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明白了贾玲之前为什么这么做,石斌几人也就不会装能干而积极的开口向贾似道说他们此行的目的,而是静静的对着贾似道保持微笑,等待贾似道开口问他们。
进门之后贾玲忽然顾左右而言他,却不说帮自己减缓压力的事情,这让贾似道有些不爽。放这些家伙进来贾似道当然不是想听贾玲的甜言蜜语和看石斌几人的微笑。所以没等贾玲说几句好话,贾似道便有些粗鲁了打断了她的话,并直接问起她之前谈的事情来。
知道老谋深算的父亲不会这样就气极中她这连雏都算不上的女儿的计策,但是让贾玲感到高兴的是,贾似道明显有些不耐烦了。
于是就按心中所想胡诌起来,“父亲,你有没有感觉这些年过得忒累了点?”
这话算是说到了贾似道的心坎里,打中了他的七寸,触到了他的痛处。他官声很差,但是却还是有些良心想为平民百姓谋利的。比如他尽全力推行的‘公田法’就是一例子。
公田法的具体设想建立在限田制基础上,首先将官户田产超过标准的部分,抽出三分之一,由国家回买为官田,再租赁出去,倘若每十亩可收六七石租米,就能解决军粮、会子、物价等问题。最初回买公田的对象是官户超标之田,定下的标准是一品限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为五顷。
但品官超标的田亩远远不足公田的数额,于是,先是规定无官之家拥有的最高田额也限五顷,后来降至二百亩,最后无论官民,超出百亩以外的田地就必须回买三分之一为公田。
如此一来,贾似道毫无疑问成为官僚、地主、富商,一切有权势的人的公敌,日子过得岂能舒坦?若非江万里铁心为国恐怕也会成为贾似道的死对头。恰恰他的辖区内难民又多如蝗虫,每日用于赈灾的粮食便是个天文数字,贾似道自然更是不得舒服。
只不过被这么一问,贾似道即使是再老谋深算也难再保持那古井无波的态度,虽然强压住情绪的波动却还是让他那心细如发的狡猾女儿给看了出来。只不过这次贾玲坚持平静对待不骄不躁,故而即使看出了贾似道心中的纠结也并未说出一句话来,只是在一旁坐着。
不想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贾似道自然不会急着回答,故而等着贾玲这性子急躁的女儿继续说话,他则好见招拆招。毕竟贾似道吃的盐比贾玲吃的饭都多,他不怕贾玲出什么幺蛾子。
只不过接下来的情况却出乎贾似道的意料,因为贾玲一改往日急躁,居然还稳重了,似乎并不急着开口说话。
当然不能就这么干耗着,更不能承认累,因为那样便落了被动,故而贾似道只能说道:“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这些都是分内事,不必去讨论什么累不累。”
不得不说贾似道厉害,就这么三言两语便将自己标榜得高尚无比,让旁人绝不好开口对他有所求。自然也就堵住了石斌几个的嘴,让他们只好为他解围却不好向其继续讨要其它。
好不容易敲开了贾似道卧室的门,自然不能就这么被堵回去,甚至做亏本生意。但为了不再中计或者自己犯错,石斌几人又都只是点头表示同意贾似道的说法,却并不表态。
在众人都没想出什么好的应对之策时,石斌却想起了之前在《三国演义》中读到的出师表,以及那因为积劳成疾而病逝于五丈原的诸葛孔明。
故而也不与贾似道说话,石斌只是自顾自的的背起了《出师表》。他可不认为贾似道这出生于官宦之家的两榜进士会没读过《出师表》。为了让贾似道感触加深,所以石斌在背时语气中还带着几分苍凉。
吕文德、赛西施和许风自然是不懂其中奥妙,但是贾玲却是非常明白,一个劲的给石斌递眼色,夸他干得好。
知道不能全部背完,故而没多久便停了下来,还假模假式的说学识不足背不完整。只不过石斌感叹道‘可惜孔明却因积劳成疾未尝复国之愿,真是天不佑他。’这话吕文德三人倒是听懂了,虽然不说话但哀叹不已表示可惜。
这回贾似道是忍无可忍了,怒道:“石斌,我让你进来不是让你背《出师表》,也不是让你说故事,我让你进来是要听听你们究竟如何替我分担压力。若是不能说出来就给我立刻带着贾玲他们离开,我还有正事要办!”
见贾似道生气,石斌几个心中非常高兴,这说明贾似道对自己的办法肯定是非常想知道。石斌几人自然占据了主动,也就到了将这办法说出的时候。
“父亲,我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干脆让我带十万户的百姓去陕西和河东,我去帮你安置。”石斌非常痛快的说道,“相信父亲不会怀疑我的能力。”
让石斌带十万户难民回陕西和河东?这对于贾似道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事,算是从根本让帮他减压帮他解决问题。故而即使以贾似道的老辣也忍不住面露激动之色了。
只不过没多久贾似道就又平静下来,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贾玲和石斌是自己最亲的人,而且是来道歉也不会白送这么大一块馅饼给自己。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才是万世不变的真理。那石斌几个所求为何?不用想都知道是为了粮饷和物资了。
想明白之后贾似道看着石斌淡淡的笑着,眼中有些狡诈,但也有些欣赏,只不过更多的是无奈。
这么看了一会,发现石斌、贾玲几个也都只是笑眯眯的看着自己,贾似道无奈的笑道:“看来你们几个道行深了,说说看你们想要什么?我可不信天上掉馅饼。”
也不藏着掖着,在贾似道这个老于世故的人精面前耍心眼没有意义,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故而石斌很直白的说道:“岳父大人,我们求的也不多,只请你帮忙发点安置费而已。”
却没想到石斌话刚说完,贾似道立刻说道:“三千两银子,再多就没有了。”
三千两银子?石斌几人听后都以为耳朵出了问题。之前不提这‘双赢计策’时还有三万两银子,如今居然只有之前的十分之一,这是什么道理?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是可忍孰不可忍!
“父亲,你这是什么意思?”贾玲无法保持平静,立刻大声问道。
狡猾的一笑,贾似道说道:“我的意思很清楚啊,咱们互惠互利,你们帮我分担难民,我支援你们人口加大你们的实力。”
当贾玲要继续发脾气时,石斌偷偷的扯了扯她的后衣襟,示意她坐下来别说话。由于之前已经商量好的办法,贾玲被石斌提醒后立刻就坐下来,只不过还是皱着眉头一脸怒意。
自己帮贾似道缓解压力,如今却成了‘互惠互利’,所有的担子全由自己一肩挑,石斌感觉荒谬之极。但是为了不再犯错,之后静下来低着头思索对策。
暂时想不出好办法的石斌,只好来了个以退为进,说道:“如果岳父感觉我们这是互惠互利,那请恕小婿自私,我就不互惠互利了。若想要人口,小婿开两个粥场也至少能网罗七八万户的难民,还省了带回去的麻烦。只不过请岳父大人别忘了之前的承诺就好。”
“走吧,走吧。”贾玲非常‘无奈’的说道,“从来就是没有出了力还赔钱的道理,吕大哥,让你见笑了。夫君说得对,咱们自己去北边开粥铺,虽然这难民会来得慢些但是绝对不会少,还省不少麻烦。只是请父亲别忘了昨日你的承诺就好。”
原本贾似道只是想压一压价,却没想到石斌和贾玲压根就不给他压价的机会,直接起身要走人。这么个减低压力的好机会看着就要失去,贾似道当然后悔,但又尴尬的不好降低身份开口留住他们。
离开当然是假的,所以在看见贾似道有些遗憾的脸色时,许风立刻开口道:“大人,万事好商量,你岳父大人只是想和你谈谈价而已,没必要这么急着走。”接着又对贾似道说道:“对吧,老爷?”
回应许风的不是一句话而是贾似道的一个眼神,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许风,你多什么嘴!好心当作驴肝肺,夫君咱们回去。到时候再去拿那三万两银子和十万石粮食,相信贾大人不会言而无信。”贾玲‘怒气冲冲’的说道。
听到贾玲的话后,许风更是一脸‘焦急’的两边看着。
或许是感觉少十万户难民的确帮他减轻不少压力,或许是感觉石斌几人所求不会太多是利大于弊,再或许是感觉女婿势大对自己也有利,最终贾似道开口道:“回来,可以再谈一谈。”
一听贾似道愿意谈,石斌几个立刻高兴起来。只不过都还是死死的记住了要冷静,所以都没着急回头,而是停住脚步假模假式的‘交谈商议’起来。
不久便商议出了结果:回去继续和贾似道谈条件,只不过不能吃亏。若是贾似道再这样不知好歹便立刻走人绝不再回来。
而且这话还故意说得比较大声,让贾似道句句都听到,算是给他提了个醒。
进门之后贾玲忽然顾左右而言他,却不说帮自己减缓压力的事情,这让贾似道有些不爽。放这些家伙进来贾似道当然不是想听贾玲的甜言蜜语和看石斌几人的微笑。所以没等贾玲说几句好话,贾似道便有些粗鲁了打断了她的话,并直接问起她之前谈的事情来。
知道老谋深算的父亲不会这样就气极中她这连雏都算不上的女儿的计策,但是让贾玲感到高兴的是,贾似道明显有些不耐烦了。
于是就按心中所想胡诌起来,“父亲,你有没有感觉这些年过得忒累了点?”
这话算是说到了贾似道的心坎里,打中了他的七寸,触到了他的痛处。他官声很差,但是却还是有些良心想为平民百姓谋利的。比如他尽全力推行的‘公田法’就是一例子。
公田法的具体设想建立在限田制基础上,首先将官户田产超过标准的部分,抽出三分之一,由国家回买为官田,再租赁出去,倘若每十亩可收六七石租米,就能解决军粮、会子、物价等问题。最初回买公田的对象是官户超标之田,定下的标准是一品限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为五顷。
但品官超标的田亩远远不足公田的数额,于是,先是规定无官之家拥有的最高田额也限五顷,后来降至二百亩,最后无论官民,超出百亩以外的田地就必须回买三分之一为公田。
如此一来,贾似道毫无疑问成为官僚、地主、富商,一切有权势的人的公敌,日子过得岂能舒坦?若非江万里铁心为国恐怕也会成为贾似道的死对头。恰恰他的辖区内难民又多如蝗虫,每日用于赈灾的粮食便是个天文数字,贾似道自然更是不得舒服。
只不过被这么一问,贾似道即使是再老谋深算也难再保持那古井无波的态度,虽然强压住情绪的波动却还是让他那心细如发的狡猾女儿给看了出来。只不过这次贾玲坚持平静对待不骄不躁,故而即使看出了贾似道心中的纠结也并未说出一句话来,只是在一旁坐着。
不想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贾似道自然不会急着回答,故而等着贾玲这性子急躁的女儿继续说话,他则好见招拆招。毕竟贾似道吃的盐比贾玲吃的饭都多,他不怕贾玲出什么幺蛾子。
只不过接下来的情况却出乎贾似道的意料,因为贾玲一改往日急躁,居然还稳重了,似乎并不急着开口说话。
当然不能就这么干耗着,更不能承认累,因为那样便落了被动,故而贾似道只能说道:“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这些都是分内事,不必去讨论什么累不累。”
不得不说贾似道厉害,就这么三言两语便将自己标榜得高尚无比,让旁人绝不好开口对他有所求。自然也就堵住了石斌几个的嘴,让他们只好为他解围却不好向其继续讨要其它。
好不容易敲开了贾似道卧室的门,自然不能就这么被堵回去,甚至做亏本生意。但为了不再中计或者自己犯错,石斌几人又都只是点头表示同意贾似道的说法,却并不表态。
在众人都没想出什么好的应对之策时,石斌却想起了之前在《三国演义》中读到的出师表,以及那因为积劳成疾而病逝于五丈原的诸葛孔明。
故而也不与贾似道说话,石斌只是自顾自的的背起了《出师表》。他可不认为贾似道这出生于官宦之家的两榜进士会没读过《出师表》。为了让贾似道感触加深,所以石斌在背时语气中还带着几分苍凉。
吕文德、赛西施和许风自然是不懂其中奥妙,但是贾玲却是非常明白,一个劲的给石斌递眼色,夸他干得好。
知道不能全部背完,故而没多久便停了下来,还假模假式的说学识不足背不完整。只不过石斌感叹道‘可惜孔明却因积劳成疾未尝复国之愿,真是天不佑他。’这话吕文德三人倒是听懂了,虽然不说话但哀叹不已表示可惜。
这回贾似道是忍无可忍了,怒道:“石斌,我让你进来不是让你背《出师表》,也不是让你说故事,我让你进来是要听听你们究竟如何替我分担压力。若是不能说出来就给我立刻带着贾玲他们离开,我还有正事要办!”
见贾似道生气,石斌几个心中非常高兴,这说明贾似道对自己的办法肯定是非常想知道。石斌几人自然占据了主动,也就到了将这办法说出的时候。
“父亲,我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干脆让我带十万户的百姓去陕西和河东,我去帮你安置。”石斌非常痛快的说道,“相信父亲不会怀疑我的能力。”
让石斌带十万户难民回陕西和河东?这对于贾似道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事,算是从根本让帮他减压帮他解决问题。故而即使以贾似道的老辣也忍不住面露激动之色了。
只不过没多久贾似道就又平静下来,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贾玲和石斌是自己最亲的人,而且是来道歉也不会白送这么大一块馅饼给自己。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才是万世不变的真理。那石斌几个所求为何?不用想都知道是为了粮饷和物资了。
想明白之后贾似道看着石斌淡淡的笑着,眼中有些狡诈,但也有些欣赏,只不过更多的是无奈。
这么看了一会,发现石斌、贾玲几个也都只是笑眯眯的看着自己,贾似道无奈的笑道:“看来你们几个道行深了,说说看你们想要什么?我可不信天上掉馅饼。”
也不藏着掖着,在贾似道这个老于世故的人精面前耍心眼没有意义,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故而石斌很直白的说道:“岳父大人,我们求的也不多,只请你帮忙发点安置费而已。”
却没想到石斌话刚说完,贾似道立刻说道:“三千两银子,再多就没有了。”
三千两银子?石斌几人听后都以为耳朵出了问题。之前不提这‘双赢计策’时还有三万两银子,如今居然只有之前的十分之一,这是什么道理?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是可忍孰不可忍!
“父亲,你这是什么意思?”贾玲无法保持平静,立刻大声问道。
狡猾的一笑,贾似道说道:“我的意思很清楚啊,咱们互惠互利,你们帮我分担难民,我支援你们人口加大你们的实力。”
当贾玲要继续发脾气时,石斌偷偷的扯了扯她的后衣襟,示意她坐下来别说话。由于之前已经商量好的办法,贾玲被石斌提醒后立刻就坐下来,只不过还是皱着眉头一脸怒意。
自己帮贾似道缓解压力,如今却成了‘互惠互利’,所有的担子全由自己一肩挑,石斌感觉荒谬之极。但是为了不再犯错,之后静下来低着头思索对策。
暂时想不出好办法的石斌,只好来了个以退为进,说道:“如果岳父感觉我们这是互惠互利,那请恕小婿自私,我就不互惠互利了。若想要人口,小婿开两个粥场也至少能网罗七八万户的难民,还省了带回去的麻烦。只不过请岳父大人别忘了之前的承诺就好。”
“走吧,走吧。”贾玲非常‘无奈’的说道,“从来就是没有出了力还赔钱的道理,吕大哥,让你见笑了。夫君说得对,咱们自己去北边开粥铺,虽然这难民会来得慢些但是绝对不会少,还省不少麻烦。只是请父亲别忘了昨日你的承诺就好。”
原本贾似道只是想压一压价,却没想到石斌和贾玲压根就不给他压价的机会,直接起身要走人。这么个减低压力的好机会看着就要失去,贾似道当然后悔,但又尴尬的不好降低身份开口留住他们。
离开当然是假的,所以在看见贾似道有些遗憾的脸色时,许风立刻开口道:“大人,万事好商量,你岳父大人只是想和你谈谈价而已,没必要这么急着走。”接着又对贾似道说道:“对吧,老爷?”
回应许风的不是一句话而是贾似道的一个眼神,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许风,你多什么嘴!好心当作驴肝肺,夫君咱们回去。到时候再去拿那三万两银子和十万石粮食,相信贾大人不会言而无信。”贾玲‘怒气冲冲’的说道。
听到贾玲的话后,许风更是一脸‘焦急’的两边看着。
或许是感觉少十万户难民的确帮他减轻不少压力,或许是感觉石斌几人所求不会太多是利大于弊,再或许是感觉女婿势大对自己也有利,最终贾似道开口道:“回来,可以再谈一谈。”
一听贾似道愿意谈,石斌几个立刻高兴起来。只不过都还是死死的记住了要冷静,所以都没着急回头,而是停住脚步假模假式的‘交谈商议’起来。
不久便商议出了结果:回去继续和贾似道谈条件,只不过不能吃亏。若是贾似道再这样不知好歹便立刻走人绝不再回来。
而且这话还故意说得比较大声,让贾似道句句都听到,算是给他提了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