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方子茗摇着折扇笑得云淡风轻:“你放心,这花不是什么贵重之物,值不了多少银子,在当地到处都是,生命力顽强,种不活我下次再让人拔几棵送给你。”
顾青云一惊,顿觉失望:“洛阳牡丹甲天下,难道这不是珍品?”他还以为自己有一种花可以和老师的珍品菊花相提并论呢,免得他老是对自己跟防贼似的。
“我刚到洛阳哪有什么珍品送你?是珍品的话就不敢送了。我是临走之前想到你一向喜欢花花草草,以前还在县学和府学养有野兰花,这才想着给你家花园子增添新品种,你想到哪去了?”方子茗故意一本正经地说着话,眼里有着笑意。
“好吧,你说得有理,是我会错意了。”顾青云拍拍额头,“斗花在京城近年来很是火热,十八学士之类的茶花珍品我都见过几次了,要不是因为这场战事,今年九月还会有个赏菊会。”那时又是一场诗会,会出现不少风流人物。
一说起这场战事,顾青云和方子茗就沉默下来。
“如今戚将军前去接手,他是名将之后,本身实力出众,这次海战肯定能一雪前耻。”顾青云率先开口。戚将军和兵部的人交好,尤其是这次海战有军二代或三代们在船上,后勤的支持力度肯定与第一次匆匆忙忙开战不同,胜算还是有的。
只是因为之前的惨败,大家不敢乱说。
“我昨晚还和大伯说过这事,如果这次能胜利,你们工部立功,你能分到功劳,那样就得换地方待了,你想去哪个署衙?”方子茗问他。
顾青云沉吟了半晌,说道:“应该是鸿胪寺吧?那里比较安静。”鸿胪寺相当于现代的外交部,是招待外宾的地方,目前是个冷衙门,他又恰好会几国语言,还算是对口。
他最近在工部忙碌之余还得迎来送往,皇帝年纪大了,皇子们和太子的斗争越发暗流汹涌,他已经受到影响,幸好他还认识城南四合院那三位老人,加上座师白烨的关系,还能勉强应付得过去,只是需要绞尽脑汁,身心有些疲惫。
两方都不站队,就意味着两边不靠,都看自己不顺眼,幸好还有中立这一方可以相互取暖。
有时候想安安静静做事都不行,你不争别人争,有意无意间还挡了别人的道。
“你可以外放,以你如今的品级,做一府之主还是可以的。”方子茗劝他。出京做知府,如果能回京,一般容易升到三品的位置。如果一直留在京城的话,就不一定有前面那条路好走。
顾青云摇头:“我从翰林院出来就未曾出京做过地方官,冷不丁让我做知府,不一定能胜任。知府影响甚广,我怕对百姓有碍。”到了地方还是远离不了政治斗争,当地情况错综复杂,他刚去不了解情况,万一被人坑了,还会惹来麻烦。
最主要的是,他对这些没有很强大的追求欲望。
“不说这些了,子茗,你对今年的探花朗怎么看?”顾青云忙提起另一个话题。
“庞庭深?”方子茗想到这几天妻子跟自己说的事,心中了然,就直白地说道,“探花郎个人才华出众,才十七岁就金榜题名,在年轻一辈是翘楚,要不是十几年前强买良田案的影响,他家族名声不好,如今肯定有大把的人想把闺女嫁给他。”就是如今在中下官员中他也是炙手可热。
顾青云若有所思,他偶尔还是会受到前世的干扰,更为注重个人的人品,不自觉地忽略家庭的影响,所以他才问方子茗意见。
“大户人家有很多龌蹉事,比强买良田更严重的都有,只是没有爆出来而已。庞喜林算是倒霉,有这么一个爹,不过他儿子来了这么一出,我估计他很快就能翻身,说到底,这事已经过了十几年,有咱们座师白大人和庞喜林师兄们的帮忙,他本人近年来在县令的位置上做得出色,考评年年是优,以后的路总算是走顺了。”方子茗侃侃而谈,“此事早有先例,宋朝的一名宰相也发生过类似的事,那次是挡路二十年。”
他虽然远在地方,但对这些事一门清,其中自然少不了顾青云和邸报的帮助。
“昨天小探花不是来你们家么?我趁此和他交谈了一下,确实是个可造之才,对得起他偌大的名声,要不是我家媛儿已经有了未婚夫,我还真有些心动。”方子茗搂着顾青云的肩膀,“得失之间你自己都是明白的,就看你是如何选择了。”
顾青云甩甩头:“主要是我家小丫是如何想的,她真想嫁,我拦不住,她不想嫁,我同意。”
方子茗无语,这孩子们的婚事哪能由孩子做主?太儿戏了。
他们没再多说,接下来顾青云就问起洛阳的事,之后方子茗还谈到做官时遇到的奇葩事或陷阱,说到有趣的地方,时不时抚掌大笑。
顾青云二人之间的气氛极好,简薇和夏氏看到了,忍不住相视一笑,两人相携离开,没有过来打扰。
就算是前不久在南京见过一面,他们还是有很多话要聊的。只是时间紧,方子茗来顾家的时间不多,在方姝儿回门后,还得留出时间去拜访其他官员。
古代的交通条件及各种因素的影响,让人们对分别和团聚很是敏感。因此方子茗回来时大家喜悦激动非常,等他要离开,更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次方子茗回洛阳是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起的,父母和儿子照旧留在京城,等明年方媛儿的婚期到来,他们再回到京城备嫁,从这里到南京比洛阳近些,又方便。
因为想到这一点,大家的不舍才稍稍缓解。
六皇子的亲事过去,京城又恢复了平静。这个城市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火爆的,荒诞不经的……极为吸引人眼球,但有小报的引导,加上是和外族人作战,大家的注意力还是放在战事上,和战事有关的小报总是卖得特别快。
受此影响,白烨的六十五岁大寿没有大办,但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与此同时,庞喜林的妻儿也回到京城,还上顾家来拜访。
顾青云见了庞庭深的弟弟庞二郎一面,发现他的资质是没有庞庭深好,中上水平,但为人肯努力,性格稳重,这让他想起以前的自己,因此对他还是很有好感的。
看来庞喜林很会教孩子,孩子们都是他在教。
等他们一家走后,顾青云从简薇这里了解到庞家对这门婚事的看重,心里颇有些不自在。问顾景,她还说不清楚自己的感情,说是随缘,反正她不强求,于是只能暂且按下来。
顾青云工作依然忙碌,只是他如今对业务已经极为熟悉,倒是忙而不乱,不用再经常加班,于是开始花费大量的空闲时间去编写适合教火炮手的算学书,通过和火炮手的交流,里面的知识点都是他们日常用到的。
未来的海战对士兵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像以前目不识丁的士兵已经很难适应战场上的变化,所幸自己这片土地上的人一向重视教育,不说其他,单说农民只要多收几斗米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堂识字,想将来摆脱种田的命运。
等蒸汽机时代到来,科技含量大增,那时候国民的受教育程度极为重要,希望这个国家不会落后。
如果有个士兵书院就好了?顾青云觉得那一天并不远,只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又有外国的刺激,肯定有那么一天的。
平行时空的明朝资本主义处于萌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那个阶段特别虚弱,因此被文明程度更弱的满清打败。
顾青云认为,过不了多久,夏朝一定能比平行时空的明朝更加繁荣,这次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侵略,结局一定不同。
就算这次战争失败了,只要朝廷没想过闭关锁国,没有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国人肯定会吸取教训,反打回去。
顾青云还发现如今市面上翻译外国的书籍逐渐增多,不止是他对别国的文化有兴趣,还有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和他有同样的想法。
每每想到这些,顾青云就觉得未来可期,他们这个时空的人应该不会再遭受百年的屈辱,自己的子孙后代能活得更好。
时光转瞬即逝,一转眼就到了年底。此时天气冷,战事早已停止,之前的几个月各有胜负,是局部战争,规模不大,双方更多地是相互试探。
面对戚将军稳打稳扎的作风,朝中自然有人不满,弹劾的奏章一天比一天多。这个时候就看得出戚将军的人脉关系了,有几位大臣的周旋,加上皇帝本人按下不提,反对的大臣只能无可奈何。
不过这场战事让大家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海洋,他们的财富至少会少一半,朝廷的税收也会大幅度缩小。
因为战争的爆发,海外贸易缩减,大多数人都不敢再冒险出海,于是沿海一带的货物滞销,作坊停工,让那些商户们心疼得嗷嗷叫,所以才有大臣想让战争快点结束。
不管如何,如今是过年的时候,战事只能暂时告一段落,等待明年再看。
第238章 制糖
每逢佳节倍思亲, 特别是今年过年,顾青云想到林溪村的老人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 尤其是他爹娘, 都那么大年纪了,过年孩子都不在身边,他的两个姐姐最多只能在年初二那一天回娘家, 其他时候还得待在自家待客。
不知为何,大概是因为顾季山和老陈氏的身体状况,顾青云今年格外有感触,一时之间又陷入自我厌弃和愧疚中,但看着身边的亲人们喜气洋洋的笑脸, 只能把这份心思藏在心底。
不过,这一年春节因为有孙子顾传恪的到来, 顾青云等人觉得增添了许多乐趣。一岁零四个月的他白白胖胖的, 已经可以鹦鹉学舌,奶声奶气地流着口水说话了,就是走路还不大稳当,有时会不小心摔倒。
他和小时候的顾永良一样, 很喜欢去人多热闹的地方玩,大概是养得好, 小家伙也不喜欢哭闹, 深受方仁霄和连氏的喜爱,每天是必见的。
老家的来信中,顾大河也频频提到小家伙, 很是想念他,让顾青云看了忍不住感叹。家里十几年没有小孩出现,难怪大家都抢着抱他宠他呢。
这一年,要送礼回礼的人有许多,方子茗、何谦竹等人就不必说了,没能通过馆选的何智已经下放到地方当县丞,他同样派人送来年礼,顾青云只需把回礼让来人带回去即可。
“爹爹,万一我这次考中进士名次不好,进不了翰林院,那我是在京城待着,还是和何叔一样到地方去当官?”送走来人后,一直待在旁边的顾永辰突然说起这个话题。
顾青云喝了口茶,闻言就转头看他,笑道:“这还没考,你就觉得自己能中进士了?”这自信心太强了吧?
顾永辰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我就不能往好的一面去想么?”
说完后,他考虑了一会,把手中一直把玩的战舰模型放在梨花木桌面上,绷着脸道:“反正哥哥在京城我就应该去地方,他到地方我就留在京城。”
到了如今这个地位,顾家已经有实力和人脉去稍稍安排一下孩子们的去处,不说其他,只要顾青云想,总能找到门路的。顾青云发现,只要做官做到一定程度,认识的人会越来越多,加上联姻,关系网更是迅速扩大。
他们家现在还只是有两个孩子婚嫁,关系网就猛增一大截,每次过节需要送的地方多了不少,可想而知那些孩子多的人家,几代下来的关系是何等的盘根错节了。
顾青云颔首,三年后看顾永良的意思,那是想下地方去的。到时考虑到初到地方的陌生,他最好还是找一名经验丰富的师爷同去,这方面有方子茗可以寻求帮助,暂时不必担忧。
“其实我和你娘还没老,还不用你们在旁边侍候,你们兄弟俩想去做什么都行,不必考虑到我们。”顾青云伸出手去拍拍他的肩膀。
顾永辰只是笑而不语,反正他和哥哥说好了,他们兄弟俩最好是有一个留在京城。
过了年后,考虑到如今战事平缓,顾家就趁此机会和卢家敲定婚事,正式定亲,准备等明年再成亲,那时顾永辰才十九岁,卢家二姑娘卢妙云正好十八岁,是如今官宦女子出嫁的黄金年龄。
自从定亲后,顾永辰犹如打了鸡血般,时不时就送些小玩意到卢家去,有时连饭也不在家里吃,弄得顾青云和简薇心里发酸。
“这还没娶进门,就大献殷勤了,你看他这段时间和咱们说话,说着说着还傻笑起来。”简薇再一次接到顾永辰不回来吃饭的消息后,这天晚上临睡前,心里突然有点不是滋味。
顾青云正散开头发,用檀木梳按摩头皮,闻言就看了她一眼,安慰道:“这是正常的,少年慕艾,以后成亲,辰哥儿小两口感情定会不错,咱们就不用担心他们合不来。”他本来是有点酸溜溜的,现在看简薇这样说,只好先来安慰她。
“我记得当初良哥儿可不是这样的。”简薇嘀咕了一句,走到他后面拿过木梳替顾青云梳通头发。
顾青云让给她,舒服地叹了口气。这是他很久之前就有的习惯,睡前梳头按摩头皮,血液循环,能帮助入眠。再看看镜子中的自己,很好,头发依旧浓密,没有秃头的倾向,还不用买假发。
“儿子们性格不同,行事自然不一样。”顾青云觉得很正常。大儿子比小儿子内敛多了。
之后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他还收到老家来信,知道今年的顾青安等人准备再次参加今年八月份的院试,这考试的次数可以说得上是屡败屡战,毫不气馁了。
顾青云见状,只能期盼家族中多出几个人才。
于是到了十月中旬,等顾青云再次接到老家的来信,看到顾青安终于通过院试,成为一名秀才时,他开始是不敢置信的,毕竟这么多年,三弟老是考老是落榜,他都习惯收到信时说不通过了,没想到今年却有这般运气!
虽说名次挂在后面,但终归是秀才,有了功名在身,以后可以和二弟顾青平平起平坐了。顾青云几乎可以想象二叔二婶他们那喜悦的样子。
顾青云喜上眉梢,拿着信反复看了又看。
“爹爹,我和哥哥考中举人您都没有这么开心过!”顾永辰见顾青云把信看了又看的样子,撇撇嘴。三叔再不中秀才,以后就真的得和堂弟们一起入场了。
“谁说的?”顾青云下意识反驳,当然是儿子考中他更为高兴。
顾永辰闻言很是满意地点点头,呵呵一笑,朝顾永良眨眨眼。
顾永良瞟了他一眼,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也不说话,只是展开折扇摇了摇,突然听到庭院那里传来儿子嘎嘎嘎的笑声,自己也忍不住微笑起来。
“你三叔不容易啊,考了那么多次,我原先以为他已经放弃再考了,没想到他还不甘心,这次总算是得偿所愿。”顾青云想到小时候的事,那时的他们刚刚能吃饱饭,谁能想到他们顾家还有这么一天?他这一辈的兄弟包括大爷爷家有四个,一个堂哥和两个堂弟都有功名在身,即使只是最低的秀才,在当地也算不错了。
数来数去,就差二堂哥顾青亮中途弃学跑去经商。
至于顾永良他们这一辈,除了自家的两个孩子,侄子们只有顾永东是秀才,其他侄子还没能考出来。有时候即使条件再好,也不一定能全部成才。
顾青云听顾永辰说过,如今顾家一族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作为父母的就很是宠爱,有时孩子觉得累还不让孩子读书,让他们歇一歇,久而久之,这学业的进步自然有限。
就连二叔家里也是如此,当初二叔和二婶对堂弟们的功课抓得多严,现在对孙子一辈倒是宠溺居多,幸好顾青平和顾青安心里还有理智,能严格要求孩子。而堂伯顾申河接过大爷爷顾伯山的族长位置后,依然在族中狠抓作风问题,不允许族人借着顾家的名头在外面惹事,这些年来,族人还算安分。
至于顾青明,他考中秀才这么多年,乡试一直没能通过,只好待在族学里教书,时间久了,在村里说一不二,威望极高。这些年来,还真让他教出一名秀才,可惜不是顾家的孩子。
顾族的孩子在科举无望后,不是去做账房就是去做伙计,有些还开了店铺。他们的足迹遍布整个临阳府,甚至还有人在郡城站稳脚跟。
因为之前的教育,在学堂和《三字经》一起教的就是《夏朝律例》,所以这二十几年来,还没有出现过作奸犯科之事,每年祭祖从外面回来的人越来越多。
顾青云看了下族中族田的收入支出,这些年他陆陆续续寄回一些钱,加上其他族人的捐赠,如今族田已经从一开始的十亩水田十亩旱地变成一百亩水田三十亩旱地,每年的收入从二十两左右到如今的一百四十两,族中的孩子不用交束脩不说,孤寡老人还能有族中出钱赡养,因此顾氏家族的凝聚力是越来越强了。
此时看到信,顾青云不止是为了三弟顾青安高兴,更是为了顾氏家族的蒸蒸日上而高兴,如果族中只有他们一家日子好过,其他族人却三餐不继,那他们家的名声肯定会不好,继而影响到他们一家。
顾永良接过顾青云手中的信,看了一遍才笑道:“爹,你看这里,二堂伯的制糖坊总算是开起来了,还说要给您三成干股。”记得他前年在家时,二堂伯顾青亮就想开办制糖坊,还自己买了几座荒山和旱地请人种上甘蔗,没想到今年制糖坊才开始出糖。
这时,简薇带着顾景终于把老家送来的东西收拾好了,她刚好听到这话,就笑道:“难怪他们还送来一大包糖,我刚才还觉得奇怪,怎么千里迢迢就把糖送来了?”
“拿来给我看看。”顾青云听到这里就朝顾景示意,嘴里却说道,“如今糖价高,其中以四川省出的糖最为优质,产量又高,现在都远销到外国去了,尤其在倭国能卖出极高的价格。现在你们二堂伯把主意打到这上面是有眼光的。”
他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子,越省的气候同样适合种植甘蔗,一般是二月种植,八、九月份收获,到了年底才开始制糖,属于季节性的作坊,一年只需开工两到三个月。此外,还可以消化当地部分劳动力。他们县又有个码头,通过船运能很快到达越阳郡,不愁卖不出去。
自己以前还真的没想到当地可以种植甘蔗。
等丫鬟送上一小碟赤糖后,大家都好奇地围过来,仔细看了又看。
顾青云一惊,顿觉失望:“洛阳牡丹甲天下,难道这不是珍品?”他还以为自己有一种花可以和老师的珍品菊花相提并论呢,免得他老是对自己跟防贼似的。
“我刚到洛阳哪有什么珍品送你?是珍品的话就不敢送了。我是临走之前想到你一向喜欢花花草草,以前还在县学和府学养有野兰花,这才想着给你家花园子增添新品种,你想到哪去了?”方子茗故意一本正经地说着话,眼里有着笑意。
“好吧,你说得有理,是我会错意了。”顾青云拍拍额头,“斗花在京城近年来很是火热,十八学士之类的茶花珍品我都见过几次了,要不是因为这场战事,今年九月还会有个赏菊会。”那时又是一场诗会,会出现不少风流人物。
一说起这场战事,顾青云和方子茗就沉默下来。
“如今戚将军前去接手,他是名将之后,本身实力出众,这次海战肯定能一雪前耻。”顾青云率先开口。戚将军和兵部的人交好,尤其是这次海战有军二代或三代们在船上,后勤的支持力度肯定与第一次匆匆忙忙开战不同,胜算还是有的。
只是因为之前的惨败,大家不敢乱说。
“我昨晚还和大伯说过这事,如果这次能胜利,你们工部立功,你能分到功劳,那样就得换地方待了,你想去哪个署衙?”方子茗问他。
顾青云沉吟了半晌,说道:“应该是鸿胪寺吧?那里比较安静。”鸿胪寺相当于现代的外交部,是招待外宾的地方,目前是个冷衙门,他又恰好会几国语言,还算是对口。
他最近在工部忙碌之余还得迎来送往,皇帝年纪大了,皇子们和太子的斗争越发暗流汹涌,他已经受到影响,幸好他还认识城南四合院那三位老人,加上座师白烨的关系,还能勉强应付得过去,只是需要绞尽脑汁,身心有些疲惫。
两方都不站队,就意味着两边不靠,都看自己不顺眼,幸好还有中立这一方可以相互取暖。
有时候想安安静静做事都不行,你不争别人争,有意无意间还挡了别人的道。
“你可以外放,以你如今的品级,做一府之主还是可以的。”方子茗劝他。出京做知府,如果能回京,一般容易升到三品的位置。如果一直留在京城的话,就不一定有前面那条路好走。
顾青云摇头:“我从翰林院出来就未曾出京做过地方官,冷不丁让我做知府,不一定能胜任。知府影响甚广,我怕对百姓有碍。”到了地方还是远离不了政治斗争,当地情况错综复杂,他刚去不了解情况,万一被人坑了,还会惹来麻烦。
最主要的是,他对这些没有很强大的追求欲望。
“不说这些了,子茗,你对今年的探花朗怎么看?”顾青云忙提起另一个话题。
“庞庭深?”方子茗想到这几天妻子跟自己说的事,心中了然,就直白地说道,“探花郎个人才华出众,才十七岁就金榜题名,在年轻一辈是翘楚,要不是十几年前强买良田案的影响,他家族名声不好,如今肯定有大把的人想把闺女嫁给他。”就是如今在中下官员中他也是炙手可热。
顾青云若有所思,他偶尔还是会受到前世的干扰,更为注重个人的人品,不自觉地忽略家庭的影响,所以他才问方子茗意见。
“大户人家有很多龌蹉事,比强买良田更严重的都有,只是没有爆出来而已。庞喜林算是倒霉,有这么一个爹,不过他儿子来了这么一出,我估计他很快就能翻身,说到底,这事已经过了十几年,有咱们座师白大人和庞喜林师兄们的帮忙,他本人近年来在县令的位置上做得出色,考评年年是优,以后的路总算是走顺了。”方子茗侃侃而谈,“此事早有先例,宋朝的一名宰相也发生过类似的事,那次是挡路二十年。”
他虽然远在地方,但对这些事一门清,其中自然少不了顾青云和邸报的帮助。
“昨天小探花不是来你们家么?我趁此和他交谈了一下,确实是个可造之才,对得起他偌大的名声,要不是我家媛儿已经有了未婚夫,我还真有些心动。”方子茗搂着顾青云的肩膀,“得失之间你自己都是明白的,就看你是如何选择了。”
顾青云甩甩头:“主要是我家小丫是如何想的,她真想嫁,我拦不住,她不想嫁,我同意。”
方子茗无语,这孩子们的婚事哪能由孩子做主?太儿戏了。
他们没再多说,接下来顾青云就问起洛阳的事,之后方子茗还谈到做官时遇到的奇葩事或陷阱,说到有趣的地方,时不时抚掌大笑。
顾青云二人之间的气氛极好,简薇和夏氏看到了,忍不住相视一笑,两人相携离开,没有过来打扰。
就算是前不久在南京见过一面,他们还是有很多话要聊的。只是时间紧,方子茗来顾家的时间不多,在方姝儿回门后,还得留出时间去拜访其他官员。
古代的交通条件及各种因素的影响,让人们对分别和团聚很是敏感。因此方子茗回来时大家喜悦激动非常,等他要离开,更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次方子茗回洛阳是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起的,父母和儿子照旧留在京城,等明年方媛儿的婚期到来,他们再回到京城备嫁,从这里到南京比洛阳近些,又方便。
因为想到这一点,大家的不舍才稍稍缓解。
六皇子的亲事过去,京城又恢复了平静。这个城市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火爆的,荒诞不经的……极为吸引人眼球,但有小报的引导,加上是和外族人作战,大家的注意力还是放在战事上,和战事有关的小报总是卖得特别快。
受此影响,白烨的六十五岁大寿没有大办,但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与此同时,庞喜林的妻儿也回到京城,还上顾家来拜访。
顾青云见了庞庭深的弟弟庞二郎一面,发现他的资质是没有庞庭深好,中上水平,但为人肯努力,性格稳重,这让他想起以前的自己,因此对他还是很有好感的。
看来庞喜林很会教孩子,孩子们都是他在教。
等他们一家走后,顾青云从简薇这里了解到庞家对这门婚事的看重,心里颇有些不自在。问顾景,她还说不清楚自己的感情,说是随缘,反正她不强求,于是只能暂且按下来。
顾青云工作依然忙碌,只是他如今对业务已经极为熟悉,倒是忙而不乱,不用再经常加班,于是开始花费大量的空闲时间去编写适合教火炮手的算学书,通过和火炮手的交流,里面的知识点都是他们日常用到的。
未来的海战对士兵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像以前目不识丁的士兵已经很难适应战场上的变化,所幸自己这片土地上的人一向重视教育,不说其他,单说农民只要多收几斗米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堂识字,想将来摆脱种田的命运。
等蒸汽机时代到来,科技含量大增,那时候国民的受教育程度极为重要,希望这个国家不会落后。
如果有个士兵书院就好了?顾青云觉得那一天并不远,只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又有外国的刺激,肯定有那么一天的。
平行时空的明朝资本主义处于萌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那个阶段特别虚弱,因此被文明程度更弱的满清打败。
顾青云认为,过不了多久,夏朝一定能比平行时空的明朝更加繁荣,这次如果没有外部力量的侵略,结局一定不同。
就算这次战争失败了,只要朝廷没想过闭关锁国,没有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国人肯定会吸取教训,反打回去。
顾青云还发现如今市面上翻译外国的书籍逐渐增多,不止是他对别国的文化有兴趣,还有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和他有同样的想法。
每每想到这些,顾青云就觉得未来可期,他们这个时空的人应该不会再遭受百年的屈辱,自己的子孙后代能活得更好。
时光转瞬即逝,一转眼就到了年底。此时天气冷,战事早已停止,之前的几个月各有胜负,是局部战争,规模不大,双方更多地是相互试探。
面对戚将军稳打稳扎的作风,朝中自然有人不满,弹劾的奏章一天比一天多。这个时候就看得出戚将军的人脉关系了,有几位大臣的周旋,加上皇帝本人按下不提,反对的大臣只能无可奈何。
不过这场战事让大家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海洋,他们的财富至少会少一半,朝廷的税收也会大幅度缩小。
因为战争的爆发,海外贸易缩减,大多数人都不敢再冒险出海,于是沿海一带的货物滞销,作坊停工,让那些商户们心疼得嗷嗷叫,所以才有大臣想让战争快点结束。
不管如何,如今是过年的时候,战事只能暂时告一段落,等待明年再看。
第238章 制糖
每逢佳节倍思亲, 特别是今年过年,顾青云想到林溪村的老人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 尤其是他爹娘, 都那么大年纪了,过年孩子都不在身边,他的两个姐姐最多只能在年初二那一天回娘家, 其他时候还得待在自家待客。
不知为何,大概是因为顾季山和老陈氏的身体状况,顾青云今年格外有感触,一时之间又陷入自我厌弃和愧疚中,但看着身边的亲人们喜气洋洋的笑脸, 只能把这份心思藏在心底。
不过,这一年春节因为有孙子顾传恪的到来, 顾青云等人觉得增添了许多乐趣。一岁零四个月的他白白胖胖的, 已经可以鹦鹉学舌,奶声奶气地流着口水说话了,就是走路还不大稳当,有时会不小心摔倒。
他和小时候的顾永良一样, 很喜欢去人多热闹的地方玩,大概是养得好, 小家伙也不喜欢哭闹, 深受方仁霄和连氏的喜爱,每天是必见的。
老家的来信中,顾大河也频频提到小家伙, 很是想念他,让顾青云看了忍不住感叹。家里十几年没有小孩出现,难怪大家都抢着抱他宠他呢。
这一年,要送礼回礼的人有许多,方子茗、何谦竹等人就不必说了,没能通过馆选的何智已经下放到地方当县丞,他同样派人送来年礼,顾青云只需把回礼让来人带回去即可。
“爹爹,万一我这次考中进士名次不好,进不了翰林院,那我是在京城待着,还是和何叔一样到地方去当官?”送走来人后,一直待在旁边的顾永辰突然说起这个话题。
顾青云喝了口茶,闻言就转头看他,笑道:“这还没考,你就觉得自己能中进士了?”这自信心太强了吧?
顾永辰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我就不能往好的一面去想么?”
说完后,他考虑了一会,把手中一直把玩的战舰模型放在梨花木桌面上,绷着脸道:“反正哥哥在京城我就应该去地方,他到地方我就留在京城。”
到了如今这个地位,顾家已经有实力和人脉去稍稍安排一下孩子们的去处,不说其他,只要顾青云想,总能找到门路的。顾青云发现,只要做官做到一定程度,认识的人会越来越多,加上联姻,关系网更是迅速扩大。
他们家现在还只是有两个孩子婚嫁,关系网就猛增一大截,每次过节需要送的地方多了不少,可想而知那些孩子多的人家,几代下来的关系是何等的盘根错节了。
顾青云颔首,三年后看顾永良的意思,那是想下地方去的。到时考虑到初到地方的陌生,他最好还是找一名经验丰富的师爷同去,这方面有方子茗可以寻求帮助,暂时不必担忧。
“其实我和你娘还没老,还不用你们在旁边侍候,你们兄弟俩想去做什么都行,不必考虑到我们。”顾青云伸出手去拍拍他的肩膀。
顾永辰只是笑而不语,反正他和哥哥说好了,他们兄弟俩最好是有一个留在京城。
过了年后,考虑到如今战事平缓,顾家就趁此机会和卢家敲定婚事,正式定亲,准备等明年再成亲,那时顾永辰才十九岁,卢家二姑娘卢妙云正好十八岁,是如今官宦女子出嫁的黄金年龄。
自从定亲后,顾永辰犹如打了鸡血般,时不时就送些小玩意到卢家去,有时连饭也不在家里吃,弄得顾青云和简薇心里发酸。
“这还没娶进门,就大献殷勤了,你看他这段时间和咱们说话,说着说着还傻笑起来。”简薇再一次接到顾永辰不回来吃饭的消息后,这天晚上临睡前,心里突然有点不是滋味。
顾青云正散开头发,用檀木梳按摩头皮,闻言就看了她一眼,安慰道:“这是正常的,少年慕艾,以后成亲,辰哥儿小两口感情定会不错,咱们就不用担心他们合不来。”他本来是有点酸溜溜的,现在看简薇这样说,只好先来安慰她。
“我记得当初良哥儿可不是这样的。”简薇嘀咕了一句,走到他后面拿过木梳替顾青云梳通头发。
顾青云让给她,舒服地叹了口气。这是他很久之前就有的习惯,睡前梳头按摩头皮,血液循环,能帮助入眠。再看看镜子中的自己,很好,头发依旧浓密,没有秃头的倾向,还不用买假发。
“儿子们性格不同,行事自然不一样。”顾青云觉得很正常。大儿子比小儿子内敛多了。
之后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他还收到老家来信,知道今年的顾青安等人准备再次参加今年八月份的院试,这考试的次数可以说得上是屡败屡战,毫不气馁了。
顾青云见状,只能期盼家族中多出几个人才。
于是到了十月中旬,等顾青云再次接到老家的来信,看到顾青安终于通过院试,成为一名秀才时,他开始是不敢置信的,毕竟这么多年,三弟老是考老是落榜,他都习惯收到信时说不通过了,没想到今年却有这般运气!
虽说名次挂在后面,但终归是秀才,有了功名在身,以后可以和二弟顾青平平起平坐了。顾青云几乎可以想象二叔二婶他们那喜悦的样子。
顾青云喜上眉梢,拿着信反复看了又看。
“爹爹,我和哥哥考中举人您都没有这么开心过!”顾永辰见顾青云把信看了又看的样子,撇撇嘴。三叔再不中秀才,以后就真的得和堂弟们一起入场了。
“谁说的?”顾青云下意识反驳,当然是儿子考中他更为高兴。
顾永辰闻言很是满意地点点头,呵呵一笑,朝顾永良眨眨眼。
顾永良瞟了他一眼,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也不说话,只是展开折扇摇了摇,突然听到庭院那里传来儿子嘎嘎嘎的笑声,自己也忍不住微笑起来。
“你三叔不容易啊,考了那么多次,我原先以为他已经放弃再考了,没想到他还不甘心,这次总算是得偿所愿。”顾青云想到小时候的事,那时的他们刚刚能吃饱饭,谁能想到他们顾家还有这么一天?他这一辈的兄弟包括大爷爷家有四个,一个堂哥和两个堂弟都有功名在身,即使只是最低的秀才,在当地也算不错了。
数来数去,就差二堂哥顾青亮中途弃学跑去经商。
至于顾永良他们这一辈,除了自家的两个孩子,侄子们只有顾永东是秀才,其他侄子还没能考出来。有时候即使条件再好,也不一定能全部成才。
顾青云听顾永辰说过,如今顾家一族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作为父母的就很是宠爱,有时孩子觉得累还不让孩子读书,让他们歇一歇,久而久之,这学业的进步自然有限。
就连二叔家里也是如此,当初二叔和二婶对堂弟们的功课抓得多严,现在对孙子一辈倒是宠溺居多,幸好顾青平和顾青安心里还有理智,能严格要求孩子。而堂伯顾申河接过大爷爷顾伯山的族长位置后,依然在族中狠抓作风问题,不允许族人借着顾家的名头在外面惹事,这些年来,族人还算安分。
至于顾青明,他考中秀才这么多年,乡试一直没能通过,只好待在族学里教书,时间久了,在村里说一不二,威望极高。这些年来,还真让他教出一名秀才,可惜不是顾家的孩子。
顾族的孩子在科举无望后,不是去做账房就是去做伙计,有些还开了店铺。他们的足迹遍布整个临阳府,甚至还有人在郡城站稳脚跟。
因为之前的教育,在学堂和《三字经》一起教的就是《夏朝律例》,所以这二十几年来,还没有出现过作奸犯科之事,每年祭祖从外面回来的人越来越多。
顾青云看了下族中族田的收入支出,这些年他陆陆续续寄回一些钱,加上其他族人的捐赠,如今族田已经从一开始的十亩水田十亩旱地变成一百亩水田三十亩旱地,每年的收入从二十两左右到如今的一百四十两,族中的孩子不用交束脩不说,孤寡老人还能有族中出钱赡养,因此顾氏家族的凝聚力是越来越强了。
此时看到信,顾青云不止是为了三弟顾青安高兴,更是为了顾氏家族的蒸蒸日上而高兴,如果族中只有他们一家日子好过,其他族人却三餐不继,那他们家的名声肯定会不好,继而影响到他们一家。
顾永良接过顾青云手中的信,看了一遍才笑道:“爹,你看这里,二堂伯的制糖坊总算是开起来了,还说要给您三成干股。”记得他前年在家时,二堂伯顾青亮就想开办制糖坊,还自己买了几座荒山和旱地请人种上甘蔗,没想到今年制糖坊才开始出糖。
这时,简薇带着顾景终于把老家送来的东西收拾好了,她刚好听到这话,就笑道:“难怪他们还送来一大包糖,我刚才还觉得奇怪,怎么千里迢迢就把糖送来了?”
“拿来给我看看。”顾青云听到这里就朝顾景示意,嘴里却说道,“如今糖价高,其中以四川省出的糖最为优质,产量又高,现在都远销到外国去了,尤其在倭国能卖出极高的价格。现在你们二堂伯把主意打到这上面是有眼光的。”
他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子,越省的气候同样适合种植甘蔗,一般是二月种植,八、九月份收获,到了年底才开始制糖,属于季节性的作坊,一年只需开工两到三个月。此外,还可以消化当地部分劳动力。他们县又有个码头,通过船运能很快到达越阳郡,不愁卖不出去。
自己以前还真的没想到当地可以种植甘蔗。
等丫鬟送上一小碟赤糖后,大家都好奇地围过来,仔细看了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