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刺史陶谦刚刚到达徐州,琅琊郡已割让给青州。
刺史部治所郯城,北有诸多泰山贼寇的威胁,内有东海郡黄巾贼的威胁,陶谦便把刺史部治所从郯城搬迁到下邳;下邳处于徐州中部,更便于管理。
下车伊始,陶谦便开始整顿军队,准备拿境内的黄巾贼开刀,这是彰显政绩最快,且最易获得人心的举动,更能借此组建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好在乱世自保。
司马俱率军到达阳都县,立即获得了琅琊郡各大家族和留守郡吏的欢迎。特别是带来了房良太守的文书,一切官吏,在未接到调令前维持原职务,务必尽职尽责办差。
留守郡丞萧建更是高兴,立即组织郡内力量,大量钱粮、箭支等物资被运往阳都城。
阳都县大族诸葛家族,坐落在阳都城内,官兵到来,让他们有了安全感,便组织各家族进行犒军;且家族长兄诸葛珪乃泰山郡丞,为广平侯的下属,此举乃为交好广年侯。
司马俱来者不拒,所有物资照单全收;投桃报李的要求各家族出人,充实县衙文吏,共同抵御泰山诸贼;各大家族积极相应。
同时,司马俱发布征兵令,扩充军队,现在他物资充足,扩军也是让当地百姓能获得一好的生活出路。
司马俱武艺、武略等不出众,治军却严,且能做到公平公正,甚受官兵爱戴,在当地获得了一定的声望。
臧霸字宣高,泰山郡人。
臧霸的父亲叫臧戒,本来是县里的狱掾,因为不帮太守谋私而遭到迫害,之后臧霸带领数十名门客游侠前去劫狱,成功救出了父亲,并杀死太守,经此事迹,臧霸的孝烈勇名遍闻乡野。
即便没有此事,他低微的出身,也限制了他的发展,将来最多能做一县吏或者郡吏,不会有很大的前程。
此后,他们流窜到徐州东海郡,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因为其举动得罪了官府,所以臧霸短期内没法投靠其他势力而只能聚众自保。
黄巾四起之时,臧霸趁乱发展势力,占据东莞,并收编部分黄巾散兵游勇,壮大自身实力。
他们这些人皆出身社会最底层,不被官府和士族重视,却靠威猛在泰沂山区建立了根基。
臧霸为人义气,且有威名,在众多泰山贼中影响最大。
他们这些人没有多大的野心,只想在乱世存活下去。
与臧霸相似的山贼还有孙观、吴敦、尹礼和昌豨等,只是他们的实力没有臧霸大;他们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自成一股实力,利用山川地形,与官兵周旋,官府也无能为力,只能任其发展。
由于房良的原因,众多青州黄巾进入徐州和兖州,使得泰山贼的实力比历史上更加强大,官府的力量被压制在郡治周围。
还没等陶谦动手,广年侯已率先行动,首先收编黄巾渠帅卜己,又接收黄巾大将黄龙的地盘,对泰山诸贼形成合围之势。
这些泰山贼没有大的智谋,小的心思却不少,他们不仅密切关注辖区内的动态,更关注相邻州郡县的局势。
广年侯善打的威名他们掌握的了如指掌,绝不敢硬碰。
面对未来被围困的危险,这些贼头都意识到了,便相聚一起,商量对策。
臧霸最稳重,看问题最长远,最讲义气,威信最高。
昌豨最狡猾,唯利是图,毫无信义可言。
其他人皆以自保为原则,让手下有饭吃为目的。
昌豨首先发言道:“广年侯这是想将我们一网打尽啊,我们不得不防。”
臧霸反问道:“广年侯兵强马壮,钱粮充足,且有备而来,如之奈何?”
贼首孙观年轻勇猛,敢打敢拼,与臧霸关系最好,听臧霸如此问,便答道:“不若趁官兵初来乍到,立足未稳,我等前去袭营?”
臧霸摇头笑道:“呵呵,阳都城小,几千官兵便能守护的密不透风,我等徒增伤亡;若是偷袭莒城,更不可为,莒县城池高大,绝非我等能攻克,除非围城日久,官兵断粮后投降,可是广年侯的援军旬月便至,我等步兵,在平原地区岂是骑兵的对手?”
关于莒城之固,史书早有记载,战国末期,乐毅伐齐,连下七十余城,唯莒城、即墨不下;王莽时期,赤眉攻莒城,数月未克,不得已放弃莒城,转战他处;由此可见,莒城在东汉之前早已是易守难攻的军事重地,又加琅琊王刘京在此18年的修筑,城池更为坚固。
众人皆点头认可臧霸的观点。
孙观的兄长孙康,乃一文人形象,听臧霸如此说,便知臧霸已有计策,便问道:“宣高兄有何良计?不妨说出来大家一起合计一番。”
臧霸冷静的看了一遍众人的脸色,平静的说道:“当前形势,唯有投降一途,不是投降广年侯,便是投降徐州刺史。”
昌豨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怒道:“官府之人不可信,若是我等投降,等于自断根基。”
臧霸没有计较他的态度,而是解释道:“广平侯待人至诚,所部兵马,黄巾贼甚多,皆一视同仁。”
孙康也没有理会昌豨,而是问道:“宣高兄有意广平侯乎?”
见众人的态度如此,昌豨非常生气,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昌豨的离去,并没有影响众人的情绪,臧霸说道:“我等出身低下,若是投靠他们人,皆不被重视,若是投降广年侯,诸位便无此忧虑矣。”
现在围攻他们的两支部队的军官,皆为投降的黄巾渠帅,看来广年侯用人不拘一格,不会看低他们的出身。
众人点头同意这个看法,他们出身太低,投降广年侯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尹礼性情与孙观类似,好勇斗狠,站起身来问道:“不若我们迁移到兖州地界?凭我等勇武,定能很快打出一块基业。”
孙康反对道:“呵呵,失去现在的根基,我们便是流寇,日子会更加难过,此非长久之计。”
臧霸决定道:“我们不能做一辈子山贼,必须为子孙后代着想,当前机会难得,我意已决,投降广年侯。”
现在臧霸的实力还没有达到最强盛的时候,野心还没有膨胀,且天下还没有动乱,获得一官方身份,对他来说尤为重要。
众人忙表态,愿意跟随臧霸一起归降广平侯,人多势众,更容易获得广年侯的重视。
广平侯掌管两郡一国,且为帝婿,权力比当时的刺史大多了;有广年侯在,徐州刺史自然不被看好。
众人心意一致,便积极行动,万一官兵来袭,徒增伤亡。
经过合计,决定派出孙康前往莒县城与官军协商投降事宜。
刺史部治所郯城,北有诸多泰山贼寇的威胁,内有东海郡黄巾贼的威胁,陶谦便把刺史部治所从郯城搬迁到下邳;下邳处于徐州中部,更便于管理。
下车伊始,陶谦便开始整顿军队,准备拿境内的黄巾贼开刀,这是彰显政绩最快,且最易获得人心的举动,更能借此组建一支实力强大的军队,好在乱世自保。
司马俱率军到达阳都县,立即获得了琅琊郡各大家族和留守郡吏的欢迎。特别是带来了房良太守的文书,一切官吏,在未接到调令前维持原职务,务必尽职尽责办差。
留守郡丞萧建更是高兴,立即组织郡内力量,大量钱粮、箭支等物资被运往阳都城。
阳都县大族诸葛家族,坐落在阳都城内,官兵到来,让他们有了安全感,便组织各家族进行犒军;且家族长兄诸葛珪乃泰山郡丞,为广平侯的下属,此举乃为交好广年侯。
司马俱来者不拒,所有物资照单全收;投桃报李的要求各家族出人,充实县衙文吏,共同抵御泰山诸贼;各大家族积极相应。
同时,司马俱发布征兵令,扩充军队,现在他物资充足,扩军也是让当地百姓能获得一好的生活出路。
司马俱武艺、武略等不出众,治军却严,且能做到公平公正,甚受官兵爱戴,在当地获得了一定的声望。
臧霸字宣高,泰山郡人。
臧霸的父亲叫臧戒,本来是县里的狱掾,因为不帮太守谋私而遭到迫害,之后臧霸带领数十名门客游侠前去劫狱,成功救出了父亲,并杀死太守,经此事迹,臧霸的孝烈勇名遍闻乡野。
即便没有此事,他低微的出身,也限制了他的发展,将来最多能做一县吏或者郡吏,不会有很大的前程。
此后,他们流窜到徐州东海郡,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因为其举动得罪了官府,所以臧霸短期内没法投靠其他势力而只能聚众自保。
黄巾四起之时,臧霸趁乱发展势力,占据东莞,并收编部分黄巾散兵游勇,壮大自身实力。
他们这些人皆出身社会最底层,不被官府和士族重视,却靠威猛在泰沂山区建立了根基。
臧霸为人义气,且有威名,在众多泰山贼中影响最大。
他们这些人没有多大的野心,只想在乱世存活下去。
与臧霸相似的山贼还有孙观、吴敦、尹礼和昌豨等,只是他们的实力没有臧霸大;他们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自成一股实力,利用山川地形,与官兵周旋,官府也无能为力,只能任其发展。
由于房良的原因,众多青州黄巾进入徐州和兖州,使得泰山贼的实力比历史上更加强大,官府的力量被压制在郡治周围。
还没等陶谦动手,广年侯已率先行动,首先收编黄巾渠帅卜己,又接收黄巾大将黄龙的地盘,对泰山诸贼形成合围之势。
这些泰山贼没有大的智谋,小的心思却不少,他们不仅密切关注辖区内的动态,更关注相邻州郡县的局势。
广年侯善打的威名他们掌握的了如指掌,绝不敢硬碰。
面对未来被围困的危险,这些贼头都意识到了,便相聚一起,商量对策。
臧霸最稳重,看问题最长远,最讲义气,威信最高。
昌豨最狡猾,唯利是图,毫无信义可言。
其他人皆以自保为原则,让手下有饭吃为目的。
昌豨首先发言道:“广年侯这是想将我们一网打尽啊,我们不得不防。”
臧霸反问道:“广年侯兵强马壮,钱粮充足,且有备而来,如之奈何?”
贼首孙观年轻勇猛,敢打敢拼,与臧霸关系最好,听臧霸如此问,便答道:“不若趁官兵初来乍到,立足未稳,我等前去袭营?”
臧霸摇头笑道:“呵呵,阳都城小,几千官兵便能守护的密不透风,我等徒增伤亡;若是偷袭莒城,更不可为,莒县城池高大,绝非我等能攻克,除非围城日久,官兵断粮后投降,可是广年侯的援军旬月便至,我等步兵,在平原地区岂是骑兵的对手?”
关于莒城之固,史书早有记载,战国末期,乐毅伐齐,连下七十余城,唯莒城、即墨不下;王莽时期,赤眉攻莒城,数月未克,不得已放弃莒城,转战他处;由此可见,莒城在东汉之前早已是易守难攻的军事重地,又加琅琊王刘京在此18年的修筑,城池更为坚固。
众人皆点头认可臧霸的观点。
孙观的兄长孙康,乃一文人形象,听臧霸如此说,便知臧霸已有计策,便问道:“宣高兄有何良计?不妨说出来大家一起合计一番。”
臧霸冷静的看了一遍众人的脸色,平静的说道:“当前形势,唯有投降一途,不是投降广年侯,便是投降徐州刺史。”
昌豨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怒道:“官府之人不可信,若是我等投降,等于自断根基。”
臧霸没有计较他的态度,而是解释道:“广平侯待人至诚,所部兵马,黄巾贼甚多,皆一视同仁。”
孙康也没有理会昌豨,而是问道:“宣高兄有意广平侯乎?”
见众人的态度如此,昌豨非常生气,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昌豨的离去,并没有影响众人的情绪,臧霸说道:“我等出身低下,若是投靠他们人,皆不被重视,若是投降广年侯,诸位便无此忧虑矣。”
现在围攻他们的两支部队的军官,皆为投降的黄巾渠帅,看来广年侯用人不拘一格,不会看低他们的出身。
众人点头同意这个看法,他们出身太低,投降广年侯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尹礼性情与孙观类似,好勇斗狠,站起身来问道:“不若我们迁移到兖州地界?凭我等勇武,定能很快打出一块基业。”
孙康反对道:“呵呵,失去现在的根基,我们便是流寇,日子会更加难过,此非长久之计。”
臧霸决定道:“我们不能做一辈子山贼,必须为子孙后代着想,当前机会难得,我意已决,投降广年侯。”
现在臧霸的实力还没有达到最强盛的时候,野心还没有膨胀,且天下还没有动乱,获得一官方身份,对他来说尤为重要。
众人忙表态,愿意跟随臧霸一起归降广平侯,人多势众,更容易获得广年侯的重视。
广平侯掌管两郡一国,且为帝婿,权力比当时的刺史大多了;有广年侯在,徐州刺史自然不被看好。
众人心意一致,便积极行动,万一官兵来袭,徒增伤亡。
经过合计,决定派出孙康前往莒县城与官军协商投降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