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若光有赫赫军功倒也罢了,毕竟大夏和宁家对他也不薄,以异姓称王,普天之下不过三个人。他还一人独享了宁家两个女儿。若非宁家抬举,他如何能一步天,从难顾三餐的穷小子一跃成为大权独揽,割地称雄的一代枭雄?
    宁家给了他无比的荣耀,他理当感恩戴德才是。
    但人心就是这样,永不知足。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人不仅功劳甚大,更兼用兵如神,自他统兵以来,几乎是每战必胜,赢了所有能记入史册的战役。
    凭借着赫赫战功,他成了大夏军中至高无上的军神。
    这样一个人如何不让当权者忌惮?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母子俩谈论至此莫不心情沉重,面露难色。
    那天有个年轻人对李默的军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李默固然军功赫赫,但这一切并非源自他个人的超强能力,而是他懂得使用一种特殊的力量。
    这就是新军和火器。
    火器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萧梁太祖时代就有火器的记录,宁州有火器营,大夏有神机军,还有数量庞大的新军。
    但所有的人,都没有李默对这种力量认识的深刻,运用的纯熟。在李默的眼里火器不是点缀,新军不是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力量,恐怖的力量。
    正是他掌握了这股力量,所以他才能战无不胜,成为军神。
    这个年轻人给出了一个大胆的论断:如果李默没有新军和火器傍身,他将变得黯然失色,绝不可能成为帝国皇权的威胁。
    当时太后什么话都没说,皇帝却显得十分兴奋,但他还是驳斥了那个年轻人。
    他是靠晋王等一干功勋元老的支持上位的,他不能容许有人在背地里诋毁晋王李默。
    那个年轻人很快由禁军被打发去了兵部高等步军学堂,做了一名普通的教员。
    那个年轻人就是宋中明。
    做了教员后不久,宋中明就申请编修战史,为大夏的开国功勋们树碑立传。这当然值得鼓励,大夏的江山是无数将士浴血奋战得来的,他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铭记。
    编修战史需要详实的资料做依据,这些资料需要人去收集、甄别、整理。宋中明义无反顾地承担了起来,他背上行囊,告别爹娘,踏上漫漫征程,这一去就是大半年。
    他是一个勤奋且认真的人,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他风餐露宿,足迹踏遍了大夏的州州县县,探察、走访古战场,采访亲历者和知情人。
    他写下无数的笔记,画了无数的地图,做了深入的思考,终于得出了这个石破天惊的结论。
    傅有顺听完宁睿的转述后久久不语,她心里其实是赞同宋中明的论断的,李默的赫赫军功的确是跟他擅于运用新军和火器有关,这一点太宗皇帝宁是勤、中宗皇帝宁是敬、玄宗皇帝宁买道、她的丈夫世宗皇帝宁仁功,乃至乱政的芮氏都有清醒的认识。
    遏制李默,需从钳制新军和火器开始,这是宁氏的核心机密,也确保皇权巩固的基石。
    宋中明只是一个从六品的小官,他能从纷繁芜杂、真假难辨的战史资料中窥知这个秘密,也算是难得,足见此人并非庸常之辈。
    “宋中明还是清醒的,但这件事干系到我大夏的兴衰荣辱,你不可不慎之又慎。”
    宁睿道:“儿子知道了,他自己回的太原,那也由得他。新军耗费太大,国力虚弱,府库空虚,无法进行大的投入,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儿子不能因为他是大夏的功勋重臣就乱了法度。至于说军器监,哦,齐王和楚王都建议恢复宁州制造局,由制造局主管火器制造,儿子不敢擅自做主,还请母亲示下。”
    傅有顺道:“你是皇帝,也是宁家的大宗领,当然应该由你来下决心。只是制造局原本是总社剥离出来的,再还给总社,难免让祖宗蒙羞,所以还是要慎重。”
    宁睿道:“儿子打算让襄阳侯主管机器局,让纪逡为副。母亲以为如何?”
    傅有顺道:“纪逡也就罢了,他年纪大了,为国征战多年一身的疲惫,再让他执掌神机军真是难为了他,就让他清闲清闲吧。至于说襄阳侯,他担得起来吗,我不敢说。”
    宁睿道:“襄阳侯是朕的舅舅,朕信得过他。”
    傅有顺道:“那便好。我乏了,你跪安吧。”
    从太后宫里出来,宁睿直接去了位于枢密院后面的一座小院,这里没有任何标识,大门开在一条毫不起眼的断头巷子里,门口站着两个青衣小宦官。
    宁睿倒背着手直接走了进去。
    这座不起眼的小院却是王朝的神经所系。
    苏晋在值房里正与几个人说事,见到宁睿来了,连忙迎至廊下。
    宁睿直入大堂,苏晋让左右退下,他独自上前伺候。
    宁睿喜欢直来直去,问道:“人截住了吗?”
    苏晋回:“抓到了,在庐州南面的庐江县截住的。”
    宁睿冷笑:“你们有把握带回来吗?”
    苏晋面露为难之色。
    宁睿道:“朕知道你为难,他是晋王的心腹,身上藏着太多的秘密,你们是很难把他带回长安的,但这样一个吃里扒外的逆臣让他活着实在是朕的屈辱。”
    苏晋道:“臣明白了。臣一定办的妥妥当当。”
    送走宁睿,苏晋把自己的四个心腹叫了进来。
    四人面面相觑,虽然什么都没问,却个个心知肚明。
    不久前胡志庸的家眷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被人接走,紧接着没过多久,胡志庸就叛国投敌,归降了江陵。
    皇帝为此震怒,下令彻查。
    访查司和左寺坊一起行动,很快就查明了真相,接走胡志庸的人来自太原,授意胡志庸投敌的人也是太原派去的。
    李默,朝廷暂时还动不得,但毕竟要给他一个教训。
    所以李道远很快就落到了左寺坊的手里,但左寺坊显然不想因为这个得罪李默,他们很快就把这个烫手的石子丢给了访查司。
    苏晋并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把活接下来。
    “主上要给李默一个教训,这使得。但未必要做的这么绝吧。山水有相逢。”
    有人提出了异议。
    苏晋冷笑一声,问他:“你有何高见。”
    那个人就低下了头。
    苏晋道:“圣命难为,不仅要做,而且要做成,做的漂亮。周峪,你去。”
    他麾下四大金刚之一周峪二话不说就领命出发了。

章节目录

宁州江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楼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楼枯并收藏宁州江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