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国科举,在泉州时李洛就和崔秀宁商议过。为了选拔培养自己的人才,科举肯定是要举办的,但考试内容,一定要有所变化。
首先,传统部分的诗词和经史子集,是一定要考的,绝对不能删除。不然,华夏何以为华夏?
第二,必须加上君子六艺。六艺中的“御”,改成骑。考虑如今极少有人会君子六艺,暂时降低要求,能过三艺就成,但是六艺中的“数”属于必考。算术不达标,一切枉然。
第三,必须加上农学,要懂农事,农时,稼穑之道。毕竟现在是农业文明,官员不懂稼穑,没有资格做官。
第四,就是策论。
第五,就是典律,主要是律法。
这就是李洛和崔秀宁制定的简化版科举考试内容。等到将来,还要加上其他科目。
两人细化了甲乙丙丁分级制度,结合分值制度来评判优劣。考试总分是百分。
其中诗词十分,考试内容是命题诗词一首。为何要考诗词呢?因为在古代诗词差的人,审美、情怀、格局、修养、知识面不可能高到哪里去(古代)。
经史子集是三十分,考两场。一场是命题文章一篇,二十分。还有一场是十道常识题,十分,以对错计分,不分等级。
经史子集的考试内容,除了四书五经,还再加《史记》、《汉书》、《唐书》、《左传》、《战国策》、《墨子》等十几种。
六艺是二十分,暂时只考三门,必考算术,选考两门。其中算术十分。虽然分值不大,却极其重要,因为这门科目是一票否决。算术达不到乙等的,其他科目再好,不予录用。
策论二十分,命题文章一篇,考的是时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事十分,考农时,作物,稼穑之法,灌溉等,全是常识题,以对错计分。
典律十分,主要考《唐国简律》。
两人搞得考试内容,虽然诗词,经史子集,策略这几个传统考试科目仍然占了六十分,但加考了君子六艺,强化了算术的地位,又加考了农事和典律。
考试成绩优异的,可为县令,县丞等县官。成绩良好的,可为县衙各房主官。成绩合格的,可为乡正,书办,吏员等官。
没错,借着科举考试,参考后世公务员制度,改吏为官。以前不算官员的皂隶,乡正,书吏等,全部算成官员,都要经过国家考试上岗,让君权下乡!彻底掌控基层。
相对宋代的科举考试内容和官吏制度,这已经是个很大的突破了。
至于理科方面的考试科目,对不起,现在根本没有实施的条件。
科举制度本身是好的,从隋唐开科举,到后世现代,除了中间废除了不到百年,仍然换了个名义在继续使用。
关键在于调整考试内容。
等到崔秀宁把开科举的内容在朝堂上抛出来,其中考过宋朝秀才的官员,如林必举等人,都有点懵了。
算术科目不行,其他成绩再好也不录取?还要考农事和六艺?这……
几个秀才官员很想反对,但是看到崔秀宁不容置疑的语气,他们的话还是咽了回去。
考就考吧,反正诗词策略,经史子集加起来也有六十分了。
崔秀宁道:“今日是四月三日,一个月后的五月二日开考。无论什么人,只要有唐国户籍,都可以考试。”
林必举听得心里一跳,赶紧问道:“夫人,那女子……”
崔秀宁笑道:“女子自然也可以考,两成的录取名额,留给女子。”
女子做官有什么好处?有,而且很大。首先,能够促使女子接受教育,打破无才便是德的枷锁,极大的优化人力资源。
女子的知识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层次也就高了。社会的能力,也能得到最大释放。
第二,能够打破男子统治的官场,让过于理性冷漠的官府,变得感性一些。
第三,就是性别监督,阴阳互补。有不少职务,女子比男子更加适合一些。
事实证明,少数女子参政的政府,比全是男子的政府,更加廉洁高效,也更稳定。
可是林必举等人听了,却眼皮子直跳。自古哪有女子考试做官的道理?那成何体统?女子无才便是德啊。她们只能相夫教子,焉能抛头露面,甚至充任官吏?
倘若女子做了官吏,那置丈夫于何地?置父亲于何地?置兄弟于何地?
如此以来,夫纲何存?父纲何存?于男女大防,儒家礼教大有干碍也!
哪怕只有二成的录取名额,那也大大不妥。
林必举他深吸一口气,跪下说道:“微臣,恳请夫人收回成命,女子参加科举,自古未见成例,夫人万万不可啊。”
好几个文官也跪下来,接着虎古等几个武官也跪下来,恳求道:“夫人,女子参考,万万不妥啊。”
最后,几乎所有人全部跪下来,恳请崔秀宁收回成命。之所以说几乎,是只有一个人没有恳求。
这个人是杨青雀,唐军左军师中郎将,也是唯一的女将。
虎古和杨序等武官为何要凑热闹呢?因为他们也是男人。他们不希望,女人能和男人平起平坐。
看到一百多位文武全部跪下,只有杨青雀一个女子很刺眼的站在那里,崔秀宁第一次在朝堂上感到愤怒。
这是……传说中的逼宫么?
事实上,女子参考也是李洛赞同的。历史上凡是强盛的王朝,女子的地位都不低。
崔秀宁当然更巴不得女子参考。可是无论是李洛,还是崔秀宁,都低估了男人对此事的反弹。
杨青雀暗叹一声,喝道:“你们这是干什么!我也是女将,打的仗也不少了。江钧,你说,我哪里比不得男子!为何女子做官就不行!”
跪在地上的右军师江钧,也是杨青雀的老朋友了,可是此时,他的话却不像是一个老朋友说的。
“青雀,你是女将不假,很多男子都不如你,这个我承认。但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女将?倘若不是你长的美貌,你麾下能有几人听命与你?你难道不知道,你是以色相带兵么?”
杨青雀气的花容失色,她万万想不到,一向视同兄长,平肩作战多年的江钧,竟然说自己是靠色相带兵!
“江钧!你……”杨青雀气的浑身发抖。
崔秀宁沉声道:“好了,右军师,你这话就差了,左军师靠的是本事带兵,怎么在你这就成了色相带兵?散朝后,你自己给左军师道歉吧!”
“诺!”江钧顿首道,“是臣糊涂了,口不择言,请夫人责罚。”
崔秀宁冷笑道:“你们莫忘了,我也是女子,难道我眼下摄政,靠的也是色相么?”
一百多大男人顿时惴惴不安,连说不敢。
崔秀宁忍住怒火,微笑道:“让女人参考科举,虽然是君侯定下的,但所谓忠言逆耳,诸卿的谏言,我和君侯当然不会不听。好吧,那女子暂时不得参考。你们的请求,我准了。”
“谢夫人,夫人明见!”
“夫人英明!”
“夫人真是从谏如流,女中尧舜!”
一百多个男人跪在地上送上一顶顶高帽子,显得很是激动。
“诸位起来吧,站着说话。接下来,就说说誊写古书竹简的事……”崔秀宁一句话就轻轻换了话题。
林必举道:“启禀夫人,这批古书孤本,事关华夏之本,重要之极。主公能得到,乃是天眷唐国,天意所归啊!臣已经命人修好存放简书的石格,用炒熟的沙子密封,确保万无一失。”
“再则,誊写副本之事,微臣会亲自遴选十个善书之人,一笔一划的临摹下来。等到从中原请来古文大家,再誊写出楷书。”
崔秀宁笑道:“很好,林卿考虑的很是周到。此时就这么办了。切记,誊写副本时,要严密看护,有损坏简书者,从重惩治!”
“诺!”
又勉强议了几件事,崔秀宁就宣布退朝。
等到众官离开,崔秀宁才发现出了一身冷汗。她的笑容此时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回到内宅时,甚至被门槛绊了一下,差点摔倒。
崔秀宁回到卧房,关上门,满满灌了一杯凉茶,呆坐半天,兀自心中恼怒。
朝堂上的一幕,到现在还清晰的在眼前浮现。
“妈蛋…混账!”崔秀宁再也忍不住的骂了一句。
她早料到有反对意见,可是万万想不到除了本身是女子的杨青雀,众人竟然全部下跪恳求。
传统保守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强大到崔秀宁不得不答应所谓的“恳求”。
说是逼宫或许过了,但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唐国刚刚开创,李洛和她都拥有很大的权威,可众官竟然采用“群体跪谏”的方式逼迫她改变主意,那以后呢?
崔秀宁现在才知道,搞政治真的没那么简单啊。
她现在最芥蒂的,已经不是女子不能参考的事了。而是,这种群谏的苗头。
看来,只要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事,文官和武将会联合起来,不分再分彼此。这才是最可怕的。
为公群谏,她很乐意看到。可是为了群体私利群谏,不行!
这种苗头,一定要打压下去!
崔秀宁想了半天,露出一丝冷笑。她给李洛写完信,就叫来特察局的李织和李绸等人。
李织等人是特察局总部的处长,也都是女子。事实上,特察局的很多骨干特务,包括眼线,都是女子。
“老师!”李织等人行礼道。
崔秀宁道:“可知道为何叫你们来?”
李织道:“是为了百官反对女子参考的事么?”朝会刚结束,她们就知道了。
“不错。说说你们的看法。”崔秀宁考验的说道。
李织首先道:“他们是为了维护男子私利,这才一起反对。弟子认为,不可姑息,此风断不可长。”
李绸道:“今日他们能为此群谏,明日就能为其他事群谏。长此以往,那就只有对他们有利的才能通过,不利的就无法通过了。”
崔秀宁笑道:‘’不错,你们这两年进步很大,不枉费我辛苦教你们一场。主意么,我也有了。但我要听听你们怎么说。‘’
李绵笑道:“老师的意思,是不是让海东的女子都知道这件事?弟子以为,可以利用特察局的手段,在女子中大肆宣扬,首先在女子最多的织造处宣扬,让女工们都知道。”
李织道:“对,就是如此。织造处上千个女工一宣扬,很快整个海东的女子都会知道,本来女子也是有机会考试做官的,但被她们的男人反对,就坏了她们的好事。她们哪里会高兴?特察局再煽煽风,她们的男人就不好过日子了。”
崔秀宁点头,“正是如此,你们策划一个周密的方案,就去办吧。”这也是她的想法。
哼,我就不信邪,你们以为来个群体跪谏,就能得逞么?不把你们压住,你们以后不要上天?
…………
李洛接到崔秀宁的信后,也很是恼怒。
他也想不到,反弹竟然这么大。
反了你们了!
李洛气的在平章官邸摔了一个茶杯。二成的录取名额,你们都反对。可见,其私不可问矣!
李洛决定女子参加科考,出发点和崔秀宁并不完全相同。他无心改变男尊女卑的现状,他也没有这么伟大。
他纯粹是站在国家利益和民族文明高度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一个连女子都要通过制度设计刻意压制的民族,会有最优秀的文明?扯淡。
刻意压制女子,蒙蔽她们,让她们“无才”,那压制的其实是国家的力量。让一半的人力资源,无法发挥聪明才智。
唯一的“好处”,无非是满足了男子的虚荣心。
这不是傻吗?一群没有受过教育,见识浅薄的女子,会有多少民族精神?会懂得国家大义?她们教出来的子女,能有多高的素质?
就算相夫教子,那也没有足够的能力。
允许女子考试,让她们看到希望,并不是为了让她们做官吏。而是促使她们读书明理,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
光开学堂让女子上学并没有多大用。科考都不允许,我一个女子上学何用?就算上了学,也没必要好好学习。
就像后世一样,倘若不让女孩子参加高考,就算强迫她们参加义务教育,她们也绝对会混日子,而不是刻苦学习。因为没有希望。她们读书明理没有动力,就只能继续无才便是德了。
哪怕从阴阳相济的角度看,禁止女子科考,也是不符合道家思想的。
所以,李洛才决定让女子参加科考,但录取比例控制在二成。谁成想,竟然满朝文武反对!
出台一个反传统的政令,向来是在政权初创期阻力最小。倘若在这个时期都无法推行,那随着政权的稳定,阻力只会越来越大。
可以肯定,现在都搞不定这个,等李洛一旦真的坐了天下,就更难搞定了。因为到时他会遭到千千万万人的反对。
李洛绝对不会惯着他们,绝对不允许自己像明朝中后期的皇帝那样,被文官集团绑架。
这个苗头,一定要掐灭。
李洛并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但要看谏言是否出于公心,是否志虑忠纯,臣子出自私心的谏言,哪怕是死谏,他也不会采纳,甚至要惩处。
虽然崔秀宁已经采取了措施,但李洛还是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令旨”,让亲卫秘密送回海东。
…………
这几天,海东的女子,很多都听说了一个消息。夫人本来允许女子参加考试,一旦考中,就有可能吃“皇粮”,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可是,却被朝堂上的大老爷们劝谏了。
在女特务们的煽动下,首先是织造处的织工们不满了。
她们在织造处做事,眼界比一般在家务农的女子要高,见识也多一些。其中还有少数是认识字的。她们知道了这件事,哪里会无动于衷?
在她们的渲染下,不到十天,整个海东的女子都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官员和将领们的日子,就有点难过了。
女子社会地位低不假,可是家庭地位,却未必真的低。甚至气管炎的男子也不在少数。
林必举这天回家,一眼看见最喜爱的小女儿颖儿嘟着小嘴坐在窗前,看见他这个父亲,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笑脸相迎。
而他的发妻蔡氏,脸色也不太好看。
“死妮子,你爹回来了,你哑了么?”蔡氏对颖儿呵斥道。颖儿年纪只有十三四岁,平时也看书习字,算是极少见的小才女。
平时,颖儿也是很乖巧的,可是今天有点反常。她站起来瓮声瓮气的说了声“爹爹回来啦”,就甩着脸子进了自己的闺房。
林必举摇头,颖儿怎么了?身子不快?
“颖儿这是何故?”林必举皱眉问道。
蔡氏没好气的说道:“哼,何故?还不是因为你这个上卿,相国?你之前在朝堂上带领百官跪请夫人,让夫人收回允许女子科考的君令,是也不是?”
林必举一愣,“确有此事。女子考试大为不妥,好在夫人从谏如流……”
蔡氏苦笑道:“你呀,你得罪了唐国多少女子?就是咱家颖儿,如今都记恨你了。还有你外甥女,今日也来说你这个舅舅的不是。”
林必举勃然怒道:“岂有此理!老夫为了国事,她们竟敢如此放肆……”
“好了好了!”蔡氏也怒了,“夫君,这不是在你的官衙,你何必如此不近人情!颖儿从小跟着你学书识字,心气颇高,常常遗憾自己不是男子,不能出人头地。你那外甥女也是如此。”
“如今,君侯夫人开恩,允许女子科举,这是哪朝哪代都没有过的恩典呐。以颖儿的聪明,再过几年,就算甲等考不上,乙等考不上,丙等总是妥妥的,一个从九品就到手了!”
“她有了官身,不比闷在家里绣花强?就算嫁人也能嫁个好人家,将来也不会受欺负。林家多了一个官吏,难道不是好事么?”
“你这么一闹,不但坏了她的念想,坏了你外甥女的念想,还坏了多少女子的念想?她们心中岂能不怨?你那外甥女,连我这舅母都怨上了。”
“还有,夫人也是女子,你如此谏言,夫人如何不恼?也就是夫人仁慈,倘若是武后那样的,你如此不懂事,就算不杀你,这相位也没了。”
蔡氏也是知书达礼的女子,一番话说得林必举又是羞恼又是无奈。
“哎呀夫人!这自古以来,女子便不能做官。我唐国倘若女子也能科考,将来国家岂有宁日?”
蔡氏听了更是恼怒,“女子怎么了!倘若我年轻十岁,我也去考了!也未必不中!则天皇帝在位,天下也没乱了去。怎么,几个女子做官,你们就吓成这样?”
林必举顿时头大如斗。
同样的一幕,上演在不少官员将领家中。
都烈的家里,很久没再骂他的高丽妻子,今日又开始骂骂咧咧了。
“嫁你这个杀千刀的西国流民,真是倒了血霉。这才过多久好日子,你们这些男人就开始折腾。你仗着自己识字,从小就教授颜隼和颜婵,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读过书。”
“如今倒好,颜隼跟着君侯,倘若婵儿考了科举,夫人抬抬手,就是一个极好的官身。儿子为武将,女儿做文官,岂不让人眼红?”
“你这杀千刀的,却偏偏跟着一群迂腐之人起哄,跪了求夫人收回成命。女人就不许吃官粮了?老娘给你生了儿女,不比你强?你当将军,隼儿当队长,婵儿就不能做个文官?”
都烈被说的哑口无言,他想反驳,可看着女儿的样子,又反驳不出。
已经十五岁的完颜婵眼睛红红的看着都烈,可怜巴巴的说道:“爹呀,这事就没有转机了么?俺,俺真的想试试。”
都烈叹气道:“哎,当时林必举一跪下劝谏,你爹也觉得很有道理,哪有女子科举的道理,也就没多想的跪了一起劝谏。婵儿啊,你别气了,郎主之前答应过,让你跟着夫人,这就是出身,不比考试强百倍?”
完颜婵摇摇螓首,“可俺就是想考一次……”
都烈突然有点后悔了,自己一个武将,瞎跟着起什么哄?女人做官就做官,又能咋的?
凡是家里有女儿有姐妹的官员将领,大多都遭到了女性家属的白眼。
ps:这一章,可能会引起很大的争议,可能会有朋友不满让女子科考。但是我觉得,允许少数女子参政,于国于民肯定是好事。当然,毕竟是古代,要把握一个度。这也是破除理学的开始。所以,这不是什么女拳,蟹蟹支持!!!
首先,传统部分的诗词和经史子集,是一定要考的,绝对不能删除。不然,华夏何以为华夏?
第二,必须加上君子六艺。六艺中的“御”,改成骑。考虑如今极少有人会君子六艺,暂时降低要求,能过三艺就成,但是六艺中的“数”属于必考。算术不达标,一切枉然。
第三,必须加上农学,要懂农事,农时,稼穑之道。毕竟现在是农业文明,官员不懂稼穑,没有资格做官。
第四,就是策论。
第五,就是典律,主要是律法。
这就是李洛和崔秀宁制定的简化版科举考试内容。等到将来,还要加上其他科目。
两人细化了甲乙丙丁分级制度,结合分值制度来评判优劣。考试总分是百分。
其中诗词十分,考试内容是命题诗词一首。为何要考诗词呢?因为在古代诗词差的人,审美、情怀、格局、修养、知识面不可能高到哪里去(古代)。
经史子集是三十分,考两场。一场是命题文章一篇,二十分。还有一场是十道常识题,十分,以对错计分,不分等级。
经史子集的考试内容,除了四书五经,还再加《史记》、《汉书》、《唐书》、《左传》、《战国策》、《墨子》等十几种。
六艺是二十分,暂时只考三门,必考算术,选考两门。其中算术十分。虽然分值不大,却极其重要,因为这门科目是一票否决。算术达不到乙等的,其他科目再好,不予录用。
策论二十分,命题文章一篇,考的是时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事十分,考农时,作物,稼穑之法,灌溉等,全是常识题,以对错计分。
典律十分,主要考《唐国简律》。
两人搞得考试内容,虽然诗词,经史子集,策略这几个传统考试科目仍然占了六十分,但加考了君子六艺,强化了算术的地位,又加考了农事和典律。
考试成绩优异的,可为县令,县丞等县官。成绩良好的,可为县衙各房主官。成绩合格的,可为乡正,书办,吏员等官。
没错,借着科举考试,参考后世公务员制度,改吏为官。以前不算官员的皂隶,乡正,书吏等,全部算成官员,都要经过国家考试上岗,让君权下乡!彻底掌控基层。
相对宋代的科举考试内容和官吏制度,这已经是个很大的突破了。
至于理科方面的考试科目,对不起,现在根本没有实施的条件。
科举制度本身是好的,从隋唐开科举,到后世现代,除了中间废除了不到百年,仍然换了个名义在继续使用。
关键在于调整考试内容。
等到崔秀宁把开科举的内容在朝堂上抛出来,其中考过宋朝秀才的官员,如林必举等人,都有点懵了。
算术科目不行,其他成绩再好也不录取?还要考农事和六艺?这……
几个秀才官员很想反对,但是看到崔秀宁不容置疑的语气,他们的话还是咽了回去。
考就考吧,反正诗词策略,经史子集加起来也有六十分了。
崔秀宁道:“今日是四月三日,一个月后的五月二日开考。无论什么人,只要有唐国户籍,都可以考试。”
林必举听得心里一跳,赶紧问道:“夫人,那女子……”
崔秀宁笑道:“女子自然也可以考,两成的录取名额,留给女子。”
女子做官有什么好处?有,而且很大。首先,能够促使女子接受教育,打破无才便是德的枷锁,极大的优化人力资源。
女子的知识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层次也就高了。社会的能力,也能得到最大释放。
第二,能够打破男子统治的官场,让过于理性冷漠的官府,变得感性一些。
第三,就是性别监督,阴阳互补。有不少职务,女子比男子更加适合一些。
事实证明,少数女子参政的政府,比全是男子的政府,更加廉洁高效,也更稳定。
可是林必举等人听了,却眼皮子直跳。自古哪有女子考试做官的道理?那成何体统?女子无才便是德啊。她们只能相夫教子,焉能抛头露面,甚至充任官吏?
倘若女子做了官吏,那置丈夫于何地?置父亲于何地?置兄弟于何地?
如此以来,夫纲何存?父纲何存?于男女大防,儒家礼教大有干碍也!
哪怕只有二成的录取名额,那也大大不妥。
林必举他深吸一口气,跪下说道:“微臣,恳请夫人收回成命,女子参加科举,自古未见成例,夫人万万不可啊。”
好几个文官也跪下来,接着虎古等几个武官也跪下来,恳求道:“夫人,女子参考,万万不妥啊。”
最后,几乎所有人全部跪下来,恳请崔秀宁收回成命。之所以说几乎,是只有一个人没有恳求。
这个人是杨青雀,唐军左军师中郎将,也是唯一的女将。
虎古和杨序等武官为何要凑热闹呢?因为他们也是男人。他们不希望,女人能和男人平起平坐。
看到一百多位文武全部跪下,只有杨青雀一个女子很刺眼的站在那里,崔秀宁第一次在朝堂上感到愤怒。
这是……传说中的逼宫么?
事实上,女子参考也是李洛赞同的。历史上凡是强盛的王朝,女子的地位都不低。
崔秀宁当然更巴不得女子参考。可是无论是李洛,还是崔秀宁,都低估了男人对此事的反弹。
杨青雀暗叹一声,喝道:“你们这是干什么!我也是女将,打的仗也不少了。江钧,你说,我哪里比不得男子!为何女子做官就不行!”
跪在地上的右军师江钧,也是杨青雀的老朋友了,可是此时,他的话却不像是一个老朋友说的。
“青雀,你是女将不假,很多男子都不如你,这个我承认。但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女将?倘若不是你长的美貌,你麾下能有几人听命与你?你难道不知道,你是以色相带兵么?”
杨青雀气的花容失色,她万万想不到,一向视同兄长,平肩作战多年的江钧,竟然说自己是靠色相带兵!
“江钧!你……”杨青雀气的浑身发抖。
崔秀宁沉声道:“好了,右军师,你这话就差了,左军师靠的是本事带兵,怎么在你这就成了色相带兵?散朝后,你自己给左军师道歉吧!”
“诺!”江钧顿首道,“是臣糊涂了,口不择言,请夫人责罚。”
崔秀宁冷笑道:“你们莫忘了,我也是女子,难道我眼下摄政,靠的也是色相么?”
一百多大男人顿时惴惴不安,连说不敢。
崔秀宁忍住怒火,微笑道:“让女人参考科举,虽然是君侯定下的,但所谓忠言逆耳,诸卿的谏言,我和君侯当然不会不听。好吧,那女子暂时不得参考。你们的请求,我准了。”
“谢夫人,夫人明见!”
“夫人英明!”
“夫人真是从谏如流,女中尧舜!”
一百多个男人跪在地上送上一顶顶高帽子,显得很是激动。
“诸位起来吧,站着说话。接下来,就说说誊写古书竹简的事……”崔秀宁一句话就轻轻换了话题。
林必举道:“启禀夫人,这批古书孤本,事关华夏之本,重要之极。主公能得到,乃是天眷唐国,天意所归啊!臣已经命人修好存放简书的石格,用炒熟的沙子密封,确保万无一失。”
“再则,誊写副本之事,微臣会亲自遴选十个善书之人,一笔一划的临摹下来。等到从中原请来古文大家,再誊写出楷书。”
崔秀宁笑道:“很好,林卿考虑的很是周到。此时就这么办了。切记,誊写副本时,要严密看护,有损坏简书者,从重惩治!”
“诺!”
又勉强议了几件事,崔秀宁就宣布退朝。
等到众官离开,崔秀宁才发现出了一身冷汗。她的笑容此时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回到内宅时,甚至被门槛绊了一下,差点摔倒。
崔秀宁回到卧房,关上门,满满灌了一杯凉茶,呆坐半天,兀自心中恼怒。
朝堂上的一幕,到现在还清晰的在眼前浮现。
“妈蛋…混账!”崔秀宁再也忍不住的骂了一句。
她早料到有反对意见,可是万万想不到除了本身是女子的杨青雀,众人竟然全部下跪恳求。
传统保守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强大到崔秀宁不得不答应所谓的“恳求”。
说是逼宫或许过了,但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唐国刚刚开创,李洛和她都拥有很大的权威,可众官竟然采用“群体跪谏”的方式逼迫她改变主意,那以后呢?
崔秀宁现在才知道,搞政治真的没那么简单啊。
她现在最芥蒂的,已经不是女子不能参考的事了。而是,这种群谏的苗头。
看来,只要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事,文官和武将会联合起来,不分再分彼此。这才是最可怕的。
为公群谏,她很乐意看到。可是为了群体私利群谏,不行!
这种苗头,一定要打压下去!
崔秀宁想了半天,露出一丝冷笑。她给李洛写完信,就叫来特察局的李织和李绸等人。
李织等人是特察局总部的处长,也都是女子。事实上,特察局的很多骨干特务,包括眼线,都是女子。
“老师!”李织等人行礼道。
崔秀宁道:“可知道为何叫你们来?”
李织道:“是为了百官反对女子参考的事么?”朝会刚结束,她们就知道了。
“不错。说说你们的看法。”崔秀宁考验的说道。
李织首先道:“他们是为了维护男子私利,这才一起反对。弟子认为,不可姑息,此风断不可长。”
李绸道:“今日他们能为此群谏,明日就能为其他事群谏。长此以往,那就只有对他们有利的才能通过,不利的就无法通过了。”
崔秀宁笑道:‘’不错,你们这两年进步很大,不枉费我辛苦教你们一场。主意么,我也有了。但我要听听你们怎么说。‘’
李绵笑道:“老师的意思,是不是让海东的女子都知道这件事?弟子以为,可以利用特察局的手段,在女子中大肆宣扬,首先在女子最多的织造处宣扬,让女工们都知道。”
李织道:“对,就是如此。织造处上千个女工一宣扬,很快整个海东的女子都会知道,本来女子也是有机会考试做官的,但被她们的男人反对,就坏了她们的好事。她们哪里会高兴?特察局再煽煽风,她们的男人就不好过日子了。”
崔秀宁点头,“正是如此,你们策划一个周密的方案,就去办吧。”这也是她的想法。
哼,我就不信邪,你们以为来个群体跪谏,就能得逞么?不把你们压住,你们以后不要上天?
…………
李洛接到崔秀宁的信后,也很是恼怒。
他也想不到,反弹竟然这么大。
反了你们了!
李洛气的在平章官邸摔了一个茶杯。二成的录取名额,你们都反对。可见,其私不可问矣!
李洛决定女子参加科考,出发点和崔秀宁并不完全相同。他无心改变男尊女卑的现状,他也没有这么伟大。
他纯粹是站在国家利益和民族文明高度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一个连女子都要通过制度设计刻意压制的民族,会有最优秀的文明?扯淡。
刻意压制女子,蒙蔽她们,让她们“无才”,那压制的其实是国家的力量。让一半的人力资源,无法发挥聪明才智。
唯一的“好处”,无非是满足了男子的虚荣心。
这不是傻吗?一群没有受过教育,见识浅薄的女子,会有多少民族精神?会懂得国家大义?她们教出来的子女,能有多高的素质?
就算相夫教子,那也没有足够的能力。
允许女子考试,让她们看到希望,并不是为了让她们做官吏。而是促使她们读书明理,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
光开学堂让女子上学并没有多大用。科考都不允许,我一个女子上学何用?就算上了学,也没必要好好学习。
就像后世一样,倘若不让女孩子参加高考,就算强迫她们参加义务教育,她们也绝对会混日子,而不是刻苦学习。因为没有希望。她们读书明理没有动力,就只能继续无才便是德了。
哪怕从阴阳相济的角度看,禁止女子科考,也是不符合道家思想的。
所以,李洛才决定让女子参加科考,但录取比例控制在二成。谁成想,竟然满朝文武反对!
出台一个反传统的政令,向来是在政权初创期阻力最小。倘若在这个时期都无法推行,那随着政权的稳定,阻力只会越来越大。
可以肯定,现在都搞不定这个,等李洛一旦真的坐了天下,就更难搞定了。因为到时他会遭到千千万万人的反对。
李洛绝对不会惯着他们,绝对不允许自己像明朝中后期的皇帝那样,被文官集团绑架。
这个苗头,一定要掐灭。
李洛并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但要看谏言是否出于公心,是否志虑忠纯,臣子出自私心的谏言,哪怕是死谏,他也不会采纳,甚至要惩处。
虽然崔秀宁已经采取了措施,但李洛还是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令旨”,让亲卫秘密送回海东。
…………
这几天,海东的女子,很多都听说了一个消息。夫人本来允许女子参加考试,一旦考中,就有可能吃“皇粮”,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可是,却被朝堂上的大老爷们劝谏了。
在女特务们的煽动下,首先是织造处的织工们不满了。
她们在织造处做事,眼界比一般在家务农的女子要高,见识也多一些。其中还有少数是认识字的。她们知道了这件事,哪里会无动于衷?
在她们的渲染下,不到十天,整个海东的女子都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官员和将领们的日子,就有点难过了。
女子社会地位低不假,可是家庭地位,却未必真的低。甚至气管炎的男子也不在少数。
林必举这天回家,一眼看见最喜爱的小女儿颖儿嘟着小嘴坐在窗前,看见他这个父亲,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笑脸相迎。
而他的发妻蔡氏,脸色也不太好看。
“死妮子,你爹回来了,你哑了么?”蔡氏对颖儿呵斥道。颖儿年纪只有十三四岁,平时也看书习字,算是极少见的小才女。
平时,颖儿也是很乖巧的,可是今天有点反常。她站起来瓮声瓮气的说了声“爹爹回来啦”,就甩着脸子进了自己的闺房。
林必举摇头,颖儿怎么了?身子不快?
“颖儿这是何故?”林必举皱眉问道。
蔡氏没好气的说道:“哼,何故?还不是因为你这个上卿,相国?你之前在朝堂上带领百官跪请夫人,让夫人收回允许女子科考的君令,是也不是?”
林必举一愣,“确有此事。女子考试大为不妥,好在夫人从谏如流……”
蔡氏苦笑道:“你呀,你得罪了唐国多少女子?就是咱家颖儿,如今都记恨你了。还有你外甥女,今日也来说你这个舅舅的不是。”
林必举勃然怒道:“岂有此理!老夫为了国事,她们竟敢如此放肆……”
“好了好了!”蔡氏也怒了,“夫君,这不是在你的官衙,你何必如此不近人情!颖儿从小跟着你学书识字,心气颇高,常常遗憾自己不是男子,不能出人头地。你那外甥女也是如此。”
“如今,君侯夫人开恩,允许女子科举,这是哪朝哪代都没有过的恩典呐。以颖儿的聪明,再过几年,就算甲等考不上,乙等考不上,丙等总是妥妥的,一个从九品就到手了!”
“她有了官身,不比闷在家里绣花强?就算嫁人也能嫁个好人家,将来也不会受欺负。林家多了一个官吏,难道不是好事么?”
“你这么一闹,不但坏了她的念想,坏了你外甥女的念想,还坏了多少女子的念想?她们心中岂能不怨?你那外甥女,连我这舅母都怨上了。”
“还有,夫人也是女子,你如此谏言,夫人如何不恼?也就是夫人仁慈,倘若是武后那样的,你如此不懂事,就算不杀你,这相位也没了。”
蔡氏也是知书达礼的女子,一番话说得林必举又是羞恼又是无奈。
“哎呀夫人!这自古以来,女子便不能做官。我唐国倘若女子也能科考,将来国家岂有宁日?”
蔡氏听了更是恼怒,“女子怎么了!倘若我年轻十岁,我也去考了!也未必不中!则天皇帝在位,天下也没乱了去。怎么,几个女子做官,你们就吓成这样?”
林必举顿时头大如斗。
同样的一幕,上演在不少官员将领家中。
都烈的家里,很久没再骂他的高丽妻子,今日又开始骂骂咧咧了。
“嫁你这个杀千刀的西国流民,真是倒了血霉。这才过多久好日子,你们这些男人就开始折腾。你仗着自己识字,从小就教授颜隼和颜婵,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读过书。”
“如今倒好,颜隼跟着君侯,倘若婵儿考了科举,夫人抬抬手,就是一个极好的官身。儿子为武将,女儿做文官,岂不让人眼红?”
“你这杀千刀的,却偏偏跟着一群迂腐之人起哄,跪了求夫人收回成命。女人就不许吃官粮了?老娘给你生了儿女,不比你强?你当将军,隼儿当队长,婵儿就不能做个文官?”
都烈被说的哑口无言,他想反驳,可看着女儿的样子,又反驳不出。
已经十五岁的完颜婵眼睛红红的看着都烈,可怜巴巴的说道:“爹呀,这事就没有转机了么?俺,俺真的想试试。”
都烈叹气道:“哎,当时林必举一跪下劝谏,你爹也觉得很有道理,哪有女子科举的道理,也就没多想的跪了一起劝谏。婵儿啊,你别气了,郎主之前答应过,让你跟着夫人,这就是出身,不比考试强百倍?”
完颜婵摇摇螓首,“可俺就是想考一次……”
都烈突然有点后悔了,自己一个武将,瞎跟着起什么哄?女人做官就做官,又能咋的?
凡是家里有女儿有姐妹的官员将领,大多都遭到了女性家属的白眼。
ps:这一章,可能会引起很大的争议,可能会有朋友不满让女子科考。但是我觉得,允许少数女子参政,于国于民肯定是好事。当然,毕竟是古代,要把握一个度。这也是破除理学的开始。所以,这不是什么女拳,蟹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