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好好地活着,便好。
从那日起,辩机回到庙里,一头扎进藏经阁中,埋头读书,再也不出来。其他僧人都说辩机开了悟,从经书中寻求大道。
只有他才知道,他的心乱了,他的道也求不成了。
她的身影时时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刻在他的灵魂中。她的嬉笑怒骂都被他记得,她已成为了他的神,他的佛。
终于,他在师父玄奘的禅房中,见到了当今天子。天子对年轻僧人的博学很赏识,谈及如何普渡众生。
辩机淡然一笑:“小僧愿携经书向西而行,至吐蕃传播佛法。若人人心中有佛,便再无伤痛。”
天子抚掌,曰:“大善,辩机果然修得真佛!”
男儿都信佛当和尚,那谁人去拿起杀人的刀?谁人去种植食用的庄稼?当和尚好啊,男人看到不能干活都有饭吃,能不去当和尚吗?
至于是不是都信奉佛祖,谁在乎呢。
大唐皇帝才不在乎呢。
李二陛下觉得这个辩机和尚挺绝的,居然想出了如此毒计。吐蕃是大唐的心腹大患,屡屡烦我大唐边境。松赞干布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嫁公主,便率兵入侵唐朝。
李二陛下没有选自己的女儿嫁过去,而是选择了宗室的女子。但这口恶气憋在他的心里,早就气了个半饱。
天子不要脸地想,如果大批和尚都去吐蕃传播佛法,带以大批金银法器。看似体面,实则……嘿嘿嘿,华而不实。
如果和尚们能发挥一下洗脑大法,教吐蕃百姓一心向佛,把挣来的钱都供奉给庙里,那就更好了。拔地而起的寺庙,佛祖的金身,这种搜刮钱财的手段,光明正大极了。
在辩机的推动下,公主合亲的队伍里,少了大批能工巧匠,反而多了一批脑袋发光的秃头。这群身负重任的和尚以辩机为首,文化功底极好,都是佛学的优秀人才。
他们怀着一腔热血,还有些天真,誓要把佛教传播为吐蕃的第一大教。
辩机遥遥地望着长安城一眼,心中仿佛卸下了千斤枷锁。
前世他害了高阳,高阳为了他违逆天子,想必她在之后的日子都很艰难了。这辈子,他想要为她的国做一份贡献,若能积下一点功德——
他只愿高阳一生平安顺遂。
在驼铃声中,年轻的僧人拨动着手里的转经筒,默默念着上面的真言。夕阳在草原上撒下了一片金黄,他的脸边落下了一滴泪。
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当辩机老去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都松芒波杰王的座上客。这位吐蕃首领性格桀骜不驯,唯独愿意听圣僧辩机劝两句。
吐蕃百姓都说圣僧有神助,即使年过花甲,面容都如年轻时一样俊美,像是雪山上的莲花,一尘不染。只有眼角的细纹,证明时光在他的身上留下痕迹。
因而,信奉佛教的人就更多了。
松芒波杰王想要出兵大唐,在决策前来询问圣僧辩机的意见:“大师,此事可为吗?”
辩机拨动着转经筒,闭上眼睛,用手指了指南边的方向。
半晌后,他才慢慢地开口说:“南边可为,松州、洮州有天人相护。”
南边是南诏小国,辩机这次祸水东引,不知道能保大唐百姓多久的安危。数年后,听闻松芒波杰王于南诏去世,上台的是主张亲近大唐的赤德祖赞。
圣僧辩机送了一口气,他做到了。
他拨动转经筒的速度越来越慢,服侍他起居的小沙弥也感受到,圣僧终于老了。圣僧每日都爱坐在朝东的方向,看着天边太阳的升起。
他眯着眼,那是长安的方向啊。
没了他,高阳也许会幸福吧。他依稀记得那对骑着马的男女,那是一个善良的男人,不会让高阳为难的。高阳会给他生下一个又一个孩子,儿孙满堂地坐在一起。
只是欢乐之中,没有了他。
一口腥甜涌了上来,在圣僧的袈裟上落下了血红的梅花。小沙弥虽然早就料到了有这一天,但小孩还是一脸紧张地赶紧来扶他,问他怎么样了,有什么想说的话。
辩机的手往东边指了指,小沙弥以为圣僧的意思是,会在东边的人家那里投胎转世。
辩机用小孩听不懂的汉话,艰难地说:“若有来世……我……还是想……”
他想有一个好的家世,能够光明正大地站在高阳的身边。
第103章
长安城中一处小院子
这处院子里住着母女三人, 是杨氏出嫁前的嫁妆。她本是前隋贵族之后,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底还是有一些产业留下的,若不是前朝败了,杨氏也不至于给木材商人武士彟当续弦。
武士彟出身低微, 年纪又大, 但胜在对她体贴, 生活富裕无忧。而且武士彟的投资眼光不错, 一把押中了尚未称皇的李渊。因而得封应国公。杨氏对丈夫也有几分爱意, 她在成婚后不仅尽力抚养武士彟前妻所出的两子,更是给家主生下三个女儿。
杨氏唯一遗憾的是,她没能给武士彟生下一个儿子。
院子里的妇人牵着女儿的手, 叹了一口气:“要是照儿有个兄弟撑腰,你和英儿姐妹俩也不至于那么艰难。”
武照儿看了看阿娘,又看了看妹妹英儿。她咬住了嘴唇, 心智更加坚定。她想要进宫, 她想要见到皇帝。
“我耶耶不是对大唐有功吗?我去求一求皇帝,我们家的日子总能过下去的。”她们一家回到长安后, 武照儿就找人散播出名声,说是应国公的家人。
少女想要皇帝顾念当年耶耶资助他的情谊,对自家能照顾一二。人人都说天子贤明, 他总不能不顾功臣的妻儿死活,自个儿逍遥自在吧。
杨氏的眼里闪过一丝不赞同,她知道照儿的法子太大胆了。但她也没有更好的方法, 只因武士彟死后,她们母女几人都被家主的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赶了出来。
杨氏看着两个年轻人眼中毫不掩饰的恶意,和越发貌美的女儿们,她只好离开荆州的应国公府,带着尚未出嫁的两个女儿回到长安。至于长女武顺儿,已经嫁为人妇,顺儿的生活自有女婿贺兰承担。
最小的英儿并不懂母亲和姐姐的担心,她生得玉雪可爱,脸上还没有看到忧愁。她听闻要从家里去国都长安,兴奋得拍着小手,欢呼道:“我们去长安咯,去长安咯。”
小女孩听说长安在天子脚下,肯定特别繁华吧。长安有好吃好玩的,那儿的日子肯定比荆州还要快活。
“英儿这个没心肝的,真高兴吗?”武照儿牵着妹妹的手,笑容还带着少女特有的娇憨,但心里隐隐有些紧张。她们母女三人都生得貌美,没有权势罩着,就如同在街上掉了一块大肥肉。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垂涎。
武照儿从来不敢去猜测人性的黑暗,从堂兄武惟良那种恶心的眼光中,她已经猜到了很多事情。
一大一小两个美人,去国子监附属幼儿园的门口打了三碗馄饨,打算回家当作晚饭。这儿算是全长安最繁华的路段,往来都是有身份的人,武照儿并不担心在路上被地痞流氓缠上。百姓们都说,那个附属幼儿园是最顶尖的贵族才能念的学校。
英儿这种耶耶已经去世的小丫头,没人护着,学位肯定是轮不到她的。
小女孩乖乖地坐在馄饨铺子里,眼巴巴地瞧着背着小书包放学的孩子们。一个小班里大概有十二三个孩子,有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也有梳着包包头的小男孩,他们的叽叽喳喳地说着话,好些话儿英儿都没听懂。
小女孩羡慕极了,长安的私塾就是不一样,连女孩子都能去读书呢。
在荆州,她的小伙伴都不去上学的。
武照儿看到了妹妹的神情,握住了英儿的小手,嘴巴里都是苦涩的滋味。若是耶耶没死,若是耶耶也在长安,说不定英儿就能去这个幼儿园上学了。
“我想要出人头地,我不想要再这样羡慕别人了……”
一个隐隐的想法扎根在少女的心里。
在氤氲的食物香气中,小摊老板没多久就送了三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上来。武照儿朝老板羞涩地笑一笑,柔声地问:“李老板,我能连带着碗端回去家里吗?等会儿我洗干净再还回来。”
她们一家今早才刚搬来,连碗筷还没置办好。阿娘杨氏在院子里看家,只给了二女儿一点钱,让她随意买点东西回来吃。
小老板看到姑娘这一笑,愣了愣,半晌后才说:“可以的,客官尽管拿去就是。”他长期在这儿摆摊,生得像这个姑娘那么美的,不超过一个巴掌。
虽然这姑娘的衣服有些陈旧,但料子都是好的,气质也不错。阅人无数的小老板猜想,这应该是破落贵族家里的小姐吧。
在这儿开了那么久的店,小老板算得上是长安里的百事通,没有哪家贵族的八卦是他没有听过的。他好奇地问了一句:“姑娘眼生,听口音不是长安这儿的人吧?”
英儿眨了眨眼,没有说话。照儿抬起了头,语调中带着自豪:“我耶耶是应国公,我们一家是从荆州回来的。”
原来是个国公的女儿?
怪不得能养出这样气派的姑娘,外放的国公和长安的大官贵族相比,差了一点。但这姑娘在投胎上的运气,已经胜过许多人了。
不过应国公是谁?街边卖馄饨的小老板真没听说过。
武照儿似乎猜到他心中所想,脸上转而有带着几分悲凄,接着说:“我耶耶姓武,甚是仰慕陛下,他总说要回来长安看一下陛下安好。只是他年纪大了,没等到这一天……”
美人皱起眉头,也是绝美的,旁边还有来吃馄饨的小贵族,听到这姑娘这般出身,眼睛都亮了。长安来了个貌美的武姑娘,可以算是贵族圈里的一则最新八卦了。
似乎觉得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露出悲伤,非常失礼。武照儿小声地和老板道谢后,就左右手各端起一碗馄饨,身后跟着捧着一碗馄饨的英儿,回家去了。
回到院子里的时候,武照儿的哀伤之色已完全褪去,眼里只剩下一些谋算。她看着阿娘在整理家务,顿时笑着招呼道:“阿娘,我买了好馄饨,我们用过饭再忙吧。”
“是啊,这长安的馄饨真好吃哩,比荆州的好吃。”馋嘴的英儿偷偷地用手抓了一枚,快速地丢到嘴里。她的小脸蛋吃得一鼓一鼓的,像个囤粮的小仓鼠一样,惹得照儿去摸她的小脸蛋。
真是可爱的妹妹啊。
馄饨的皮很薄,又吸收了浓汤,在嘴里几乎一抿就要化掉了。里面的馅儿是剁碎的鲜肉和韭黄,还添了新鲜的虾仁,味道鲜甜至极,让照儿恨不得把舌头都吞掉了。
连煮馄饨的面汤都是好物,熬足了火候,带着浓郁的鲜味。照儿只恨自己家里连个盆都没有,不然可以把面汤留下来,用来蘸着吃笼饼,肯定也很美味。
十来岁嘛,正是能吃的年纪,一枚接一枚,一碗十多枚馄饨很快就被少女吃完了。妹妹英儿胃口小,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把自己吃剩的四枚馄饨舀到姐姐的碗里。
“二姐,这个好吃,你吃。”
“谢谢英儿,姐姐以后一定让你吃上好东西呢。”
照儿握了握拳,心中的想法更加坚定。如今耶耶没了,能倚靠的只有她自己,她要是能拼出一条路,那阿娘和妹妹的日子都好过了。
半个月后,有天使(传旨的太监)带人来到小院的门口,传出陛下的旨意,说要宣武氏女进宫。
杨氏有些忐忑,她给天使塞了一个精致的荷包,小声地问道:“大人,这陛下的意思是,让照儿进宫还是英儿进宫?”
要是让英儿进宫,那就有可能让功臣的孩子在宫里抚养长大,以示恩典。要是让照儿进宫,那就有可能是男女之间的意思了。
“大人不敢当,您称我作黄内监就行。”面白无须的太监态度还算和蔼,他看了看武家的两个女儿,指了年纪大几岁的武照儿,“应当是这位小姐,太上皇说应国公有功,选武氏女入宫陪驾。”
啊?
武照儿捏紧了帕子,心下不由得一慌。她猜到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入宫做当今的女人罢了。可太上皇都多大的年纪啊,都是能当她祖父的人了,说句难听的,明天就蹬腿也不稀奇呢。
难道她要进宫陪一个老头子?
然后一辈子守着青灯古佛?
武照儿难免有些不乐意,但回头看看怯怯的妹妹英儿,她又硬下心来。皇命不可违,她不进宫去,难道要英儿替她吗?那么小的孩子进宫,该怎么活下去啊。
她谨慎一点,好歹肯定能活下去的。
若是她在太上皇面前得了脸,那么阿娘和妹妹都终身有靠了。
少女换上太监带来的服饰钗环,又在家里沐浴打扮一番。穿着崭新的绸缎襦裙,又戴上珍珠做的簪子,看着真像是个贵人啊。粉红色的珍珠可不好找,用了数十颗珍珠做的步摇,随风晃动,青春气息满满的。
手腕上又戴上同款的珍珠手链,衬得皮肤又白又嫩,娇俏极了。
英儿渴望地看着姐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更好看了。她偷偷摸了摸姐姐的新裙子,只说:“姐姐,你真好看呢。”
她也非常喜欢这些衣服首饰,但她懂得这是皇帝赐下来的,是给姐姐的,她不能要。
武照儿把一个荷包塞到英儿的手里,那是一串小巧的珍珠耳环,她可没有戴上。不知道今日进宫,何时才能相见。她把这么一点东西留给妹妹,当作是留一个念想。
从那日起,辩机回到庙里,一头扎进藏经阁中,埋头读书,再也不出来。其他僧人都说辩机开了悟,从经书中寻求大道。
只有他才知道,他的心乱了,他的道也求不成了。
她的身影时时浮现在他的脑海里,刻在他的灵魂中。她的嬉笑怒骂都被他记得,她已成为了他的神,他的佛。
终于,他在师父玄奘的禅房中,见到了当今天子。天子对年轻僧人的博学很赏识,谈及如何普渡众生。
辩机淡然一笑:“小僧愿携经书向西而行,至吐蕃传播佛法。若人人心中有佛,便再无伤痛。”
天子抚掌,曰:“大善,辩机果然修得真佛!”
男儿都信佛当和尚,那谁人去拿起杀人的刀?谁人去种植食用的庄稼?当和尚好啊,男人看到不能干活都有饭吃,能不去当和尚吗?
至于是不是都信奉佛祖,谁在乎呢。
大唐皇帝才不在乎呢。
李二陛下觉得这个辩机和尚挺绝的,居然想出了如此毒计。吐蕃是大唐的心腹大患,屡屡烦我大唐边境。松赞干布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嫁公主,便率兵入侵唐朝。
李二陛下没有选自己的女儿嫁过去,而是选择了宗室的女子。但这口恶气憋在他的心里,早就气了个半饱。
天子不要脸地想,如果大批和尚都去吐蕃传播佛法,带以大批金银法器。看似体面,实则……嘿嘿嘿,华而不实。
如果和尚们能发挥一下洗脑大法,教吐蕃百姓一心向佛,把挣来的钱都供奉给庙里,那就更好了。拔地而起的寺庙,佛祖的金身,这种搜刮钱财的手段,光明正大极了。
在辩机的推动下,公主合亲的队伍里,少了大批能工巧匠,反而多了一批脑袋发光的秃头。这群身负重任的和尚以辩机为首,文化功底极好,都是佛学的优秀人才。
他们怀着一腔热血,还有些天真,誓要把佛教传播为吐蕃的第一大教。
辩机遥遥地望着长安城一眼,心中仿佛卸下了千斤枷锁。
前世他害了高阳,高阳为了他违逆天子,想必她在之后的日子都很艰难了。这辈子,他想要为她的国做一份贡献,若能积下一点功德——
他只愿高阳一生平安顺遂。
在驼铃声中,年轻的僧人拨动着手里的转经筒,默默念着上面的真言。夕阳在草原上撒下了一片金黄,他的脸边落下了一滴泪。
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当辩机老去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都松芒波杰王的座上客。这位吐蕃首领性格桀骜不驯,唯独愿意听圣僧辩机劝两句。
吐蕃百姓都说圣僧有神助,即使年过花甲,面容都如年轻时一样俊美,像是雪山上的莲花,一尘不染。只有眼角的细纹,证明时光在他的身上留下痕迹。
因而,信奉佛教的人就更多了。
松芒波杰王想要出兵大唐,在决策前来询问圣僧辩机的意见:“大师,此事可为吗?”
辩机拨动着转经筒,闭上眼睛,用手指了指南边的方向。
半晌后,他才慢慢地开口说:“南边可为,松州、洮州有天人相护。”
南边是南诏小国,辩机这次祸水东引,不知道能保大唐百姓多久的安危。数年后,听闻松芒波杰王于南诏去世,上台的是主张亲近大唐的赤德祖赞。
圣僧辩机送了一口气,他做到了。
他拨动转经筒的速度越来越慢,服侍他起居的小沙弥也感受到,圣僧终于老了。圣僧每日都爱坐在朝东的方向,看着天边太阳的升起。
他眯着眼,那是长安的方向啊。
没了他,高阳也许会幸福吧。他依稀记得那对骑着马的男女,那是一个善良的男人,不会让高阳为难的。高阳会给他生下一个又一个孩子,儿孙满堂地坐在一起。
只是欢乐之中,没有了他。
一口腥甜涌了上来,在圣僧的袈裟上落下了血红的梅花。小沙弥虽然早就料到了有这一天,但小孩还是一脸紧张地赶紧来扶他,问他怎么样了,有什么想说的话。
辩机的手往东边指了指,小沙弥以为圣僧的意思是,会在东边的人家那里投胎转世。
辩机用小孩听不懂的汉话,艰难地说:“若有来世……我……还是想……”
他想有一个好的家世,能够光明正大地站在高阳的身边。
第103章
长安城中一处小院子
这处院子里住着母女三人, 是杨氏出嫁前的嫁妆。她本是前隋贵族之后,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底还是有一些产业留下的,若不是前朝败了,杨氏也不至于给木材商人武士彟当续弦。
武士彟出身低微, 年纪又大, 但胜在对她体贴, 生活富裕无忧。而且武士彟的投资眼光不错, 一把押中了尚未称皇的李渊。因而得封应国公。杨氏对丈夫也有几分爱意, 她在成婚后不仅尽力抚养武士彟前妻所出的两子,更是给家主生下三个女儿。
杨氏唯一遗憾的是,她没能给武士彟生下一个儿子。
院子里的妇人牵着女儿的手, 叹了一口气:“要是照儿有个兄弟撑腰,你和英儿姐妹俩也不至于那么艰难。”
武照儿看了看阿娘,又看了看妹妹英儿。她咬住了嘴唇, 心智更加坚定。她想要进宫, 她想要见到皇帝。
“我耶耶不是对大唐有功吗?我去求一求皇帝,我们家的日子总能过下去的。”她们一家回到长安后, 武照儿就找人散播出名声,说是应国公的家人。
少女想要皇帝顾念当年耶耶资助他的情谊,对自家能照顾一二。人人都说天子贤明, 他总不能不顾功臣的妻儿死活,自个儿逍遥自在吧。
杨氏的眼里闪过一丝不赞同,她知道照儿的法子太大胆了。但她也没有更好的方法, 只因武士彟死后,她们母女几人都被家主的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赶了出来。
杨氏看着两个年轻人眼中毫不掩饰的恶意,和越发貌美的女儿们,她只好离开荆州的应国公府,带着尚未出嫁的两个女儿回到长安。至于长女武顺儿,已经嫁为人妇,顺儿的生活自有女婿贺兰承担。
最小的英儿并不懂母亲和姐姐的担心,她生得玉雪可爱,脸上还没有看到忧愁。她听闻要从家里去国都长安,兴奋得拍着小手,欢呼道:“我们去长安咯,去长安咯。”
小女孩听说长安在天子脚下,肯定特别繁华吧。长安有好吃好玩的,那儿的日子肯定比荆州还要快活。
“英儿这个没心肝的,真高兴吗?”武照儿牵着妹妹的手,笑容还带着少女特有的娇憨,但心里隐隐有些紧张。她们母女三人都生得貌美,没有权势罩着,就如同在街上掉了一块大肥肉。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垂涎。
武照儿从来不敢去猜测人性的黑暗,从堂兄武惟良那种恶心的眼光中,她已经猜到了很多事情。
一大一小两个美人,去国子监附属幼儿园的门口打了三碗馄饨,打算回家当作晚饭。这儿算是全长安最繁华的路段,往来都是有身份的人,武照儿并不担心在路上被地痞流氓缠上。百姓们都说,那个附属幼儿园是最顶尖的贵族才能念的学校。
英儿这种耶耶已经去世的小丫头,没人护着,学位肯定是轮不到她的。
小女孩乖乖地坐在馄饨铺子里,眼巴巴地瞧着背着小书包放学的孩子们。一个小班里大概有十二三个孩子,有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也有梳着包包头的小男孩,他们的叽叽喳喳地说着话,好些话儿英儿都没听懂。
小女孩羡慕极了,长安的私塾就是不一样,连女孩子都能去读书呢。
在荆州,她的小伙伴都不去上学的。
武照儿看到了妹妹的神情,握住了英儿的小手,嘴巴里都是苦涩的滋味。若是耶耶没死,若是耶耶也在长安,说不定英儿就能去这个幼儿园上学了。
“我想要出人头地,我不想要再这样羡慕别人了……”
一个隐隐的想法扎根在少女的心里。
在氤氲的食物香气中,小摊老板没多久就送了三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上来。武照儿朝老板羞涩地笑一笑,柔声地问:“李老板,我能连带着碗端回去家里吗?等会儿我洗干净再还回来。”
她们一家今早才刚搬来,连碗筷还没置办好。阿娘杨氏在院子里看家,只给了二女儿一点钱,让她随意买点东西回来吃。
小老板看到姑娘这一笑,愣了愣,半晌后才说:“可以的,客官尽管拿去就是。”他长期在这儿摆摊,生得像这个姑娘那么美的,不超过一个巴掌。
虽然这姑娘的衣服有些陈旧,但料子都是好的,气质也不错。阅人无数的小老板猜想,这应该是破落贵族家里的小姐吧。
在这儿开了那么久的店,小老板算得上是长安里的百事通,没有哪家贵族的八卦是他没有听过的。他好奇地问了一句:“姑娘眼生,听口音不是长安这儿的人吧?”
英儿眨了眨眼,没有说话。照儿抬起了头,语调中带着自豪:“我耶耶是应国公,我们一家是从荆州回来的。”
原来是个国公的女儿?
怪不得能养出这样气派的姑娘,外放的国公和长安的大官贵族相比,差了一点。但这姑娘在投胎上的运气,已经胜过许多人了。
不过应国公是谁?街边卖馄饨的小老板真没听说过。
武照儿似乎猜到他心中所想,脸上转而有带着几分悲凄,接着说:“我耶耶姓武,甚是仰慕陛下,他总说要回来长安看一下陛下安好。只是他年纪大了,没等到这一天……”
美人皱起眉头,也是绝美的,旁边还有来吃馄饨的小贵族,听到这姑娘这般出身,眼睛都亮了。长安来了个貌美的武姑娘,可以算是贵族圈里的一则最新八卦了。
似乎觉得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露出悲伤,非常失礼。武照儿小声地和老板道谢后,就左右手各端起一碗馄饨,身后跟着捧着一碗馄饨的英儿,回家去了。
回到院子里的时候,武照儿的哀伤之色已完全褪去,眼里只剩下一些谋算。她看着阿娘在整理家务,顿时笑着招呼道:“阿娘,我买了好馄饨,我们用过饭再忙吧。”
“是啊,这长安的馄饨真好吃哩,比荆州的好吃。”馋嘴的英儿偷偷地用手抓了一枚,快速地丢到嘴里。她的小脸蛋吃得一鼓一鼓的,像个囤粮的小仓鼠一样,惹得照儿去摸她的小脸蛋。
真是可爱的妹妹啊。
馄饨的皮很薄,又吸收了浓汤,在嘴里几乎一抿就要化掉了。里面的馅儿是剁碎的鲜肉和韭黄,还添了新鲜的虾仁,味道鲜甜至极,让照儿恨不得把舌头都吞掉了。
连煮馄饨的面汤都是好物,熬足了火候,带着浓郁的鲜味。照儿只恨自己家里连个盆都没有,不然可以把面汤留下来,用来蘸着吃笼饼,肯定也很美味。
十来岁嘛,正是能吃的年纪,一枚接一枚,一碗十多枚馄饨很快就被少女吃完了。妹妹英儿胃口小,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把自己吃剩的四枚馄饨舀到姐姐的碗里。
“二姐,这个好吃,你吃。”
“谢谢英儿,姐姐以后一定让你吃上好东西呢。”
照儿握了握拳,心中的想法更加坚定。如今耶耶没了,能倚靠的只有她自己,她要是能拼出一条路,那阿娘和妹妹的日子都好过了。
半个月后,有天使(传旨的太监)带人来到小院的门口,传出陛下的旨意,说要宣武氏女进宫。
杨氏有些忐忑,她给天使塞了一个精致的荷包,小声地问道:“大人,这陛下的意思是,让照儿进宫还是英儿进宫?”
要是让英儿进宫,那就有可能让功臣的孩子在宫里抚养长大,以示恩典。要是让照儿进宫,那就有可能是男女之间的意思了。
“大人不敢当,您称我作黄内监就行。”面白无须的太监态度还算和蔼,他看了看武家的两个女儿,指了年纪大几岁的武照儿,“应当是这位小姐,太上皇说应国公有功,选武氏女入宫陪驾。”
啊?
武照儿捏紧了帕子,心下不由得一慌。她猜到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入宫做当今的女人罢了。可太上皇都多大的年纪啊,都是能当她祖父的人了,说句难听的,明天就蹬腿也不稀奇呢。
难道她要进宫陪一个老头子?
然后一辈子守着青灯古佛?
武照儿难免有些不乐意,但回头看看怯怯的妹妹英儿,她又硬下心来。皇命不可违,她不进宫去,难道要英儿替她吗?那么小的孩子进宫,该怎么活下去啊。
她谨慎一点,好歹肯定能活下去的。
若是她在太上皇面前得了脸,那么阿娘和妹妹都终身有靠了。
少女换上太监带来的服饰钗环,又在家里沐浴打扮一番。穿着崭新的绸缎襦裙,又戴上珍珠做的簪子,看着真像是个贵人啊。粉红色的珍珠可不好找,用了数十颗珍珠做的步摇,随风晃动,青春气息满满的。
手腕上又戴上同款的珍珠手链,衬得皮肤又白又嫩,娇俏极了。
英儿渴望地看着姐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更好看了。她偷偷摸了摸姐姐的新裙子,只说:“姐姐,你真好看呢。”
她也非常喜欢这些衣服首饰,但她懂得这是皇帝赐下来的,是给姐姐的,她不能要。
武照儿把一个荷包塞到英儿的手里,那是一串小巧的珍珠耳环,她可没有戴上。不知道今日进宫,何时才能相见。她把这么一点东西留给妹妹,当作是留一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