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阳羽闭着眼睛发出全力,此刻他真的希望时间停止真的希望自己可以穿越到一个幸福平安的地方。
    最近十年人们更喜欢穿越幻想和时间旅行的假设,穿越可以穿越到过去也可以穿越到未来,时间旅行可以去任何时间可以长生不老,仔细思考此类风气并不是无聊的垃圾文化而是人类追求幸福追求永生的本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是单程票,那么人类自然就要追寻长生,长生其实是两种目标,第一种是尽可能的增加自身的寿命,第二种是永生。
    人类对于永生的追求从古至今从未停止,尤其是古代的帝王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可是长生不老得到永生这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犹如水中花镜中月,根本就不存在。但是历史上明知道不可能,却穷尽毕生之精力,痴心妄想的想要得到长生不老的方法,到最后无不是一场空。
    特别是东夏国古代的一些皇帝,大权在握,享受着人间无穷的富贵,更加不想死了。
    在战国时期,所谓的养生之道开始盛行,孔子的主张的“自强不息”,老子的养生观是“清净无为”,虽未将东夏国的养生之道提出具体的作为,却提出了很多的理论步骤。而演变至後来,所谓的“食养”也开始盛行於之後东夏国的各个朝代。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人类从古至今一直想要达到的――长生不老。
    长生不老,是否是字面上的意义“永远活著”,还是是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可否像老子,庄子一样把道的执行和追求变成无穷尽的追求,才是长生不老的真正涵义。
    在此方面可分为三部分――丹石,药品,和食材,作有系统的分析与讨论,研究出食材和药材要如何混搭,以及为何如此这麼做的原因。而选择"食"作为进入长生不老的路口,则是因为我们在“食物”方面拥有的智慧,包罗万象,自这里著手,可以看出东夏国长久建立的养生观。
    第一种炼丹在东夏国,炼丹大致可分为两种:不死药,以及炼黄金。前者是求长生,後者为求富贵。沉迷於此的人认为,金,银那些矿物的品质是不易腐烂变化的,因此,人若取其精华,当然也当不朽。像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宋代饱经忧患的苏东坡,皆是此爱好者。而秦始王,以及带动汉的兴盛的汉武帝也有寻仙丹的纪录留下,自然,还有第一位因丹药而亡的晋哀帝。
    首先是服食丹药的发展,几乎与国势成正比,而权位愈高,欲望愈大的人,自然就想延寿命,也因此汉,唐才会如此盛行丹药之术。
    然后是观望,汉代之前,炼丹是不兴的,汉武帝时,还处於向外访丹的时期,秦王就曾派遣徐福去觅蓬莱,汉武帝之时,虽然很多人向皇帝上呈金丹,但武帝不以身涉险,因此那时虽风行,仍可以显示出,那时的人对於仙丹,仍是抱持著观望。
    只是到了宣帝,风气大为一变,改变的原因,是西汉有名的大学家刘向。《列仙传》中的仙人,就有因服下自制丹药後而成仙的。像是河南上蔡人仁光,以及赤斧。这也可同时证明,在宣帝之时,对丹砂等矿物的了解深化。
    接着沉寂,炼丹术在东汉末以及三国时期稍微沉寂,许是因为那时的政治,经济这一方面,没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去培养,对於耗财耗时的丹药,自是少於避榖,吐呐了。
    何晏大量服食的丹药叫做“五石散”,是将其他丹砂与其他矿物一起加温处理後直接服用。但因“五石散”中成分多含有汞等有毒化学药物,积在身体中,反而会引起血管舒张和轻微的炎症。但因流行於贵族之间,所以大家还是照常服用。
    然后东晋初年的葛洪完成了神仙道教的理论建构工作,把炼丹成仙和药物养生更加义理化。《抱朴子》一书,阐述自己的神仙道教理论。《抱朴子》分《内篇》和《外篇》。《内篇》主要便是讲神仙方药,而《外篇》则言人间得失。
    他肯定了成仙最佳途径,是服用还丹金液,并总结了对仙药的归类,为後世提供了理论依据。
    终于到了初试丹药阶段,第一位因服丹药而王的皇帝是晋哀帝,也是葛洪完成理论依据以来,第一位以身试丹的皇帝。在这之後,北魏道武帝也同是死於丹药下,这时,对支持服食丹药的人是一大打击,或许就是因为如此,所以这时期的丹药才会稍微沉寂。
    尝试之后便是盛行发展,唐代虽有玄宗大量扶持道教的养生方法,但在中後期却是渐渐不耐在此下工夫,因此又开始了靠金丹而立刻成为不坏之身。像是宪宗,穆宗,以及武宗。
    唐代之後,外丹热毒太大的事实终於引起警戒,炼丹方法在用料也有所改变。内丹心法也自此时开始盛行。
    由於水榖之气系於脾,呼吸之气关乎肺,真元之气出乎肾,因此中药益气延年,无不和这三脏有著间密的联系。《神农本草经》所载益气的中药主要有人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肉,扁豆,大枣,甘草等等;其中尤以人参为执补药牛耳的千古盟主。
    如果更进一步那么东夏国中医认为“气为血师”,气能促进血的成长,所以人参,黄芪,大枣一类补气药也都同时兼有补血的效能。
    唐阳羽倒是也有喜欢的种类,药粥,粥是一种容易消化且对身体有益的食物。粥中加药物或营养丰富的食品一同食用,尤其适合老人及病弱,无力者食用。也常被人以长生不老之目的食用,自古以来即有书籍记载,广为人用。
    苏局仙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饮食之道是:每天三餐食粥,早,中餐稠一点,晚餐稀一点。并在粥里加一定量的大麦粉,这又近一步提高了粥的营养价值。
    当然他对于神奇的药酒也比较接纳,药酒被称为百药之首在全世界都可算是最古老的药物。西元前一千年左右的殷商甲骨文中,尚未发现有酒字的存在,但却有图留传下来。不论何种酒都可驱寒,使血液活化,促进循环,松弛肌肉,止痛,温热身体。
    当作药酒使用者多为烧酒,将具有各种疗效药物单种,或数种浸泡於酒中,为了治疗疾病或健康之故饮用。药酒经常使用来治五十肩,风湿,神经痛,麻痹,手脚冰冷等。
    明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有五加皮酒,当归酒,枸杞酒,人参酒,鹿耳酒,鹿骨酒等,从很久以前就有二千种的药酒。
    现在全世界都在喝茶,茶叶是东方起源的,前面有了药粥药酒自然少不了药茶,只是唐阳羽对于药茶不太感冒而已。
    宋淳化三年《太平圣惠方》一书记有“药茶诸方”其中登录八种药茶的名称。宋朝太医所编的《和济局方》,记载有现代也使用在偏头痛,鼻塞,发烧四肢疼痛,妇人疼痛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的“川芎茶调饮”。
    其实说了很多可以归结为食补,唐阳羽认为食补可以算是养身之源。根据《周礼天官》记载,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衣,疾医,伤医,兽医四种。其中食医就是为帝王管理饮食的营养医生,可知道我国早在周王朝时,就对饮食和健康的关系了解十分透彻。
    儒家在《论语乡党篇第十》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这话可算是东夏国古代有关饮食卫生最早的文献记载。孔子认为,非但人们饮食的选料要新鲜,在烹调上也要特别注重才行。孔子还提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由上可知,儒家对於饮食问题是非常重视的,然而有关饮食方面的问题,儒家後世虽各发挥,却以孔子所述为集其大成。
    唐阳羽更相信粗茶淡饭才是最好的食补,食补,不仅包括饮食疗法以及病後的补益精气,就养生术的本意,还是在平时的饮食调节。在那麼多的荤荤素素中,传统的养生家似乎更集中於清淡的素食中。
    从营养来看,蔬菜和豆制品,有助於消化的特色,这些清淡而富有营养的素食,对老人家更是适合,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进食素食,则能有效的抑制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再来,素食中所含有的大量纤维素,还可以及时清除肠中的垢腻,保持身体健康。
    回到现代,虽然饮食还是以素食为主,但也不是全都不碰荤腥类食物,因为就营养成份而言,动物类食物含多量的蛋白质,脂质,所以适当的荤素搭配,也被饮食养身所重视。
    朱熹也说过:“毋求饱,毋贪味,食必以时,无耻恶食。”总括来说就是,饮食是要朴素,简单,不得吃的太饱。
    唐阳羽在道法自然使出全力的同时一心二用,他既要全心全力对抗黑洞侵蚀同时又要在某个节点上有所分心转移注意力,集中精力和一心二用原本是一对矛盾体,可现在对于唐阳羽来说却是必须结合起来才行,因为单靠全力专心道法自然已经不足以让他坚持下去。
    他需要通过分心来转移身体和精神上的绝望与疼痛,同时通过分心来源源不断的补充体内的自然之力。
    他必须继续坚持,在唐惜雪回来之前彻底封闭黑洞确保自己活着留在这个次元世界。

章节目录

神级修复高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小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神并收藏神级修复高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