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他唯一美好的回忆
左右是要花钱买,不如照顾下自己家兄弟,纵使林娇娇对她三个哥哥没什么好感,对李氏的偏心也有所介怀,可到底还是一家人,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个道理她是懂的。
李氏一听柴禾还能卖钱,她眼睛一亮,放下擀面杖,把她拉到一旁小声问道,“柴禾怎么卖呀,可是有酒楼里的人来收?”
林娇娇摇头否认,“是我需要,咱们除了院子里这些柴禾,还有吗?最好要粗壮些的大柴。”
李氏连连点头,“有的,有的,要多少都有的。”
家里什么都不多,就是男丁多,平时也不过让他们拾些做饭烧火的柴禾,够用就行了,要真能换钱,这余下的时间都能让他们上山去拾柴禾回来攒着。
“我暂时要三四担柴,等烧完了再回来拿,娘你和哥哥们说一些,有就给我留着,省得我上别家去买。价格我按镇上的市价给你们算。”
最后一句才是李氏最为关心的,去镇上卖柴禾可是个辛苦活,来去路途遥远不说,还得背着柴禾走路去镇上卖,要不是真穷到揭不开锅,一般人家都不愿意做这买卖,可就在村里买卖又是另说了,村尾到村口也就那么点路程,送一趟过去花不了多长时间。
林福贵听说这柴禾能换钱,也来了精神,当场就把院子里那些剩下的柴禾都捆起来,要给林娇娇给送去孙家。
“爹你小心别闪了腰,等大哥回来让他们送吧。”
她生怕她爹为着这小钱伤了身子,不想林福贵精神抖擞,扛着柴禾就往门外走了,哪里听得进她劝说。
两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言。
李氏给孙泽宇冲了碗蜂蜜水,毕竟这女婿还是孙家的孙子,孙家是四喜村的大户,怠慢不得。
林娇娇站在一旁,看着李氏压根没想要招呼自己的意思,心中了然,没嫁出去之前就是太被忽视的,嫁出去更是不用认真招呼的。
她自嘲的笑笑,亏她还想着帮补下家里,不想让外人赚了这点钱。
从钱袋里摸出十几枚铜钱,她递到李氏手里,“这是买柴禾的钱,您收好。年前可能还需要一批,有空就先帮我备着,需要我会过来和您说。”
李氏收了钱,笑呵呵的收进房里,再出来时,手里拿了个馒头。
“娇娇,你肚子饿不饿,吃个馒头再走吧?”
林娇娇只看了一眼那硬邦邦的馒头,怕还是早上剩下的,遂摇摇头,“谢谢娘,我不饿,留着给哥哥吃吧。”
“哎。”
她这一推辞,李氏麻利的把手缩回去,顺手把馒头放进厨房灶台的碗里,准备晚点和新出笼的馒头一块蒸。
在这家里她总觉得不是个滋味儿,没呆多久,便和李氏告别,推着孙泽宇出了林家门。
“宇哥,你说你们家老宅,是往那边去吗?”
她指着更偏僻的方向,那边一片都无人居住,宅子从外看过去十分破旧,若不好好修葺确实无法住人。
孙泽宇点点头,“是那儿。”
她推着他往前走,心里装着事,也没再主动和他搭话,她这突然安静下来,孙泽宇倒有几分不适应。
“你和你家人的关系,好像处得不是很好?”
她名声之所以不好,和她在家三天两头和兄长打架有很大关系,对自己家人都如此,莫说是对其他村民,这一传十,十传百的,她这名声能好才怪。
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孙泽宇所见到的林娇娇并非胡搅蛮缠之人,她有着自己的小机灵,偶尔口出狂言,行为粗鲁,但她对人没什么坏心,无论对谁都保持着一份客气,孙泽宇觉得她之前在家和兄长打架,也许另有原因。
“嗯,不好。”
无论怎么做都不被看重,只能用拳头来吸引家人关注,这样的姑娘实在太可怜,搁现代,多数家庭都把闺女当作掌上明珠,里外呵护着,哪像林家,爹不亲娘不爱的,嫁出去只能随着夫家,若不是夫家在村里还有点地位,不知她空着手回家还有没有这样的好脸色。
一想到这些,林娇娇的心就很沉重,作为她自己只是有些可怜原主,可这沉重的心,该是潜意识受了原主记忆的影响。
“总归会过去的,莫要太放在心上。”
孙泽宇轻飘飘安抚了一句。他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安慰她,直觉此刻的她好像有点丧气。
林娇娇看着他的脑后勺,心里无声说了句‘谢谢’。
她当然不会放在心上,只是一时感触罢了。
推他到孙家老宅,连院门都没有上锁,往里走进去,从门到窗户还有墙壁都有不同程度的毁损,确切来说这老宅是只剩下框架是完整的,其他所有位置都需要修葺。
“啧啧,确实挺破旧。”
孙泽宇看着眼前这老宅,这里有着他少许的儿时回忆,那时他还能跑能跳,和正常孩子没有区别。
若不是那场变故,他不会变成如今这废人模样。
这里……有着他唯一美好的回忆。
“毕竟是十多年没住人,肯定是破旧些的。后来在村口建了新宅,一家人都搬过去,这边完全空置,加上地方偏僻,也没其他人看中这块地方,这一空就空到了现在。”
听着孙泽宇的叙说,她感觉他对这儿挺有感情,语气中透着几分怀念往昔的意味。
这更加坚定她想要搬过来单独住的想法,这次才买回几十斤猪肉就惹得大伯娘眼红不已,以后她这买卖若真做成了,且做成型了,他们还能放过她这摇钱树?
反正孙泽宇在孙家也占不了什么便宜,他们在孙家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受制于人,与其如此,提早从孙家分出来,才能更好的保障她的权益。
在老宅转了一圈,两人转身回新宅。
刚回前院,又碰上他大伯娘,还有二伯娘。
周氏和钱氏早通过气,钱氏听说林娇娇买了好几十斤猪肉回来,马上动了心思,只是还没找到机会给他们使绊子,这眼见亲家公又送来几担柴禾,又说是林娇娇买的。
钱氏觉得不能再这么放任他们了。
李氏一听柴禾还能卖钱,她眼睛一亮,放下擀面杖,把她拉到一旁小声问道,“柴禾怎么卖呀,可是有酒楼里的人来收?”
林娇娇摇头否认,“是我需要,咱们除了院子里这些柴禾,还有吗?最好要粗壮些的大柴。”
李氏连连点头,“有的,有的,要多少都有的。”
家里什么都不多,就是男丁多,平时也不过让他们拾些做饭烧火的柴禾,够用就行了,要真能换钱,这余下的时间都能让他们上山去拾柴禾回来攒着。
“我暂时要三四担柴,等烧完了再回来拿,娘你和哥哥们说一些,有就给我留着,省得我上别家去买。价格我按镇上的市价给你们算。”
最后一句才是李氏最为关心的,去镇上卖柴禾可是个辛苦活,来去路途遥远不说,还得背着柴禾走路去镇上卖,要不是真穷到揭不开锅,一般人家都不愿意做这买卖,可就在村里买卖又是另说了,村尾到村口也就那么点路程,送一趟过去花不了多长时间。
林福贵听说这柴禾能换钱,也来了精神,当场就把院子里那些剩下的柴禾都捆起来,要给林娇娇给送去孙家。
“爹你小心别闪了腰,等大哥回来让他们送吧。”
她生怕她爹为着这小钱伤了身子,不想林福贵精神抖擞,扛着柴禾就往门外走了,哪里听得进她劝说。
两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言。
李氏给孙泽宇冲了碗蜂蜜水,毕竟这女婿还是孙家的孙子,孙家是四喜村的大户,怠慢不得。
林娇娇站在一旁,看着李氏压根没想要招呼自己的意思,心中了然,没嫁出去之前就是太被忽视的,嫁出去更是不用认真招呼的。
她自嘲的笑笑,亏她还想着帮补下家里,不想让外人赚了这点钱。
从钱袋里摸出十几枚铜钱,她递到李氏手里,“这是买柴禾的钱,您收好。年前可能还需要一批,有空就先帮我备着,需要我会过来和您说。”
李氏收了钱,笑呵呵的收进房里,再出来时,手里拿了个馒头。
“娇娇,你肚子饿不饿,吃个馒头再走吧?”
林娇娇只看了一眼那硬邦邦的馒头,怕还是早上剩下的,遂摇摇头,“谢谢娘,我不饿,留着给哥哥吃吧。”
“哎。”
她这一推辞,李氏麻利的把手缩回去,顺手把馒头放进厨房灶台的碗里,准备晚点和新出笼的馒头一块蒸。
在这家里她总觉得不是个滋味儿,没呆多久,便和李氏告别,推着孙泽宇出了林家门。
“宇哥,你说你们家老宅,是往那边去吗?”
她指着更偏僻的方向,那边一片都无人居住,宅子从外看过去十分破旧,若不好好修葺确实无法住人。
孙泽宇点点头,“是那儿。”
她推着他往前走,心里装着事,也没再主动和他搭话,她这突然安静下来,孙泽宇倒有几分不适应。
“你和你家人的关系,好像处得不是很好?”
她名声之所以不好,和她在家三天两头和兄长打架有很大关系,对自己家人都如此,莫说是对其他村民,这一传十,十传百的,她这名声能好才怪。
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孙泽宇所见到的林娇娇并非胡搅蛮缠之人,她有着自己的小机灵,偶尔口出狂言,行为粗鲁,但她对人没什么坏心,无论对谁都保持着一份客气,孙泽宇觉得她之前在家和兄长打架,也许另有原因。
“嗯,不好。”
无论怎么做都不被看重,只能用拳头来吸引家人关注,这样的姑娘实在太可怜,搁现代,多数家庭都把闺女当作掌上明珠,里外呵护着,哪像林家,爹不亲娘不爱的,嫁出去只能随着夫家,若不是夫家在村里还有点地位,不知她空着手回家还有没有这样的好脸色。
一想到这些,林娇娇的心就很沉重,作为她自己只是有些可怜原主,可这沉重的心,该是潜意识受了原主记忆的影响。
“总归会过去的,莫要太放在心上。”
孙泽宇轻飘飘安抚了一句。他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安慰她,直觉此刻的她好像有点丧气。
林娇娇看着他的脑后勺,心里无声说了句‘谢谢’。
她当然不会放在心上,只是一时感触罢了。
推他到孙家老宅,连院门都没有上锁,往里走进去,从门到窗户还有墙壁都有不同程度的毁损,确切来说这老宅是只剩下框架是完整的,其他所有位置都需要修葺。
“啧啧,确实挺破旧。”
孙泽宇看着眼前这老宅,这里有着他少许的儿时回忆,那时他还能跑能跳,和正常孩子没有区别。
若不是那场变故,他不会变成如今这废人模样。
这里……有着他唯一美好的回忆。
“毕竟是十多年没住人,肯定是破旧些的。后来在村口建了新宅,一家人都搬过去,这边完全空置,加上地方偏僻,也没其他人看中这块地方,这一空就空到了现在。”
听着孙泽宇的叙说,她感觉他对这儿挺有感情,语气中透着几分怀念往昔的意味。
这更加坚定她想要搬过来单独住的想法,这次才买回几十斤猪肉就惹得大伯娘眼红不已,以后她这买卖若真做成了,且做成型了,他们还能放过她这摇钱树?
反正孙泽宇在孙家也占不了什么便宜,他们在孙家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受制于人,与其如此,提早从孙家分出来,才能更好的保障她的权益。
在老宅转了一圈,两人转身回新宅。
刚回前院,又碰上他大伯娘,还有二伯娘。
周氏和钱氏早通过气,钱氏听说林娇娇买了好几十斤猪肉回来,马上动了心思,只是还没找到机会给他们使绊子,这眼见亲家公又送来几担柴禾,又说是林娇娇买的。
钱氏觉得不能再这么放任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