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如此,匈奴联军一开始也没敢为难他们的俘虏。
    毕竟两千对四万,他们还是心存恐惧。
    但入夜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匈奴王左贤王毕芃率一万轻骑赶了过来。
    毕芃巡视了战俘营,发现大批夏军俘虏悠闲地在营地里溜达,天气很热,他们不着片甲,多数穿着大裤衩,散漫的像一群流氓。
    他们中很多人的脸上丝毫没有战败被俘后的羞辱、沉重,反而打打闹闹,开心地玩耍。
    一个睡眼惺忪的年轻人跑到毕芃面前,大声斥责他言而无信,说当初匈奴人甜言蜜语哄诱他们,说好的要优待俘虏,结果却食言自肥,这么热的天没有水冲凉,让他们怎么安心入睡?
    毕芃杀心骤起,他下令大屠杀从后半夜开始,到第二天中午达到高潮,到这天夕阳西下时,四万夏军战俘被屠戮殆尽。
    匈奴人没有赶尽杀绝,他们留下了至少两百名夏军士卒,这些人容貌清秀,皮肤光滑,比女人还像女人。
    暴行持续到天亮,然后这两百人中的绝大多数被虐杀。
    但仍然有幸存者。
    大约有二十多人逃回了宁州,他们添油加醋地把猎鹿山的暴行公之于众。
    换来的不是切齿痛恨和同仇敌忾,反而是彻底击毁了宁州守军脆弱的内心。
    半数以上的守军高级将领连夜逃离了他们的岗位。
    长安的北部屏障成为一座吹弹可破的沙堡。
    河东军刚刚完成部署,匈奴的前锋就出现在宁州的边界。
    河东军龟缩于钢筋混凝土堡垒里,用火枪对敌。
    战果丝毫谈不上辉煌,却也有效地遏制了匈奴人的疯狂。
    匈奴左贤王发现与其花上大气力把敌人从“带刺的龟壳”里抠出来,还不如发挥他们无与伦比的机动性长驱直入,直捣敌人的腹心。
    他情况显示,类似的带刺龟壳只存在于草原和关隘山口,大夏的腹心还是很柔软的,柔软的像中原女人白馥馥的胸脯。
    匈奴人的战役战术指挥绝对是一绝,强悍的机动力帮助他们巧妙地绕过了“带刺的龟壳”,直接面对大夏的腹心。
    但他们看到的不是中原女人白馥馥的胸脯,而是一道比所有“带刺的龟壳”更为凶残的钢铁长城。
    飞鸟川之战,在夏军坚固的工事面前一万匈奴铁骑碰的头破血流。
    正当左贤王焦头烂额准备撤退时,一支凶悍的夏军铁骑却突然窜了出来,直捅他的软肋。那是一场骑兵对骑兵的大混战。
    青鬃川上轻松碾碎皇帝的御营,使得匈奴人对夏军的骑兵不屑一顾,那些衣甲鲜亮,骑着漂亮的高头大马,拿着精良武器的皇家精锐骑兵们是那样的不堪一击。
    他们蠢笨,毫无经验,又骄狂的要命,只会凭着一股蠢劲主动跑来送死。
    真的,屠杀这样的一支军队完全没有任何的成就感。
    但是现在他们不得不重新修订对大夏骑兵的看法,这样一群衣衫不整、形如马匪的家伙战斗力可是真的不弱呢。
    他们虽然未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也着实让毕芃出了一身冷汗。
    他们败在人数太少,败在指挥不统一,败在他们只适应小规模战斗。
    匈奴人可以轻松地集结起十万骑兵在方圆数百里内打一场战役,但夏军骑兵显然做不到,他们规模太小,不适应大规模作战,他们是为小规模游击战而生。
    果然,在规模会战失败后,大夏的骑兵化整为零,开始发挥他们的长项——骚扰作战。
    他们就是一个个带刺的剑客,灵活机动地打击匈奴人,这里刺你一剑,那里割你一刀。
    没日没夜,无休无止。
    他们本是这块草原的主人,熟悉这里的一切山川地理。
    星罗棋布于草原上的那些坚固堡垒,可以给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和休息。
    零敲碎打,让强大的敌人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但这并不能让敌人屈服。
    要让匈奴人打消继续南下的念头,只能给他们一次迎头痛击。
    一万五千名河东新军秘密开赴飞鸟川,这是李默的全部家底。他们刚刚补充了弹药,士气十分高涨。
    飞鸟川有边军耗尽心血修筑的长城,有形成立体纵深防御的堡垒,这对新军作战十分有利,但这仍然是一场豪赌,作为最高统帅,李默心里很清楚他的底牌是什么。
    他的一万五千新军只有两个基数的弹药,一旦突击失败,他们只能可耻地溃败。
    这个破绽若是被毕芃抓住,下面的漏洞只能用数万将士的血肉去弥补。
    祈求滔滔的河水能阻挡匈奴人的铁骑吧,否则宁州必将蒙受灭顶之灾。
    豪赌刚开始李默就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
    战斗短促而激烈,匈奴骑兵被密集的弹药和猛烈的炮火直接打懵了脑袋。
    但负责左右包抄的两路夏军却遭到了惨败。
    匈奴人迅速退出了战场,火枪射程之外他们仍然是王。
    接下来是僵持,夏军在分析匈奴人,匈奴人也在分析夏军。
    但分析来分析去彼此都是一头雾水。
    然后继续纠缠扭打。
    新军的弹药很快耗尽,匈奴人却也被折磨的精疲力竭。
    然后又是紧张的对峙,新军恐惧匈奴人不顾一切的扑上来,没有枪没有炮他们只能跟敌人刺刀见红,那跟徒手搏命其实区别不大。
    匈奴人其实也不轻松,他们对眼前这堵“能喷火的墙壁”充满了恐惧。
    现在是麻秸秆打狼——两条头怕。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每天早上匈奴左贤王毕芃都会骑着马顺着城墙散步,他远远的观察这堵高墙,希望找到破解他的办法。匈奴的斥候则走的更远,他们试着绕过这堵墙,却没有成功,这道墙似乎长的无边无际。
    三天之后,毕芃仍然没有想到破解之道,他叹了口气,哀伤地对他的部下说:“朋友们,我很无奈地告诉你们,我们可能已经输了。耽误了这么久,墙后的夏军肯定已经做好了部署,我们的战机已经失去了。纵然冒险突破这堵墙,我们也不会有什么收获,谁敢保证后面没有第二道、第三道墙呢?
    “我当然知道修筑这样一堵墙并不容易,但即便没有,他们还有大河作为天险,还有天宁关这样的险关,还有坚固的宁州城,还有许许多多需要我们耗尽心力去攻克的险关要隘。而我们,诸位应该知道,在青鬃川的胜利之后,我们就已经丧失了我们的优良传统,上上下下都变得无比浮躁,我们根本没有耐心去克服那些地方。所以,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见好就收。以后,我们还是在他们的皇帝身上多做文章,靠敲诈勒索来谋取利益吧。”
    战无不胜、凛若战神的匈奴左贤王毕芃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让上上下下都感到沮丧,匈奴人决定暂时撤军。
    匈奴人撤军的那天,数百里长城上欢呼鼓舞,一起欢庆这来之不易的大胜利。
    这场仗虽胜之不武,却意义重大。
    它终于遏制住了源自青鬃川的一连串惨败,动荡的时局至此总算见到了一丝曙光。

章节目录

宁州江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楼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楼枯并收藏宁州江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