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渔阳城后耗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张凉闲着的时候就思考怎么对付敌人的骑兵部队。
喂巴豆让它们拉稀是不太可能实现,绊马索只能对付数量稀少的马匹,要对付数千成规模的骑兵部队,张凉觉得还是用长枪阵。
想想电影《勇敢的心》中主角带领一群贫农狙击贵族的骑士部队,用的就是物美价廉的长枪。
长枪工艺简单,性价比高,制造一支长枪不需要太多昂贵的金属,便宜的价格正是张凉所看重的。而论杀伤力,刺杀的杀伤力远远大于砍杀。
所以张凉命人打造了一千支长枪,其实严格地说是钩镰枪。
因为在枪尖下面多了一个铁质弯钩,枪杆材料简单,用笔直的木头就可以。
整支枪的长度比普通战士用的更长,达到了五米,枪身虽然不重,在五到七公斤之间,但是由于太长也需要双手操纵。
这种长枪目的就是对付敌人的骑兵部队,所以无法近战,为了自保需要,每个士卒随身再配一把短刀短剑或者小斧头什么的,都是些缴获的战利品,现在没有钱统一装备,只能物尽其用。
长枪营人数有一千,其中一百人手持双手大盾,平时也没有什么别的训练,主要就是队列的整齐性以及纪律要求。
因为这种阵型的威力就在于整齐,但是面对雷霆而击的骑兵冲击,是人都会退缩,如果意志力不够强,出现逃跑导致队型散乱的话,基本就是被砍杀的下场。
所以在选择兵源的时候不是选择武力高的,而是选择忠诚度高的,愿意为张凉卖命的人才可以加入到长枪队。
五千骑兵奔驰,威势可想而知,距离还老远,隐隐约约的马蹄声已经先传了过来。
原本还在咬着草根的张凉立即提起了精神,伏在山坡上朝敌军要出现的地方远眺。
天色已经明亮,五月的天空一片蔚蓝,远远的天边尘土漫天,在一个山头转角处,一个骑兵冲了出来,肩上还扛着一面大旗,旗上绣着一个金色的“张”字,随着骑士迎风跳跃,煞是威武。
“主公,难道是张举亲自带兵来了?”旁边的藤鹰看到那面旗问道。
“嗯!这面旗做得不错,比王邦那小子给我做的强多了,待会儿你要是能把那面旗给抢过来,我重重有赏。”张凉想到自己也姓张,这旗抢来直接就可以用了,真省事。
反正张举的武力也是及格线的层次,手下又没什么猛将,谁做带兵将领都无所谓。
骑兵飞驰的速度很是惊人,没多久距离张凉就只有五六百米了,如果没有安排人断后,向刘虞这样大队撤退肯定要被追上,到时候麻烦就大了。
张凉看到敌军前部已经进入埋伏圈,立即给藤鹰下令:“发信号!通知各部份按原计划行动。”
这时候也没有什么信号枪,所谓的发信号其实就是数人一起擂鼓,让鼓声传到埋伏在两翼的赵云和斐元绍那里,作为发起攻击的指令。
张凉在田畴的帮助下,选择了伏虎坡这个距离狐奴县二十里的小山凹。这里是一条狭长的山沟通道,两旁的山凹海拔90.2米。
山上有怪石可以攻击,张凉还命人砍树做滚木,这样两边各埋伏了五百弓兵和一千步兵,正面张凉亲自带领四千人,目的就是要挡住骑兵的前进路线。
否则骑兵速度快,一旦发现被伏,就算不能回头,加速策马狂奔还是很容易冲出去的,那样不仅达不到伏击战的目的,可能还会威胁到刘虞的大部队。
虽然山坡的坡度不大,敌人的骑兵可以冲上山去,但这是附近最能限制骑兵机动的地形了。
敌人已经进入到了埋伏圈,随着张凉的命令下去,身后鼓声大作。
得到指令的赵云和斐元绍一起出动,从来旁的山坡上站起,将已经准备好的滚石和巨木往下推,弓箭手也是整齐地发射,箭雨一阵阵地落到混乱的敌人头上。
张举在刘虞撤退一个小时后就得到了消息,但是他担心这是刘虞引蛇出洞的计谋,所以并没有及时反应。
等到探子探明刘虞部队确实走光了,这才想到来追赶。而张凉选择的狐奴山距离渔阳有三十多里的路程,张举没有时间派斥候探查到这么远的地方,所以风驰电击地赶来,结果尽中埋伏。
遭到两旁赵云和斐元绍部队的攻击,敌人前部大乱,死伤到是不多,关键是这里路面变窄,再给填上一些巨石滚木,大批骑兵部队摆不开,,有些马匹被砸中倒地,使得道路更加拥挤。
张举确实亲自带兵来的,不过他在队伍后面,此时得到报告,知道中了埋伏。
还好张举对这一带的地形也很了解,大声传令:“此处山坡不陡,命令大队分出两个千人小队,左右各一支冲上山坡去把那些宵小之辈斩杀了。剩余人马给我往前冲,冲出这个山谷就安全了。”
看到敌人两队人马从别向左右上坡冲上去,张凉感叹这些久居边塞的骑兵个个骑术都有一手。
向这样斜着的山坡张凉骑马虽然也能上,但是小心翼翼,双手差点抱着马脖子了,没想到这些敌人居然还可以腾出一只手来挥舞兵器,格挡箭羽。
张凉虽然在这里埋伏,但时间太急,准备很不充分,巨石滚木之类的东西都是就地取材,数量太少,经过一波猛攻后,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
敌人知道呆在山谷里就是等死,于是两支千人小队不要命地往山坡上冲,在损失了一半人马的惨重代价下,最终还是冲了上去。
在两边埋伏的赵云和斐元绍部队都是初级步兵,手里的武器又没有优势,弓箭手经过几轮猛射手臂都已酸痛,部队人数虽然多了点,也架不住人家四条腿的。
幸好山坡上地势不平整,马匹在上面也没办法飞奔,赵云和斐元绍两人都带着队伍向张凉所在的前方撤退。
此时的张凉可没多余精力来关心山坡上的战斗,因为张举的大部三千骑兵正在向着他的长枪阵冲来。
张举看到上坡上的敌人被打跑,大笑不已,骑在马上的身子都挺得更直了些,马鞭一挥,命令身边的三千部队:“刘虞大部已走,这些官军都是些土鸡瓦狗,不堪一击,给我冲过去,将他们踏碎。”
喂巴豆让它们拉稀是不太可能实现,绊马索只能对付数量稀少的马匹,要对付数千成规模的骑兵部队,张凉觉得还是用长枪阵。
想想电影《勇敢的心》中主角带领一群贫农狙击贵族的骑士部队,用的就是物美价廉的长枪。
长枪工艺简单,性价比高,制造一支长枪不需要太多昂贵的金属,便宜的价格正是张凉所看重的。而论杀伤力,刺杀的杀伤力远远大于砍杀。
所以张凉命人打造了一千支长枪,其实严格地说是钩镰枪。
因为在枪尖下面多了一个铁质弯钩,枪杆材料简单,用笔直的木头就可以。
整支枪的长度比普通战士用的更长,达到了五米,枪身虽然不重,在五到七公斤之间,但是由于太长也需要双手操纵。
这种长枪目的就是对付敌人的骑兵部队,所以无法近战,为了自保需要,每个士卒随身再配一把短刀短剑或者小斧头什么的,都是些缴获的战利品,现在没有钱统一装备,只能物尽其用。
长枪营人数有一千,其中一百人手持双手大盾,平时也没有什么别的训练,主要就是队列的整齐性以及纪律要求。
因为这种阵型的威力就在于整齐,但是面对雷霆而击的骑兵冲击,是人都会退缩,如果意志力不够强,出现逃跑导致队型散乱的话,基本就是被砍杀的下场。
所以在选择兵源的时候不是选择武力高的,而是选择忠诚度高的,愿意为张凉卖命的人才可以加入到长枪队。
五千骑兵奔驰,威势可想而知,距离还老远,隐隐约约的马蹄声已经先传了过来。
原本还在咬着草根的张凉立即提起了精神,伏在山坡上朝敌军要出现的地方远眺。
天色已经明亮,五月的天空一片蔚蓝,远远的天边尘土漫天,在一个山头转角处,一个骑兵冲了出来,肩上还扛着一面大旗,旗上绣着一个金色的“张”字,随着骑士迎风跳跃,煞是威武。
“主公,难道是张举亲自带兵来了?”旁边的藤鹰看到那面旗问道。
“嗯!这面旗做得不错,比王邦那小子给我做的强多了,待会儿你要是能把那面旗给抢过来,我重重有赏。”张凉想到自己也姓张,这旗抢来直接就可以用了,真省事。
反正张举的武力也是及格线的层次,手下又没什么猛将,谁做带兵将领都无所谓。
骑兵飞驰的速度很是惊人,没多久距离张凉就只有五六百米了,如果没有安排人断后,向刘虞这样大队撤退肯定要被追上,到时候麻烦就大了。
张凉看到敌军前部已经进入埋伏圈,立即给藤鹰下令:“发信号!通知各部份按原计划行动。”
这时候也没有什么信号枪,所谓的发信号其实就是数人一起擂鼓,让鼓声传到埋伏在两翼的赵云和斐元绍那里,作为发起攻击的指令。
张凉在田畴的帮助下,选择了伏虎坡这个距离狐奴县二十里的小山凹。这里是一条狭长的山沟通道,两旁的山凹海拔90.2米。
山上有怪石可以攻击,张凉还命人砍树做滚木,这样两边各埋伏了五百弓兵和一千步兵,正面张凉亲自带领四千人,目的就是要挡住骑兵的前进路线。
否则骑兵速度快,一旦发现被伏,就算不能回头,加速策马狂奔还是很容易冲出去的,那样不仅达不到伏击战的目的,可能还会威胁到刘虞的大部队。
虽然山坡的坡度不大,敌人的骑兵可以冲上山去,但这是附近最能限制骑兵机动的地形了。
敌人已经进入到了埋伏圈,随着张凉的命令下去,身后鼓声大作。
得到指令的赵云和斐元绍一起出动,从来旁的山坡上站起,将已经准备好的滚石和巨木往下推,弓箭手也是整齐地发射,箭雨一阵阵地落到混乱的敌人头上。
张举在刘虞撤退一个小时后就得到了消息,但是他担心这是刘虞引蛇出洞的计谋,所以并没有及时反应。
等到探子探明刘虞部队确实走光了,这才想到来追赶。而张凉选择的狐奴山距离渔阳有三十多里的路程,张举没有时间派斥候探查到这么远的地方,所以风驰电击地赶来,结果尽中埋伏。
遭到两旁赵云和斐元绍部队的攻击,敌人前部大乱,死伤到是不多,关键是这里路面变窄,再给填上一些巨石滚木,大批骑兵部队摆不开,,有些马匹被砸中倒地,使得道路更加拥挤。
张举确实亲自带兵来的,不过他在队伍后面,此时得到报告,知道中了埋伏。
还好张举对这一带的地形也很了解,大声传令:“此处山坡不陡,命令大队分出两个千人小队,左右各一支冲上山坡去把那些宵小之辈斩杀了。剩余人马给我往前冲,冲出这个山谷就安全了。”
看到敌人两队人马从别向左右上坡冲上去,张凉感叹这些久居边塞的骑兵个个骑术都有一手。
向这样斜着的山坡张凉骑马虽然也能上,但是小心翼翼,双手差点抱着马脖子了,没想到这些敌人居然还可以腾出一只手来挥舞兵器,格挡箭羽。
张凉虽然在这里埋伏,但时间太急,准备很不充分,巨石滚木之类的东西都是就地取材,数量太少,经过一波猛攻后,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
敌人知道呆在山谷里就是等死,于是两支千人小队不要命地往山坡上冲,在损失了一半人马的惨重代价下,最终还是冲了上去。
在两边埋伏的赵云和斐元绍部队都是初级步兵,手里的武器又没有优势,弓箭手经过几轮猛射手臂都已酸痛,部队人数虽然多了点,也架不住人家四条腿的。
幸好山坡上地势不平整,马匹在上面也没办法飞奔,赵云和斐元绍两人都带着队伍向张凉所在的前方撤退。
此时的张凉可没多余精力来关心山坡上的战斗,因为张举的大部三千骑兵正在向着他的长枪阵冲来。
张举看到上坡上的敌人被打跑,大笑不已,骑在马上的身子都挺得更直了些,马鞭一挥,命令身边的三千部队:“刘虞大部已走,这些官军都是些土鸡瓦狗,不堪一击,给我冲过去,将他们踏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