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十年冬,董卓年事已高,且对江南湿热的气候不适应,已病入膏肓。
今世,董卓与吕布的矛盾不似历史上那么大,他最终没有起兵反叛董卓,而王允等忠于汉室的忠臣数量少,实力弱,也没有达到刺杀董卓而夺权的目的。
董卓比历史上残杀的忠臣要多,且有更多的汉室忠臣投靠高顺,所以在长沙与王允一条心,共同谋划董卓的人要比历史上少很多。
董卓的后半生基本是与高顺既有联合,又时常受到高顺的威胁,总体日子还算不错。
现在病入膏肓,董卓感觉将命不久矣,便召集众人来到床榻前,宣布他的遗命;他最害怕在他死后,他的手下个不服气而四分五裂,这样的话,大家都没有好下场,他董家也有被灭族的可能。
最终,董卓选的继任者为李儒,并逼众人在他面前向李儒认主。
而众人虽心有不甘,但董卓余威犹在,皆不敢有异动,只得认李儒为主。
当日,董卓病死,皇帝刘协赐谥号为景明。
景为武力强大的意思,明为逆知之故不行;合意为武力强大而没有造反的意思。
根据董卓的遗愿,明面葬于长沙城西望乡台下,遥望中原,遥望家乡,其实已秘密安葬在它处;董卓树敌太多,杀人太多,仇人太多,他不得不防身亡后被追究。
李儒接任太师之位,首先是平衡众武将间的实力,拉拢众武将;其次,加大打击汉室忠臣的力度;再次,加大对交州的打击力度,尽快占领北部两郡;最后,派出使者联系秦关和高顺,稳定外部关系。
在李儒一系列动作下,和平交接,长沙城逐渐稳定下来,并没有造成动荡不安。
不过其下却暗潮涌动。
牛辅、董家众人和凉州出身的军官虽然对李儒心有不服,但是他们与李儒休戚与共,为了自身利益,还是选择紧紧的抱团在一起;吕布、昌豨等外来势力成为被排斥的对象,他们逐渐团结在吕布周围以自保,渐成一股势力;李儒想禁却无力阻止,为他们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中郎将昌豨在苍梧郡与交州士家和孙家的部队作战,战死的不多,却因气候不适而病死者众,对此,其忧心忡忡,这些官兵跟随他多年,对他非常忠心,是他的本钱,是他的依仗,若是损失过多,他便失去了利用价值;且他感觉一直徘徊在董卓势力的外围,一直没有受到重用,所以对董卓的忠心最低,更何况是对李儒了。
所以在董卓死亡后,他便开始筹划出路,不能继续跟朝廷走了;交州士家和南海郡的孙家皆不是理想人选,最终,他把目标定为江东秦关。
江东地盘广大,非常富庶,兵力强盛,似有统一江南之势,若是如此,便有与中原划江而治的可能,这是他昌豨的机会,必须提前占个位置。
于是昌豨派人同曲江郡杨弘联系,提出投靠江东的意愿,希望他能牵线联系州牧秦关;在联合对战交州的过程中,昌豨见过杨弘和纪灵等人几面,算是相互熟悉了。
他认为,杨弘势力在江东也属于外来者,若是与杨弘走的近了,投靠江东后能得到他的佛照,算是提前找个靠山,结为同盟,此后在江东势力中不至于被孤立。
昌豨对他的计划非常自得。
杨弘对昌豨的投靠非常高兴,只是敢接受他的投降,此前江东与董卓势力结盟,现在继续与李儒交好,共同打击交州的孙家和士家,若是接受昌豨的投靠,必然会破坏这种平衡,杨弘可没有自信对战士家、孙家和李儒等三家势力的信心。
于是杨弘劝慰昌豨,让其暂且等待,待他上报秦州牧决定。
秦关和刘晔得到杨弘的汇报,内心非常矛盾;最近不仅有昌豨欲投靠的消息,还有王允派人来联合,欲共同对付李儒势力;若是除去李儒,联合吕布等人,则能击败西凉诸部,解救朝廷,挽救皇室,功在社稷,造福万民。
秦关没有接到高顺的指示,不敢擅自做主;刘晔还担心逼迫李儒的话,他们会与交州联合,则江南势力就更复杂了。
且秦关和刘晔也没有独自抵抗三方势力的信心,那样的话就要公开与高顺的关系,借助高顺的势力才能战胜三方势力,定会劳民伤财,耗时日久。
于是,他们马上向高顺请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刘晔内心还是很佩服此前高顺要求联合董卓,对战交州的策略。
现在曲江郡太守杨弘、会稽郡太守张绣和水军联合,已把孙权势力完全驱逐到珠江以西地区,占领了南海郡的富庶平原地区;孙家与士家已完全联合,士家把苍梧郡借给孙家驻屯,帮助抵御董卓势力和秦关势力。
且水军完全占领了珠崖郡和儋耳郡,也就是海南岛的外围一圈,这对交趾郡、九真郡和合浦郡是很大的威胁;当中的山区山险林密无法占领。
水军的加入,加快了南海郡的发展,商船和战船可直达南海郡郡治番禺,带来了北方的货物、技术和人口。
交州士家现在非常后悔当初的犹豫,没有选择与高顺势力结盟。
董卓死亡,最高兴的当属皇帝刘协,不过随后李儒接任太师之位,让他的心情又跌入冰窟。
董卓坏,李儒也不逊色,皆为心狠手辣之人,当初刘辩就是被李儒毒死的。
其次是那些朝廷忠臣,只是让他们失望了,李儒掌权后继续实行打压士族的策略。
其实王允等人早有心理准备,董卓所执行的策略皆出自军师李儒,现在李儒掌权,只会比此前更甚,于是王允等人的目标从刺杀董卓转到刺杀李儒身上。现在长沙城驻有大量兵马,令王允无从下手,即便刺杀了李儒,若是那些西凉莽汉发狂,甚至会把所有的朝臣和皇帝都灭杀掉,所以,他必须继续拉拢掌握军队的吕布。
吕布现在心情郁闷,仅仅是郁闷,对他这样的武将来说,无论跟谁干,都不会好到哪里去,且他也没有做一诸侯军阀的野心,所以虽然表面交好王允,却一直没有下定反叛董卓的决心,现在对李儒也一样;在他们的心目中,只要他与朝廷在一起,他忠心李儒与忠心朝廷是一样的的。
吕布内心感激当初先帝的知遇之恩,不愿意朝廷再次遭难,能维持现状他已很满足;当初他也受过高顺的恩惠,且高顺势力强大,他更不敢与之对阵;得不到高顺势力的支持,灭掉李儒后朝廷在那些文官的控制下,皇帝的处境并不会改变多少。
董卓病死,让高顺颇感意外,能落个善终已是不错,比历史上的结局强多了,不过江南局势更加复杂。
秦关和刘晔的请示,让他思索良久,接下来他该如何应对呢?
今世,董卓与吕布的矛盾不似历史上那么大,他最终没有起兵反叛董卓,而王允等忠于汉室的忠臣数量少,实力弱,也没有达到刺杀董卓而夺权的目的。
董卓比历史上残杀的忠臣要多,且有更多的汉室忠臣投靠高顺,所以在长沙与王允一条心,共同谋划董卓的人要比历史上少很多。
董卓的后半生基本是与高顺既有联合,又时常受到高顺的威胁,总体日子还算不错。
现在病入膏肓,董卓感觉将命不久矣,便召集众人来到床榻前,宣布他的遗命;他最害怕在他死后,他的手下个不服气而四分五裂,这样的话,大家都没有好下场,他董家也有被灭族的可能。
最终,董卓选的继任者为李儒,并逼众人在他面前向李儒认主。
而众人虽心有不甘,但董卓余威犹在,皆不敢有异动,只得认李儒为主。
当日,董卓病死,皇帝刘协赐谥号为景明。
景为武力强大的意思,明为逆知之故不行;合意为武力强大而没有造反的意思。
根据董卓的遗愿,明面葬于长沙城西望乡台下,遥望中原,遥望家乡,其实已秘密安葬在它处;董卓树敌太多,杀人太多,仇人太多,他不得不防身亡后被追究。
李儒接任太师之位,首先是平衡众武将间的实力,拉拢众武将;其次,加大打击汉室忠臣的力度;再次,加大对交州的打击力度,尽快占领北部两郡;最后,派出使者联系秦关和高顺,稳定外部关系。
在李儒一系列动作下,和平交接,长沙城逐渐稳定下来,并没有造成动荡不安。
不过其下却暗潮涌动。
牛辅、董家众人和凉州出身的军官虽然对李儒心有不服,但是他们与李儒休戚与共,为了自身利益,还是选择紧紧的抱团在一起;吕布、昌豨等外来势力成为被排斥的对象,他们逐渐团结在吕布周围以自保,渐成一股势力;李儒想禁却无力阻止,为他们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中郎将昌豨在苍梧郡与交州士家和孙家的部队作战,战死的不多,却因气候不适而病死者众,对此,其忧心忡忡,这些官兵跟随他多年,对他非常忠心,是他的本钱,是他的依仗,若是损失过多,他便失去了利用价值;且他感觉一直徘徊在董卓势力的外围,一直没有受到重用,所以对董卓的忠心最低,更何况是对李儒了。
所以在董卓死亡后,他便开始筹划出路,不能继续跟朝廷走了;交州士家和南海郡的孙家皆不是理想人选,最终,他把目标定为江东秦关。
江东地盘广大,非常富庶,兵力强盛,似有统一江南之势,若是如此,便有与中原划江而治的可能,这是他昌豨的机会,必须提前占个位置。
于是昌豨派人同曲江郡杨弘联系,提出投靠江东的意愿,希望他能牵线联系州牧秦关;在联合对战交州的过程中,昌豨见过杨弘和纪灵等人几面,算是相互熟悉了。
他认为,杨弘势力在江东也属于外来者,若是与杨弘走的近了,投靠江东后能得到他的佛照,算是提前找个靠山,结为同盟,此后在江东势力中不至于被孤立。
昌豨对他的计划非常自得。
杨弘对昌豨的投靠非常高兴,只是敢接受他的投降,此前江东与董卓势力结盟,现在继续与李儒交好,共同打击交州的孙家和士家,若是接受昌豨的投靠,必然会破坏这种平衡,杨弘可没有自信对战士家、孙家和李儒等三家势力的信心。
于是杨弘劝慰昌豨,让其暂且等待,待他上报秦州牧决定。
秦关和刘晔得到杨弘的汇报,内心非常矛盾;最近不仅有昌豨欲投靠的消息,还有王允派人来联合,欲共同对付李儒势力;若是除去李儒,联合吕布等人,则能击败西凉诸部,解救朝廷,挽救皇室,功在社稷,造福万民。
秦关没有接到高顺的指示,不敢擅自做主;刘晔还担心逼迫李儒的话,他们会与交州联合,则江南势力就更复杂了。
且秦关和刘晔也没有独自抵抗三方势力的信心,那样的话就要公开与高顺的关系,借助高顺的势力才能战胜三方势力,定会劳民伤财,耗时日久。
于是,他们马上向高顺请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刘晔内心还是很佩服此前高顺要求联合董卓,对战交州的策略。
现在曲江郡太守杨弘、会稽郡太守张绣和水军联合,已把孙权势力完全驱逐到珠江以西地区,占领了南海郡的富庶平原地区;孙家与士家已完全联合,士家把苍梧郡借给孙家驻屯,帮助抵御董卓势力和秦关势力。
且水军完全占领了珠崖郡和儋耳郡,也就是海南岛的外围一圈,这对交趾郡、九真郡和合浦郡是很大的威胁;当中的山区山险林密无法占领。
水军的加入,加快了南海郡的发展,商船和战船可直达南海郡郡治番禺,带来了北方的货物、技术和人口。
交州士家现在非常后悔当初的犹豫,没有选择与高顺势力结盟。
董卓死亡,最高兴的当属皇帝刘协,不过随后李儒接任太师之位,让他的心情又跌入冰窟。
董卓坏,李儒也不逊色,皆为心狠手辣之人,当初刘辩就是被李儒毒死的。
其次是那些朝廷忠臣,只是让他们失望了,李儒掌权后继续实行打压士族的策略。
其实王允等人早有心理准备,董卓所执行的策略皆出自军师李儒,现在李儒掌权,只会比此前更甚,于是王允等人的目标从刺杀董卓转到刺杀李儒身上。现在长沙城驻有大量兵马,令王允无从下手,即便刺杀了李儒,若是那些西凉莽汉发狂,甚至会把所有的朝臣和皇帝都灭杀掉,所以,他必须继续拉拢掌握军队的吕布。
吕布现在心情郁闷,仅仅是郁闷,对他这样的武将来说,无论跟谁干,都不会好到哪里去,且他也没有做一诸侯军阀的野心,所以虽然表面交好王允,却一直没有下定反叛董卓的决心,现在对李儒也一样;在他们的心目中,只要他与朝廷在一起,他忠心李儒与忠心朝廷是一样的的。
吕布内心感激当初先帝的知遇之恩,不愿意朝廷再次遭难,能维持现状他已很满足;当初他也受过高顺的恩惠,且高顺势力强大,他更不敢与之对阵;得不到高顺势力的支持,灭掉李儒后朝廷在那些文官的控制下,皇帝的处境并不会改变多少。
董卓病死,让高顺颇感意外,能落个善终已是不错,比历史上的结局强多了,不过江南局势更加复杂。
秦关和刘晔的请示,让他思索良久,接下来他该如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