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章幸运的孩子
那个男人都没跟辛薇说一声就返回去了。等辛薇知道想要追上去已经来不及。
打击接连而至,男人离开后,辛薇和辛然又分别被分配到一个公社的两个大队,见一面不容易,更不要说互相照顾了。
来到新地方,别人都是尽快适应跟老乡和同伴搞好关系,辛薇却没有心思做这些,她一心想要离开去找那个男人,干活儿不认真,经常躲起来给男人写信,一封接一封的写。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她不仅没有收到男人的回信,还发现一个让她惊恐让她迷茫的情况。
她,好像怀孕了。
大半夜的她偷偷跑到辛然所在的大队,找到辛然,哭着询问辛然接下来她该怎么办。
之前辛然不同意辛薇去找那个男人,这种时候她反倒鼓励辛薇想办法联系到那个男人,希望那个男人看在孩子的份儿上多多照顾辛薇。
男人终于回信,辛薇捧着信笑着哭起来,拆开信看过之后,就只剩下哭没有笑了。
那个男人真的很绝情,跟辛薇说他是不会承认孩子的,她想生就自己养孩子以后别来讹他,不想生就自己去想办法。
知道男人这条路彻底走不通,辛然就劝辛薇趁着月份不大赶紧把事情处理了。
也不知道辛薇是真的舍不得还是跟男人赌气,她竟死活不同意,非要把孩子生下来。
辛然犟不过她,只能想办法偷偷的帮着她。
辛然整天穿着一件宽大的衣服,把吃的偷偷攒起来拿给辛薇吃,还经常半夜去找她帮她干活儿,让她尽量多休息,吃饱穿暖。
最重要的,还要隐藏好辛薇怀孕这件事,如果被人知道她未婚先孕,她在这里的日子会更难过。
人缘儿不好没有朋友在这种时候反倒帮了辛薇。她成天独来独往不跟人接触,别人都当她不存在,她瘦的不成样子月份很大的时候肚子也没有很大,裹上宽大的衣服还真看不出来。
大概怀胎十月耗尽她所有的能量,生下知恩后她就出气多进气少,托付辛然替她好好照顾孩子后便撒手人寰。
辛然的境遇也不好根本没办法照顾知恩,只能想办法把知恩托付给可靠的人。
最后,郭厚泽成了这个可靠的人,知恩成了郭家的孩子。
辛然一直心怀愧疚,觉得自己没有遵守堂妹的承诺,没能看着知恩长大,没能给他更好的生活。
讲述往事的时候,辛然一直在替辛薇解释,希望知恩能理解辛薇的无奈,希望他能接受自己的帮助。
春阳都能听出来的弦外之音知恩怎么可能听不出来,他什么都没说大概就是一种委婉的态度吧。
一直到隔天傍晚春阳才见到知恩,看着跟平常没什么两样,吃完晚饭还让春阳帮他架杖子呢。
家里的杖子有几处年久腐烂了不经用,知恩干脆把一圈杖子全都拔了,要重新架一圈。
这杖子有简单的架法也有费事儿的架法。简单的就是横着一根木头,把其他木头摆齐钉在上面,做成一扇一扇的,每一扇的连接处楔土里一根更粗壮的木头,两头的杖子都绑在木头上固定。
这种简单是简单,就是不抗用,风大一些容易刮倒,知恩就用了费事儿的办法架杖子。
架费事儿的杖子的第一步不是钉木头,而是挖沟,在架杖子的地方挖一圈儿沟,然后再把钉成一扇一扇的杖子立在沟里埋上。每一扇中间当然也要绑一个粗壮的木头,这样会更加坚固。
春阳跟知恩一块儿挖沟,一边挖一边小心翼翼的跟知恩聊天,尽量小心不碰触可能让他心里难受的话题。
她不提,知恩自己反倒提起来。
他压低声音对春阳道:“昨晚上我看书看报看到后半夜,屋里的蜡烛都让我用光了。我跟你说,辛家还挺厉害呢,都是音乐家,特别有名,辛然的爸妈还在那哪儿给那谁表演过呢。”
再厉害能有什么用,该经历的不还是没逃过去么。
知恩还告诉春阳,辛然的父母是因为在国外待过好几年,学的还是西洋乐器这才遭难的。辛然从小学的竹笛,现在的工作也跟文艺工作有关。辛薇学的琵琶,她吃不了苦,学的不咋好,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也未必会做跟音乐相关的工作。
说这些的时候知恩语气很淡然,就好像在说陌生人的八卦,春阳有些搞不懂他。
等他说完,春阳才问道:“那你什么想法?下次辛然再来你怎么办?”
知恩头都没抬的回答道:“我没想那么多,就想在去当兵前把家里能收拾的都收拾好,等我退伍回来我妈好好的,你和知善也都好好的。”
他这样子,可不像什么都没想过的啊。
既然他不想说,春阳也不好再追着问,只让他别把什么事都放心里,说出来大家一起商量总好过他一个人瞎想。
冬梅见天的往郭家跑,自然也能发现一些异样。不过她这人不八卦,没追着人家问东问西,只跟春阳在一起的时候才随便说一嘴。
曹佩瑜不让往外说,春阳自然也不好跟冬梅多说,每次都会把话题转到知善身上,冬梅就会喜滋滋的跟春阳聊孩子。
她是真的很喜欢知善,提起知善的时候眼角眉梢都是笑意,这是春阳许多年都不曾在她脸上看到的喜悦表情。
村里人也都说知善能被郭家捡去是她好命,现在郭家好几个大人养活她一个奶娃娃,怎么还不能把她养大。
绝大多数人就是图一乐呵才说这些,也没啥目的,可有些人却把这些都听进了心里,默默打起小算盘来。
刚进七月,绵绵细雨就接连下了两天还没有要停的意思。
这天春阳收到县里给她寄的自学考试教材,兴高采烈的抱着教材回家。到家的时候头发衣服都湿了,只就怀里的几本书一点没湿。
她想把喜悦分享给家里人,推门进屋,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就被屋里的情景惊住了。
那个男人都没跟辛薇说一声就返回去了。等辛薇知道想要追上去已经来不及。
打击接连而至,男人离开后,辛薇和辛然又分别被分配到一个公社的两个大队,见一面不容易,更不要说互相照顾了。
来到新地方,别人都是尽快适应跟老乡和同伴搞好关系,辛薇却没有心思做这些,她一心想要离开去找那个男人,干活儿不认真,经常躲起来给男人写信,一封接一封的写。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她不仅没有收到男人的回信,还发现一个让她惊恐让她迷茫的情况。
她,好像怀孕了。
大半夜的她偷偷跑到辛然所在的大队,找到辛然,哭着询问辛然接下来她该怎么办。
之前辛然不同意辛薇去找那个男人,这种时候她反倒鼓励辛薇想办法联系到那个男人,希望那个男人看在孩子的份儿上多多照顾辛薇。
男人终于回信,辛薇捧着信笑着哭起来,拆开信看过之后,就只剩下哭没有笑了。
那个男人真的很绝情,跟辛薇说他是不会承认孩子的,她想生就自己养孩子以后别来讹他,不想生就自己去想办法。
知道男人这条路彻底走不通,辛然就劝辛薇趁着月份不大赶紧把事情处理了。
也不知道辛薇是真的舍不得还是跟男人赌气,她竟死活不同意,非要把孩子生下来。
辛然犟不过她,只能想办法偷偷的帮着她。
辛然整天穿着一件宽大的衣服,把吃的偷偷攒起来拿给辛薇吃,还经常半夜去找她帮她干活儿,让她尽量多休息,吃饱穿暖。
最重要的,还要隐藏好辛薇怀孕这件事,如果被人知道她未婚先孕,她在这里的日子会更难过。
人缘儿不好没有朋友在这种时候反倒帮了辛薇。她成天独来独往不跟人接触,别人都当她不存在,她瘦的不成样子月份很大的时候肚子也没有很大,裹上宽大的衣服还真看不出来。
大概怀胎十月耗尽她所有的能量,生下知恩后她就出气多进气少,托付辛然替她好好照顾孩子后便撒手人寰。
辛然的境遇也不好根本没办法照顾知恩,只能想办法把知恩托付给可靠的人。
最后,郭厚泽成了这个可靠的人,知恩成了郭家的孩子。
辛然一直心怀愧疚,觉得自己没有遵守堂妹的承诺,没能看着知恩长大,没能给他更好的生活。
讲述往事的时候,辛然一直在替辛薇解释,希望知恩能理解辛薇的无奈,希望他能接受自己的帮助。
春阳都能听出来的弦外之音知恩怎么可能听不出来,他什么都没说大概就是一种委婉的态度吧。
一直到隔天傍晚春阳才见到知恩,看着跟平常没什么两样,吃完晚饭还让春阳帮他架杖子呢。
家里的杖子有几处年久腐烂了不经用,知恩干脆把一圈杖子全都拔了,要重新架一圈。
这杖子有简单的架法也有费事儿的架法。简单的就是横着一根木头,把其他木头摆齐钉在上面,做成一扇一扇的,每一扇的连接处楔土里一根更粗壮的木头,两头的杖子都绑在木头上固定。
这种简单是简单,就是不抗用,风大一些容易刮倒,知恩就用了费事儿的办法架杖子。
架费事儿的杖子的第一步不是钉木头,而是挖沟,在架杖子的地方挖一圈儿沟,然后再把钉成一扇一扇的杖子立在沟里埋上。每一扇中间当然也要绑一个粗壮的木头,这样会更加坚固。
春阳跟知恩一块儿挖沟,一边挖一边小心翼翼的跟知恩聊天,尽量小心不碰触可能让他心里难受的话题。
她不提,知恩自己反倒提起来。
他压低声音对春阳道:“昨晚上我看书看报看到后半夜,屋里的蜡烛都让我用光了。我跟你说,辛家还挺厉害呢,都是音乐家,特别有名,辛然的爸妈还在那哪儿给那谁表演过呢。”
再厉害能有什么用,该经历的不还是没逃过去么。
知恩还告诉春阳,辛然的父母是因为在国外待过好几年,学的还是西洋乐器这才遭难的。辛然从小学的竹笛,现在的工作也跟文艺工作有关。辛薇学的琵琶,她吃不了苦,学的不咋好,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也未必会做跟音乐相关的工作。
说这些的时候知恩语气很淡然,就好像在说陌生人的八卦,春阳有些搞不懂他。
等他说完,春阳才问道:“那你什么想法?下次辛然再来你怎么办?”
知恩头都没抬的回答道:“我没想那么多,就想在去当兵前把家里能收拾的都收拾好,等我退伍回来我妈好好的,你和知善也都好好的。”
他这样子,可不像什么都没想过的啊。
既然他不想说,春阳也不好再追着问,只让他别把什么事都放心里,说出来大家一起商量总好过他一个人瞎想。
冬梅见天的往郭家跑,自然也能发现一些异样。不过她这人不八卦,没追着人家问东问西,只跟春阳在一起的时候才随便说一嘴。
曹佩瑜不让往外说,春阳自然也不好跟冬梅多说,每次都会把话题转到知善身上,冬梅就会喜滋滋的跟春阳聊孩子。
她是真的很喜欢知善,提起知善的时候眼角眉梢都是笑意,这是春阳许多年都不曾在她脸上看到的喜悦表情。
村里人也都说知善能被郭家捡去是她好命,现在郭家好几个大人养活她一个奶娃娃,怎么还不能把她养大。
绝大多数人就是图一乐呵才说这些,也没啥目的,可有些人却把这些都听进了心里,默默打起小算盘来。
刚进七月,绵绵细雨就接连下了两天还没有要停的意思。
这天春阳收到县里给她寄的自学考试教材,兴高采烈的抱着教材回家。到家的时候头发衣服都湿了,只就怀里的几本书一点没湿。
她想把喜悦分享给家里人,推门进屋,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就被屋里的情景惊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