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简初晴开始做手擀面。
这也是她第一次做手工面,以前虽然跟着妈妈在春节期间做过一种家乡的小食,叫翻角子的,和面条的做法比较相似。
其做法就是把面擀成薄片,直接在擀面杖上用刀划开,分成几张,然后再切成小小的四方条,最后把一张四方条对叠,在对叠处用刀切开五条小口。切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不能切断,只能切五条小口,然后再打开,就可以看到四方条的中间有五条小缝,然后,拿着一头从第三条缝中穿过,反翻拉开,就变成了一个小巧的角子。因有有翻的这个动作,所以叫翻角子。
做好的翻角子,就要下油锅炸了。炸好的翻角子,可以保存很久,又酥又脆十分好吃。翻角子可以加盐和芝麻做成咸口的,也可以加糖做成甜口。翻角子和麻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吃起来味道也挺相似的。但是,做麻花的面要发酵,而翻角子不用。
简初晴的家乡属于南方,是以大米为主食的,虽然当地也种小麦,但是小麦大多数是卖掉的,只会换点面条回来当早餐吃,然后,春节时会换些面粉回来做翻角子。
她记得小时候,他们那里的农家人都不会做馒头包子,甚至也不会包饺子。而且大家的主食以大米为主,早餐吃咸菜就粥,只是偶尔煮个面条换换口味,中餐和晚餐则是雷打不动的大米饭和各种炒菜。
馒头包子油条这些面食,都得去镇上买,大家伙自己都不会做。但翻角子家家户户都会做。
春节前,家家户户做年货,比如小麦芽糖和翻角子,更有手巧的还会做雪枣和九连环,这两样都是糯米做的。
在炸翻角子时还会炸一些红薯片。红薯片,是红薯蒸熟捣成糊,再加上熟的糯米粉揉匀,刮成薄片,晒干,切成合适大小,再用油炸熟,和翻角子一样可以保存很久。
那时候,农村孩子的零食也就是春节期间做的炒米,麦芽糖,花生黄豆糖,炒米糖,翻角子和红薯片,雪枣和九连环这几样了。
家家户户做的都大同小异,不外乎有的人家做的多几样,又或者更精细一些。但是炒米,小麦芽糖,翻角子,是家家户户都要做的。要不然,就是炒些花生,碗豆等等。
总之,都是自己家地里产的,再经过主妇们灵巧的双手,就成了一道道的美食。也成了孩子们一年到头的希望。
不然,今冬明春,人家家里孩子都有零食儿吃,你家孩子没有可怎么办?最重要的是,农家的孩子们,也就在这个时候得闲,能吃得上一点零食了。平时大家伙都挺忙的,没空也没闲情,更没有食材来做这些零食。
特别是农忙的时候,农家的孩子,个个都有活要干的。
比如女孩子在家洗衣煮饭,打猪草,照顾弟妹们,男孩子放牛,给在田间劳作的家长们送饭。再比如更大点的孩子还要下去栽秧,割麦呢。小点的孩子,干不了精细些需要力气大些的活,就下地去摘棉花,摘花生等等。
总之,除了三四岁的孩子之外,人人都要干活。
一边揉面,一边回想着以前的种种,简初晴又是难过又是怀念,忍不住想哭。
“怎么啦?”大红惊讶极了,不知道她为什么好好的一下子,情绪这么低落了。
看到他满脸的关切,简初晴连忙收敛了情绪,说:“就是想起了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做这些事情。”
这还是大红第一次听到她这么清楚的提起妈妈,因为他知道,简初晴的全部亲人朋友都不在了。甚至有可能他俩开后,大部分的人类都不在了。这是个沉重的话题,两人都不愿意提起。所以平时,他俩都不会谈论这方面的话题。
可就在这一刻,简初晴有股说说的冲动,她东一句西一句的给大红讲小时候的事情,大部分是做年货的情景。这些留下在记忆中的温馨往事,会陪伴她一辈子,也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她才会想说出来。
“每次开油锅,家里会炸很多吃食的。比如炸豆腐丸子,炸萝卜丸子,炸鱼块,炸糍粑等等。”
“哇,这么多好吃的啊。”大红小心的措词,故意表现出羡慕实足,当然了他本身也是个吃货。同时,他也会说一些自己曾经的搞好的经历来活跃气氛,让简初晴快点从难过中走出来。他可不愿意看着老婆难过。
“是啊,那时候,我们会做很多吃的,小孩子们最喜欢过年了,又有吃的,又不用干活,还能穿新衣服。”简初晴的心情也又慢慢活跃起来。
说起那些幸福的往事,人也跟着快乐起来。过去的,不好的,已经失去的,就当它已经随风而去了吧。人啊,总是要往前走,往前看的。
两人说着往事,说到高兴处忍不住相视而笑,简初晴的情绪也慢慢从过往中走了出来,她开始专心的揉面。揉面其实也算是个技巧活儿,不会揉的人,永远也无法把面揉成光滑的一团。大红也要叫嚷着要揉,简初晴就分了一团给他。
简初晴揉大团,大红揉小团,大团的面在简初晴手中翻滚,搓动,就像粘在她手上一样,大红却揉来揉去,也揉不成团。
渐渐的,简初晴手中的面团变得光滑的一个大圆团。而大红却怎么也揉不成她这样子,不由的丧气道:“不行,你是怎么揉的。”
简初晴本来就是一边揉一边教他的,这会儿干脆接过他手中的面团来自己没费什么事就揉好了。
“还是你厉害,我拿这个面团没办法。”大红不得不认输。
“这个活,其实要多做几次就会了。”简初晴笑道。
面揉好了,简初晴把这们切成一团一团的小面团,开始擀面。
大红还是第一次见到擀面,看到一个面团在她手中变成一张薄薄的面皮,又是惊讶又是好奇,并且跃跃欲试,“让我试试。”
“行啊。”简初晴开始切面,把擀面杖给他,让他去学着擀面。
其实擀面相对于揉面来说,更轻松,也更不需要技巧一些。擀好的面,只要切成细丝就可以,简初晴切菜的功夫很不错,切出来的面条粗细均匀,很快就切好了这一张面皮。
而大红还在和手中的擀面杖做斗争,怎么也擀不出来简初晴需要的大小和薄厚。
简初晴看的直笑,说:“还是我来吧,你不如去切面条。”
“要我也切不了,你切的这么细和整齐啊。”大红摇头,这个难度也不低。
“那你就把我切好的面条拿去挂起来晒干。”简初晴给他指定了一项任务,这个最简单了,只需要手轻一点,不把面条弄断就行了。
几个面团擀完,最后一个面团,简初晴把刀交给大红,说:“你来切,不用切很细,切粗大一些,也不怕不整齐,我们这一餐吃。”
她打算做个油泼面,宽面更有味道呢。
大红切面,她去摘点蔬菜,再准备一点调料。
大红切完面,锅里的水也开了,面条下锅,很快就翻滚起来,加盐等熟了就可以捞起来,端在碗里,等着拌味道了。
简初晴又烫了两把青菜,烧了一点热油,淋在
把青菜辣椒粉和盐放在面条上面,烧了一点热油,直接淋上去,滋啦几声响,香辣味儿炸开,两人都不由自主的吞了一下口水。
“好香啊。”大红吸溜着口水欢呼起来。
“是很香,再拌点鱼露和酸汁,就可以开吃了。”简初晴拿起筷子开始拌面,香味儿越发浓郁起来了。
大红都不用再调味就开始大吃起来了。
一筷子面条下肚,简初晴满足的眯起了眼睛,“真好吃,我都不记得自己多久没吃过面条了?” 手工擀的面条,十分劲道,而且纯正的麦香味儿也浓,再配上清爽脆嫩的蔬菜,油亮的辣椒面,味道真是说不出的好。
唯一的不好之处,就是这面粉是纯手工的,带着麦麸皮,会有一点儿粗糙,没有现代精面的细腻,但对于他俩来说,早就吃惯了粗粮,也不在意这一点点儿了。
恩,其实这才是纯正的有机粗麦面条,更加营养对身体更好。
大红埋头苦吃,连说话的空都没有,只是一个劲的点头附和她的赞叹。
一大碗油泼面,几大口就下肚了,再吃上两碗浓浓的莲藕咸鸭子汤,两人很快就搞饱了肚子。
“好吃,真是太好吃了。明天做荤面吧。”大红放下碗,还意犹未尽。
今天的面条,完全是素的,但口感却十分劲道,香辣又可口。他觉得要是做成荤的,会更加美味。
“行啊。”简初晴笑道。其实她无所谓吃荤面和素面,在这个地方,能时不时的吃一顿纯正的面条,已经是享受了。
这也越发让她坚定了明年一定要种小麦的心思,只有自己种出来了,才能随时都有的吃啊。就和红薯一样,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当然了,要是明年再能找到水稻,那就更完美了。
这也是她第一次做手工面,以前虽然跟着妈妈在春节期间做过一种家乡的小食,叫翻角子的,和面条的做法比较相似。
其做法就是把面擀成薄片,直接在擀面杖上用刀划开,分成几张,然后再切成小小的四方条,最后把一张四方条对叠,在对叠处用刀切开五条小口。切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不能切断,只能切五条小口,然后再打开,就可以看到四方条的中间有五条小缝,然后,拿着一头从第三条缝中穿过,反翻拉开,就变成了一个小巧的角子。因有有翻的这个动作,所以叫翻角子。
做好的翻角子,就要下油锅炸了。炸好的翻角子,可以保存很久,又酥又脆十分好吃。翻角子可以加盐和芝麻做成咸口的,也可以加糖做成甜口。翻角子和麻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吃起来味道也挺相似的。但是,做麻花的面要发酵,而翻角子不用。
简初晴的家乡属于南方,是以大米为主食的,虽然当地也种小麦,但是小麦大多数是卖掉的,只会换点面条回来当早餐吃,然后,春节时会换些面粉回来做翻角子。
她记得小时候,他们那里的农家人都不会做馒头包子,甚至也不会包饺子。而且大家的主食以大米为主,早餐吃咸菜就粥,只是偶尔煮个面条换换口味,中餐和晚餐则是雷打不动的大米饭和各种炒菜。
馒头包子油条这些面食,都得去镇上买,大家伙自己都不会做。但翻角子家家户户都会做。
春节前,家家户户做年货,比如小麦芽糖和翻角子,更有手巧的还会做雪枣和九连环,这两样都是糯米做的。
在炸翻角子时还会炸一些红薯片。红薯片,是红薯蒸熟捣成糊,再加上熟的糯米粉揉匀,刮成薄片,晒干,切成合适大小,再用油炸熟,和翻角子一样可以保存很久。
那时候,农村孩子的零食也就是春节期间做的炒米,麦芽糖,花生黄豆糖,炒米糖,翻角子和红薯片,雪枣和九连环这几样了。
家家户户做的都大同小异,不外乎有的人家做的多几样,又或者更精细一些。但是炒米,小麦芽糖,翻角子,是家家户户都要做的。要不然,就是炒些花生,碗豆等等。
总之,都是自己家地里产的,再经过主妇们灵巧的双手,就成了一道道的美食。也成了孩子们一年到头的希望。
不然,今冬明春,人家家里孩子都有零食儿吃,你家孩子没有可怎么办?最重要的是,农家的孩子们,也就在这个时候得闲,能吃得上一点零食了。平时大家伙都挺忙的,没空也没闲情,更没有食材来做这些零食。
特别是农忙的时候,农家的孩子,个个都有活要干的。
比如女孩子在家洗衣煮饭,打猪草,照顾弟妹们,男孩子放牛,给在田间劳作的家长们送饭。再比如更大点的孩子还要下去栽秧,割麦呢。小点的孩子,干不了精细些需要力气大些的活,就下地去摘棉花,摘花生等等。
总之,除了三四岁的孩子之外,人人都要干活。
一边揉面,一边回想着以前的种种,简初晴又是难过又是怀念,忍不住想哭。
“怎么啦?”大红惊讶极了,不知道她为什么好好的一下子,情绪这么低落了。
看到他满脸的关切,简初晴连忙收敛了情绪,说:“就是想起了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做这些事情。”
这还是大红第一次听到她这么清楚的提起妈妈,因为他知道,简初晴的全部亲人朋友都不在了。甚至有可能他俩开后,大部分的人类都不在了。这是个沉重的话题,两人都不愿意提起。所以平时,他俩都不会谈论这方面的话题。
可就在这一刻,简初晴有股说说的冲动,她东一句西一句的给大红讲小时候的事情,大部分是做年货的情景。这些留下在记忆中的温馨往事,会陪伴她一辈子,也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她才会想说出来。
“每次开油锅,家里会炸很多吃食的。比如炸豆腐丸子,炸萝卜丸子,炸鱼块,炸糍粑等等。”
“哇,这么多好吃的啊。”大红小心的措词,故意表现出羡慕实足,当然了他本身也是个吃货。同时,他也会说一些自己曾经的搞好的经历来活跃气氛,让简初晴快点从难过中走出来。他可不愿意看着老婆难过。
“是啊,那时候,我们会做很多吃的,小孩子们最喜欢过年了,又有吃的,又不用干活,还能穿新衣服。”简初晴的心情也又慢慢活跃起来。
说起那些幸福的往事,人也跟着快乐起来。过去的,不好的,已经失去的,就当它已经随风而去了吧。人啊,总是要往前走,往前看的。
两人说着往事,说到高兴处忍不住相视而笑,简初晴的情绪也慢慢从过往中走了出来,她开始专心的揉面。揉面其实也算是个技巧活儿,不会揉的人,永远也无法把面揉成光滑的一团。大红也要叫嚷着要揉,简初晴就分了一团给他。
简初晴揉大团,大红揉小团,大团的面在简初晴手中翻滚,搓动,就像粘在她手上一样,大红却揉来揉去,也揉不成团。
渐渐的,简初晴手中的面团变得光滑的一个大圆团。而大红却怎么也揉不成她这样子,不由的丧气道:“不行,你是怎么揉的。”
简初晴本来就是一边揉一边教他的,这会儿干脆接过他手中的面团来自己没费什么事就揉好了。
“还是你厉害,我拿这个面团没办法。”大红不得不认输。
“这个活,其实要多做几次就会了。”简初晴笑道。
面揉好了,简初晴把这们切成一团一团的小面团,开始擀面。
大红还是第一次见到擀面,看到一个面团在她手中变成一张薄薄的面皮,又是惊讶又是好奇,并且跃跃欲试,“让我试试。”
“行啊。”简初晴开始切面,把擀面杖给他,让他去学着擀面。
其实擀面相对于揉面来说,更轻松,也更不需要技巧一些。擀好的面,只要切成细丝就可以,简初晴切菜的功夫很不错,切出来的面条粗细均匀,很快就切好了这一张面皮。
而大红还在和手中的擀面杖做斗争,怎么也擀不出来简初晴需要的大小和薄厚。
简初晴看的直笑,说:“还是我来吧,你不如去切面条。”
“要我也切不了,你切的这么细和整齐啊。”大红摇头,这个难度也不低。
“那你就把我切好的面条拿去挂起来晒干。”简初晴给他指定了一项任务,这个最简单了,只需要手轻一点,不把面条弄断就行了。
几个面团擀完,最后一个面团,简初晴把刀交给大红,说:“你来切,不用切很细,切粗大一些,也不怕不整齐,我们这一餐吃。”
她打算做个油泼面,宽面更有味道呢。
大红切面,她去摘点蔬菜,再准备一点调料。
大红切完面,锅里的水也开了,面条下锅,很快就翻滚起来,加盐等熟了就可以捞起来,端在碗里,等着拌味道了。
简初晴又烫了两把青菜,烧了一点热油,淋在
把青菜辣椒粉和盐放在面条上面,烧了一点热油,直接淋上去,滋啦几声响,香辣味儿炸开,两人都不由自主的吞了一下口水。
“好香啊。”大红吸溜着口水欢呼起来。
“是很香,再拌点鱼露和酸汁,就可以开吃了。”简初晴拿起筷子开始拌面,香味儿越发浓郁起来了。
大红都不用再调味就开始大吃起来了。
一筷子面条下肚,简初晴满足的眯起了眼睛,“真好吃,我都不记得自己多久没吃过面条了?” 手工擀的面条,十分劲道,而且纯正的麦香味儿也浓,再配上清爽脆嫩的蔬菜,油亮的辣椒面,味道真是说不出的好。
唯一的不好之处,就是这面粉是纯手工的,带着麦麸皮,会有一点儿粗糙,没有现代精面的细腻,但对于他俩来说,早就吃惯了粗粮,也不在意这一点点儿了。
恩,其实这才是纯正的有机粗麦面条,更加营养对身体更好。
大红埋头苦吃,连说话的空都没有,只是一个劲的点头附和她的赞叹。
一大碗油泼面,几大口就下肚了,再吃上两碗浓浓的莲藕咸鸭子汤,两人很快就搞饱了肚子。
“好吃,真是太好吃了。明天做荤面吧。”大红放下碗,还意犹未尽。
今天的面条,完全是素的,但口感却十分劲道,香辣又可口。他觉得要是做成荤的,会更加美味。
“行啊。”简初晴笑道。其实她无所谓吃荤面和素面,在这个地方,能时不时的吃一顿纯正的面条,已经是享受了。
这也越发让她坚定了明年一定要种小麦的心思,只有自己种出来了,才能随时都有的吃啊。就和红薯一样,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当然了,要是明年再能找到水稻,那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