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说过别人给的东西不能要,接东西前必须先问娘,所以小宝看向沈小婉,他都听娘的。
沈小婉想了想,“那小宝快谢谢大姨。”
“谢谢大姨。”小宝捧着铜板放到自己的衣兜里。
“不谢不谢。”沈大妹拘促的笑笑。
“大姐的孩子呢?”沈小婉又问道,想着如果来了的话可以还给礼。
沈大妹小声说道: “她们在家干活。”
“几个啊?几岁了?”沈小婉又问。
“三个,大的十三了,老二十岁,小的五岁。”沈大妹顿了顿,不自在的摸了摸头上的白发,“都是闺女。”
沈小婉愣了一下,很快明白她这个大姐在夫家的处境一定不好过,要不然不过三十的年纪便满头白发,像个五十岁的老妇人了,“闺女贴心。”
提到女儿沈大妹的嘴角难得的浮出一丝欣慰的笑,看得出三个女儿的确很贴大姐的心。
不过她也不好多说什么,这个时代本就是重男轻女,只有儿子才能顶门立户,不论是谁都改变不了的,就算她的灵魂里知道生男生女都是一样的宠,可她却不能对别人说这种话。
恰好这时,热腾腾的面上来了。
沈小婉便道:“大姐吃面吧。”
沈大妹看着这一大碗面,上面还放着几片肉和下水,眼泪刷的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偷偷摸摸地抬手擦了擦眼眶,慢慢的吃了起来。
沈小婉装作没看见,埋头吃了起来。
沈大妹吃了几口便放下筷子了。
“大姐怎么不吃了?不和你胃口?”沈小婉诧异的问道。
沈大妹摇头,“我吃饱了,剩下的我拿回家里。”
沈小婉听完心底很不是滋味,“大姐你先吃吧,面坨了就不好吃了,待会儿再让老板重新煮一碗带回去。”
之后无论沈小婉怎么劝,沈大妹最后都没有再动筷了,她也没有再劝,只是让老板将冷掉坨掉的面用芭蕉叶包起来,放进沈大妹的背篓里。
现在面条还热乎着,等待的空隙里沈大妹又问沈小婉:“三妹,你有没有回过家?有没有见过你二姐?”
沈小婉摇头,“二姐没有回去过,我也只大概知晓是被嫁去了长阳县,但具体是下面哪个镇子哪个村子我便不知道。”
沈大妹点了点头,“你二姐性子冲,也不知在婆家能不能忍,我怕她那性子会不好过。”
沈小婉抿了抿唇,心底腹诽:“人善被人欺,性子火爆一点日子才好过,像大姐你这样的软性子,不磋磨你磋磨谁啊?”
不过这也只能心里想了想了,沈小婉也没有接这话,只是说道:“大姐住在宁水县的哪个村子?”
“在一碗水村。”沈大妹说道。
沈小婉回忆着去府城时经过宁水县的时候见到的几个村庄好像都不叫这个名字,“我都没听过。”
“隔得远,三妹你肯定没听过了。”沈大妹看了看渐渐冷清的街道,当即心慌得不行,“三妹我不同你说了,我要去换粮了。”
“那我和大姐你一道去吧。”沈小婉起身道。
“不用不用,三妹你忙回家去吧,太晚了归家别被婆家人说了。”沈大妹弓着腰背着背篓,又抬手擦了擦湿润的眼眶,“大姐能再见到你很高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再见,要是能见到你二姐就好了。”
“大姐若是想见二姐,我可以托人问一问。”沈小婉以前没想过去打听沈家人,是觉得大家嫁人后就断了联系也没必要去联系,正好她对沈家人也没啥感情,不联系也无所谓。
可现在见了,唤起了沈三妹的一些记忆,弄得她心底特别的酸涩,想来大家都是有苦衷的。而且小时候她没饿死全靠大姐和二姐,如果能重新联系上走亲戚也不错。
沈大妹叹了口气,“若是能找到通个信儿也好。”
“那我想法子打听打听。”沈小婉顿了顿,“大姐知道粮铺在哪吗?要不我陪大姐去换粮。”
“会不会耽搁你的事儿。”沈大妹面露犹豫。
“不会的,走吧。”沈小婉指着前方的巷子,“里面有一家粮铺的价格还算公道,也不会缺斤少两。”
“噢,好。”沈大妹紧紧的抓紧布包,紧张得害怕,声音细细的:“老板,一斤大米能换多少斤粗粮?”
沈小婉经常在这处铺子买粮,早已经相熟了,和老板打了个眼色,老板会意后说了一个原来的价:“质量上层的白米一斤可以五斤玉米面,质地一般则只能换三斤。”
“那粗糠呢?”沈大妹又问。
老板说:“一斤可以换十二斤粗糠,差的能换八斤。”
沈大妹忙将布袋递过去,诚恳又胆怯:“我这里有两斤白米,我剥得很干净,老板你看看。”
老板看了一眼里面的白米,虽然拨得干净却一眼就可以看出质地不好,颜色暗黄发过霉。
沈小婉点了点头,让老板换,待会儿她把银子补给他。
老板点了点头,“还行,你要怎么换?”
沈大妹高兴的不行,“换粗糠。”
老板点头:“好,你等一下。”
沈小婉看着高兴得不行的大姐,心底叹了一口气,她也能用这种法子偷偷帮你一下了,再多的她也不能做了,虽然大姐看着老实木讷,人心不坏,可谁知道大姐婆家人是什么样儿的?
在街上请她吃饭吃肉都没有关系,但是带回去的话谁知道会惹出什么事儿?
老板很快将二十四斤粗糠给了沈大妹,她高兴的抱着往背篓里装了。趁着她没注意的时候,沈小婉将差了十几文铜板补给了老板,这才跟着大姐出了铺子。
换了这么多粮的沈大妹也高兴,“果真是西山县换得多,我去宁水县换老板还嫌我的是陈米,只愿意换十斤,幸好我没换,要不然就亏了。”
沈小婉没笑笑说话,将她出了城。
等她离开后,沈小婉这才带着小宝从另一边的城门出城,赶着马车回家。
小宝小声问道:“娘,大姨家里很穷?”
“嗯?”沈小婉侧目看着他。
“那个吃着这里痛。”小宝指了指喉咙的位置。
以前他们在江家也没少吃糠,每次都膈得喉咙疼,没想到小宝还记得那段苦日子,沈小婉搂住小宝没说话。
小宝靠着娘坐着,“大姨真可怜。”
沈小婉等着他继续说话。
“疼还要吃那么多。”
“......”沈小婉叹气,果然不该期待小破孩能说出什么好听话。
沈小婉想了想,“那小宝快谢谢大姨。”
“谢谢大姨。”小宝捧着铜板放到自己的衣兜里。
“不谢不谢。”沈大妹拘促的笑笑。
“大姐的孩子呢?”沈小婉又问道,想着如果来了的话可以还给礼。
沈大妹小声说道: “她们在家干活。”
“几个啊?几岁了?”沈小婉又问。
“三个,大的十三了,老二十岁,小的五岁。”沈大妹顿了顿,不自在的摸了摸头上的白发,“都是闺女。”
沈小婉愣了一下,很快明白她这个大姐在夫家的处境一定不好过,要不然不过三十的年纪便满头白发,像个五十岁的老妇人了,“闺女贴心。”
提到女儿沈大妹的嘴角难得的浮出一丝欣慰的笑,看得出三个女儿的确很贴大姐的心。
不过她也不好多说什么,这个时代本就是重男轻女,只有儿子才能顶门立户,不论是谁都改变不了的,就算她的灵魂里知道生男生女都是一样的宠,可她却不能对别人说这种话。
恰好这时,热腾腾的面上来了。
沈小婉便道:“大姐吃面吧。”
沈大妹看着这一大碗面,上面还放着几片肉和下水,眼泪刷的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偷偷摸摸地抬手擦了擦眼眶,慢慢的吃了起来。
沈小婉装作没看见,埋头吃了起来。
沈大妹吃了几口便放下筷子了。
“大姐怎么不吃了?不和你胃口?”沈小婉诧异的问道。
沈大妹摇头,“我吃饱了,剩下的我拿回家里。”
沈小婉听完心底很不是滋味,“大姐你先吃吧,面坨了就不好吃了,待会儿再让老板重新煮一碗带回去。”
之后无论沈小婉怎么劝,沈大妹最后都没有再动筷了,她也没有再劝,只是让老板将冷掉坨掉的面用芭蕉叶包起来,放进沈大妹的背篓里。
现在面条还热乎着,等待的空隙里沈大妹又问沈小婉:“三妹,你有没有回过家?有没有见过你二姐?”
沈小婉摇头,“二姐没有回去过,我也只大概知晓是被嫁去了长阳县,但具体是下面哪个镇子哪个村子我便不知道。”
沈大妹点了点头,“你二姐性子冲,也不知在婆家能不能忍,我怕她那性子会不好过。”
沈小婉抿了抿唇,心底腹诽:“人善被人欺,性子火爆一点日子才好过,像大姐你这样的软性子,不磋磨你磋磨谁啊?”
不过这也只能心里想了想了,沈小婉也没有接这话,只是说道:“大姐住在宁水县的哪个村子?”
“在一碗水村。”沈大妹说道。
沈小婉回忆着去府城时经过宁水县的时候见到的几个村庄好像都不叫这个名字,“我都没听过。”
“隔得远,三妹你肯定没听过了。”沈大妹看了看渐渐冷清的街道,当即心慌得不行,“三妹我不同你说了,我要去换粮了。”
“那我和大姐你一道去吧。”沈小婉起身道。
“不用不用,三妹你忙回家去吧,太晚了归家别被婆家人说了。”沈大妹弓着腰背着背篓,又抬手擦了擦湿润的眼眶,“大姐能再见到你很高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再见,要是能见到你二姐就好了。”
“大姐若是想见二姐,我可以托人问一问。”沈小婉以前没想过去打听沈家人,是觉得大家嫁人后就断了联系也没必要去联系,正好她对沈家人也没啥感情,不联系也无所谓。
可现在见了,唤起了沈三妹的一些记忆,弄得她心底特别的酸涩,想来大家都是有苦衷的。而且小时候她没饿死全靠大姐和二姐,如果能重新联系上走亲戚也不错。
沈大妹叹了口气,“若是能找到通个信儿也好。”
“那我想法子打听打听。”沈小婉顿了顿,“大姐知道粮铺在哪吗?要不我陪大姐去换粮。”
“会不会耽搁你的事儿。”沈大妹面露犹豫。
“不会的,走吧。”沈小婉指着前方的巷子,“里面有一家粮铺的价格还算公道,也不会缺斤少两。”
“噢,好。”沈大妹紧紧的抓紧布包,紧张得害怕,声音细细的:“老板,一斤大米能换多少斤粗粮?”
沈小婉经常在这处铺子买粮,早已经相熟了,和老板打了个眼色,老板会意后说了一个原来的价:“质量上层的白米一斤可以五斤玉米面,质地一般则只能换三斤。”
“那粗糠呢?”沈大妹又问。
老板说:“一斤可以换十二斤粗糠,差的能换八斤。”
沈大妹忙将布袋递过去,诚恳又胆怯:“我这里有两斤白米,我剥得很干净,老板你看看。”
老板看了一眼里面的白米,虽然拨得干净却一眼就可以看出质地不好,颜色暗黄发过霉。
沈小婉点了点头,让老板换,待会儿她把银子补给他。
老板点了点头,“还行,你要怎么换?”
沈大妹高兴的不行,“换粗糠。”
老板点头:“好,你等一下。”
沈小婉看着高兴得不行的大姐,心底叹了一口气,她也能用这种法子偷偷帮你一下了,再多的她也不能做了,虽然大姐看着老实木讷,人心不坏,可谁知道大姐婆家人是什么样儿的?
在街上请她吃饭吃肉都没有关系,但是带回去的话谁知道会惹出什么事儿?
老板很快将二十四斤粗糠给了沈大妹,她高兴的抱着往背篓里装了。趁着她没注意的时候,沈小婉将差了十几文铜板补给了老板,这才跟着大姐出了铺子。
换了这么多粮的沈大妹也高兴,“果真是西山县换得多,我去宁水县换老板还嫌我的是陈米,只愿意换十斤,幸好我没换,要不然就亏了。”
沈小婉没笑笑说话,将她出了城。
等她离开后,沈小婉这才带着小宝从另一边的城门出城,赶着马车回家。
小宝小声问道:“娘,大姨家里很穷?”
“嗯?”沈小婉侧目看着他。
“那个吃着这里痛。”小宝指了指喉咙的位置。
以前他们在江家也没少吃糠,每次都膈得喉咙疼,没想到小宝还记得那段苦日子,沈小婉搂住小宝没说话。
小宝靠着娘坐着,“大姨真可怜。”
沈小婉等着他继续说话。
“疼还要吃那么多。”
“......”沈小婉叹气,果然不该期待小破孩能说出什么好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