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与一众门客被带到了青州剧县,孔融当即宴请糜竺。至于陶商兄弟,却不在宴请之列,一个没有丝毫作用的公子哥,谁也看不上了。
席间,孔融向糜竺问道:“子仲啊,如今你家产尽没于徐州,不知日后有何打算?”
“哈哈,想当年陶朱公千金散去还复来,我虽然没有陶朱公治国安邦运筹帷幄之能,但从商一道,却学了他的本事。虽然没有了徐州家产,但只要我在,迟早还会还复来的嘛!”糜竺哈哈大笑道。
陶朱公便是范蠡,他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好似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般。早年他协助越王勾践复国,三千越甲吞灭强吴。然而帝王者,能同甘苦,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试问勾践早年的龌龊忍辱负重范蠡知道的一清二楚,勾践岂能容他?
然而范蠡也早早看清这一点,勾践复国之后,范蠡归隐,改名换姓,期间三次经商为巨富,三次散尽家财。范蠡一身的荣誉,广为后人所知,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糜竺自比范蠡,虽只是经商一道,却让孔融不敢小觑。
士农工商,平民四个等级之中,商人的等级是最低的,被视为低贱的行业,因为商人重利,无利不起早,这种人最为人所鄙视。
但刘辩却推崇商业,或者说不叫推崇,而是鼓励其发展,以儒家仁义的思想治国,刘辩也不好做的太过,商人重利,而治国是仁义,如此思想发生冲突,对国不利。
而且商人是流动群体,不利于管理,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若是推崇商人,那势力百姓也会追逐利益,但国家是以仁义为本,如此一来,社会也就乱了。
这就是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根本,根本原因便是稳定统治者的地位,国家的稳定。
好在糜竺为人仁厚,家族虽然以商起家,但救济百姓这些事情是常有的,虽是商人,但地位却非常崇高,饶是孔融这个孔子的后人,儒家的代表,也厌恶不起这以商起家的仁者。
听了糜竺的话,孔融还哈哈大笑道:“子仲果真有陶朱公风采啊,不知子仲是要前往洛阳还是留在长安呢?”
孔融倒想糜竺留在青州,糜竺若在青州发展的话,势必能带动青州的发展,造福于民,徐州富庶,其实与糜家的推动有很大的关系。
子仲思考片刻后说道:“还是去洛阳吧,小妹还在青州,如今陛下要纳她入宫,我正好护送他们去洛阳。”
孔融略微有些失望,还是笑着点了点头道:“那既然你决定去洛阳,老夫便派遣秦琼将军随行保护,正好也将青州的情况告诉陛下。”
主要还是糜贞太重要了,孔融也不得不慎重,毕竟从青州到洛阳,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过兖州,一条是经过冀州,都是敌对的阵营,稍有不慎的话,被敌军抓捕,就不好了。
“如此便多谢使君了!”糜竺大喜道。
宴罢,第二日秦琼待带着数百士卒,乔装打扮成商旅,从冀州向着洛阳赶去。冀州相比兖州,防御要松散一些,也好对付一些。半月之后,一行人有惊无险的抵达了洛阳。
来到洛阳之后,刘辩便接见了糜竺,糜贞,糜贞,刘辩自然是看得上了,当即便命人挑选黄道吉日,纳糜贞入宫。
而糜竺,却被刘辩召进了书房,秘密商议大事。书房之中,刘辩取出一叠文案给糜竺观看,而他自己却在处理政务。这文案很厚,大概数十页之多,糜竺看了半天,却在不停斟酌,脸色变幻莫测。
足足看了两个时辰,糜竺才放下文案,看着刘辩苦涩道:“陛下有心提高商人地位?发展商业?”
显然,糜竺手中的文案,是刘辩起草,关于商业建设之用的。
但听了糜竺的话,刘辩却摇了摇头道:“地位?士农工商都是百姓,没有好低。他们都是朕的子民,朕自然一视同仁。分为四个等级是因为士是读书人,地位自然最高,而大汉农是根本,农民自然排第二,工人次之。而商人嘛,商人重利,是社会不安定因素,所以排在最后。”
“可陛下的文案之中,却是要组建商部,发展商业,如此一来,天下人人追逐利益,无人侍农桑,势必会对农业造成冲击,动摇国本。草民虽然是商人出身,陛下此举大兴商业,但草民更为国考虑,希望陛下不要发展商业!”糜竺苦涩的摇了摇头道。
刘辩眼中满是赞赏之色,这文案的内容,是一系列刺激商业的政策,计划。若是一般人看了,一定会趁着刘辩大兴商业的机会,狠狠赚一笔,而糜竺虽然是商人,却为国家考虑,劝谏刘辩不要兴盛商业。其仁厚忠心,让刘辩佩服。
商人就是这样,是儒家仁义社会的毒瘤,没有哪个统治者会发展商业,使自己的统治发生动荡。有的,只是不断抑制商业,刘辩的想法,糜竺不懂,也想不通。
刘辩虽然敬佩糜竺,但却不打算熄灭自己的想法,一个国家想要强盛起来,没有商业是不行的。如今大汉虽然是农业大国,但适当发展商业,并不会对农业造成冲击,而且刘辩在发展商业的同时,还要抑制商人。
“这是发展商业的文案计划,发展商业的弊端朕知道,你单方面说说这个,有什么好处!”刘辩摆了摆手道。
“陛下发展商业的计划,确实新奇,恐怕陶朱公在世,也不过如此。如果真按照计划上实施,便是大大促进我大汉的繁荣,但是商人崛起,却不利于安定……”
糜竺话还没有说完,刘辩便抬手阻止了,刘辩笑道:“能够促进我大汉的繁荣就够了,至于商人崛起之后如何压制,安定,这个朕有办法!”
“陛下有何办法?”糜竺惊喜道。
“上面已经说了,朕要组建商部,商部的作用,是管理天下的商人!并且朕还打算,编篡一部商业法典,用来管理这些不安定因素!”刘辩笑着说道。
“商业法典?”糜竺惊讶得嘴里能装下一个馒头,良久未曾反应过来。
毕竟法律这个东西太前卫了,便是大汉的法律,也不甚规整。因为现在是儒家治国,儒家讲仁义,法不在乎人情,因此许多法律都不健全。而许多地方审理案件,也没有按照法律实施,皆是由人管理。因此,有的地方官员公正廉明,便路不拾遗,而有的官员平庸无能,便吏治不明,社会黑暗。
但若是有一部法律,治国用法的话,所有事情都按照法律实施,那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了。
但法制国家,那是秦国,秦国以法治国,过于严苛,二世而亡。而汉吸取教训,以儒家治国,用仁义感化,在以法律协调,外儒内法之下得以长存四百年。
刘辩来自后世,打心里是希望国家是法制的,但如今的大汉却不允许。变法,可能导致一个国家变强,也可能导致一个国家步入深渊,更何况刘辩如今没有统一,外面诸侯林立,将国家从儒家的仁义治国转变为法家的依法治国,刘辩是想都不敢想的。而且如今的大汉,或许都不用变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世家,饭要一口一口的,转变也要一步一步的来,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而商部的成立,就是刘辩变法强国的第一步。
糜竺到底还是先入为主了,发展商业,他从根本上看,本能的认为不行。
法律上的限制,他根本就想不到这上面来,试问整个国家都没有健全的法律,是儒法共治,二者相互协调,有时候儒还会凌驾于法之上,而在商业上立法,他怎么想得到?
可若是真的这么做的话,发展商业促进大汉的经济,而一边,大汉在推出一部商业法典,用来限制商人这个不安定因素。
这个想法无疑是可行的。
刘辩这个计划还没有告诉过别人,糜竺是第一个知道的,糜竺是商道巨擎,让他组建商部,首先他知道如何发展商业。其次商业起家的糜竺,明白商人的不安定因素是哪些。而他手下的商部,会根据商人的这些危害,因地制宜,来消除这些对于国家的危害。
而糜竺的忠心,仁厚,更是坚定了刘辩的想法。
“陛下,敢问这商业法典如今在哪,可否给草民一观?”糜竺希冀的看着刘辩说道。
刘辩哈哈大笑道:“这商业法典,不尽在你的心中么?你商业起家,自然明白商人的危害,朕打算以你为主,编撰商业法典,法典的内容,便是替朕消除商人对国家的危害!”
糜竺神色一凛,惊喜道:“多谢陛下看中,草民定将这商业法典编撰出来!”
第一部商业法啊,若是出自他糜竺之手,日后定然是名垂青史!
刘辩摆了摆手道:“这个朕还要与群臣商议一番,商议过后定下章程,随后编撰商业法典,在之后才发展商业,这段时间你拜访拜访群臣,打好关系,为商部组建,定下基础!”
席间,孔融向糜竺问道:“子仲啊,如今你家产尽没于徐州,不知日后有何打算?”
“哈哈,想当年陶朱公千金散去还复来,我虽然没有陶朱公治国安邦运筹帷幄之能,但从商一道,却学了他的本事。虽然没有了徐州家产,但只要我在,迟早还会还复来的嘛!”糜竺哈哈大笑道。
陶朱公便是范蠡,他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好似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般。早年他协助越王勾践复国,三千越甲吞灭强吴。然而帝王者,能同甘苦,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试问勾践早年的龌龊忍辱负重范蠡知道的一清二楚,勾践岂能容他?
然而范蠡也早早看清这一点,勾践复国之后,范蠡归隐,改名换姓,期间三次经商为巨富,三次散尽家财。范蠡一身的荣誉,广为后人所知,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糜竺自比范蠡,虽只是经商一道,却让孔融不敢小觑。
士农工商,平民四个等级之中,商人的等级是最低的,被视为低贱的行业,因为商人重利,无利不起早,这种人最为人所鄙视。
但刘辩却推崇商业,或者说不叫推崇,而是鼓励其发展,以儒家仁义的思想治国,刘辩也不好做的太过,商人重利,而治国是仁义,如此思想发生冲突,对国不利。
而且商人是流动群体,不利于管理,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若是推崇商人,那势力百姓也会追逐利益,但国家是以仁义为本,如此一来,社会也就乱了。
这就是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根本,根本原因便是稳定统治者的地位,国家的稳定。
好在糜竺为人仁厚,家族虽然以商起家,但救济百姓这些事情是常有的,虽是商人,但地位却非常崇高,饶是孔融这个孔子的后人,儒家的代表,也厌恶不起这以商起家的仁者。
听了糜竺的话,孔融还哈哈大笑道:“子仲果真有陶朱公风采啊,不知子仲是要前往洛阳还是留在长安呢?”
孔融倒想糜竺留在青州,糜竺若在青州发展的话,势必能带动青州的发展,造福于民,徐州富庶,其实与糜家的推动有很大的关系。
子仲思考片刻后说道:“还是去洛阳吧,小妹还在青州,如今陛下要纳她入宫,我正好护送他们去洛阳。”
孔融略微有些失望,还是笑着点了点头道:“那既然你决定去洛阳,老夫便派遣秦琼将军随行保护,正好也将青州的情况告诉陛下。”
主要还是糜贞太重要了,孔融也不得不慎重,毕竟从青州到洛阳,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过兖州,一条是经过冀州,都是敌对的阵营,稍有不慎的话,被敌军抓捕,就不好了。
“如此便多谢使君了!”糜竺大喜道。
宴罢,第二日秦琼待带着数百士卒,乔装打扮成商旅,从冀州向着洛阳赶去。冀州相比兖州,防御要松散一些,也好对付一些。半月之后,一行人有惊无险的抵达了洛阳。
来到洛阳之后,刘辩便接见了糜竺,糜贞,糜贞,刘辩自然是看得上了,当即便命人挑选黄道吉日,纳糜贞入宫。
而糜竺,却被刘辩召进了书房,秘密商议大事。书房之中,刘辩取出一叠文案给糜竺观看,而他自己却在处理政务。这文案很厚,大概数十页之多,糜竺看了半天,却在不停斟酌,脸色变幻莫测。
足足看了两个时辰,糜竺才放下文案,看着刘辩苦涩道:“陛下有心提高商人地位?发展商业?”
显然,糜竺手中的文案,是刘辩起草,关于商业建设之用的。
但听了糜竺的话,刘辩却摇了摇头道:“地位?士农工商都是百姓,没有好低。他们都是朕的子民,朕自然一视同仁。分为四个等级是因为士是读书人,地位自然最高,而大汉农是根本,农民自然排第二,工人次之。而商人嘛,商人重利,是社会不安定因素,所以排在最后。”
“可陛下的文案之中,却是要组建商部,发展商业,如此一来,天下人人追逐利益,无人侍农桑,势必会对农业造成冲击,动摇国本。草民虽然是商人出身,陛下此举大兴商业,但草民更为国考虑,希望陛下不要发展商业!”糜竺苦涩的摇了摇头道。
刘辩眼中满是赞赏之色,这文案的内容,是一系列刺激商业的政策,计划。若是一般人看了,一定会趁着刘辩大兴商业的机会,狠狠赚一笔,而糜竺虽然是商人,却为国家考虑,劝谏刘辩不要兴盛商业。其仁厚忠心,让刘辩佩服。
商人就是这样,是儒家仁义社会的毒瘤,没有哪个统治者会发展商业,使自己的统治发生动荡。有的,只是不断抑制商业,刘辩的想法,糜竺不懂,也想不通。
刘辩虽然敬佩糜竺,但却不打算熄灭自己的想法,一个国家想要强盛起来,没有商业是不行的。如今大汉虽然是农业大国,但适当发展商业,并不会对农业造成冲击,而且刘辩在发展商业的同时,还要抑制商人。
“这是发展商业的文案计划,发展商业的弊端朕知道,你单方面说说这个,有什么好处!”刘辩摆了摆手道。
“陛下发展商业的计划,确实新奇,恐怕陶朱公在世,也不过如此。如果真按照计划上实施,便是大大促进我大汉的繁荣,但是商人崛起,却不利于安定……”
糜竺话还没有说完,刘辩便抬手阻止了,刘辩笑道:“能够促进我大汉的繁荣就够了,至于商人崛起之后如何压制,安定,这个朕有办法!”
“陛下有何办法?”糜竺惊喜道。
“上面已经说了,朕要组建商部,商部的作用,是管理天下的商人!并且朕还打算,编篡一部商业法典,用来管理这些不安定因素!”刘辩笑着说道。
“商业法典?”糜竺惊讶得嘴里能装下一个馒头,良久未曾反应过来。
毕竟法律这个东西太前卫了,便是大汉的法律,也不甚规整。因为现在是儒家治国,儒家讲仁义,法不在乎人情,因此许多法律都不健全。而许多地方审理案件,也没有按照法律实施,皆是由人管理。因此,有的地方官员公正廉明,便路不拾遗,而有的官员平庸无能,便吏治不明,社会黑暗。
但若是有一部法律,治国用法的话,所有事情都按照法律实施,那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了。
但法制国家,那是秦国,秦国以法治国,过于严苛,二世而亡。而汉吸取教训,以儒家治国,用仁义感化,在以法律协调,外儒内法之下得以长存四百年。
刘辩来自后世,打心里是希望国家是法制的,但如今的大汉却不允许。变法,可能导致一个国家变强,也可能导致一个国家步入深渊,更何况刘辩如今没有统一,外面诸侯林立,将国家从儒家的仁义治国转变为法家的依法治国,刘辩是想都不敢想的。而且如今的大汉,或许都不用变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世家,饭要一口一口的,转变也要一步一步的来,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而商部的成立,就是刘辩变法强国的第一步。
糜竺到底还是先入为主了,发展商业,他从根本上看,本能的认为不行。
法律上的限制,他根本就想不到这上面来,试问整个国家都没有健全的法律,是儒法共治,二者相互协调,有时候儒还会凌驾于法之上,而在商业上立法,他怎么想得到?
可若是真的这么做的话,发展商业促进大汉的经济,而一边,大汉在推出一部商业法典,用来限制商人这个不安定因素。
这个想法无疑是可行的。
刘辩这个计划还没有告诉过别人,糜竺是第一个知道的,糜竺是商道巨擎,让他组建商部,首先他知道如何发展商业。其次商业起家的糜竺,明白商人的不安定因素是哪些。而他手下的商部,会根据商人的这些危害,因地制宜,来消除这些对于国家的危害。
而糜竺的忠心,仁厚,更是坚定了刘辩的想法。
“陛下,敢问这商业法典如今在哪,可否给草民一观?”糜竺希冀的看着刘辩说道。
刘辩哈哈大笑道:“这商业法典,不尽在你的心中么?你商业起家,自然明白商人的危害,朕打算以你为主,编撰商业法典,法典的内容,便是替朕消除商人对国家的危害!”
糜竺神色一凛,惊喜道:“多谢陛下看中,草民定将这商业法典编撰出来!”
第一部商业法啊,若是出自他糜竺之手,日后定然是名垂青史!
刘辩摆了摆手道:“这个朕还要与群臣商议一番,商议过后定下章程,随后编撰商业法典,在之后才发展商业,这段时间你拜访拜访群臣,打好关系,为商部组建,定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