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磨合期
    五代史,是到目前最难编纂的史书,就连司马光这样的大擘拿着都头痛,需要欧阳修、刘攽的大力协助。
    而五代史当中,五凉史,又是其难点中的难点。
    大量当时文档资料的发现,对于补全《五代史》,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除此以外,大量儒家经典的发现,尤其曾经亡佚的那些被再次发现,其价值堪称无价之宝。
    哪怕是已经存世的那些,对于编校正本、复印的刊谬,也具备极大的价值。
    这个是王安石退休之后一直在江宁府主抓的大工程。
    第一车资料送到西京,司马光打开之后大惊失色,立即上书赵顼,沙州是我华夏的文化宝库,一定要大加保护,请求派驻重兵,威慑周围小国不得轻举妄动,同时立即派遣史学家、文学家前往沙州,协助苏明润,妥善鉴别、保管、运送这批珍贵文物!
    赵顼接到司马光的上书都晕了,前几天才收到学士你的上书,说什么以民为本,莫以拓土虚功滥赏军士,耗费国储。
    还说什么以河外之地,赏赐将士,是耗散精锐,虚弱国家的不当行为。
    现在突然话风大变……
    怀疑地将奏章合上重新看了一眼封皮,的确是司马君实写的,没拿错啊?
    再一打开细看,我靠刘向的《说苑》第五卷到第二十卷!
    刘向,西汉宗室,曾奉命领校秘书。
    华夏经典,诸子典籍的命运,一直多舛。
    《汉书·艺文志》评价:
    “《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纵横,真伪纷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
    至秦患之,乃藩灭文章,以愚黔首。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叹日:‘朕甚悯焉!’”
    于是汉政府在有了一些实力之后,启动了文化典籍恢复大工程。
    “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书籍收集上来之后,需要归纳整理校对编印,刘向就是集大成者和主持者,是对中华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
    从此开创了“经学”一门。
    甚至可以这样说,如今大家能够看到的大多数诸子百家典籍,都是刘向整理修订之后的产物。
    其中有些著作甚至整理之功更胜原创,比如《列子》、更让大家耳熟能详的,是《战国策》。
    《说苑》,又名《新苑》,共二十卷,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
    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跟司马光的老毛病一样,刘向也是一个超级喜欢夹带私货的作者,里边有很多借题发挥,阐述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所以说,刘向,是一个儒家研究者绕不过去的人物。但是如今这部集中体现了刘向思想观点的《说苑》,只剩下前五卷。
    刘向是西汉治《春秋》的大家,苏油也是治《春秋》的,如今也被捧为大家,因此这部书的发现,不光对国家有意义,对苏油自身,也有重大意义。
    对赵顼更有意义。
    这就是大宋文星高照,天命所归的实、锤、铁、证。
    而且这封疏奏惊动的,不仅仅是官场。
    还有佛门,道家。
    尤其是佛门,沙州文化考古大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典籍都是佛教经典,听说道隆大和尚已经迫不及待在收拾行李了。
    同样蠢蠢欲动的还有张天师,一直以为河西是道教的荒漠,现在看来,嗯……大有机会……
    《老子化胡经》,出现在佛教最昌盛的地方,出现在东方文化向天竺传播的必经之路上,呵呵呵,这官司有得掰扯……
    何况自己和小老弟的交情,那是在共同攀登大宋科学高峰的路上,结下的牢不可破的友谊。
    汴京城的老百姓,这瓜可又是吃爽了。
    听说了没?沙州大发现!小苏探花,走到哪儿哪儿就爆文瑞,绝对的文曲星。
    以后谁要再说文曲星是别人,我二狗第一个不服!
    呵呵你才知道?这难道不是小苏探花的基本操作吗?咱宜秋门街坊就表示情绪稳定,见得多了……
    坐下坐下,天下文秀属四苏,难道不是基本操作吗?所谓川峡四路,文运一石,苏家独得一石两斗!
    老哥你这数学,不像蜀中出来的……
    错了吗?没错!本来老天爷只准备给苏家八斗,剩下两斗给蜀中其他人的。
    结果文曲星下凡,又问老天爷强借了四斗。
    这下好了,蜀中倒欠了老天爷两斗,花了整整二十年才还清!
    这事儿川中谁不知道?我眉山来的咋会不懂数学……
    大新闻大新闻!喔,老哥儿几个都在呐?樊老三上茶!老李我跟你说,刚从教坊司出来,这事儿连教坊跟翰林画院都惊动了……这尼玛不是活见鬼了吗?!沙州也!
    咳咳咳……老王你白日逛窑子暴露了……
    哎呀!不是不是……这不米价大跌吗,我找人打听朝廷章程去了,你回家不准瞎说啊!你那口子跟我那口子老爱凑一块儿去万姓集!
    ……
    事情太大了,赵顼只好将朝臣们召集起来,怎么办?苏明润就会给我找麻烦!
    年前逼得大家加班,现在又搞出这么一摊子,大家说说,该怎么办?!
    朝臣们就一个个在心底里暗翻白眼,陛下你在装逼的套路上,还真是越走越熟练了呢……
    还能怎么办?司马光是最佳人选,但是司马光太老,也太重,不敢丢去那边。
    同样的还有道隆大和尚,类似辽国和原西夏的国师,当然也得按住。
    好在《五代史》是欧阳大佬修的,他儿子欧阳发就在西京,加上金石名家刘奉世,加上从辽国载誉归来的大律僧正道崇,还有年纪正年富力强的张天师,敦煌考古大班子就算是完成了。
    至于下边的人选,就他们自己去攒局好了。
    ……
    五月,辛巳朔,行官制。
    诏尚书省左、右仆射、丞合治省事。
    辛卯,手诏:“自颁行官制以来,内外大小诸司,凡有申禀公事,日告留滞。比之旧日中书,稽延数倍,众皆有不办事之忧。可速根研裁议,早令快便,大率止如旧中书发遣可也。”
    己丑,三省言:“九寺、三监分隶六曹欲申明行下。”
    帝曰:“不可。一寺、一监,职事或分属诸曹,岂可专有所隶!宜曰九寺、三监于六曹随事统属,着为令。”
    诏尚书六曹分隶六察。
    癸巳,作尚书省。
    戊戌,诏两省官举可任御史者各二人。
    改制后的各最高行政机构,开始运转。
    运转初期的磨合是艰难的,好在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改制弊端已经被苏油给端掉了,那就是人员大量裁减之后导致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历史上改制后朝廷公文堆积如山无人料理,最终变成了换汤不换药的走回旧路的情况。
    现在虽然还有,却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不是不能克服。
    因为苏颂、毕仲衍、蔡京等人的强势介入,各部门各科室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了清晰的认识和考核奖惩,部门之间的公文往还制度也得到了明确的落实,工作人员并没有被裁减反而是提高了待遇,因此整个三省六部的工作效率并没有降低。
    赵顼那道手诏,有甩锅的嫌疑,因为改制后,最大的瓶颈就是他。
    初期磨合中闹的笑话也不少,还有就是改制暴露出来很多以前积累下来的老问题,现在也要重新清理,三省要一边运转,一边还以前的旧账。
    苏油其实是改制的首倡者,虽然这工作跟他已经没什么关系了,但是思路是他最早告诉了赵顼的。
    也早就跟赵顼打好了预防针,新机床开动,各个工件之间有个磨合期,所以别指望着上来就能干多大的活,也别派大活。
    现在需要稳定,不输原来就算赢。
    等到磨合好之后,才是压担子提高效率的时候。
    因此时机选在五月最合适,等到秋收之后才是政府大忙的时候,到时候就差不多了。

章节目录

苏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二子从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二子从周并收藏苏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