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洵美一听就知道是谁了,和于子午有交情,还认识他,并且也姓于的老头,就只有那一个,真是个矫情老头,明明见过好几回面了,还说不熟。
“我知道他,叫于海林,以前是平江出版社的编辑,和于子午共事了十年,现在应该退休了,他找我约了一回稿,但我没时间写,给回了,这老家伙肯定还记着这事,真是小心眼。”
叶洵美摇了摇头,他是真没时间,偏生也巧得很,于海林那次找他约稿时,他先签应了别人,他写稿只是打发时间,不靠这个谋生,一个月顶多写个两三万字,超过这限额就绝对不会写了。
所以于海林找他那回,他给回绝了,之后就再没找过他,而且还主动避他。
他回平江都会约朋友吃饭,以前于海林偶尔会参加,但自从他回绝约稿后,于海林就再没参加过了,每次都说没空,但其实是故意避着他。
二十年前叶洵美还有些心高气傲,人情世故没现在圆滑,心眼自然也不是太大,所以请了几回被拒后,他也来火了,之后再回平江就不再提起这人了。
现在他年纪大了,看人看事多了些宽容,叶洵美有些理解于海林了。
昔日的朋友都在往上走,虽然称不上锦衣玉食,但也算富贵荣华了,而且事业也欣欣向荣,出门在外个个都人模狗样的,不是尊称某某专家,就是某某老师,社会地位还是蛮高的。
只有于海林却越过越往下走,具体情况他不太清楚,但听于子午说很不好,而且这老家伙还特别扭,不肯接受别人的帮助,自己一个人硬撑着。
叶青青来了兴趣,既然是老编辑,怎么会过得那么寒碜呢,起码有退休工资吧。
“好像是家里有人生病,具体什么病不知道,这家伙自尊心强得很,家里的事一点都不说,也不让人帮忙,反正别扭死了。”叶洵美说起于海林就摇头。
于海林为人正直,也没心眼,值得相交,可这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太清高,一点都不圆滑,也不太懂人情世故,如果于海林有绝顶才华,那倒也无妨。
天才有清高的本钱嘛,太接地气了反倒让人不适应。
但于海林才华平庸,最大的优点是一丝不苟,尽职尽责,但只有负责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得有才华和慧眼,于子午比于海林后到的编辑部,但他没几年就慧眼识珠,发掘了开创了文学流派的天才作家汪洋。
汪洋是八十年代崛起的流氓文学的典型代表,也是他最先开创了流氓文学,但在遇到于子午之前,汪洋四处碰壁,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替他出稿,认为他写的书不会有人看。
但在某天,落魄的作家汪洋,和野心勃勃的编辑于子午相遇了,于子午看了他的小说后,当即拍板要替他出稿,汪洋受打击太多,对于子午不是太相信。
但于子午说到做到,说服了出版社总编,保证汪洋的书绝对会开创先河,在华夏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总之于子午给汪洋极高的评价,打动了总编。
“我知道他,叫于海林,以前是平江出版社的编辑,和于子午共事了十年,现在应该退休了,他找我约了一回稿,但我没时间写,给回了,这老家伙肯定还记着这事,真是小心眼。”
叶洵美摇了摇头,他是真没时间,偏生也巧得很,于海林那次找他约稿时,他先签应了别人,他写稿只是打发时间,不靠这个谋生,一个月顶多写个两三万字,超过这限额就绝对不会写了。
所以于海林找他那回,他给回绝了,之后就再没找过他,而且还主动避他。
他回平江都会约朋友吃饭,以前于海林偶尔会参加,但自从他回绝约稿后,于海林就再没参加过了,每次都说没空,但其实是故意避着他。
二十年前叶洵美还有些心高气傲,人情世故没现在圆滑,心眼自然也不是太大,所以请了几回被拒后,他也来火了,之后再回平江就不再提起这人了。
现在他年纪大了,看人看事多了些宽容,叶洵美有些理解于海林了。
昔日的朋友都在往上走,虽然称不上锦衣玉食,但也算富贵荣华了,而且事业也欣欣向荣,出门在外个个都人模狗样的,不是尊称某某专家,就是某某老师,社会地位还是蛮高的。
只有于海林却越过越往下走,具体情况他不太清楚,但听于子午说很不好,而且这老家伙还特别扭,不肯接受别人的帮助,自己一个人硬撑着。
叶青青来了兴趣,既然是老编辑,怎么会过得那么寒碜呢,起码有退休工资吧。
“好像是家里有人生病,具体什么病不知道,这家伙自尊心强得很,家里的事一点都不说,也不让人帮忙,反正别扭死了。”叶洵美说起于海林就摇头。
于海林为人正直,也没心眼,值得相交,可这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太清高,一点都不圆滑,也不太懂人情世故,如果于海林有绝顶才华,那倒也无妨。
天才有清高的本钱嘛,太接地气了反倒让人不适应。
但于海林才华平庸,最大的优点是一丝不苟,尽职尽责,但只有负责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得有才华和慧眼,于子午比于海林后到的编辑部,但他没几年就慧眼识珠,发掘了开创了文学流派的天才作家汪洋。
汪洋是八十年代崛起的流氓文学的典型代表,也是他最先开创了流氓文学,但在遇到于子午之前,汪洋四处碰壁,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替他出稿,认为他写的书不会有人看。
但在某天,落魄的作家汪洋,和野心勃勃的编辑于子午相遇了,于子午看了他的小说后,当即拍板要替他出稿,汪洋受打击太多,对于子午不是太相信。
但于子午说到做到,说服了出版社总编,保证汪洋的书绝对会开创先河,在华夏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总之于子午给汪洋极高的评价,打动了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