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9 摧心肝太后道原委, 殃池鱼皇帝遭明拒
皇帝应声和黛玉去了,太皇太后坐了一刻,吩咐奶妈子:“郡主乏了, 服侍她安置去罢。”
等人都去了, 这才瞧着东太后, 无奈地叹息了一回。“你要我只能怎么说你?”
两人做婆媳这些年, 多少话也该说尽了。不是没有语重心长地劝她, 也得她肯听, 这话说出去才有效用。
东太后低着头闭口不言, 太皇太后会说什么, 她一早猜到了。只是那些劝人大度的话,她早听得耳朵起茧子,如今再说, 无非是徒增笑料。
“你扪心自问, 这些年在宫里你过得好不好?”太皇太后语气中透出深深的失望,从前总对她有期待,想着是慕容氏正经迎进来的皇后, 兴许善待她, 能叫她放下心里的恨意和奢望, 然而终不能够。
面对这么个一条路走到黑的人, 她显得极痛心疾首:“你是皇后之尊,养了三个儿子两个姑娘,有了这些体面,仍有不虞之处。已经吃过苦了,何必再把小辈牵连进来, 再受一遭同样的罪?当日你把淑妃送进潜邸, 我就劝过你, 别做这事,只怕是吃力不讨好。如今你瞧瞧,一朝折了贵妃和淑妃两个姑娘的一生。就这么着你还不足,把个憨蠢不知事的小姑娘领进来。你这么做,和举着刀的刽子手有什么两样?”
太皇太后拉着黄三姑娘,手掌贴在她背上,推着她往前去,好让东太后瞧仔细:“你瞧瞧这张脸,看看这双眼睛,多明亮干净。这么个心无城府的人,把她送进内廷,猜猜罢,多少时日足够旁人将她生吞活剥?”
知事的都遣出去了,在人前太皇太后为东太后留足了脸面,私底下却放了狠话。她这脑子和心胸,若不趁早把她打醒,太皇太后真是怕极了。怕她再暗下黑手,把从前对废帝做的事再做一回。
皇帝和太上皇两个人不一样,他没得过且过做糊涂家翁的心。若真叫他知道了,只怕当即就发落了,绝不会善罢甘休。终究是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孩子,太皇太后也不想她在亲儿子手掌葬送余生。
太皇太后的话无疑说中了东太后最痛苦的一段旧事,当着婆母的面,她也忍耐不住,绞着手帕怔怔地落下泪来,可见是伤透了心肠,恨毒了肺腑。
“我过得不好……是了,原来您也知道我过得不好。”她倚在架子上,拉着纱帘浑身发颤,哽咽得几乎没法开口说话:“但那又如何了,好不好的不打紧,女人这一辈子原也不是为着自己活。皇上因我而对北静王府心有防范,这道墙是越不过去了。当年我是王府嫡女,也割舍了前事入宫。煎熬这些年,难道是为了眼瞧着母家败落?老祖宗,您知道,经了废帝一事,北静王府再也承受不起了……”
若有法子,谁想以色侍人吹枕边风呢?然而胞弟无能,胞妹嫁了废帝余生无望,她这做姊姊的不为他们图谋,难道眼睁睁看着北静王府就此折损陨落?
“你当皇帝是什么人?”太皇太后不能反驳她这想法是错的,如果当日继承大典的事孝义王或是谨庄王,一切都会截然不同。可偏偏如今坐在大位上的是慕容永宣,他一心想当个千古流芳的好皇帝,重用外戚这事绝不会出现在他身上。东太后的想法应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可惜力使错了地方。
崩溃也只是一瞬间,东太后很快收拾了情绪,此刻已不再落泪,拿着帕子揩去面上泪痕,凄然道:“无论成不成,我总是试着去办。”
事在人为,淑妃不成了就换玉姼,这么多姑娘,难道没一个能入皇帝的眼?
她这份一条路走到黑的孤勇,令太皇太后倍感无奈。她靠到迎枕上,瞧东太后时眼里充满疲倦:“我只劝你最后一回。别把黄三姑娘推出去,别逼得皇帝恨透了你,连最后一丝母子情分都没了。我经受过独宠一人的时候,这是慕容氏骨子里的家传。如今皇帝已经寻着她了,他连贵妃和淑妃都容不下,难道还能容下一个新入宫的玉姼?话只说到这里,我也没别的能再教你,自己个儿慢慢去悟罢。”
太皇太后要她回宫去悟道理,就和变相的禁足没差别。有个孝字压在头上,皇帝不能发落她。但太皇太后是做婆婆的,婆母要调理儿媳,多大年纪了都得受着,这也是个孝字。
“我还没对她怎么样……”东太后扯了扯嘴角,心里有些悲凉:“您和皇帝就这么上赶着护着。当年……太上皇纵容左太贵人,宠得她不分尊卑上下,数次打我的脸。那时候老祖宗怎么不站出来护一护我?”
有时候她也会怨恨嫉妒太皇太后。嫉妒她得了先帝一辈子疼爱,自有了她,先帝眼里就再没别人。如今林氏也是如此,还没进宫入主坤仪,就引得皇帝要荒废六宫。凭什么就她过不人不鬼的日子?
“心不正,就是别人想怜惜你,也得掂量着来。废帝的眼睛坏了那些年,还不能平复你心口的怨气……我若再袒护你,废帝和西太后焉有命在?东太后,人不能做得太绝!”
太皇太后言尽于此,再不想和东太后说半个字。东太后瞧出来了,也没发憷。自她进宫那日起就知道,她是孤身一人,只有自己爱护自己,别指望旁人来关切。
她动了动嘴角,挂着讥笑与东太后行礼跪安,自转身去了。虽败犹胜,脊背挺得笔直,瞧着是一等一的端庄贞肃。太皇太后瞧着,心中难免有些不忍。她心道,倘若当年没择东太后入宫,兴许她能活得更好些。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整个人都叫四方青琐[1]扭曲得不成样子。
黛玉正张罗人摆饭,皇帝拦住了她,拉她在一旁歇着。黛玉道:“您这是做什么?”
“没听老祖宗说?你是咱们宫里的娇客,不是来干活的。”皇帝借着太皇太后的大旗,说话相当义正辞严:“内廷里有的是奴才,不需要你做这事。”
黛玉站在他身边斜眼睨他,像是对这话很不屑似的。
皇帝瞧得清楚,却没避躲,任她打量:“我说这话哪里错了,你倒不满意?”
“我哪敢不满意?”瞟他一眼,把一条手帕拿在手里来回地抽拉。“皇上如今知道我是客了,当日使唤我布菜也不见犹豫。”
皇帝觉得有点头疼。多久前的事了,那时她才进宫,皇帝见了林家的人就厌烦,不知怎么心魔骤生,倒和个小姑娘过不去。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自己当初做事没细思量。那时候他也没想过会折在林黛玉手里,以至于眼下后悔不及。
“我……”见着一道玫瑰紫的身影从暖阁里出来,皇帝止住话茬,余下的话暂且咽回肚子里。
东太后打眼望过来,不由冷笑。才出了暖阁就站在一起,真是好登对的一对儿璧人。
皇帝朝她颔首:“娘娘。”
黛玉也跟着屈膝:“东太后娘娘。”
东太后不理他们,也不叫起,瞧着黛玉半蹲着,像是很解气似的。若可以,她真想瞧着林黛玉一辈子就这么屈身见人。可惜不能了,皇帝捧着她。
这不,她不开口,皇帝干脆亲自上手,虚扶着黛玉的手肘把人托起来。
黛玉被东太后看得心里发毛,被皇帝碰到的地方简直像是火燎了,一抽抽地疼。
“林姑娘,你身边的人是皇帝。”东太后忽而开口,眼里盛着笑意,那笑却是掺杂着恶意的:“都道故人心易变[2],姑娘,你记着我这句话。”
平白无故地,她说出这样的话图?别人不高兴了,难道她就高兴了?不等黛玉答话,皇帝率先开口,却不是对着东太后,而是对着宫人:“娘娘乏了,服侍娘娘回坤仪宫去歇息。”
东太后临出门前的笑意令人望之生寒。
黛玉知道她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也知道她为什么说这话来挑拨。皇帝的心思半点没掩饰,几乎是内廷里心照不宣的秘密。可笑之处在于,她没答应,也没回复,东太后就当已经定了,直不笼统地表达自己不乐意。
黛玉唇角噙着笑不说话,手紧紧握着,指甲嵌入掌心,一阵阵锐利细微的痛,倒叫人更清醒了。
“我不是那样的人。”皇帝显然发现了东太后蓄意离间,后脊背上升起一股凉意,几乎是立刻解释:“你别误会。”
“我误会什么?”黛玉不看他,打定主意不想再瞧见他,冷着脸说话:“这话皇上不该对我说,对着东太后娘娘说是正理。皇上是什么人,有什么心,原也和我没干系。我不过是臣工之女,进宫来也是为了陪伴漾漪郡主,旁的事旁的人与我不相干。再过些日子我家去了,想来这辈子再没进宫的机会了。皇上趁早离我远些,再毁了您的清誉,我万死也难辞其咎。”
“你……”
她没给皇帝说话的机会,眼见着菜齐了,迈步往暖阁去,隔着菱花门道:“老祖宗,膳齐了。”
※※※※※※※※※※※※※※※※※※※※
青琐[1]:指宫廷,也指富丽堂皇的房屋楼舍。
故人心易变[2]:出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原句是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首词打头一句非常出名,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为没看过他不想弯的小天使解释一下。
东太后出身北静王府,是嫡长女,闺名水润。西太后出身左相府,嫡长女,闺名左清婉。左太贵人是西太后的庶妹,闺名左淑婉。当年东西两个太后和太上皇是青梅竹马,太上皇真爱是西太后。但是先帝死得太早,来不及稳固太上皇的地位,于是为了安稳朝堂,他娶了东太后当皇后,西太后则为沅妃。西太后怀了长子慕容永宽也就是废帝后,东太后非常怨恨,于是下了毒,以至于废帝生下来就是瞎子。太上皇为了稳定前朝后宫,招了左太贵人入宫,一宠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废帝继位,才尊水润为东太后,左清婉为西太后。后来废帝被废,慕容永宣也就是男主登基,太上皇带着西太后退居颐和园。东太后还是住在坤仪宫里,借此彰显自己是正统。
皇帝应声和黛玉去了,太皇太后坐了一刻,吩咐奶妈子:“郡主乏了, 服侍她安置去罢。”
等人都去了, 这才瞧着东太后, 无奈地叹息了一回。“你要我只能怎么说你?”
两人做婆媳这些年, 多少话也该说尽了。不是没有语重心长地劝她, 也得她肯听, 这话说出去才有效用。
东太后低着头闭口不言, 太皇太后会说什么, 她一早猜到了。只是那些劝人大度的话,她早听得耳朵起茧子,如今再说, 无非是徒增笑料。
“你扪心自问, 这些年在宫里你过得好不好?”太皇太后语气中透出深深的失望,从前总对她有期待,想着是慕容氏正经迎进来的皇后, 兴许善待她, 能叫她放下心里的恨意和奢望, 然而终不能够。
面对这么个一条路走到黑的人, 她显得极痛心疾首:“你是皇后之尊,养了三个儿子两个姑娘,有了这些体面,仍有不虞之处。已经吃过苦了,何必再把小辈牵连进来, 再受一遭同样的罪?当日你把淑妃送进潜邸, 我就劝过你, 别做这事,只怕是吃力不讨好。如今你瞧瞧,一朝折了贵妃和淑妃两个姑娘的一生。就这么着你还不足,把个憨蠢不知事的小姑娘领进来。你这么做,和举着刀的刽子手有什么两样?”
太皇太后拉着黄三姑娘,手掌贴在她背上,推着她往前去,好让东太后瞧仔细:“你瞧瞧这张脸,看看这双眼睛,多明亮干净。这么个心无城府的人,把她送进内廷,猜猜罢,多少时日足够旁人将她生吞活剥?”
知事的都遣出去了,在人前太皇太后为东太后留足了脸面,私底下却放了狠话。她这脑子和心胸,若不趁早把她打醒,太皇太后真是怕极了。怕她再暗下黑手,把从前对废帝做的事再做一回。
皇帝和太上皇两个人不一样,他没得过且过做糊涂家翁的心。若真叫他知道了,只怕当即就发落了,绝不会善罢甘休。终究是自己从小看到大的孩子,太皇太后也不想她在亲儿子手掌葬送余生。
太皇太后的话无疑说中了东太后最痛苦的一段旧事,当着婆母的面,她也忍耐不住,绞着手帕怔怔地落下泪来,可见是伤透了心肠,恨毒了肺腑。
“我过得不好……是了,原来您也知道我过得不好。”她倚在架子上,拉着纱帘浑身发颤,哽咽得几乎没法开口说话:“但那又如何了,好不好的不打紧,女人这一辈子原也不是为着自己活。皇上因我而对北静王府心有防范,这道墙是越不过去了。当年我是王府嫡女,也割舍了前事入宫。煎熬这些年,难道是为了眼瞧着母家败落?老祖宗,您知道,经了废帝一事,北静王府再也承受不起了……”
若有法子,谁想以色侍人吹枕边风呢?然而胞弟无能,胞妹嫁了废帝余生无望,她这做姊姊的不为他们图谋,难道眼睁睁看着北静王府就此折损陨落?
“你当皇帝是什么人?”太皇太后不能反驳她这想法是错的,如果当日继承大典的事孝义王或是谨庄王,一切都会截然不同。可偏偏如今坐在大位上的是慕容永宣,他一心想当个千古流芳的好皇帝,重用外戚这事绝不会出现在他身上。东太后的想法应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可惜力使错了地方。
崩溃也只是一瞬间,东太后很快收拾了情绪,此刻已不再落泪,拿着帕子揩去面上泪痕,凄然道:“无论成不成,我总是试着去办。”
事在人为,淑妃不成了就换玉姼,这么多姑娘,难道没一个能入皇帝的眼?
她这份一条路走到黑的孤勇,令太皇太后倍感无奈。她靠到迎枕上,瞧东太后时眼里充满疲倦:“我只劝你最后一回。别把黄三姑娘推出去,别逼得皇帝恨透了你,连最后一丝母子情分都没了。我经受过独宠一人的时候,这是慕容氏骨子里的家传。如今皇帝已经寻着她了,他连贵妃和淑妃都容不下,难道还能容下一个新入宫的玉姼?话只说到这里,我也没别的能再教你,自己个儿慢慢去悟罢。”
太皇太后要她回宫去悟道理,就和变相的禁足没差别。有个孝字压在头上,皇帝不能发落她。但太皇太后是做婆婆的,婆母要调理儿媳,多大年纪了都得受着,这也是个孝字。
“我还没对她怎么样……”东太后扯了扯嘴角,心里有些悲凉:“您和皇帝就这么上赶着护着。当年……太上皇纵容左太贵人,宠得她不分尊卑上下,数次打我的脸。那时候老祖宗怎么不站出来护一护我?”
有时候她也会怨恨嫉妒太皇太后。嫉妒她得了先帝一辈子疼爱,自有了她,先帝眼里就再没别人。如今林氏也是如此,还没进宫入主坤仪,就引得皇帝要荒废六宫。凭什么就她过不人不鬼的日子?
“心不正,就是别人想怜惜你,也得掂量着来。废帝的眼睛坏了那些年,还不能平复你心口的怨气……我若再袒护你,废帝和西太后焉有命在?东太后,人不能做得太绝!”
太皇太后言尽于此,再不想和东太后说半个字。东太后瞧出来了,也没发憷。自她进宫那日起就知道,她是孤身一人,只有自己爱护自己,别指望旁人来关切。
她动了动嘴角,挂着讥笑与东太后行礼跪安,自转身去了。虽败犹胜,脊背挺得笔直,瞧着是一等一的端庄贞肃。太皇太后瞧着,心中难免有些不忍。她心道,倘若当年没择东太后入宫,兴许她能活得更好些。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整个人都叫四方青琐[1]扭曲得不成样子。
黛玉正张罗人摆饭,皇帝拦住了她,拉她在一旁歇着。黛玉道:“您这是做什么?”
“没听老祖宗说?你是咱们宫里的娇客,不是来干活的。”皇帝借着太皇太后的大旗,说话相当义正辞严:“内廷里有的是奴才,不需要你做这事。”
黛玉站在他身边斜眼睨他,像是对这话很不屑似的。
皇帝瞧得清楚,却没避躲,任她打量:“我说这话哪里错了,你倒不满意?”
“我哪敢不满意?”瞟他一眼,把一条手帕拿在手里来回地抽拉。“皇上如今知道我是客了,当日使唤我布菜也不见犹豫。”
皇帝觉得有点头疼。多久前的事了,那时她才进宫,皇帝见了林家的人就厌烦,不知怎么心魔骤生,倒和个小姑娘过不去。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自己当初做事没细思量。那时候他也没想过会折在林黛玉手里,以至于眼下后悔不及。
“我……”见着一道玫瑰紫的身影从暖阁里出来,皇帝止住话茬,余下的话暂且咽回肚子里。
东太后打眼望过来,不由冷笑。才出了暖阁就站在一起,真是好登对的一对儿璧人。
皇帝朝她颔首:“娘娘。”
黛玉也跟着屈膝:“东太后娘娘。”
东太后不理他们,也不叫起,瞧着黛玉半蹲着,像是很解气似的。若可以,她真想瞧着林黛玉一辈子就这么屈身见人。可惜不能了,皇帝捧着她。
这不,她不开口,皇帝干脆亲自上手,虚扶着黛玉的手肘把人托起来。
黛玉被东太后看得心里发毛,被皇帝碰到的地方简直像是火燎了,一抽抽地疼。
“林姑娘,你身边的人是皇帝。”东太后忽而开口,眼里盛着笑意,那笑却是掺杂着恶意的:“都道故人心易变[2],姑娘,你记着我这句话。”
平白无故地,她说出这样的话图?别人不高兴了,难道她就高兴了?不等黛玉答话,皇帝率先开口,却不是对着东太后,而是对着宫人:“娘娘乏了,服侍娘娘回坤仪宫去歇息。”
东太后临出门前的笑意令人望之生寒。
黛玉知道她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也知道她为什么说这话来挑拨。皇帝的心思半点没掩饰,几乎是内廷里心照不宣的秘密。可笑之处在于,她没答应,也没回复,东太后就当已经定了,直不笼统地表达自己不乐意。
黛玉唇角噙着笑不说话,手紧紧握着,指甲嵌入掌心,一阵阵锐利细微的痛,倒叫人更清醒了。
“我不是那样的人。”皇帝显然发现了东太后蓄意离间,后脊背上升起一股凉意,几乎是立刻解释:“你别误会。”
“我误会什么?”黛玉不看他,打定主意不想再瞧见他,冷着脸说话:“这话皇上不该对我说,对着东太后娘娘说是正理。皇上是什么人,有什么心,原也和我没干系。我不过是臣工之女,进宫来也是为了陪伴漾漪郡主,旁的事旁的人与我不相干。再过些日子我家去了,想来这辈子再没进宫的机会了。皇上趁早离我远些,再毁了您的清誉,我万死也难辞其咎。”
“你……”
她没给皇帝说话的机会,眼见着菜齐了,迈步往暖阁去,隔着菱花门道:“老祖宗,膳齐了。”
※※※※※※※※※※※※※※※※※※※※
青琐[1]:指宫廷,也指富丽堂皇的房屋楼舍。
故人心易变[2]:出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原句是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首词打头一句非常出名,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为没看过他不想弯的小天使解释一下。
东太后出身北静王府,是嫡长女,闺名水润。西太后出身左相府,嫡长女,闺名左清婉。左太贵人是西太后的庶妹,闺名左淑婉。当年东西两个太后和太上皇是青梅竹马,太上皇真爱是西太后。但是先帝死得太早,来不及稳固太上皇的地位,于是为了安稳朝堂,他娶了东太后当皇后,西太后则为沅妃。西太后怀了长子慕容永宽也就是废帝后,东太后非常怨恨,于是下了毒,以至于废帝生下来就是瞎子。太上皇为了稳定前朝后宫,招了左太贵人入宫,一宠就是二十多年。直到废帝继位,才尊水润为东太后,左清婉为西太后。后来废帝被废,慕容永宣也就是男主登基,太上皇带着西太后退居颐和园。东太后还是住在坤仪宫里,借此彰显自己是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