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见秀的北伐第一军从扬州渡江之后,先是向西缓缓运动到滁州,然后突然加速,撕破清军的外围防线,一路向前推进二百余里,攻到合肥城东,与此同时,李来亨的捻军长距离奔袭四百余里,从西北方向杀到合肥城下。
合肥所在的庐州府位于安徽中部,左边是大别山,右边是明军控制下的滁州,如果明军占领合肥,就会把安徽一刀切作两半,分割包围安庆府的屯布儿,清军各部看到合肥有危险,都不能不救……田见秀和李来亨两面夹击合肥,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准备来一个围城打援。
田见秀手里有三个步兵师,一万出头的战兵,李来亨则有两千骑兵,两军之间兵种和兵力的配合都不错,可以采用的战术手段也很多,清军援兵如果来得太急,很容易被楚军抓住其中一部予以消灭,万一战事不利,田见秀还可以及时退回滁州、扬州一带,不至于损失太大……北伐不可能一蹴而就,安庆府的屯布儿暂时也不是楚军的打击目标,田见秀这次渡江北伐,是为了打击清军的有生力量,至于能不能攻占合肥,并不重要。
出乎意料的是,无论孔有德、谭泰和屯布儿,清军各部并没有第一时间派出援兵,转眼十天过去了,田见秀扎营立寨,挖掘地道,打造各种攻城器械,已经做好了攻城的准备,李来亨也把合肥外围来回扫荡了两遍,清军的援兵才终于出动,孔有德和屯布儿所部共计两万七千余人,从安庆府和凤阳府出兵,从南北两个方向缓缓向合**近,根据他们的行军速度预判,估计会在七天后同时到达合肥外围,谭泰的八旗骑兵则突袭滁州,摆出一副截断田见秀后路的架势。
这个仗,有点不好打了。
田见秀和李来亨明显感到,自从宁镇会战遭到惨败,尤其放弃南京之后,清军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一座城市遭到明军进攻的时候,他们都会拼尽全力的死守,不计代价的救援,俨然一副威严不容受到挑衅的上位者心态,现在清军连南京都能放弃,对于合肥的一时得失就并不在意,作战部署反而合理了许多。
孔有德和屯布儿如此持重,既不分兵,也不急进,围点打援的计划明显已经泡汤,如果现在及时退回滁州,还可以全身而退,孔有德、谭泰和屯布儿多半不敢深入追击……清军真敢追到长江岸边去,南京附近的明军主力随时可以乘船渡江,上演宁镇会战那场歼灭战的翻版。
但是这样一来,田见秀也等于无功而返,李来亨的处境会变得更加困难,田见秀和李来亨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打到合肥城下,清军援兵刚一冒头,他们又慌忙退走避战,不说对士气有什么影响,光是这一进一退的消耗楚军就吃亏了。
田见秀、李来亨以及其他的主要将领连夜开会,讨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这个时候,王进才的北伐第二军也从瓜州渡过长江,进入扬州。
田见秀的北伐第一军主攻,王进才的北伐第二军主守,他们渡江不是为了支援合肥之战,而是从郑成功手里接收一部分防区,加强扬州府的防御……等到田见秀撤回来,王进才再发起第二波北伐,后面自然有北伐第三军接防扬州,如此一波接着一波往前推,以守为攻,不断对清军施加压力。
扬州是北伐的桥头堡,一定不容有失,一定要确保这里的安全,汪克凡对郑成功的海军陆战队不放心,所以田见秀刚刚出发十多天,就命令王进才渡江进入扬州府,以防万一田见秀战事不利,被清军倒卷回来攻占扬州。
王进才到了扬州府一看,汪克凡的担心一点都不多余。
几年前史可法殉国的时候,扬州城就毁于战火,城中的百姓几乎被屠戮一空,这几年还没有恢复元气,郑成功攻城的时候又受到了一定的破坏,环绕城市的城墙破败不堪,小的破损固然数不胜数,大的缺口竟然还有四五处,仍用沙包木墙临时性的堵着,没有进行修缮。
扬州府境内的兵塘、墩台、驿舍,堡寨大都如此,虽然都有郑成功的部队驻守,却没有认真维修各种军事设施,换句话说,郑家军就没打算长期守住扬州,捞一把后随时准备闪人……郑成功的“海军陆战队”不擅长陆战,如今却顶在明军防线的最前端,自己也没有守住扬州的信心。
见一斑而知全豹,无论军政和经济民生,郑成功在扬州府的其他政策也没有长远打算,如果这样一直发展下去,明军就会失去当地百姓的支持,很难在扬州站稳脚跟……守江必守淮,到时候连扬州都守不住,长江南岸就危险了。
对于楚军的到来,郑成功非常欢迎,不但把高邮县和几个重要的关隘要塞分给了楚军,还允许楚军和郑家军一起驻守扬州府城,因为开发松江府的计划,保证长江航线的安全就非常重要,郑成功现在也希望能守住扬州和沿岸江防要塞,才会邀请楚军过江进入扬州。
聊起江南最新发生的事情,最大的新闻就是王得仁的部队接管了常州府和苏州府,金声桓的部队交割南昌之后,也会向江南调动,汪克凡已经给金声桓、王得仁下达命令,让他们准备一万人的部队准备参加第二次北伐……金声桓原来在江西的地盘只有大半个南昌府,瑞州府、临江府、抚州府的一部分,这次却换给他苏州府、常州府、嘉兴府三个府,而且都是江南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占了大便宜后,北伐当然要出力。
郑成功的神态略略有些不自然。当初汪克凡曾经答应,可以把苏州府,或者常州府和嘉兴府这块地盘给他,可是他坚持要松江府,才和这三个府失之交臂,白白便宜了金声桓,其中得失到底是对是错,他的心里也觉得没底……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苏州、常州和嘉兴都是富甲天下之地,金声桓这次占了大便宜,但是郑成功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只要松江府发展起来了,就会掐住苏、常、嘉三府的脖子,金声桓一时得利,长久看起来却是吃亏的。
明末江南最富,九成富在工商,单靠种庄稼是拉不开差距的,在汪克凡和郑成功的计划中,用一条长江航行和一条沿海航线把南方各省都串联起来,就等于掌握了最赚钱的渠道销售环节,苏州、常州和嘉兴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生产基地罢了,他们每赚一两银子,都会帮助汪克凡和郑成功赚二两银子,三两银子,甚至五两银子……这个道理,超越时代四百年的汪克凡当然很明白,郑成功没有开挂作弊,也对将来的形势估计到了七七八八,才是真正的眼光敏锐,见识过人。
聊起扬州府的防务,郑成功有些信心不足。
他把高邮县分给楚军,就是希望让楚军顶在前面,分担压力。但是高邮县弹丸之地,真的发生大战肯定守不住,扬州肯定会变成战场,所以他才让楚军入城。
“楚军擅长陆战,我军擅长水战,应当各尽所长,等到九江战事了解后,我打算回兵攻打崇明,到时候扬州的防务还要依赖王将军了。”
郑家水师和楚军水师联手,把施福逼在九江水寨里不敢冒头,郑成功不断加大招降力度,施福本人已经有些动摇,只是他的手下大多数持反对态度,暂时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只要楚军主力对九江府发起进攻,从陆路上摧毁九江水寨后,走投无路的施福就只能投降。
长江如果是一条巨龙,崇明岛就是这条巨龙嘴里衔着的一颗明珠,郑成功没打算长期驻守扬州,却盯上了位于长江口的崇明岛,准备夺取这里建成一个根据地……作为宁镇会战的配角,郑成功能占到半个松江府就很满意了,金声桓之所以有三个府,是拿江西地盘换来的。汪克凡早就对他们两个说得明白,谁还想扩大地盘,只管自己去打,只要是从清军手中夺下来的地盘,楚军绝不会横刀夺爱。
“漳国公客气了,末将只是暂时汛守扬州,最多在年底之前就要发动第二次北伐,漳国公回兵崇明的时候,末将多半已经到了洪泽湖,汛守扬州的应该是北伐第三军。”王进才的作战计划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向北进攻淮安府。
田见秀打合肥,王进才就打淮安,一个在西,一个在北,尽量调动清军。淮安是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北边紧邻山东,安徽产的粮食都要从这里集结运往北京,从某种意义上比合肥更加重要,也是攻敌之必救的目标……至于第三次北伐,还要看前两次北伐的结果再选择目标,制定计划,清军几千里的防线处处可能遭到进攻,主动权始终在楚军这边,这就是进攻一方的福利了……
安徽战场上,田见秀和李来亨最终商定,放弃围城打援的计划,但也绝不退回滁州,而是将计就计,采取最为积极主动的进攻战术,强攻合肥!
孔有德和屯布儿持重进兵,可以避免中埋伏,但行军速度也被大幅拉低,给了第一军强攻合肥的时间和空间……不错,合肥是一座坚固的府城,但南直隶的府城太多了,合肥只是其中非常普通的一个,进攻难度远远比不上杭州、武昌这样的省城,楚军既然已经做好了准备,有可能在清军赶到之前攻克合肥。
先打下来再说,以后能不能守住,那是打下来合肥以后才考虑的事情。
和楚军老八营比起来,田见秀的这支“北伐第一军”明显差了两个档次,主力师第十六师出自于二流部队平江营,另外还有一个混编师,一个新兵师。新兵师的番号是三十二师,战斗力相对最差,丁宗望和熊元重就在这个三十二师,混编师的情况却比较特殊,有一个旅来自楚军主力崇阳营,战斗力明显强出一大截,另外两个旅却稀松平常,比第十六师还差一些。
崇阳营这个旅的旅长叫李毅良,因为在宁镇会战中损失太大,一直留在南京附近休整,没有跟着汪晟去苏杭,这次被编入了北伐第一军。这个旅的伤亡虽然很大,但是这段时间呆在南京,却接收了一大批伤愈归队的老兵,崇阳营的主力都去了苏杭,南京附近的伤兵归队后,都暂时留在李毅良的部队,这次改编被他捡了个现成。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打合肥的主攻部队就由李毅良这个旅担任,其他部队根本不用争。
鱼腩部队也要派上用场,丁宗望和熊元重所在的三十二师很快接到命令,向南主动出击,拦截屯布儿的援兵,为进攻合肥争取更多的时间。
三十二师迅速占领合肥南边的舒城县,抢占各个关口要隘,还没有做好各种准备,清军就已经逼近舒城,让三十二师感到了莫大的压力。屯布儿一年来都驻守安庆府,部队休整的很充分,穿插集结的动作都迅猛有力,听说明军设置阻击防线,清军在距离舒城五十里之外突然加速向两翼展开,然后又猛然向中间一收,然后再次展开,再次收拢,亦真亦假的晃了两三个来回,三十二师就明显跟不上对方的节奏了。
清军第三次收拢后,突然向着舒城东南方向的冷水关发起猛攻,假动作变成了真突破,集中全力雷霆一击,轻易攻占冷水关。
冷水关被清军占领,三十二师整条防线都面临崩溃的危险,只好向后退却,收拢部队。仗打到这个份上,一开始的各种战术布置都全部失效,三十二师虽然损失不大,却已经非常被动。
但这还不算完,攻占冷水关后,八旗骑兵及时插上,三十二师后撤的部队被缠住了。
合肥所在的庐州府位于安徽中部,左边是大别山,右边是明军控制下的滁州,如果明军占领合肥,就会把安徽一刀切作两半,分割包围安庆府的屯布儿,清军各部看到合肥有危险,都不能不救……田见秀和李来亨两面夹击合肥,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准备来一个围城打援。
田见秀手里有三个步兵师,一万出头的战兵,李来亨则有两千骑兵,两军之间兵种和兵力的配合都不错,可以采用的战术手段也很多,清军援兵如果来得太急,很容易被楚军抓住其中一部予以消灭,万一战事不利,田见秀还可以及时退回滁州、扬州一带,不至于损失太大……北伐不可能一蹴而就,安庆府的屯布儿暂时也不是楚军的打击目标,田见秀这次渡江北伐,是为了打击清军的有生力量,至于能不能攻占合肥,并不重要。
出乎意料的是,无论孔有德、谭泰和屯布儿,清军各部并没有第一时间派出援兵,转眼十天过去了,田见秀扎营立寨,挖掘地道,打造各种攻城器械,已经做好了攻城的准备,李来亨也把合肥外围来回扫荡了两遍,清军的援兵才终于出动,孔有德和屯布儿所部共计两万七千余人,从安庆府和凤阳府出兵,从南北两个方向缓缓向合**近,根据他们的行军速度预判,估计会在七天后同时到达合肥外围,谭泰的八旗骑兵则突袭滁州,摆出一副截断田见秀后路的架势。
这个仗,有点不好打了。
田见秀和李来亨明显感到,自从宁镇会战遭到惨败,尤其放弃南京之后,清军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一座城市遭到明军进攻的时候,他们都会拼尽全力的死守,不计代价的救援,俨然一副威严不容受到挑衅的上位者心态,现在清军连南京都能放弃,对于合肥的一时得失就并不在意,作战部署反而合理了许多。
孔有德和屯布儿如此持重,既不分兵,也不急进,围点打援的计划明显已经泡汤,如果现在及时退回滁州,还可以全身而退,孔有德、谭泰和屯布儿多半不敢深入追击……清军真敢追到长江岸边去,南京附近的明军主力随时可以乘船渡江,上演宁镇会战那场歼灭战的翻版。
但是这样一来,田见秀也等于无功而返,李来亨的处境会变得更加困难,田见秀和李来亨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打到合肥城下,清军援兵刚一冒头,他们又慌忙退走避战,不说对士气有什么影响,光是这一进一退的消耗楚军就吃亏了。
田见秀、李来亨以及其他的主要将领连夜开会,讨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这个时候,王进才的北伐第二军也从瓜州渡过长江,进入扬州。
田见秀的北伐第一军主攻,王进才的北伐第二军主守,他们渡江不是为了支援合肥之战,而是从郑成功手里接收一部分防区,加强扬州府的防御……等到田见秀撤回来,王进才再发起第二波北伐,后面自然有北伐第三军接防扬州,如此一波接着一波往前推,以守为攻,不断对清军施加压力。
扬州是北伐的桥头堡,一定不容有失,一定要确保这里的安全,汪克凡对郑成功的海军陆战队不放心,所以田见秀刚刚出发十多天,就命令王进才渡江进入扬州府,以防万一田见秀战事不利,被清军倒卷回来攻占扬州。
王进才到了扬州府一看,汪克凡的担心一点都不多余。
几年前史可法殉国的时候,扬州城就毁于战火,城中的百姓几乎被屠戮一空,这几年还没有恢复元气,郑成功攻城的时候又受到了一定的破坏,环绕城市的城墙破败不堪,小的破损固然数不胜数,大的缺口竟然还有四五处,仍用沙包木墙临时性的堵着,没有进行修缮。
扬州府境内的兵塘、墩台、驿舍,堡寨大都如此,虽然都有郑成功的部队驻守,却没有认真维修各种军事设施,换句话说,郑家军就没打算长期守住扬州,捞一把后随时准备闪人……郑成功的“海军陆战队”不擅长陆战,如今却顶在明军防线的最前端,自己也没有守住扬州的信心。
见一斑而知全豹,无论军政和经济民生,郑成功在扬州府的其他政策也没有长远打算,如果这样一直发展下去,明军就会失去当地百姓的支持,很难在扬州站稳脚跟……守江必守淮,到时候连扬州都守不住,长江南岸就危险了。
对于楚军的到来,郑成功非常欢迎,不但把高邮县和几个重要的关隘要塞分给了楚军,还允许楚军和郑家军一起驻守扬州府城,因为开发松江府的计划,保证长江航线的安全就非常重要,郑成功现在也希望能守住扬州和沿岸江防要塞,才会邀请楚军过江进入扬州。
聊起江南最新发生的事情,最大的新闻就是王得仁的部队接管了常州府和苏州府,金声桓的部队交割南昌之后,也会向江南调动,汪克凡已经给金声桓、王得仁下达命令,让他们准备一万人的部队准备参加第二次北伐……金声桓原来在江西的地盘只有大半个南昌府,瑞州府、临江府、抚州府的一部分,这次却换给他苏州府、常州府、嘉兴府三个府,而且都是江南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占了大便宜后,北伐当然要出力。
郑成功的神态略略有些不自然。当初汪克凡曾经答应,可以把苏州府,或者常州府和嘉兴府这块地盘给他,可是他坚持要松江府,才和这三个府失之交臂,白白便宜了金声桓,其中得失到底是对是错,他的心里也觉得没底……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苏州、常州和嘉兴都是富甲天下之地,金声桓这次占了大便宜,但是郑成功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只要松江府发展起来了,就会掐住苏、常、嘉三府的脖子,金声桓一时得利,长久看起来却是吃亏的。
明末江南最富,九成富在工商,单靠种庄稼是拉不开差距的,在汪克凡和郑成功的计划中,用一条长江航行和一条沿海航线把南方各省都串联起来,就等于掌握了最赚钱的渠道销售环节,苏州、常州和嘉兴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生产基地罢了,他们每赚一两银子,都会帮助汪克凡和郑成功赚二两银子,三两银子,甚至五两银子……这个道理,超越时代四百年的汪克凡当然很明白,郑成功没有开挂作弊,也对将来的形势估计到了七七八八,才是真正的眼光敏锐,见识过人。
聊起扬州府的防务,郑成功有些信心不足。
他把高邮县分给楚军,就是希望让楚军顶在前面,分担压力。但是高邮县弹丸之地,真的发生大战肯定守不住,扬州肯定会变成战场,所以他才让楚军入城。
“楚军擅长陆战,我军擅长水战,应当各尽所长,等到九江战事了解后,我打算回兵攻打崇明,到时候扬州的防务还要依赖王将军了。”
郑家水师和楚军水师联手,把施福逼在九江水寨里不敢冒头,郑成功不断加大招降力度,施福本人已经有些动摇,只是他的手下大多数持反对态度,暂时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只要楚军主力对九江府发起进攻,从陆路上摧毁九江水寨后,走投无路的施福就只能投降。
长江如果是一条巨龙,崇明岛就是这条巨龙嘴里衔着的一颗明珠,郑成功没打算长期驻守扬州,却盯上了位于长江口的崇明岛,准备夺取这里建成一个根据地……作为宁镇会战的配角,郑成功能占到半个松江府就很满意了,金声桓之所以有三个府,是拿江西地盘换来的。汪克凡早就对他们两个说得明白,谁还想扩大地盘,只管自己去打,只要是从清军手中夺下来的地盘,楚军绝不会横刀夺爱。
“漳国公客气了,末将只是暂时汛守扬州,最多在年底之前就要发动第二次北伐,漳国公回兵崇明的时候,末将多半已经到了洪泽湖,汛守扬州的应该是北伐第三军。”王进才的作战计划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向北进攻淮安府。
田见秀打合肥,王进才就打淮安,一个在西,一个在北,尽量调动清军。淮安是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北边紧邻山东,安徽产的粮食都要从这里集结运往北京,从某种意义上比合肥更加重要,也是攻敌之必救的目标……至于第三次北伐,还要看前两次北伐的结果再选择目标,制定计划,清军几千里的防线处处可能遭到进攻,主动权始终在楚军这边,这就是进攻一方的福利了……
安徽战场上,田见秀和李来亨最终商定,放弃围城打援的计划,但也绝不退回滁州,而是将计就计,采取最为积极主动的进攻战术,强攻合肥!
孔有德和屯布儿持重进兵,可以避免中埋伏,但行军速度也被大幅拉低,给了第一军强攻合肥的时间和空间……不错,合肥是一座坚固的府城,但南直隶的府城太多了,合肥只是其中非常普通的一个,进攻难度远远比不上杭州、武昌这样的省城,楚军既然已经做好了准备,有可能在清军赶到之前攻克合肥。
先打下来再说,以后能不能守住,那是打下来合肥以后才考虑的事情。
和楚军老八营比起来,田见秀的这支“北伐第一军”明显差了两个档次,主力师第十六师出自于二流部队平江营,另外还有一个混编师,一个新兵师。新兵师的番号是三十二师,战斗力相对最差,丁宗望和熊元重就在这个三十二师,混编师的情况却比较特殊,有一个旅来自楚军主力崇阳营,战斗力明显强出一大截,另外两个旅却稀松平常,比第十六师还差一些。
崇阳营这个旅的旅长叫李毅良,因为在宁镇会战中损失太大,一直留在南京附近休整,没有跟着汪晟去苏杭,这次被编入了北伐第一军。这个旅的伤亡虽然很大,但是这段时间呆在南京,却接收了一大批伤愈归队的老兵,崇阳营的主力都去了苏杭,南京附近的伤兵归队后,都暂时留在李毅良的部队,这次改编被他捡了个现成。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打合肥的主攻部队就由李毅良这个旅担任,其他部队根本不用争。
鱼腩部队也要派上用场,丁宗望和熊元重所在的三十二师很快接到命令,向南主动出击,拦截屯布儿的援兵,为进攻合肥争取更多的时间。
三十二师迅速占领合肥南边的舒城县,抢占各个关口要隘,还没有做好各种准备,清军就已经逼近舒城,让三十二师感到了莫大的压力。屯布儿一年来都驻守安庆府,部队休整的很充分,穿插集结的动作都迅猛有力,听说明军设置阻击防线,清军在距离舒城五十里之外突然加速向两翼展开,然后又猛然向中间一收,然后再次展开,再次收拢,亦真亦假的晃了两三个来回,三十二师就明显跟不上对方的节奏了。
清军第三次收拢后,突然向着舒城东南方向的冷水关发起猛攻,假动作变成了真突破,集中全力雷霆一击,轻易攻占冷水关。
冷水关被清军占领,三十二师整条防线都面临崩溃的危险,只好向后退却,收拢部队。仗打到这个份上,一开始的各种战术布置都全部失效,三十二师虽然损失不大,却已经非常被动。
但这还不算完,攻占冷水关后,八旗骑兵及时插上,三十二师后撤的部队被缠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