些休息罢。”
幸好第二日是朝日,李容渊早早便入宫了,阿素昏昏沉沉睡了半晌才猛然惊醒,匆匆洗漱后便去了弘文馆。
吴地起了叛乱的消息果然不胫而走,阿素在馆中听闻,景云帝赦令兵部尚书崔泯征调东南兵力平叛,靖北王元子期与左羽林将军高衍领左右两军,分别由水路与陆路赴吴。
这样的安排十分微妙,平叛军设两位主帅本为用兵之忌,况且元子期为左高衍为右,看似平级,实则高衍高出掌军权的元子期半阶,且元子期走水路,高衍走路陆,负责后勤及粮草转运,看似接应元子期,其实为督军,一旦有变,能随时切断粮草,到那时与会稽王正面相对的元子期便如同被扼住了喉咙,腹背受敌。
更可况,高衍本为高皇后仲兄,此事本因高后之子雍王而起,然雍王不过受斥被罚禁足,而高后的娘家反而受到重用。
阿素听闻这消息的时候自然十分吃惊,连她也察觉出其中大大的不妥来,难道景云帝竟不知?显然是有意为之。身边的同门皆议论纷纷,他们皆是大周未来的栋梁,自然也心存疑虑。阿素向永仙旁敲侧击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景云帝确已下旨,似乎并不把裴家的叛乱当作一回事,而这样安排,也再无回转的余地。
不知阿耶将如何应对,阿素甚至听闻,他竟是自请去吴地,想到此处,不由万分忧心,她想悄悄询问阿兄,却发觉今日元剑雪也未来弘文馆中,心中更加忐忑。
直到下了学,回到丰乐坊的王府之中,见到朱雀时,阿素才听闻景云帝已归还了元家一部分部曲,而阿耶领兵出征的时辰便定在明日。
竟如此匆忙!也不知是战机不可延误,还是要催他去赴死。
阿素知道,受君命领兵出征的将领,出长安皆走开明门,她在心中下了个决定,既见不到阿兄,她便要想个办法提醒阿耶,幕后之人居心叵测,要他小心谨慎。打定这主意阿素这才安下心来,此时另有一件要事浮上她心间。
在王府正厅议完了事,阿素与朱雀一同向西苑走的时候,她终于找个个机会,向着朱雀,若不经意道:“说起来,女史是什么时候到殿下身边的?”
阿素知道李容渊身上定藏着一桩秘密,而朱雀跟随他已久,想必是个突破口。朱雀闻言笑道:“娘子为何对这事好奇?”阿素低下头,作有些害羞的样子,拽着裙头的垂绦道:“就是……想多听些殿下的事。”
说完,她忐忑地望着朱雀,朱雀则一副了然的样子,沉吟片刻,怅惋道:“说起来,也快十年了。”
阿素不禁心惊,原来竟如此久了。
耳畔朱雀的声音充满回忆与感激,阿素只听她低声道:“那时,我不过是绫绮殿的宫人,因冲撞了淑妃身边的嬷嬷,被责廷杖,后押入掖庭暴室,奄奄一息时,幸得殿下被赐宫外居住,于是求了个恩典,将我从宫里带出来,还让我做了身边的女官。”
阿素了然,无怪乎之前她未见过朱雀,原来她是深宫之中的宫人。她自知凌绮殿是李容渊阿娘宸妃居住的宫室,想必朱雀此前曾在宸妃身边伺候,而李容渊是极念旧的人,自然不能看她枉死。朱雀提到的淑妃,便是如今的高皇后,只怕朱雀所谓冲撞,也不过是被她发落的借口。
阿素隐约听闻,李容渊的阿娘在入宫时虽初封昭容,但是极得宠,又得一子,陛下甚爱,位至宸妃,居诸妃之首,想必早是当时为淑妃的高氏之眼中刺。而在李容渊幼年之时,宸妃被打入冷宫,香消玉殒,李容渊仍圣眷不绝,直至他十四岁出阁那年,不知因何触怒了景云帝,竟未封王,只赐宫外居住,这是李容渊人生的极大转折点,此时他还依旧念着阿娘殿中的宫人,无怪朱雀对他如此忠心。
而且若阿素未记错,那时跟在李容渊身边的是宦官杨英,伴他出宫的却只有朱雀,可见景云帝之凉薄,竟只许他带一位宫人离宫。
阿素怔怔出神,却听朱雀在身边唤道:“娘子?”阿素猛然回神,望着朱雀轻声道:“那女史可知,殿下初开府那年,是出了何事,以至于触怒了陛下?”
这是缠绕在她心中许久的疑惑,然而闻言,朱雀的表情却即刻严肃起来,未答话,反而沉声道:“娘子可是在外边听了些什么言语?”
阿素赶忙摇头摆手 道:“没有没有,不过是好奇而已。”
朱雀沉声道:“娘子需谨记,殿下行事自有自己的理由,无论旁人怎么说,在我们心里,他的一切皆是准则。”
阿素不禁在心中扮了鬼脸,若论忠心,朱雀可是说一不二,然见她神情郑重,阿素便越发好奇当年到底发生什么事,只是朱雀却不肯再多言了。
今日朱雀要带她去查账,与几位主薄清点了王府的府库之后,阿素跟着朱雀走进南苑的厢房,绕了几个弯,下了地道,却是到了守卫森严的一面高大的铁门之前,门上纹饰精细,阿素不禁猜测,难道这便是府中的金库,果然见朱雀掏出一枚细长的钥匙,开了三道锁,方才领着她走进去。
望见眼前的情景,饶是生在人间极境,视珠玉金帛为阿堵,阿素还是不由心惊。只因面前堆积如山,倾泻而下的并不是宫中的赐金,而是一枚枚波斯金币,而散落的珊瑚树、夜明珠、脂琥珀、绿玉髓和碧玺珠等宝石皆数不胜数,另有许多她叫不出名字的珍奇之物。只是其中最珍贵的并不是这些,反倒是最内黑漆漆架子上的一本本古籍,与它们比起来,这些珠玉金箔不过是陪衬罢了。
元子期沉静而立道:“你也知唇亡齿寒,裴家出了事,只怕元家是第一个受牵连的,因此特来报信,好意心领,然此事我自有分晓,不宜久留,你便先回去罢”
知道元子期未将他当作外人,姜远之眼眶微热,沉声道:“伯父究竟如何打算?若有所需,尽管驱策。”
元子期淡淡道:“明日我便入宫请旨去吴地平叛,裴元两家消耗内斗,应该正和陛下心意。”
姜远之一怔,却知元子期已直击要害,即便他不请旨,恐怕景云帝也定会做出让他与裴家相杀这如此一石二鸟的安排,还不如化被动为主动,也许会有转机,只是这条路终究难走了些。
姜远之望着元子期想,面前之人有经天纬地之韬略,如果为人君……然而,并没有如果,所以以他的豁达,当年甘愿尚主,自折羽翼。
想到此处,姜远之知他已有计较,未多言,深深再拜告辞。
安泰挽着帔子急急迈入书房,元子期并不欲隐瞒,将方才之事一一叙述。安泰忧虑道:“难道去吴地平叛,非夫君不可?”
元子期微微颔首,安泰知道他已有了主意,默然片刻,沉声道:“那请夫君同意我随军,想必皇兄即便要做什么,也会有所顾忌。”
元子期微微一笑,表情却很严肃,自然是不许。安泰争道:“当年夫君的祖母端静皇后也曾随军,为何我却不行。”
元子期叹道:“阿仪既然记得这件事,那一定也记得,当年长安城破,端静皇后自刎,其时身为储君的我父尚在襁褓,无人照看,险些血溅乱军,幸被远之的曾祖母姜夫人寻到,与亲子一同抚养长大,因此我们两家情谊格外不同。”
安泰沉声道:“我自然也是一般,若夫君有事,我绝不独活。”
元子期深深望着她道:“若我有三长两短,我绝不要你学端静皇后,殉情做痴情人,而要你永远忘了我,好好地活着。”
安泰闻言怔怔落泪,元子期抬手为她拭去她颊边泪水,微笑道:“好了好了,不过是去吴地,哪严重至此,自然也没有这些生离死别的事。”
安泰含着泪嗔道:“都是夫君的错,整日说这些不吉利的事。”
元子期笑着应道:“是我不好。”说罢揽过她,叹道:“虽然去吴地没什么,但我心中却有件事放不下。”
安泰抬眸疑惑望着他,元子期深深回望了她片刻,却又不说话了。
之后几日,阿素的生活皆简单而忙碌。每日晨起入宫侍读,下学回府便是处理日常事务,待到下午要看账册,直忙到傍晚才偶尔得了闲暇,让她有空侍弄自己那些香品来。
而依照惯例,每日李容渊皆会与她一同用晚膳,若在原来,阿素还是挺喜欢这与他相处的时刻,因为晚膳之后李容渊总会与她讲些故事,有时是自己游历西方诸国的经历,有时是从书中读到奇闻异事。他博闻强识,又旁征博引,阿素经常听的入迷,并且从中也可窥得他少年时的生活,这样的时刻,是他们相处之中难得的温馨宁静。
然而近几日,阿素却一点也不喜欢这样的时段,虽然故事还是照讲,但在这之后,到了就寝之时,便分外难熬。阿素试了几次,想要到了那时开溜,都未遂,只能从别处想想办法。于是今日,在与李容渊一同用晚膳之时,察觉他心情尚好,阿素小心翼翼道:“一会用完膳,便不打扰殿下了,我也回西苑去。”
李容渊闻言,既未开口应下,也并未放下手中的银箸,甚至没有抬眼望她,是恪守食不言规矩的样子。阿素知道,他果然还是要将自己圈在身边,心中不免恹恹,就连面前最爱的炙羊肉也没有那么鲜美了。
那羊炙不仅不鲜美,反而有些腥膻,阿素胃里一阵翻涌,接连用了两盏茶才把那酸意压了下去,脸色也有些苍白。失了餐仪,她怕惹李容渊不悦,以丝帕遮口,欲道告退。然而还未开口,却见李容渊忽然一顿,即刻放下筷箸,如临大敌般起身,从食案对面走到她身前,将她紧紧揽进怀里,紧张地低声道:“可是哪里不舒服。”
身边侍膳的侍女站了一排,阿素有些不好意思,想挣开他,然而却被他猛然打横抱了起来,径直走向东苑寝居。阿素有些惊惶,李容渊却已走入帐幔间,轻轻将她放在宽大的眠榻上,一点点为她褪下丝履和罗袜,又仔细用锦衾将她仔细盖好,深深凝望她片刻,将她的手握起放在唇畔吻了吻,低声道:“去叫人请个医正来,好不好。”
他眸子里全然是化不开的温柔,握着她的手不敢用力,似乎她娇柔得一碰就要碎似的。阿素简直要被他深情款款的态度弄懵了,这是又要怎么逗弄她?然而一阵恶心翻涌上来,阿素猛烈地干咳几声,却已被他紧紧按在怀中,轻轻抚着脊背顺气。
李容渊用力抱着她,低头吻着她的脸颊,沉声道:“明日哪也不许去了。”
他的声音不容反驳,却似带着极大的喜悦,阿素不明所以,却见李容渊已沉声吩咐人去请医正。府中本有供奉的医正,他却定要朱雀到宫中去请最好的来。
那位名医鲜于通如今是尚药局奉御,他来之时,阿素正在帐幔间躺着,只伸出细细的手腕来与他诊脉。
鲜于通按着她的脉搏蹙眉好一会,阿素还未开口,揽着她的李容渊却似比她更紧张一般,沉声道:“如何?”
鲜于通道:“贵人脉象平和,应无大碍,只是……”阿素只觉李容渊屏息凝神,一瞬不转地盯着他道:“继续说。”
鲜于通咳嗽一声道:“只是贵人脾胃不和,肝气郁结,应静心养气。”
李容渊审视着他,迟疑道:“没有……别的?”
鲜于通忙答道:“按照老朽所书调养,过两日这心悸恶心之症不解自去?”
说完,他便提笔开了个调脾胃的方子。闻听她身体无大碍,阿素只觉李容渊松下一口气,欣喜却又极失落,只怔怔望着鲜于通,见他将方子递与朱雀。
还是第一次见他情绪如此大起大落,阿素只觉李容渊今日怪得很,蹙眉望了他一眼,片刻后才见他叹了口气,将她轻轻按在怀里,低声道:“休息吧。”
第90章 90 为何他待自己,竟如此不同……
阿素在李容渊怀里挣扎着翻了个身, 却被他压倒在榻上。她有些忐忑,幸好李容渊什么也未做,只是从身后牢牢将她环在怀里, 下颌也压上来,是全然的占有。
虽然此时已是深秋,这么睡阿素还是有些不适应。李容渊的体温比常人要高些,她只觉背后一片滚烫, 环在身前的手臂却十分有力, 阿素若不经挣扎了一下,李容渊手臂立刻微微收拢,确认她的存在一般,将她环得更紧些,。
阿素无法, 只能蜷缩起身体, 在他怀中寻了个舒服的姿势,沉稳的心跳通过体温传了过来。阿素刚刚有些困意, 忽然感到环住她纤腰的手已缓缓探入衣内, 正轻柔熨帖在她的小腹上, 激起肌肤一阵细密的战栗。
昏昏沉沉中她猛然一激灵,顿时明白了李容渊今日反常的原因,他竟以为自己有了身孕。这念头让阿素从头发丝慌到脚尖,她从来未曾想过将要有个孩子,而且……还是他的孩子。
前世阿素从未有过这样的苦恼, 或者说, 苦恼来自于另一方面。皇后经年无所出,却独占后宫,这无疑是朝臣们上疏废后首要理由。尽管如此, 阿素却并不期待子嗣,他终究要废后,到那时,自己的孩子又当如何自处?
所以她光明正大的请他纳妃,然而却不知如何触怒了李容渊,想起那时他居高临下审视她的目光,阿素此时依旧不甚明了。之后纳妃之事不了了之,他却似要折磨她一般,不顾尚在冷战,时时留宿长秋殿。
不过好在,他们终究没有孩子。否则阿素无法想象,在她死去之后,那个孩子是如何孤独地生活在冷宫之中。
然而如今却不同了,阿素明显能感觉得出,李容渊极期盼她的孩子降生,这令她有些恐慌,她终究要离开,怎么能有如此牵绊。幸好此次不过虚惊,劫后余生,阿素在心里下了决心,再不能如此糊涂下去。
带着这样的思虑,阿素终于入睡。然而睡梦中忽然感到身体一轻,接着熟悉的温度离开,她勉强睁开眼睛,才发觉身畔已没有李容渊的身影。透过轻柔的帐幔,隐约可见远处的裴翠屏后透出昏黄的灯光和低低的私语。
李容渊竟在会客。
这反常之举令阿素有些清醒,这么晚了,她不禁揣测起来人究竟是谁。心中忽然有个预感,阿素轻轻下了床,赤足踩在地衣上,慢慢走近些,躲在帐幔之后仔细地倾听。
然而距离太远她听不真切,只觉说话的是一个男人,声音与李容渊的低沉磁性不同,而是更加温润。阿素只听他提到:“……元家……”阿素心中不禁一顿,抬眸望了望四周,正见李容渊的长襦散在地上,她心下一动,走过去将那衣服拾起,搭在臂上,径直走了出去。
果然,阿素走到外间,便发觉来人果然是姜远之。每次他来必然没有什么好事,阿素不顾他望着自己目光,走到李容渊身前,递过那件长襦,低声道:“秋夜风凉,殿下披件衣裳吧。”
李容渊深深望着她,起身接过长襦,轻轻拍了拍她的腰,蹙眉令道:“回去。”阿素顿时想起自己如今披发赤足,实在不适合见客,但她又不想走,余光扫见他身前放着油果子和茶粥,想必是朱雀送来当夜宵的,即刻走过去,拈起一块,黝黑的眸子可怜兮兮望着他道:“我可以吃一块么?”
毕竟相处这么久,阿素对李容渊的性格还是有些了解,知道他向来吃软不吃硬,果然被自己这么含着雾气望着,他颀长的身形忽然一滞,片刻后低叹一声,用那长襦将她裹好,要她坐在自己身体另一侧,将那盘油果子和茶都放在她面前。
从这个方向李容渊刚好能将她完全挡住,阿素虽然望不见另一侧的姜远之,却能听他继续被打断的谈话。阿素一面捧着油果子小心啃着,一面仔细倾听。然而越听越心惊,她未想到会稽王居然已从吴地起事,还占领了扬州都督府。
其实这事前世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只是当时是与元家的谋反案牵涉在一起,阿素原以为几年前元家躲过了那场谋反案,裴家这事也不了了之了,却没想到这一世还是发生了同样的事,只是不知道这次的事和自家是否有什么关系
阿素悄然放下油果子,正低头思索,却忽然听姜远之眸色深深道:“……其实,有一件事,我一直十分好奇。”
阿素抬眸,余光扫见李容渊正望着他,淡淡道:“何事?”
姜远之翘起唇角道:“为何,你听到此事一点不惊讶,倒似……”他故意停顿了,望着李容渊。
阿素闻言暗道,这有什么可惊讶,不仅李容渊,她也一点不惊讶,姜远之这个大新闻在她这,早已是旧闻了。
然而想到某一处,阿素的身体忽然顿住了,为何李容渊也一点不惊讶?他断然不该如此。
想到这里,阿素不由悄悄抬眸望向李容渊,却听姜远之继续方才的话,笃定道:“倒似你早已知晓一般。
阿素的心忽然跳得有些快,她仔仔细细地打量着李容渊,想从他沉静的表情中寻出一丝端倪来,然而越是得不到答案,越有更多的疑问涌了上来,这一世的李容渊,与她记忆相比似乎确有一丝不同,更成熟沉稳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阿素忽然有些惶恐起来,为何他待自己,竟如此不同?
第91章 猜测 定要有个结果,才能安心赴吴……
李容渊蹙眉望着姜远之, 倒像是他问了个极傻的问题一般。姜远之也挑眉回望,阿素只一瞬不转盯着李容渊,听他淡淡道:“裴家终究要反, 不过早一日晚一日罢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如何值得称道?”
阿素闻言顿时赧然,自己竟想到何处去了, 难道李容渊还能同自己一般, 是再历人世不成。她悄悄抬起眸子,果然见李容渊沉静自若,而方才的事不过如深井投石,连涟漪也未激起。
然而她另一侧的姜远之却知,李容渊虽神色如常, 望着自己的眸子中却带着止意。他不禁望着阿素沉吟, 只有在她面前李容渊才会如此反常,这人究竟有什么特别?姜远之承认, 她确实生得极美, 美得动人心魄, 然这天下美人千千万,入得了李容渊的眼,定不止于此。方才他不过是试探,见李容渊不悦,姜远之便转了话题道:“如今靖北王已自请去吴地平叛, 殿下以为情势如何?”
阿素闻言差一点打碎面前的茶盏, 阿耶竟要去吴地平叛,这事怎么听怎么危险。她睁大眼睛望着李容渊,只见他眸色深深道:“既请命, 明日便会有旨意,军机不可以遗殆,最迟后日靖北王便要离京,这是险中求生之策,若成,益处不可胜数,若败……”阿素攥紧了衣角,听他淡淡道:“自然再无回天之力。”
阿素心如乱麻,这个时候阿耶竟是要赌一场成败。为人女,她自不愿他冒一点风险,却知这是唯一的选择,又恐如高后之流恐怕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只盼因此一事雍王受到斥责,这娘俩都能消停些。
之后姜远之又谈起吴地复杂的地势水路及行军策略,阿素一概未听进心里,面前是熟悉又陌生的李容渊,脑海中是鲜活又遥远的阿耶,前世今生交织,她几乎分不清什么才是现实。
天空微微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姜远之方告辞离去,阿素此前早已蜷缩在李容渊怀里,装作熟睡的样子。李容渊淡淡起身,阿素则紧紧闭着眼,感到李容渊将她抱起向内室走去。
虽通宵未眠,然冷静下来,阿素却清明许多,再看李容渊便察觉出不同来。方才与姜远之在一起时,他不经意流露的上位者的气势让她暗暗心惊,若非经过风雨,不可能如此天成。
她熟悉李容渊为帝王时的样子,却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那本该是几年后的事。如此,再被李容渊环入怀中之时,阿素忽然有些惧意,她悄悄绞着手指想,倘若李容渊当真也是同她一般的经历,他是否还记得她,是否能认出她,而现下这般情形,她当如何自处?
想到此处,阿素不由小小地打了一个哆嗦,却被拥得更紧了些。被圈入身后之人怀中,阿素只感觉他俯下身来,低醇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可是冷了?”
下一瞬便有带着暖意的接触传了过来,腰骨被捏住,纤手被握住,包裹自己的掌温比常人高些,然而自己的手却是冰凉的,阿素默默抽回手,翻过身蜷缩起来,背对着他道:“殿下……也早些休息罢。”
幸好第二日是朝日,李容渊早早便入宫了,阿素昏昏沉沉睡了半晌才猛然惊醒,匆匆洗漱后便去了弘文馆。
吴地起了叛乱的消息果然不胫而走,阿素在馆中听闻,景云帝赦令兵部尚书崔泯征调东南兵力平叛,靖北王元子期与左羽林将军高衍领左右两军,分别由水路与陆路赴吴。
这样的安排十分微妙,平叛军设两位主帅本为用兵之忌,况且元子期为左高衍为右,看似平级,实则高衍高出掌军权的元子期半阶,且元子期走水路,高衍走路陆,负责后勤及粮草转运,看似接应元子期,其实为督军,一旦有变,能随时切断粮草,到那时与会稽王正面相对的元子期便如同被扼住了喉咙,腹背受敌。
更可况,高衍本为高皇后仲兄,此事本因高后之子雍王而起,然雍王不过受斥被罚禁足,而高后的娘家反而受到重用。
阿素听闻这消息的时候自然十分吃惊,连她也察觉出其中大大的不妥来,难道景云帝竟不知?显然是有意为之。身边的同门皆议论纷纷,他们皆是大周未来的栋梁,自然也心存疑虑。阿素向永仙旁敲侧击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景云帝确已下旨,似乎并不把裴家的叛乱当作一回事,而这样安排,也再无回转的余地。
不知阿耶将如何应对,阿素甚至听闻,他竟是自请去吴地,想到此处,不由万分忧心,她想悄悄询问阿兄,却发觉今日元剑雪也未来弘文馆中,心中更加忐忑。
直到下了学,回到丰乐坊的王府之中,见到朱雀时,阿素才听闻景云帝已归还了元家一部分部曲,而阿耶领兵出征的时辰便定在明日。
竟如此匆忙!也不知是战机不可延误,还是要催他去赴死。
阿素知道,受君命领兵出征的将领,出长安皆走开明门,她在心中下了个决定,既见不到阿兄,她便要想个办法提醒阿耶,幕后之人居心叵测,要他小心谨慎。打定这主意阿素这才安下心来,此时另有一件要事浮上她心间。
在王府正厅议完了事,阿素与朱雀一同向西苑走的时候,她终于找个个机会,向着朱雀,若不经意道:“说起来,女史是什么时候到殿下身边的?”
阿素知道李容渊身上定藏着一桩秘密,而朱雀跟随他已久,想必是个突破口。朱雀闻言笑道:“娘子为何对这事好奇?”阿素低下头,作有些害羞的样子,拽着裙头的垂绦道:“就是……想多听些殿下的事。”
说完,她忐忑地望着朱雀,朱雀则一副了然的样子,沉吟片刻,怅惋道:“说起来,也快十年了。”
阿素不禁心惊,原来竟如此久了。
耳畔朱雀的声音充满回忆与感激,阿素只听她低声道:“那时,我不过是绫绮殿的宫人,因冲撞了淑妃身边的嬷嬷,被责廷杖,后押入掖庭暴室,奄奄一息时,幸得殿下被赐宫外居住,于是求了个恩典,将我从宫里带出来,还让我做了身边的女官。”
阿素了然,无怪乎之前她未见过朱雀,原来她是深宫之中的宫人。她自知凌绮殿是李容渊阿娘宸妃居住的宫室,想必朱雀此前曾在宸妃身边伺候,而李容渊是极念旧的人,自然不能看她枉死。朱雀提到的淑妃,便是如今的高皇后,只怕朱雀所谓冲撞,也不过是被她发落的借口。
阿素隐约听闻,李容渊的阿娘在入宫时虽初封昭容,但是极得宠,又得一子,陛下甚爱,位至宸妃,居诸妃之首,想必早是当时为淑妃的高氏之眼中刺。而在李容渊幼年之时,宸妃被打入冷宫,香消玉殒,李容渊仍圣眷不绝,直至他十四岁出阁那年,不知因何触怒了景云帝,竟未封王,只赐宫外居住,这是李容渊人生的极大转折点,此时他还依旧念着阿娘殿中的宫人,无怪朱雀对他如此忠心。
而且若阿素未记错,那时跟在李容渊身边的是宦官杨英,伴他出宫的却只有朱雀,可见景云帝之凉薄,竟只许他带一位宫人离宫。
阿素怔怔出神,却听朱雀在身边唤道:“娘子?”阿素猛然回神,望着朱雀轻声道:“那女史可知,殿下初开府那年,是出了何事,以至于触怒了陛下?”
这是缠绕在她心中许久的疑惑,然而闻言,朱雀的表情却即刻严肃起来,未答话,反而沉声道:“娘子可是在外边听了些什么言语?”
阿素赶忙摇头摆手 道:“没有没有,不过是好奇而已。”
朱雀沉声道:“娘子需谨记,殿下行事自有自己的理由,无论旁人怎么说,在我们心里,他的一切皆是准则。”
阿素不禁在心中扮了鬼脸,若论忠心,朱雀可是说一不二,然见她神情郑重,阿素便越发好奇当年到底发生什么事,只是朱雀却不肯再多言了。
今日朱雀要带她去查账,与几位主薄清点了王府的府库之后,阿素跟着朱雀走进南苑的厢房,绕了几个弯,下了地道,却是到了守卫森严的一面高大的铁门之前,门上纹饰精细,阿素不禁猜测,难道这便是府中的金库,果然见朱雀掏出一枚细长的钥匙,开了三道锁,方才领着她走进去。
望见眼前的情景,饶是生在人间极境,视珠玉金帛为阿堵,阿素还是不由心惊。只因面前堆积如山,倾泻而下的并不是宫中的赐金,而是一枚枚波斯金币,而散落的珊瑚树、夜明珠、脂琥珀、绿玉髓和碧玺珠等宝石皆数不胜数,另有许多她叫不出名字的珍奇之物。只是其中最珍贵的并不是这些,反倒是最内黑漆漆架子上的一本本古籍,与它们比起来,这些珠玉金箔不过是陪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