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信佳:
    今天是九月十三,刚过的重阳是在船上度过的。我已经到芜州了,这边天气开始变凉,蛮族应该也开始往南迁徙了,你们要多加注意自身安全。
    看到这里,傅自白会心一笑,自动把们字去掉。
    他知道以她的性子,能写出这么一两句关心的话,相比以往一上来就谈公事,已经很不容易了。
    果然,接着往下看就谈了别的事。
    这让芜州的扇子市场惨淡,不过不愧是闻名天下的芜州扇,看着真的和别处不一样。所以顺手就给你们买了两把,来年夏天就可以用上。
    这边治安不错,百姓看着比延州过得要好一些。前年你们提上去的改革条例,也在这边适用了两年,效果很明显。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很快就会推行全国。
    前两日和我哥哥谈了一下,发现我忘记了教材这件事。请你有空尽快替我给庄先生还有两位太医去信,让他们做好准备。我尽量在年内找到校址,所以也请诸位先生做好动身的准备。
    前天郑大师给我寄来了校舍和教学楼的草稿,我很喜欢。非常感谢你的推荐。
    预计下一站去扬州待五天,到江州书院参观一下。到达时间未定,勿回!
    盛致清的信写得前言不搭后语,通篇都是大白话。若是让魏尚文看到了,怕又得说她一句文盲了。但在傅自白看来就是最合适不过了。
    虽然盛致清说了让他别回信,但到底还是没忍住。将信件小心翼翼地藏好,傅自白把这段时间延州发生的事,零零碎碎的和她说了一遍,却丝毫不提自己的事情。
    不过,致清有个哥哥?怎么从来没有见过呢?
    傅自白若有所思,然后摇摇头,扔掉染了墨迹的信纸,继续写信。
    远在芜州的盛致清也到了江州书院。
    江州书院在融安县的城北区,离市中心还有几个小时的距离,远离了繁华的书院,坐落青鸟山山脚。
    盛致清到了山门前下车,抬头看上去先是看见一条宽敞的阶梯,然后才是若隐若现的建筑。
    书院不允许马车上去,盛致清和于江只能自己提着东西往上爬。好在这段路不是很长,对于他们两个来说不是什么难题。
    与大齐所有书院一样,江州书院以教四书五经、君子六艺为主。主要分童生和秀才两个级别,每级又分为甲乙丙丁等班。
    四十人一个班,江州书院的学生足足有八百多名。
    “你好,我们是魏家门生,与贵院的赵山长有约,”于江上前去递了帖子。守卫仔细检查拜贴,和同僚交代一声才上去帮他们通传。
    “魏家人来这干吗,”纵使早就知道魏家人要来的事,赵成中还是忍不住嘀咕,“他们自己不是有族学吗。”
    “那山长要见他们吗?”守卫恭敬地等候他的回答。
    “哎,”自己恼了一会儿,最后还是让守卫将人带进来。“让他们进来吧。”
    盛致清真正走进江州书院,就有种心驰神往的感觉。
    琅琅书声由远到近,透过撑开的窗户,可以看到学子埋头苦读的身影。廊檐相连,一栋接一栋的楼阁让人一眼看不到尽头。
    “公子,请跟我来。”门童将两人迎到教师校舍外,赵成中早已收拾好自己,出门来看看这一位远道而来的魏家人。
    魏家不是什么大世家,但到底也是有传承的家族,对于赵成中这种贫困出身的来说,是又酸又妒还羡慕。
    盛致清不晓得自己人还没有来,就给了对方一个不好印象。
    她走进校舍一看,第一眼便是感慨这里的教师待遇好,居然有独门独户的院子居住。第二眼就是看到一个精瘦精瘦的小老头,在嫌弃又好奇的看着自己。
    “老先生好,可是学生有何不妥之处吗?”话一出口,盛致清就被自己这咬文嚼字给酸了牙,但没办法,这就是大齐读书人的常态。
    长得太好看了一点都不像读书人,站那么直干什么当兵吗,手里拿的是什么,要用世家那一套来腐朽我吗。
    “哼,”赵成中上下打量着她,心中挑了一大堆的刺,然后才给了她一个正眼,“你是魏家的人?”
    那么明显的嫌弃,盛致清再傻也听得出来。
    她在坦白自己的身份和继续装魏家人中徘徊。说吧,商人的地位比世家还不受读书人待见,不说吧,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的事,以后再知道岂不是更尴尬?
    脑子里想了那么多,盛致清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地说,“不是,学生是托了魏家七公子的帖子来的,本职是盛家商队的掌柜。”
    盛致清低着头偷瞄他,只见这小老头脸色一时青一时白的,胡子都快要气得翘起来了。
    “进来吧,”就在盛致清以为自己要被扫地出门的时候,却见他甩了甩袖子,很是不清愿的样子在前领路。
    “没眼光的家伙,当老夫是常山那老匹夫吗。皇帝陛下都说商人也可读书了,居然还假托世家来见我。没见识的家伙。”
    老头就走在前面一步嘀咕着,让听力极好的盛致清想不听都不行。
    不过赵院长为什么说她是来读书的呢?难道拜帖上没有写清她来的目的吗?
    “说吧,你们是谁要来书院读书啊?要进书院可以,但是要通过考核才可以进。不管你是谁,都不可以破例。”
    坐在茶室里,赵成中看看盛致清又看看于江,一时不知道他们谁才是这次的主角。
    “是这样的,我们在拜帖上讲的是来向贵院学习的。”于江懂事的把盛致清建校的计划书递给他,赵成中疑惑地接过,一边看一边听她说。
    “盛家商队得益于朝廷,深知读书之品贵。见大齐许多孩子没有书读,便想出资建一所学校,回馈朝廷和百姓。”
    这一番话下来,赵成中倒是对她刮目相看了,看着手里的东西,也认真了几分。
    “你有这份心很好,这世上的商人众多,但赚了钱想要做善事建学校,还只见你一个。”对盛致清的好感,让赵成中忍受住了那狗爬似的字看下去,“只是老夫想知道,你这个学校是建了自己家族用的,还是向江州书院一样广收学生?”
    “还有你这什么计划书?里面教的是物理?化学?医药?行商?”赵成中看着这一连串的东西,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识字了,“这些都是什么东西?”
    “医药、行商老夫倒是看得明白,其余两个是什么东西?先不说是什么。如今天下人读书,都是为了一朝中举,跃升龙门。你四书五经不教,君子六艺不教,谁去学?”
    赵成中是贫苦出生,又做了一辈子的夫子。对教学很有一套,所以提出的问题,比以往盛致清接触的人提出的都要直击要害。
    “还请夫子先别着急,您听我说。”
    “医药这个不用解释您也知道。如今大齐人口有近一万万人,会医术的寥寥无几。求医问药对寻常百姓来说,更是难如登天。所以我计划请两位资深大夫,来教学生识药、炮制、以及教导他们问诊等。”
    “大夫多了,能认识制作药材的人也多了,医馆自然也多了。到时候是不是就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需求?”
    “再说物理。相信夫子您也听过格物致知这句话,其实世间物件多数都涉及了物理。典型的当以墨家技术为代表。我以重金聘请了一位墨家传承人,来传授学生有关方面的知识。若是能出一个像鲁班那样的人物,岂不是影响千秋万代?”
    “还有化学,这方面确实比较麻烦,不过我们所熟知的烧瓷、酿酒、炼金等方面都是化学。当然,我要教学生的并不是让他们去做这个,而是明白其中发生变化的原因,然后利用这个原因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做别的东西出来。一旦有新的东西产生,也许就是另一门专业中的鲁班。”
    “至于行商,您也知道我是个商人。不说让大家都去做商人,就是我们商队需要的掌柜、账房,目前还是稀奇的。其中涉及到的数算,无论是行商还是建筑房子、水利工程也都是需要的。”
    “哼,想到倒是挺好。不过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赵成中有那么一瞬间对她描绘出来的前景打动,不过也就那么一瞬间,盛致清就遭到了劈头盖脸的谩骂。
    “你以为你是谁啊,有钱了不起啊。谁家告诉你自己酿酒、烧瓷的技术?炼金炼矿的东西,也是你能碰的?”
    “行医制药、手工木匠、账房门徒,那个不是师传弟承。你妄想打破这些传统,也不怕天下人群起而攻之。”
    盛致清被他骂得狗血淋头,却也让她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师徒制一向是华国的传统,如果自己建的大学真的出现,就必定会影响到这些匠人的利益。到时候说不定就真的会被他们群起而攻之了。
    要是不继续做,那是不可能的。继续的话,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哼,”看到盛致清哑口无言,赵成中觉得她还算听得进劝,不过心中却有点隐秘的失望,“要是想不到解决的办法,我劝你还是好好做你的商人吧。”
    “不,会有办法的。”盛致清很肯定的回答他,“我一定会想到办法的。哪怕没有办法,我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既然不违法,也不偷不抢,为什么不允许我去做这件事?”
    这一刻,赵成中在这个年轻人的眼里看到势在必得的坚定。
    “既然如此,等你解决了你的问题再来找我吧。”赵成中放下茶杯,让门童送客,临出门前吩咐了一句,“书墨,带两位客人去书院看一下。”
    盛致清回头,见他拢着手站在门边目送他们,忽地漏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章节目录

我在古代建书院(基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六月平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六月平生并收藏我在古代建书院(基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