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从汧源、雍城撤退之后,大华军队顺理成章地占据了汧河以东的三座城池,兵不血刃,没有伤亡,使得兵威日壮,将士们士气如虹,觉得唐军如土崩瓦狗,不是大华对手。
    事实上,自唐军与大华交锋以来,就一直处于下风,这种心理养成,使得大华军士愈加自信,而唐军对大华就越来越胆怯。
    雍城是扶风郡的治所,管辖十个县,有九万多户百姓,里面有一座岐阳宫,是当初隋文帝重新修缮改建,作为避暑之用。
    后来有了仁寿宫,才少来此宫殿了,但毕竟属于皇帝御用之所,所以城郊宫殿,一直被细心打理,哪怕反王占据后,也没有破坏,而是自己住进去享受。
    唐弼、薛举都曾住过,如今,大华军清理打扫,迎接大华的皇帝罗成,搬到此处歇息,作为行宫。
    文武官员随行,抵达岐阳宫,里面富丽堂皇,比西北地区的王府建筑强许多,沾染了帝王的气象,皇室的威严。
    罗昭云坐在一间宏伟殿宇内,文武官员分立两侧,朝廷班子越来越成型了。
    “郭副使,你来为诸位讲一讲,唐军目前的分布。”
    “遵命!”郭孝恪身为枢密院副使之一,是他们几人中最懂军事的,许多军事战略的拟定,他都会参与,最后做批文。
    他指着场中木桌的山河图,朗声说道:“诸位大人请看,目前唐军撤退,集中兵力在岐山一带,驻守山城,扼守了我军东进的一条路,不过,这并非必经之路,我军可以继续向东南行军,攻打郿城,进入京兆郡。但如此一来,我们的侧面等若暴露给这支唐军,随时有切断我们后路,断我粮道的危险,如梗在喉,不得不除!”
    褚遂良、于志宁、侯君集、来护儿等人,都同意郭孝恪的说法,岐山城不拿下,让大华军队始终有后患之忧,不能全心进军京兆郡,这也是唐军考虑在内的计谋,撤军保存实力,固守岐山城,与大华军队在此硬拼对峙。
    侯君集道:“陛下,还是让我先锋军出战,围攻岐山城,解决此患,大军再进入京兆郡吧!”
    来护儿、陈稜两位大将军也意动了,想要立功,不过,他们自持身份,觉得跟这样年轻将领争功,有些降低身份,所以,目不斜视,表示不动心的样子,其实双耳在注意聆听。
    罗昭云犹豫道:“此城依山傍势,易守难攻,若是强攻,伤亡必然惨重,当智取才是。”
    郭孝恪说道:“根据斥候回报,前几日,唐军将三城的粮草,以及周围的粮仓,都不断运往岐山城,估计够五六万守军,半年之用了。我军即便困住此城,围而不攻,要困死它,也得半年时间,到时候天气入冬,唐军可以反攻,我军只能后撤,给唐朝廷苟延残喘的机会。”
    “既然围困不行,那就只能硬拼了,劝降不成,偷袭也难!”来护儿在旁说道。
    这时候,罗昭云犹豫着,要不要动用炸药包,突然偷袭,给岐山城一个措手不及。
    经过这几年的研制,黑火药基本成型,而且效果稳定,批量生产,暂时属于大华高度的军事机密,将领和士兵都不知情。
    上一回攻城动用了一次,是派来的特战团人员,亲自上阵,动用了炸药,没有让普通士卒接手,因此消息不曾外泄。
    将士们只以为是一种类似火罐的装置,根本没想到什么黑火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在攻打岐山城之前,陈稜将军,你率兵两万新军,先绕到岐山后,拿下仁寿宫!”
    “末将遵命!”
    罗昭云继续点将道:“侯将军,你带先锋军,兵临城下,暂时做好围城准备!”
    “遵命!”侯君集抱拳点头。
    “来护儿将军,朕派你带兵四万,进逼郿城,把唐军堵在扶风与京兆郡的边界,让长安的唐军,无法前来解围,到时候,朕要俘虏山城内的唐军,让他们插翅难飞。”
    众将一愣,没料到陛下忽然间,如此胸有成竹,竟然要全俘岐山城的唐军。
    褚遂良忍不住问:“陛下,可有妙计,能够轻易破城,拿下此岐山城?”
    “哈哈,暂时说不得,已有了想法,但具体实施,却要保密,说出来就不灵光了。”罗昭云卖了一个关中,决定要拍斥候和情报人员,在初期攻城时,要探测山城的城门厚度、结构等,然后再推算用多少黑火药,如何炸开城门。
    只要城门告破,那山城就如决堤大坝,毁于一旦了。
    分兵之后,陈祾和来护儿带走六万人马,还剩下十万雄兵。
    侯君集领兵五万,其中三万先锋精锐,两万新军和降兵,浩浩荡荡,赶往岐山城。
    按照惯例,先以新军和降兵攻城试探,同时锤炼新军意志和胆色,也把降兵整合磨砺。
    罗昭云身披战甲,御驾亲征,率五万中军,前往岐山城外五里督战。
    多日没有步入沙场厮杀,罗昭云觉得自己带兵打仗会有所退步,这不利于他征讨天下,必须保持一种马背上定国安邦的状态,才能适应接下来的诸侯争霸。

章节目录

江山争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丰玄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丰玄机并收藏江山争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