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得左将军皇甫嵩汇报,称董卓兵强马壮,实力太强,且手下之人皆为桀骜之士,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皇帝刘宏对此非常担心。
十二月,朝廷为了遏制董卓势力的膨胀,征董卓为少府。
董卓看穿朝廷阴谋,放弃兵权,他将一无是处,便不肯受命,上书推辞:“我下属的湟中义从、匈奴士兵都来拦住我的车,苦求我不要抛弃他们,我制止不了他们,只能留下来宽慰他们,如果情况有变,我再向朝廷汇报。”
如此明显的抗旨不尊,皇帝也无可奈何,要是把董卓逼反了,直接投了叛军,那就更麻烦了。
凉州地处汉羌边界,现在更是胡汉杂居,民风剽悍,弓马闵熟,悍不畏死;自古凉州精骑便横行天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不仅董卓的士兵彪悍,程武和张猛收编和招募的当地士兵也非常勇武,组建成军后,稍加训练,便有很强的战斗力。
沮授阅军之后,心中大喜,一边命令两郡各县继续扩大招募范围,一边给周飞写信,请示在麹义和张猛之外,组建一支能征善战的凉州骑兵;在他的印象中,程立和田丰手下各有一支战力强大的军队,他也不能落后,组建凉州军,成为他的主要目标。
他相信,有高顺和周飞庞大的钱粮支持,以及凉州如此彪悍且数量充足的兵源,组建凉州骑兵非常容易。
首先,凉州经过上百年的羌汉战争,已被打的残破不堪,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彪悍的外表下掩盖的是生活的无奈,从军打仗是他们目前唯一擅长的事情。
其次,高顺和周飞势力的骑兵,待遇比中央军还高,一人从军,全家不饿,且还分配免税的土地,致使食不果腹的凉州人视从军为最便捷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肯定会蜂拥而至。
接下来,沮授和程武要考虑的是以何种代价解决临泾城内胡人。
有了新招募的官兵,沮授现在的目标更大,不仅要收复萧关,他更想收复高平城,这样的话,能加强对河西四郡的影响,且能对匈奴右贤王部形成合围之势。
面对萧关和高平城的强敌,沮授不希望在临泾城出现太多的战损。
临泾城曾是安定郡郡治所在,虽然时间过去很久,城池残破,不过依然高大,若是强攻,官兵伤亡不可估量。
于是沮授召集程武、徐晃以及各县大家族的族长前来相商,他感觉,当地人肯定能提出一些有用的意见。
果然不负沮授所期望,临泾县胡家的族长提出,愿前往城内招降这些羌人。
安定郡临泾县胡氏作为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著姓郡望和文化望族,其族系根深而叶茂,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有“天下胡氏出安定”之说。
此时的胡家已在安定郡居住三百多年,是临泾县乃至安定郡第一大族,在安定郡的胡汉势力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沮授不敢让其去冒险,便反驳道:“此举太过危险,实不足取!”
胡族长笑道:“哈哈,军师多虑了,羌汉战争打了百年之久,羌人降了反,反了降,他们早已习以为常,我等已是见怪不怪。”
其他几县的大族族长也愿意一起前去劝降,并坦言,即便这些胡人不投降,也不敢对他们不利,请沮授尽管放心。
几位族长都感觉这是轻松赚取沮授好感的机会,认为劝降将会非常容易;现在临泾城被汉军包围,城内胡人既无外援,又失去了突围的机会,投降是他们唯一的活路;且投降汉军对胡人来说并不是可耻之事。
程武感觉众人之言有道理,城内的胡人还会认为城外的官兵与以往的官兵相似,在他们投降后会把他们另行安置为民,这样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把握住。
徐晃感觉,在劝降的同时,可在城外展现大汉军威,给城内胡人以更大的压力,威逼他们投降。
沮授经过沉思,感觉以往的平叛,在羌人投降之后,异地安置为民,一是出于安抚蛮夷的目的,彰显大汉皇威;二是因为以往的军事主管有意纵容,有养寇自重之意;现在可趁对方不了解他们,故伎重演,待他们出城投降,放下武器之后,可随他处置。
于是便同意了众人的请求,先去劝降;再说了,即便劝降不成,他也没有损失。
几位族长得到沮授的批准,心中大喜,在仔细合计之后,便前往临泾城下要求面见羌人豪帅。几人被用藤筐吊上城墙,进入城内。
对于几位族长的到来,羌人豪帅并不惊讶,他们经常打交道,早已非常熟悉。
胡族长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让城内羌人投降城外的汉军,并叙说了周边的局势,他们已被四面合围,绝无突围之机。
胡人也有情报系统,知道胡族长不会欺瞒他们。
以他们对汉人的了解,汉人崇尊儒家文化,为保持美名,他们投降后,绝不会无端杀戮,肯定效仿以往,将他们异地安置为民,他们可继续逍遥。
若是他们不投降,围城日久,孤城必破,那时候汉军屠城都有可能。
若是突围,没有外援接应,必被围歼,还不如坚守待援的好。
羌人豪帅思索一阵,便同意向汉军投降,并商定了投降事宜。
待众人返回汉军营地,向沮授相信汇报,沮授大感意外,没想到两万羌人骑兵会如此轻松的向大汉投降,若是如此,凉州的羌汉战争岂会打了百年之久?
于是,沮授任命胡家族长为郡吏,与徐晃和程武一起接受羌人的投降,在接收他们的兵马和武器之后,分开看押;并派人立即将此消息通知远在朝那城的麹义,稳定军心。
沮授计划,明年要大兴土木,进行恢复建设,既要修复各县城池和衙门,又要修复回中古道,保证到达萧关的道路畅通,还要修筑从临泾县到达夏阳城的道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些俘虏,就是最好的人选。
徐晃和程武等人大喜,对接下来收复萧关的战争充满了信心;特别是程武,开始暗自思索,一定要在萧关前重创羌人,打出大汉的威风,同时支援陈仓之战。
为了表彰胡家族长的功劳,沮授提出胡家可派一家族子弟前往历山大学,跟随郑玄、孔融等大家学习。
这对关西人来说,确实是豪礼了,胡家立即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胡族长大喜,感觉这是无上的荣耀,派出长孙胡遵前往济南国。
沮授派一队骑兵护送,所有开支皆由太守府支出;沮授的无意之举,日后成就了一将门世家。
十二月,朝廷为了遏制董卓势力的膨胀,征董卓为少府。
董卓看穿朝廷阴谋,放弃兵权,他将一无是处,便不肯受命,上书推辞:“我下属的湟中义从、匈奴士兵都来拦住我的车,苦求我不要抛弃他们,我制止不了他们,只能留下来宽慰他们,如果情况有变,我再向朝廷汇报。”
如此明显的抗旨不尊,皇帝也无可奈何,要是把董卓逼反了,直接投了叛军,那就更麻烦了。
凉州地处汉羌边界,现在更是胡汉杂居,民风剽悍,弓马闵熟,悍不畏死;自古凉州精骑便横行天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不仅董卓的士兵彪悍,程武和张猛收编和招募的当地士兵也非常勇武,组建成军后,稍加训练,便有很强的战斗力。
沮授阅军之后,心中大喜,一边命令两郡各县继续扩大招募范围,一边给周飞写信,请示在麹义和张猛之外,组建一支能征善战的凉州骑兵;在他的印象中,程立和田丰手下各有一支战力强大的军队,他也不能落后,组建凉州军,成为他的主要目标。
他相信,有高顺和周飞庞大的钱粮支持,以及凉州如此彪悍且数量充足的兵源,组建凉州骑兵非常容易。
首先,凉州经过上百年的羌汉战争,已被打的残破不堪,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彪悍的外表下掩盖的是生活的无奈,从军打仗是他们目前唯一擅长的事情。
其次,高顺和周飞势力的骑兵,待遇比中央军还高,一人从军,全家不饿,且还分配免税的土地,致使食不果腹的凉州人视从军为最便捷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肯定会蜂拥而至。
接下来,沮授和程武要考虑的是以何种代价解决临泾城内胡人。
有了新招募的官兵,沮授现在的目标更大,不仅要收复萧关,他更想收复高平城,这样的话,能加强对河西四郡的影响,且能对匈奴右贤王部形成合围之势。
面对萧关和高平城的强敌,沮授不希望在临泾城出现太多的战损。
临泾城曾是安定郡郡治所在,虽然时间过去很久,城池残破,不过依然高大,若是强攻,官兵伤亡不可估量。
于是沮授召集程武、徐晃以及各县大家族的族长前来相商,他感觉,当地人肯定能提出一些有用的意见。
果然不负沮授所期望,临泾县胡家的族长提出,愿前往城内招降这些羌人。
安定郡临泾县胡氏作为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著姓郡望和文化望族,其族系根深而叶茂,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有“天下胡氏出安定”之说。
此时的胡家已在安定郡居住三百多年,是临泾县乃至安定郡第一大族,在安定郡的胡汉势力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沮授不敢让其去冒险,便反驳道:“此举太过危险,实不足取!”
胡族长笑道:“哈哈,军师多虑了,羌汉战争打了百年之久,羌人降了反,反了降,他们早已习以为常,我等已是见怪不怪。”
其他几县的大族族长也愿意一起前去劝降,并坦言,即便这些胡人不投降,也不敢对他们不利,请沮授尽管放心。
几位族长都感觉这是轻松赚取沮授好感的机会,认为劝降将会非常容易;现在临泾城被汉军包围,城内胡人既无外援,又失去了突围的机会,投降是他们唯一的活路;且投降汉军对胡人来说并不是可耻之事。
程武感觉众人之言有道理,城内的胡人还会认为城外的官兵与以往的官兵相似,在他们投降后会把他们另行安置为民,这样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把握住。
徐晃感觉,在劝降的同时,可在城外展现大汉军威,给城内胡人以更大的压力,威逼他们投降。
沮授经过沉思,感觉以往的平叛,在羌人投降之后,异地安置为民,一是出于安抚蛮夷的目的,彰显大汉皇威;二是因为以往的军事主管有意纵容,有养寇自重之意;现在可趁对方不了解他们,故伎重演,待他们出城投降,放下武器之后,可随他处置。
于是便同意了众人的请求,先去劝降;再说了,即便劝降不成,他也没有损失。
几位族长得到沮授的批准,心中大喜,在仔细合计之后,便前往临泾城下要求面见羌人豪帅。几人被用藤筐吊上城墙,进入城内。
对于几位族长的到来,羌人豪帅并不惊讶,他们经常打交道,早已非常熟悉。
胡族长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让城内羌人投降城外的汉军,并叙说了周边的局势,他们已被四面合围,绝无突围之机。
胡人也有情报系统,知道胡族长不会欺瞒他们。
以他们对汉人的了解,汉人崇尊儒家文化,为保持美名,他们投降后,绝不会无端杀戮,肯定效仿以往,将他们异地安置为民,他们可继续逍遥。
若是他们不投降,围城日久,孤城必破,那时候汉军屠城都有可能。
若是突围,没有外援接应,必被围歼,还不如坚守待援的好。
羌人豪帅思索一阵,便同意向汉军投降,并商定了投降事宜。
待众人返回汉军营地,向沮授相信汇报,沮授大感意外,没想到两万羌人骑兵会如此轻松的向大汉投降,若是如此,凉州的羌汉战争岂会打了百年之久?
于是,沮授任命胡家族长为郡吏,与徐晃和程武一起接受羌人的投降,在接收他们的兵马和武器之后,分开看押;并派人立即将此消息通知远在朝那城的麹义,稳定军心。
沮授计划,明年要大兴土木,进行恢复建设,既要修复各县城池和衙门,又要修复回中古道,保证到达萧关的道路畅通,还要修筑从临泾县到达夏阳城的道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些俘虏,就是最好的人选。
徐晃和程武等人大喜,对接下来收复萧关的战争充满了信心;特别是程武,开始暗自思索,一定要在萧关前重创羌人,打出大汉的威风,同时支援陈仓之战。
为了表彰胡家族长的功劳,沮授提出胡家可派一家族子弟前往历山大学,跟随郑玄、孔融等大家学习。
这对关西人来说,确实是豪礼了,胡家立即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胡族长大喜,感觉这是无上的荣耀,派出长孙胡遵前往济南国。
沮授派一队骑兵护送,所有开支皆由太守府支出;沮授的无意之举,日后成就了一将门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