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活得很简单,也正是这份简单,让她们很容易就能分辨出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村里的老人们总说年轻时有多少姑娘稀罕,那是假的,小孩打碎了家中的物件说下次再也不淘气了,也是假的。
可那个和孩子们一起玩得满头大汗的男人,他脸上的笑却是真的。
女人们放心的回了家,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出事,或许她们这辈子都不会知道,那个看上去很随和的男人,就是村中老人说的那个曾率大军南下企图踏平南疆的大奸大恶之人。
善恶之分,有时不在人心里,甚至不受人控制,就看你站在什么位置上。
同样一座山,你面朝着它,山就在你眼前,你背对着它,山就在你身后,山从来没有动过,动的是人。
所以上山时仰望险峰,不由让人心生退意,下山时又贪恋山上的美景,恋恋不舍,山还是那座山,却能让人变得自相矛盾。
其实最矛盾的,是站在山腰上的人,又怕支撑不到山顶,又怕错过沿途的风光,刘赫现在,就是那个站在山腰上的人。
他花了三天的时间,蹲坐在村口新搭建的那座竹屋里,白天听着村民们交谈,学上几句南疆话,晚上则用去大半宿的时间,去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
如果他再不回去,一个月后,天机营的那帮兄弟们就会带兵南下攻打南疆,仰仗蜀地之险尚且不能抵御南疆大军北上,更何况是深入险地,还在人家的地盘上开战。
可如果他就这么回去,无疑是彻底撕破了脸,至今刘赫也不明白南疆女王为何要帮着蔡熙报仇,但不管初衷是什么,结果却都一样,蜀地的南大门失守只是早晚的事。
就算他快马赶回成都,再派人去曹魏和东吴那里请求援军,时间也肯定来不及了,等曹魏和东吴的大军到了,益州恐怕早已经再次易主。
留在南疆,似乎是唯一能看到一丝生机的办法,如果能在一个月之内找到破解借尸还魂的办法,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这很冒险,成功的机会很渺茫,但不意味着没有可能,死人是不可能自己活过来的,施展这门阴毒秘术的肯定是个活人,既然是人,就一定会有弱点,至少他不会是个拥有不死之身的怪物。
想要探听消息,就得和当地人打成一片,首先先得有共同语言,连交流都做不到,光凭两只眼睛去看,是无法发现真相的。
刘赫一连十几天都呆在这个村子里,总算是学会了一点南疆话的皮毛,好在南疆人质朴,语言中的用词也不像中原人那样喜欢卖弄文采,一件事能用一个字说明白就绝不用两个字。
这让刘赫暗自庆幸了好几天,要是这里的人说话都像那帮中原的读书人那样,满口之乎者也,别说一个月了,一年的时间都不够。
那间在村头鹤立鸡群的小竹屋,成了孩子们继村中空场外最喜欢去的地方,孩子们不懂什么叫上好竹料,更不知道这些竹料原本是用来修葺女王陛下的花海王庭的,在他们心里,这间新建成不久的小竹屋远不及自己家来的温馨舒服,真正吸引他们的,是来到这里每天都有吃不完的好吃的。
村里人世代靠打猎采集为生,听上去总是有肉吃,比起中原只能吃糠咽菜的普通百姓不知道要幸福上多少倍,可刘赫在这里住了一阵子之后才发现,实际的情况却远没有他这个外人想象的那么滋润。
哪怕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猎手,也不是每天都能打到猎物,空手而归的时候占绝大多数,即便是打到了猎物,也可能只是只野兔而已,根本不够全家老小吃上一顿的。
第一顿可能还有几口兔子肉吃,之后的几天里,基本只能靠剩下的肉汤度日。
这里的孩子自打记事起,基本就没过过每天都能有肉吃的日子,所以每当那些高大威武的王庭卫士送来香喷喷的食物,就是孩子们一天里最开心的时候。
烤制的食物在南疆算是比较奢侈的东西,一般人家谁也不敢暴殄天物的这么去糟践好不容易打回来的猎物,头一顿吃的倒挺痛快,可全吃完了只剩下一堆啃得干干净净的骨头,没有肉汤,后面几天的日子可怎么过。
一开始只有几个胆子大一些的孩子敢靠近刘赫的小竹屋,正在冥思苦想怎么破解借尸还魂的刘赫看到门外几个探头探脑的小家伙,当即把王庭卫士刚送来还冒着热气的烤山鸡送给了他们。
几个孩子当即在刘赫面前风卷残云一般将一整只烤山鸡全部消灭,看看满地的鸡骨头,再看看几个瘦小的孩子,刘赫有些愕然,若不是亲眼所见,真想象不到这些小家伙竟有如此惊人的战斗力。
俗话说有一就有二,尝到甜头的几个小家伙第二天又卡着饭点来到了刘赫的小竹屋,而且身后还跟着好几个昨天不敢靠近的孩子。
刘赫当即又把一条鹿腿给孩子们分了,只是鹿腿虽然比昨天的烤山鸡个头要大,但是今天被香味吸引过来的小家伙们却比昨天多了好几倍,一条鹿腿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
于是刘赫就不断向来给他送饭的王庭卫士提要求,从一开始的一整只鹿,一直到最后的一整头烤野猪,王庭卫士闻言愕然,连他们之中最魁梧健壮的勇士,也没有这般好胃口,眼前这个中原来的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家伙怎么这么能吃,一顿饭竟然能吃下一整头野猪。
南疆人固执的认为,越能吃的人力气就越大,他们甚至有些不敢想象,能吃下一整头野猪的男人,力气到底会大到什么程度。
起初来给刘赫送饭只是因为有女王陛下的命令,这些王庭卫士对那个有好好的花海王庭不住,非要跑到这么一个小破村子里来的中原人还颇有微词,但每天来送饭都看到满地被啃得一干二净的骨头,从野兔子到山鸡,从鹿到最后的野猪,越来越触目惊心,对那个比他们足足矮上一头的中原男人也越来越心生敬畏。
可那个和孩子们一起玩得满头大汗的男人,他脸上的笑却是真的。
女人们放心的回了家,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出事,或许她们这辈子都不会知道,那个看上去很随和的男人,就是村中老人说的那个曾率大军南下企图踏平南疆的大奸大恶之人。
善恶之分,有时不在人心里,甚至不受人控制,就看你站在什么位置上。
同样一座山,你面朝着它,山就在你眼前,你背对着它,山就在你身后,山从来没有动过,动的是人。
所以上山时仰望险峰,不由让人心生退意,下山时又贪恋山上的美景,恋恋不舍,山还是那座山,却能让人变得自相矛盾。
其实最矛盾的,是站在山腰上的人,又怕支撑不到山顶,又怕错过沿途的风光,刘赫现在,就是那个站在山腰上的人。
他花了三天的时间,蹲坐在村口新搭建的那座竹屋里,白天听着村民们交谈,学上几句南疆话,晚上则用去大半宿的时间,去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
如果他再不回去,一个月后,天机营的那帮兄弟们就会带兵南下攻打南疆,仰仗蜀地之险尚且不能抵御南疆大军北上,更何况是深入险地,还在人家的地盘上开战。
可如果他就这么回去,无疑是彻底撕破了脸,至今刘赫也不明白南疆女王为何要帮着蔡熙报仇,但不管初衷是什么,结果却都一样,蜀地的南大门失守只是早晚的事。
就算他快马赶回成都,再派人去曹魏和东吴那里请求援军,时间也肯定来不及了,等曹魏和东吴的大军到了,益州恐怕早已经再次易主。
留在南疆,似乎是唯一能看到一丝生机的办法,如果能在一个月之内找到破解借尸还魂的办法,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这很冒险,成功的机会很渺茫,但不意味着没有可能,死人是不可能自己活过来的,施展这门阴毒秘术的肯定是个活人,既然是人,就一定会有弱点,至少他不会是个拥有不死之身的怪物。
想要探听消息,就得和当地人打成一片,首先先得有共同语言,连交流都做不到,光凭两只眼睛去看,是无法发现真相的。
刘赫一连十几天都呆在这个村子里,总算是学会了一点南疆话的皮毛,好在南疆人质朴,语言中的用词也不像中原人那样喜欢卖弄文采,一件事能用一个字说明白就绝不用两个字。
这让刘赫暗自庆幸了好几天,要是这里的人说话都像那帮中原的读书人那样,满口之乎者也,别说一个月了,一年的时间都不够。
那间在村头鹤立鸡群的小竹屋,成了孩子们继村中空场外最喜欢去的地方,孩子们不懂什么叫上好竹料,更不知道这些竹料原本是用来修葺女王陛下的花海王庭的,在他们心里,这间新建成不久的小竹屋远不及自己家来的温馨舒服,真正吸引他们的,是来到这里每天都有吃不完的好吃的。
村里人世代靠打猎采集为生,听上去总是有肉吃,比起中原只能吃糠咽菜的普通百姓不知道要幸福上多少倍,可刘赫在这里住了一阵子之后才发现,实际的情况却远没有他这个外人想象的那么滋润。
哪怕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猎手,也不是每天都能打到猎物,空手而归的时候占绝大多数,即便是打到了猎物,也可能只是只野兔而已,根本不够全家老小吃上一顿的。
第一顿可能还有几口兔子肉吃,之后的几天里,基本只能靠剩下的肉汤度日。
这里的孩子自打记事起,基本就没过过每天都能有肉吃的日子,所以每当那些高大威武的王庭卫士送来香喷喷的食物,就是孩子们一天里最开心的时候。
烤制的食物在南疆算是比较奢侈的东西,一般人家谁也不敢暴殄天物的这么去糟践好不容易打回来的猎物,头一顿吃的倒挺痛快,可全吃完了只剩下一堆啃得干干净净的骨头,没有肉汤,后面几天的日子可怎么过。
一开始只有几个胆子大一些的孩子敢靠近刘赫的小竹屋,正在冥思苦想怎么破解借尸还魂的刘赫看到门外几个探头探脑的小家伙,当即把王庭卫士刚送来还冒着热气的烤山鸡送给了他们。
几个孩子当即在刘赫面前风卷残云一般将一整只烤山鸡全部消灭,看看满地的鸡骨头,再看看几个瘦小的孩子,刘赫有些愕然,若不是亲眼所见,真想象不到这些小家伙竟有如此惊人的战斗力。
俗话说有一就有二,尝到甜头的几个小家伙第二天又卡着饭点来到了刘赫的小竹屋,而且身后还跟着好几个昨天不敢靠近的孩子。
刘赫当即又把一条鹿腿给孩子们分了,只是鹿腿虽然比昨天的烤山鸡个头要大,但是今天被香味吸引过来的小家伙们却比昨天多了好几倍,一条鹿腿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
于是刘赫就不断向来给他送饭的王庭卫士提要求,从一开始的一整只鹿,一直到最后的一整头烤野猪,王庭卫士闻言愕然,连他们之中最魁梧健壮的勇士,也没有这般好胃口,眼前这个中原来的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家伙怎么这么能吃,一顿饭竟然能吃下一整头野猪。
南疆人固执的认为,越能吃的人力气就越大,他们甚至有些不敢想象,能吃下一整头野猪的男人,力气到底会大到什么程度。
起初来给刘赫送饭只是因为有女王陛下的命令,这些王庭卫士对那个有好好的花海王庭不住,非要跑到这么一个小破村子里来的中原人还颇有微词,但每天来送饭都看到满地被啃得一干二净的骨头,从野兔子到山鸡,从鹿到最后的野猪,越来越触目惊心,对那个比他们足足矮上一头的中原男人也越来越心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