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一章 非正常情绪
“喂陶林!你别给我摆臭脸!”余子江彻底生气了,他一把抓住陶林的手,强行让他停下来。
“难道他的嫌疑还不够大吗?我认为现在已经可以把杨辉锁定成犯罪嫌疑人了!”陶林终于怼了他一句。
“我问你,除了村民对他为人的评价,我们还有任何站的住脚的证据吗?”余子江问。
“你难道觉得这些不好的评价,这些村民的愤怒都是空穴来风?”陶林冷笑了一声,反问道。
“我当然没觉得那是空穴来风,我只是想提醒你,在没有证据之前别那么冒失。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都要清楚。”余子江显得有些无奈。
“你要是没那么小心翼翼,案子会查得更快!”陶林低吼了一句。
这让余子江有些诧异。
以前的陶林从来不会在这种事情上与自己斤斤计较,而今天的陶林却像是个塞满了炸药的火药桶。
“我想你也知道被误会成嫌疑人的滋味吧?有罪推定是查案的禁忌!”余子江也忍不住回怼了一句。
“那不一样!”陶林一下没控制住情绪,直接提高了音量。
余子江被这一吼愣在了原地,来来往往的行人向两人头来一个一个疑惑的目光。
陶林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他轻咳一声,不好意思地低了低头。
余子江从前印象里的陶林从来不会如此轻易就激动得和他大吼大叫。
“你到底怎么了?”余子江摇了摇头,看着陶林问道。
“从接着案子开始,你就不太对劲。”他说。
“没什么,你想多了。”陶林耸了耸肩,一副故作轻松的样子。
“对不起,我刚刚确实失控了一些。”陶林喘了一口气,拍拍余子江的肩膀。
“你要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你一定要及时和我说。”余子江半信半疑地看了陶林好几眼。
两人又重新并排走在了集市热闹的街道上。
临近中午,余子江硬拉着陶林去集市上的粉店吃点东西填饱肚子,两人早上只是随便在兜里揣了瓶牛奶就出了门。
陶林和余子江面对面坐在小店的木桌边,他们都交叉着手臂,无言地面面相觑着,又各自在寻思着什么。
滚烫的汤汁浇上一勺鲜红的辣子,被端上了桌。
陶林确实饿得慌了,一下猛塞了几口。
余子江刚喝了几口鲜美的汤汁,电话就一下响了起来。
他掏出手机一看——是莫桐打来的电话。
“是莫桐。”余子江说。
陶林立刻停下筷子,警觉地盯着余子江手上的手机。
“余队,发现了点东西!”余子江接起电话,听到了莫桐激动的声音。
余子江立刻抬头看了一眼对面的陶林。
“她有发现。”他说。
然后余子江顺势将手机调成了免提。
“我们在一条小溪的下游,发现一些灰色的残缺布条,上面有血迹反应。”莫桐汇报道。
陶林和余子江又相看了一眼。
“我在其中一块破布上发现了标签——这些布条实际上是一件棉t恤,看布料的缺口应该是暴力强行撕开的。”莫桐接着说。
“凶手在毁灭痕迹。如果他的衣服上沾了死者的血液,最方便的处理方式就是直接把衣服破坏并丢弃掉。t恤是被强行撕开的,说明他没有准备作案工具,所以只能徒手。”陶林说。
“不过这衣服上的血迹还没来得及与被害者进行检验配对。”莫桐又说。
“八九不离十。”陶林只是冷漠地抛来几个字。
“衣服的尺寸如何?”他立刻问。
“从标签上看,是一七五的码。”莫桐回答。
“杨辉多高?”陶林的目的性很强。
“一七三。”莫桐回答。
“身高对上了。”陶林呢喃了一句。
“现在我可以准确地怀疑到他身上了,作案动机和现场留下的痕迹都指向他。”陶林说。
“待会吃完了粉,你打算去找他吗?”余子江挂断了和莫桐的电话,重新拿起桌面上的筷子,抓紧时间吃了一大口面。
“不,我打算再多找些证据。”陶林也重新扒拉了两口粉,汤汁和米粉全在他嘴里飞快地搅和着。
“假设自己在拼一版拼图,你现在拼出了个轮廓,马上看出了那是只恐龙,但你把这没拼完的轮廓摆在别人面前,告诉他这拼图是只恐龙,别人是不会认的。你只有把图给拼完了,才能让别人没办法反驳。破案同理。”陶林给了个形象的比喻。
“那你待会想去哪?”余子江看着陶林问。
“再找一次陈爷。”陶林思考了几秒,说道。
“你觉得你不是想去找陈爷,你是想去找陈爷的小孙女陈蕊蕊。”余子江笑了一声说。
“你认为陈蕊蕊也可能是个受害者,所以你想从她那拿到口供。”余子江很了解陶林,他立刻明白了陶林真正的目的。
陶林没有否认,一直埋头苦吃。
碗里的米粉被他吱溜吸得老大声,余子江一脸嫌弃地看着陶林难堪的吃相。
“走吧。”陶林很快吃完了粉,随手扯了张纸巾边擦嘴边说。
“等会我把最后这点吃完。”余子江吃粉的速度没狼吞虎咽的陶林快,他碗里还剩了半碗没吃。
陶林却把余子江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他一下站了起来,到老板那结了两碗米粉的账,径直往店外走去。
“你又不等我!”余子江抱怨了一句,最后只得草草扒了几口米粉。
他心疼地看着碗里小半碗剩下的米粉,带着自己没有尽兴的胃,向门外追赶陶林的身影。
两人就这样原路返回到了村子里。
陈爷的家在村子深处,是个年代有些久远的瓦片房。房子不大,甚至显得有些寒酸。
余子江敲敲陈爷家门,很快便有个老人的声音应门。
陈爷开了门,看到是余子江和陶林,他记得这两个刑警,就赶紧把两人请进了房子里。
“你好,我们想来多了解一下情况。”余子江顺势坐到了陈爷家的板凳上。
那板凳有些摇晃,硬邦邦的木头搁在余子江的腰背上。
“难道他的嫌疑还不够大吗?我认为现在已经可以把杨辉锁定成犯罪嫌疑人了!”陶林终于怼了他一句。
“我问你,除了村民对他为人的评价,我们还有任何站的住脚的证据吗?”余子江问。
“你难道觉得这些不好的评价,这些村民的愤怒都是空穴来风?”陶林冷笑了一声,反问道。
“我当然没觉得那是空穴来风,我只是想提醒你,在没有证据之前别那么冒失。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都要清楚。”余子江显得有些无奈。
“你要是没那么小心翼翼,案子会查得更快!”陶林低吼了一句。
这让余子江有些诧异。
以前的陶林从来不会在这种事情上与自己斤斤计较,而今天的陶林却像是个塞满了炸药的火药桶。
“我想你也知道被误会成嫌疑人的滋味吧?有罪推定是查案的禁忌!”余子江也忍不住回怼了一句。
“那不一样!”陶林一下没控制住情绪,直接提高了音量。
余子江被这一吼愣在了原地,来来往往的行人向两人头来一个一个疑惑的目光。
陶林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他轻咳一声,不好意思地低了低头。
余子江从前印象里的陶林从来不会如此轻易就激动得和他大吼大叫。
“你到底怎么了?”余子江摇了摇头,看着陶林问道。
“从接着案子开始,你就不太对劲。”他说。
“没什么,你想多了。”陶林耸了耸肩,一副故作轻松的样子。
“对不起,我刚刚确实失控了一些。”陶林喘了一口气,拍拍余子江的肩膀。
“你要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你一定要及时和我说。”余子江半信半疑地看了陶林好几眼。
两人又重新并排走在了集市热闹的街道上。
临近中午,余子江硬拉着陶林去集市上的粉店吃点东西填饱肚子,两人早上只是随便在兜里揣了瓶牛奶就出了门。
陶林和余子江面对面坐在小店的木桌边,他们都交叉着手臂,无言地面面相觑着,又各自在寻思着什么。
滚烫的汤汁浇上一勺鲜红的辣子,被端上了桌。
陶林确实饿得慌了,一下猛塞了几口。
余子江刚喝了几口鲜美的汤汁,电话就一下响了起来。
他掏出手机一看——是莫桐打来的电话。
“是莫桐。”余子江说。
陶林立刻停下筷子,警觉地盯着余子江手上的手机。
“余队,发现了点东西!”余子江接起电话,听到了莫桐激动的声音。
余子江立刻抬头看了一眼对面的陶林。
“她有发现。”他说。
然后余子江顺势将手机调成了免提。
“我们在一条小溪的下游,发现一些灰色的残缺布条,上面有血迹反应。”莫桐汇报道。
陶林和余子江又相看了一眼。
“我在其中一块破布上发现了标签——这些布条实际上是一件棉t恤,看布料的缺口应该是暴力强行撕开的。”莫桐接着说。
“凶手在毁灭痕迹。如果他的衣服上沾了死者的血液,最方便的处理方式就是直接把衣服破坏并丢弃掉。t恤是被强行撕开的,说明他没有准备作案工具,所以只能徒手。”陶林说。
“不过这衣服上的血迹还没来得及与被害者进行检验配对。”莫桐又说。
“八九不离十。”陶林只是冷漠地抛来几个字。
“衣服的尺寸如何?”他立刻问。
“从标签上看,是一七五的码。”莫桐回答。
“杨辉多高?”陶林的目的性很强。
“一七三。”莫桐回答。
“身高对上了。”陶林呢喃了一句。
“现在我可以准确地怀疑到他身上了,作案动机和现场留下的痕迹都指向他。”陶林说。
“待会吃完了粉,你打算去找他吗?”余子江挂断了和莫桐的电话,重新拿起桌面上的筷子,抓紧时间吃了一大口面。
“不,我打算再多找些证据。”陶林也重新扒拉了两口粉,汤汁和米粉全在他嘴里飞快地搅和着。
“假设自己在拼一版拼图,你现在拼出了个轮廓,马上看出了那是只恐龙,但你把这没拼完的轮廓摆在别人面前,告诉他这拼图是只恐龙,别人是不会认的。你只有把图给拼完了,才能让别人没办法反驳。破案同理。”陶林给了个形象的比喻。
“那你待会想去哪?”余子江看着陶林问。
“再找一次陈爷。”陶林思考了几秒,说道。
“你觉得你不是想去找陈爷,你是想去找陈爷的小孙女陈蕊蕊。”余子江笑了一声说。
“你认为陈蕊蕊也可能是个受害者,所以你想从她那拿到口供。”余子江很了解陶林,他立刻明白了陶林真正的目的。
陶林没有否认,一直埋头苦吃。
碗里的米粉被他吱溜吸得老大声,余子江一脸嫌弃地看着陶林难堪的吃相。
“走吧。”陶林很快吃完了粉,随手扯了张纸巾边擦嘴边说。
“等会我把最后这点吃完。”余子江吃粉的速度没狼吞虎咽的陶林快,他碗里还剩了半碗没吃。
陶林却把余子江的话当成了耳边风,他一下站了起来,到老板那结了两碗米粉的账,径直往店外走去。
“你又不等我!”余子江抱怨了一句,最后只得草草扒了几口米粉。
他心疼地看着碗里小半碗剩下的米粉,带着自己没有尽兴的胃,向门外追赶陶林的身影。
两人就这样原路返回到了村子里。
陈爷的家在村子深处,是个年代有些久远的瓦片房。房子不大,甚至显得有些寒酸。
余子江敲敲陈爷家门,很快便有个老人的声音应门。
陈爷开了门,看到是余子江和陶林,他记得这两个刑警,就赶紧把两人请进了房子里。
“你好,我们想来多了解一下情况。”余子江顺势坐到了陈爷家的板凳上。
那板凳有些摇晃,硬邦邦的木头搁在余子江的腰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