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阳未盛人间犹寒,浅金细光只能在满地湿淋的青砖石面上薄薄附上一层,脚一踩瞬间碎成千万片,片片大小不一却无一不倒影着青川牵着叶寒经过的画面。
而这厢,陈福也早到了太极殿前的九重高台,正将青川说的话照搬不动一字一句都说与郑世之听,就连话中语气的重音处都说得一处不差。
“……让他这段时日在家好生、好生给朕反省近日之事,别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都读呆、读傻、读进狗,肚,子里了。”
陈福照本宣科将青川口谕说完,板着的脸也如川剧变脸般立刻恢复原样,满脸含笑,笑不深不浅,在笑又仿若无笑。
“郑大人,陛下已赦免了您,您可以起来回去了。”
跪在地上的郑世之缓缓抬起头来,嘴唇已见乌色,但听后仍执拗不肯起身,倔强回道:“陛下虽饶恕了我,但我身为谏官,未能劝谏陛下回心转意,实为失职,甘愿自罚于此长跪不起,还请公公如实转达陛下。”
还真是个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这般顽固不化怪不得陛下不愿见他,陈福心下如是想着,他自是不会将郑世之此话回禀给青川,这点事都处理不好陛下要他这个首领太监干嘛。
陈福站在郑世之面前,满脸堆着笑,随和说道:“郑大人一片忠心老奴钦佩不已,但不知郑大人是否不嫌老奴身份卑微,听老奴与您说几句话?”
“公公乃陛下贴身内侍,按北齐官阶属正三品,比下官这个从五品的谏议大夫还要高出两级,‘卑微’两字,下官实在当不起,公公有话还请但说无妨。”
郑世之虽是谏官世家出身,但家境着实清贫,自幼多与贱籍贫者为邻,没少受之救济照顾,所以并未有像许多世家子弟那般自视高人一等,所以对陈福这种被士大夫瞧不起的阉人也是以礼相待,平等视之,而这也不由令陈福改观不少,有心想帮他一把。
“老奴是看着陛下出生的,陛下是什么样的脾气性子这全天下可能没有比老奴更清楚。陛下雄才大略志存高远,是一代中兴之主,老奴虽不懂朝政社稷,但也明白陛下要的是能替他出谋划策治国□□的能臣,而不是一个只会盯着他床榻之上的庸臣。”
郑世之忽抬起头来,被冻得面色苍白的脸满不惊色,心下更是动荡不堪,因为陈福这一番话不禁让他想起方才皇后娘娘临走前与他说的那一番话,“郑大人,你一腔赤诚忠心不假,可惜……你的赤诚忠心用错了地方。”
难不成他这次……真的做错了?郑世之心下不禁问着自己。
见郑世之面上有反省之色,陈福便知这个书呆子还不是无可救药,继续提点道:“陛下既下旨让你回家好生反省,那这段日子你就在家好生反省便是。好生想想陛下与你说的这番话,反省反省近日所做的这一系列事,莫再被人当枪杆使了。”
犹如醍醐灌顶,郑世之猛然惊醒,脸上苍白全成了死白一片,真是毫无半点血色,整个人就像是见着鬼一般,紧接着郑世之细弱身板便不住打起摆子来。
陈福见状,连忙找来身旁两小太监将郑世之扶起,给他盖上毯子并找来太医给他瞧了瞧,说只是受了寒并无大碍这才放心派人将他送了回去。
“公公,高台风大,我们还是早点回去吧!”一旁面额方圆的小太监走近与陈福小声说道。
他叫陈禄,是陈福回宫后收的徒弟,也是今日受陈福之命前去长宁宫通告此事的小太监,虽然他到现在也不知陈福让他去做此事的缘由,自然也不懂那个被罚跪的郑世之早已离去为何陈福却站在太极殿前久久不走。
陈福看了一眼站在自己右侧前方的陈禄,笑着问道:“禄儿,你说人处于世,什么最重要?”
“钱,权。”陈禄不假思索回道。
“……”,听后陈福不禁笑着摇了摇头,知自己这个徒儿会错自己的意思了,解释道:“为师是说,人世飘浮,该持何心行走世间?”
这个问题,陈禄从未想过,他不过是这重重宫墙里连个名字都叫不出的小太监,渺渺浮萍而已,活着不过随波逐流,混过一天是一天罢了,又怎会想这么深刻的问题。
陈禄未回,陈福也未再问,只把视线又重新投向郑世之离去的方向,说道:“人处于世,法则不外乎有二:一是存好心,二嘛,就是得多长几个心眼,知道为什么吗?”
陈禄死气沉沉的脸难得起了一丝活力,沉思片刻后认真回道:“您曾说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因为谁也料不定这无常世事,谁富谁穷,谁输谁赢,但存点好心做点好事总是不会有错的,至少不会结仇遭人报复。”
陈福满意点了点头,又继续问道:“那后者你又是何解?”
“……”,这次陈禄久久没有回答,脸上好不容易才有的一丝活力瞬间如灯熄灭,又恢复成原来的死气沉沉灰蒙一片。
在宫里这么多年,“心眼”这个东西随处可见,但却不是什么好东西,害人杀人都从这两个字起,他被害过被杀过,当然他也害过人杀过人。“心眼”这两个字在他心里实在太脏了,他不想再从自己口中说出来弄脏了陈福的耳朵。
陈福也是从陈禄这般年纪过来的,深宫里的险恶肮脏他也经历过,陈禄不愿说他也自是理解。他看着一直站在自己右侧前方的陈禄,宽慰道:
“人若有一颗坏心,哪怕只生一个心眼也够祸害无穷的;若有一颗好心,多长几个心眼又有何妨。可你看今日这位郑大人,他有一个颗忠君不二的好心不假,可惜却一点心眼都没有,活活被人利用一番差点还害了自己,所以说‘心眼’这东西本身无关好坏,关键还是看人这心是好还是坏。”
人站高台,阴风直从西北方向吹来,而陈福周遭却无半点寒风袭身,只因站在他右侧前方的陈禄以肉身为屏替他挡去了所有寒风。这孩子就是这样,看似冷若冰霜,心却是个热乎的,默默对人好但却什么都藏在心里不说。
其实陈禄有今日这样冰冷的性子也不怪他:
当年吴越二王生叛攻入皇宫,乱军把持宫禁几个月里有多少可怜的宫女被□□致死,而这其中便有陈禄刚满十三岁的妹妹。后陈禄持刀替幼妹报仇,却反被擒住。乱军为泄愤,将他与幼妹尸体一同吊在树上,每日鞭打辱虐,待陛下率军攻入皇宫这乱军丧尽天良的暴行才被制止。
也是在那时,他注意到这个被打得奄奄一息却抱着自己幼妹尸身嚎嚎痛哭的少年,后来他收了他当徒弟,重新取名为陈禄,可名可重起,但心死的人却难以重生,陈禄一直自责自己未能保护好幼妹,不肯原谅自己不愿走出来,每日活着若行尸走肉般,他虽开导数次但也不见效,可今日一见也不尽然。
“你有一颗好心,可深宫诡谲,我也不能护你一辈子。记着多长几个心眼保护自己,就算有一日我不在了,你也能好好活着。”
在这座冰冷的皇宫里冷了这么久,陈禄不太习惯这种猝不及防的温情,只能本能低下头不说话,以木讷掩饰自己控制不住的满心酸涩。
融雪天再冷也不怕,只要把压在人身上心里的积雪寒冰消融去就好,陈福望着满空金耀灿阳,深吸了一口与之甚是不相适宜的寒凉气,然后心情大好对陈禄说道:“出来这么久也该回去了,对了,陛下和皇后娘娘你们这群小兔崽子伺候得可好?”
融水浸苔,青阶甚滑,陈禄悄无声息伸出手来扶着陈福向下走着,语气还是冷冷淡淡如常,“陛下和皇后娘娘早已离开了成德殿回了长宁宫。义父,我们是不是也该直接去长宁宫?”
陈福突然停下脚步,看着低着头不敢看他的陈禄,心下大喜,这可是这孩子第一次叫他“义父”,看来他是真的走出来了。
“陛下有皇后娘娘陪着,等会儿去长宁宫也不迟,我们先回一趟成德殿,皇后娘娘今日来时给义父带了一盒八宝豆沙团子,还是热乎的,最适合这冷得冻骨的融雪天吃,我记得你不是最喜欢吃这些个糯米做的团子吗?”
“……嗯!”
陈禄还是低着头闷闷回了一声,双脚虽仍不停向前走着,步子却不如之前那般稳,只因心下想着事来。
他原是黔州黎县人,那里多山潮湿宜种糯稻,住在那里的人餐餐都以糯稻为食。他记得每次做饭时,阿爹会将冒着腾腾白汽蒸好糯米的大蒸笼从锅中端出来,然后阿娘就会用一双灵巧的手将粒粒分散的糯米团成圆,或包几片自家熏的腊肉吃,又或自己拿着糯米团沾糖吃,他和妹妹最喜欢后者,每每为此都要争上一番。
时过境迁历经坎坷,没想到再次吃到类似家乡的食物却是贵为一国之母的皇后娘娘所做,只不过这糯米团做得太甜了,幼时家贫哪舍得放这么多糖,不过还是那么好吃,很像阿娘做的味道。
“皇后娘娘也有一颗好心。”
吃完一颗八宝豆沙团子,陈禄突然如此说道,陈福听后没有反驳。
这皇宫上下谁没受过皇后娘娘恩惠,就拿今日八宝豆沙团子来说,除了最上面那碟无糖适合他口味的鲜肉团子外,里面剩下的团子个数完全与成德殿奴才的人数相同,如此有心,怎不是一颗好心,而这样的事在皇宫里数不胜数。
陈福从自己碟中拿了一个鲜肉粽子给陈禄,长叹说道:“皇后娘娘是受过苦的人,最是能体谅我们这些做奴才的不易。吃吧!”
陈禄依言安静吃着没再说话,方才师父口中的叹息他得懂。
在成德殿当差,皇后娘娘他也见过很多次,这位皇后娘娘有颗好心也绝不是无心眼之人,只不过许是性格使然,有些不喜争斗,可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巍峨皇城里,这里有着这世上最至高无上的权力与想都想不到的滔天富贵,被重重宫墙阻隔在外的世人有几人不向往、不想向这里钻。
可皇权富贵就这么点,却人人都想要,谁又能做到真正的独善其身。不争,最后绝对没有什么好结果,陈禄细细咀嚼着几乎与家乡味道一模一样的鲜肉团子,脑中如此想到。
而这厢,陈福也早到了太极殿前的九重高台,正将青川说的话照搬不动一字一句都说与郑世之听,就连话中语气的重音处都说得一处不差。
“……让他这段时日在家好生、好生给朕反省近日之事,别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都读呆、读傻、读进狗,肚,子里了。”
陈福照本宣科将青川口谕说完,板着的脸也如川剧变脸般立刻恢复原样,满脸含笑,笑不深不浅,在笑又仿若无笑。
“郑大人,陛下已赦免了您,您可以起来回去了。”
跪在地上的郑世之缓缓抬起头来,嘴唇已见乌色,但听后仍执拗不肯起身,倔强回道:“陛下虽饶恕了我,但我身为谏官,未能劝谏陛下回心转意,实为失职,甘愿自罚于此长跪不起,还请公公如实转达陛下。”
还真是个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这般顽固不化怪不得陛下不愿见他,陈福心下如是想着,他自是不会将郑世之此话回禀给青川,这点事都处理不好陛下要他这个首领太监干嘛。
陈福站在郑世之面前,满脸堆着笑,随和说道:“郑大人一片忠心老奴钦佩不已,但不知郑大人是否不嫌老奴身份卑微,听老奴与您说几句话?”
“公公乃陛下贴身内侍,按北齐官阶属正三品,比下官这个从五品的谏议大夫还要高出两级,‘卑微’两字,下官实在当不起,公公有话还请但说无妨。”
郑世之虽是谏官世家出身,但家境着实清贫,自幼多与贱籍贫者为邻,没少受之救济照顾,所以并未有像许多世家子弟那般自视高人一等,所以对陈福这种被士大夫瞧不起的阉人也是以礼相待,平等视之,而这也不由令陈福改观不少,有心想帮他一把。
“老奴是看着陛下出生的,陛下是什么样的脾气性子这全天下可能没有比老奴更清楚。陛下雄才大略志存高远,是一代中兴之主,老奴虽不懂朝政社稷,但也明白陛下要的是能替他出谋划策治国□□的能臣,而不是一个只会盯着他床榻之上的庸臣。”
郑世之忽抬起头来,被冻得面色苍白的脸满不惊色,心下更是动荡不堪,因为陈福这一番话不禁让他想起方才皇后娘娘临走前与他说的那一番话,“郑大人,你一腔赤诚忠心不假,可惜……你的赤诚忠心用错了地方。”
难不成他这次……真的做错了?郑世之心下不禁问着自己。
见郑世之面上有反省之色,陈福便知这个书呆子还不是无可救药,继续提点道:“陛下既下旨让你回家好生反省,那这段日子你就在家好生反省便是。好生想想陛下与你说的这番话,反省反省近日所做的这一系列事,莫再被人当枪杆使了。”
犹如醍醐灌顶,郑世之猛然惊醒,脸上苍白全成了死白一片,真是毫无半点血色,整个人就像是见着鬼一般,紧接着郑世之细弱身板便不住打起摆子来。
陈福见状,连忙找来身旁两小太监将郑世之扶起,给他盖上毯子并找来太医给他瞧了瞧,说只是受了寒并无大碍这才放心派人将他送了回去。
“公公,高台风大,我们还是早点回去吧!”一旁面额方圆的小太监走近与陈福小声说道。
他叫陈禄,是陈福回宫后收的徒弟,也是今日受陈福之命前去长宁宫通告此事的小太监,虽然他到现在也不知陈福让他去做此事的缘由,自然也不懂那个被罚跪的郑世之早已离去为何陈福却站在太极殿前久久不走。
陈福看了一眼站在自己右侧前方的陈禄,笑着问道:“禄儿,你说人处于世,什么最重要?”
“钱,权。”陈禄不假思索回道。
“……”,听后陈福不禁笑着摇了摇头,知自己这个徒儿会错自己的意思了,解释道:“为师是说,人世飘浮,该持何心行走世间?”
这个问题,陈禄从未想过,他不过是这重重宫墙里连个名字都叫不出的小太监,渺渺浮萍而已,活着不过随波逐流,混过一天是一天罢了,又怎会想这么深刻的问题。
陈禄未回,陈福也未再问,只把视线又重新投向郑世之离去的方向,说道:“人处于世,法则不外乎有二:一是存好心,二嘛,就是得多长几个心眼,知道为什么吗?”
陈禄死气沉沉的脸难得起了一丝活力,沉思片刻后认真回道:“您曾说过,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因为谁也料不定这无常世事,谁富谁穷,谁输谁赢,但存点好心做点好事总是不会有错的,至少不会结仇遭人报复。”
陈福满意点了点头,又继续问道:“那后者你又是何解?”
“……”,这次陈禄久久没有回答,脸上好不容易才有的一丝活力瞬间如灯熄灭,又恢复成原来的死气沉沉灰蒙一片。
在宫里这么多年,“心眼”这个东西随处可见,但却不是什么好东西,害人杀人都从这两个字起,他被害过被杀过,当然他也害过人杀过人。“心眼”这两个字在他心里实在太脏了,他不想再从自己口中说出来弄脏了陈福的耳朵。
陈福也是从陈禄这般年纪过来的,深宫里的险恶肮脏他也经历过,陈禄不愿说他也自是理解。他看着一直站在自己右侧前方的陈禄,宽慰道:
“人若有一颗坏心,哪怕只生一个心眼也够祸害无穷的;若有一颗好心,多长几个心眼又有何妨。可你看今日这位郑大人,他有一个颗忠君不二的好心不假,可惜却一点心眼都没有,活活被人利用一番差点还害了自己,所以说‘心眼’这东西本身无关好坏,关键还是看人这心是好还是坏。”
人站高台,阴风直从西北方向吹来,而陈福周遭却无半点寒风袭身,只因站在他右侧前方的陈禄以肉身为屏替他挡去了所有寒风。这孩子就是这样,看似冷若冰霜,心却是个热乎的,默默对人好但却什么都藏在心里不说。
其实陈禄有今日这样冰冷的性子也不怪他:
当年吴越二王生叛攻入皇宫,乱军把持宫禁几个月里有多少可怜的宫女被□□致死,而这其中便有陈禄刚满十三岁的妹妹。后陈禄持刀替幼妹报仇,却反被擒住。乱军为泄愤,将他与幼妹尸体一同吊在树上,每日鞭打辱虐,待陛下率军攻入皇宫这乱军丧尽天良的暴行才被制止。
也是在那时,他注意到这个被打得奄奄一息却抱着自己幼妹尸身嚎嚎痛哭的少年,后来他收了他当徒弟,重新取名为陈禄,可名可重起,但心死的人却难以重生,陈禄一直自责自己未能保护好幼妹,不肯原谅自己不愿走出来,每日活着若行尸走肉般,他虽开导数次但也不见效,可今日一见也不尽然。
“你有一颗好心,可深宫诡谲,我也不能护你一辈子。记着多长几个心眼保护自己,就算有一日我不在了,你也能好好活着。”
在这座冰冷的皇宫里冷了这么久,陈禄不太习惯这种猝不及防的温情,只能本能低下头不说话,以木讷掩饰自己控制不住的满心酸涩。
融雪天再冷也不怕,只要把压在人身上心里的积雪寒冰消融去就好,陈福望着满空金耀灿阳,深吸了一口与之甚是不相适宜的寒凉气,然后心情大好对陈禄说道:“出来这么久也该回去了,对了,陛下和皇后娘娘你们这群小兔崽子伺候得可好?”
融水浸苔,青阶甚滑,陈禄悄无声息伸出手来扶着陈福向下走着,语气还是冷冷淡淡如常,“陛下和皇后娘娘早已离开了成德殿回了长宁宫。义父,我们是不是也该直接去长宁宫?”
陈福突然停下脚步,看着低着头不敢看他的陈禄,心下大喜,这可是这孩子第一次叫他“义父”,看来他是真的走出来了。
“陛下有皇后娘娘陪着,等会儿去长宁宫也不迟,我们先回一趟成德殿,皇后娘娘今日来时给义父带了一盒八宝豆沙团子,还是热乎的,最适合这冷得冻骨的融雪天吃,我记得你不是最喜欢吃这些个糯米做的团子吗?”
“……嗯!”
陈禄还是低着头闷闷回了一声,双脚虽仍不停向前走着,步子却不如之前那般稳,只因心下想着事来。
他原是黔州黎县人,那里多山潮湿宜种糯稻,住在那里的人餐餐都以糯稻为食。他记得每次做饭时,阿爹会将冒着腾腾白汽蒸好糯米的大蒸笼从锅中端出来,然后阿娘就会用一双灵巧的手将粒粒分散的糯米团成圆,或包几片自家熏的腊肉吃,又或自己拿着糯米团沾糖吃,他和妹妹最喜欢后者,每每为此都要争上一番。
时过境迁历经坎坷,没想到再次吃到类似家乡的食物却是贵为一国之母的皇后娘娘所做,只不过这糯米团做得太甜了,幼时家贫哪舍得放这么多糖,不过还是那么好吃,很像阿娘做的味道。
“皇后娘娘也有一颗好心。”
吃完一颗八宝豆沙团子,陈禄突然如此说道,陈福听后没有反驳。
这皇宫上下谁没受过皇后娘娘恩惠,就拿今日八宝豆沙团子来说,除了最上面那碟无糖适合他口味的鲜肉团子外,里面剩下的团子个数完全与成德殿奴才的人数相同,如此有心,怎不是一颗好心,而这样的事在皇宫里数不胜数。
陈福从自己碟中拿了一个鲜肉粽子给陈禄,长叹说道:“皇后娘娘是受过苦的人,最是能体谅我们这些做奴才的不易。吃吧!”
陈禄依言安静吃着没再说话,方才师父口中的叹息他得懂。
在成德殿当差,皇后娘娘他也见过很多次,这位皇后娘娘有颗好心也绝不是无心眼之人,只不过许是性格使然,有些不喜争斗,可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巍峨皇城里,这里有着这世上最至高无上的权力与想都想不到的滔天富贵,被重重宫墙阻隔在外的世人有几人不向往、不想向这里钻。
可皇权富贵就这么点,却人人都想要,谁又能做到真正的独善其身。不争,最后绝对没有什么好结果,陈禄细细咀嚼着几乎与家乡味道一模一样的鲜肉团子,脑中如此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