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辛,这东西真是你自己做的吗?”
见到燕麦之后,林欣欣都不好意思往自己搪瓷缸子里倒了:这玩意儿,在国内可是稀缺货?
年过百岁的丁辛,哪能不知道小姑娘纠结的是什么,笑着摇了摇头:“那些不是燕麦,是莜麦,燕麦的一种。”
“莜麦是什么?”
周围的人都笑了。
晋内陕甘四省土生土长的人,可都知道莜麦是什么。
林欣欣红着脸低下了头。
“这不怪你,”丁辛笑着安慰道,“莜麦吧,产量实在是太低了,这几年,大多数农民都更喜欢产量更高的小麦和玉米……”
丁辛这么一挑,周围的人又将话题转向了莜麦的产量……
午饭过后,丁辛本想眯一会儿,可刚合上眼,就发觉有人在窥视自己。
不用说,就是对面那女大学生。
“这位同学,你有什么事情吗?”
林欣欣弱弱地点了点头:“丁辛,以你的能力,考大学应该不是问题吧?”
“十六岁参军,”丁辛扳了一下手指头,“当了八年兵,等复员了,早就过了能考大学的年纪了。”
“八年?”林欣欣瞪大了眼睛,“这么说,你还参加过……”
“去过南边,”丁辛苦笑着摇了摇头,“可惜一直都在大后方,没有战斗的机会。”
“都是打白眼狼,只是分工不同罢了。”
倒是挺会安慰人。
“我也是这么想的……”
被林欣欣这么一搅,丁辛耳边又响起了那些日夜不休的隆隆炮火声。之后,心绪就再难平静下来了……
“看你那本教材,应该是学通讯的吧?哪个学校的?”
“交大!”林欣欣微微一笑,露出了一拍小白牙,“机电学院,通讯工程专业,三年级,林欣欣。”
“交大,机电学院?”
丁辛脸上浮现出一抹诡异的笑容:应该是杨老头的学生吧?
“那个……”林欣欣觉得自己已经跟丁辛混熟了,笑嘻嘻地盯着丁辛手里的教材,“那个可以让我看一下你手里的……”
“那好吧!”
接过对方递过来的书,翻开之后,林欣欣才知道,这是一本三无产品:没有作者,没有版权信息,更没有定价;书也不是由铅字印刷的,而是油墨辊印的。
当然,更让林欣欣觉得困惑的是,书里的手写字体,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
翻到正文之后,林欣欣的脸色立马就变了:里边全都是跟雷达相关的内容。
“丁辛同志,这本书,你是从哪里得到的?”
林欣欣一本正经的样子,让丁辛觉得有些好笑:“你没觉得这些字体有点熟悉吗?”
林欣欣凑到丁辛跟前,压低了声音:“丁辛同志,我没开玩笑!”
丁辛笑了笑,从兜里摸出一本笔记本,递了过去……
笔记本里的字体跟油印书籍的字体一模一样。林欣欣没翻几下,一张纸从笔记本里面掉了出来……
“现借予西影厂后勤处丁辛同志,《雷达》一本,笔记一本。杨国朋。”
杨老头的名字就是杨国朋。
看到纸上盖着的机电学院的印章,林欣欣松了口气,抬起头,打量了一下丁辛,眼神中充满了意外:“想不到你跟我们院长还认识。”
丁辛微微点头算是默认了。
“关系不错?”
林欣欣满脸八卦,没等丁辛开口又补充了一句:“这样的书,关系一般,可借不出来。”
丁辛有点后悔了,后悔让小姑娘见到书了。
不过,满脑子八卦的林欣欣哪肯放过丁辛:“你是怎么跟我们院长认识的?”
丁辛被缠得没辙了,只能实话实说:“我在你们学校家属区那片,修过电器。”
“duang !”
某条重要的信息在林欣欣的脑子里炸开了。
“就你们这态度,还不如大马路上那些个修电视的维修工呢!你看看你们焊的,这都是什么东西……”
“难道你就是我们院长嘴里那个在大马路上修电视的维修工?”
“不是。”
丁辛自然不能承认,谁知道老杨头怎么拿自己编排他的学生呢。
“那我们学校家属区还有别的维修点吗?”
“当然有了……”
丁辛随便编了一下,应付了过去。
林欣欣将信将疑地将笔记和书都还了回去,纠结了一阵子,又从别的地方开始试探,毕竟林欣欣的好奇心实在是太重了。
复员军人,上班的时候研究一些很专业的东西,虽然是很励志,可你励志也得有个限度吧?
于是,林欣欣悄悄地从同款的邮差包里拿出了刚从学姐那边借来的教材,摊开,随便找了一个问题,“请教”丁辛。
这小姑娘,套路还挺多的!
当然,这些问题对于将雷达和通信的知识点修炼到教授级别的丁辛来说完全不是问题。而且,讲的时候,还加上了一点趣味性的小东西,让枯燥的知识“硬菜”,更容易消化了。
然后,小姑娘就“沦陷”了:有这么一个现成的老师,不用白不用呀!
而对于某人来说,难得有一个好学,而且不耻下问的小姑娘,自然是激情满满……
不知不自觉中,太阳已经西落,天黑了。
车厢里,白天日晒攒下来的那点热量,又逐渐地开始“回报”自然。
八十年代的火车,没有暖气。
白天还好,可以跺一下脚,可到了晚上,跺脚也不好使,钢铁地板早就被冻透了。
丁大少爷自然是早有准备,笑嘻嘻地从“百宝箱”里拿出了“暖宝宝”。
回家之前,丁辛试制单兵自热食品失败了,原因,材料不够。这个时代,塑料都还是稀缺物资,光靠蜡纸,根本就承受不了加热包的温度。
为了节约物资,丁辛改变了一下思路,将加热包改成了“暖宝宝”
好东西需要分享。
“神器”的温暖,自然非同凡响,林欣欣从脚底暖到了眼睛,看丁辛的眼神里,都充满了火星子……
温暖归温暖,可“神器”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废手: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换一下。
而且,两个人的消耗,自然也比一个色要大很多:才过了一夜,丁辛计划中可以支撑到返程的“暖宝宝”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伴着悠扬的乐声,丁辛又回到了祖国的心脏……
站台上,丁武老两口见到儿子大包小包的,身后还紧跟着一位小姑娘,可乐坏了:工作第一年,就把对象带回家了。
老两口看向林欣欣的眼神中都充满了惊喜:“儿子,这是?”
“火车上刚认识的大学生!”说着,丁辛将自己的包递给了丁武,“爸,我去送一下……”
说完,丁辛就拉着林欣欣走开了……
“唉……”吴倩叹了口气,眼中满是失落。
“老伴儿,谈什么气呀,八字这不都有一撇了吗?”
“对呀,”吴倩这才反应过来,“咱儿子眼光不错,小姑娘长得倒是挺周正的,就是不知道……”
突然觉得丁辛的日子过得有点太舒服了,增加点难度,猜一下,两人的最终结果?
见到燕麦之后,林欣欣都不好意思往自己搪瓷缸子里倒了:这玩意儿,在国内可是稀缺货?
年过百岁的丁辛,哪能不知道小姑娘纠结的是什么,笑着摇了摇头:“那些不是燕麦,是莜麦,燕麦的一种。”
“莜麦是什么?”
周围的人都笑了。
晋内陕甘四省土生土长的人,可都知道莜麦是什么。
林欣欣红着脸低下了头。
“这不怪你,”丁辛笑着安慰道,“莜麦吧,产量实在是太低了,这几年,大多数农民都更喜欢产量更高的小麦和玉米……”
丁辛这么一挑,周围的人又将话题转向了莜麦的产量……
午饭过后,丁辛本想眯一会儿,可刚合上眼,就发觉有人在窥视自己。
不用说,就是对面那女大学生。
“这位同学,你有什么事情吗?”
林欣欣弱弱地点了点头:“丁辛,以你的能力,考大学应该不是问题吧?”
“十六岁参军,”丁辛扳了一下手指头,“当了八年兵,等复员了,早就过了能考大学的年纪了。”
“八年?”林欣欣瞪大了眼睛,“这么说,你还参加过……”
“去过南边,”丁辛苦笑着摇了摇头,“可惜一直都在大后方,没有战斗的机会。”
“都是打白眼狼,只是分工不同罢了。”
倒是挺会安慰人。
“我也是这么想的……”
被林欣欣这么一搅,丁辛耳边又响起了那些日夜不休的隆隆炮火声。之后,心绪就再难平静下来了……
“看你那本教材,应该是学通讯的吧?哪个学校的?”
“交大!”林欣欣微微一笑,露出了一拍小白牙,“机电学院,通讯工程专业,三年级,林欣欣。”
“交大,机电学院?”
丁辛脸上浮现出一抹诡异的笑容:应该是杨老头的学生吧?
“那个……”林欣欣觉得自己已经跟丁辛混熟了,笑嘻嘻地盯着丁辛手里的教材,“那个可以让我看一下你手里的……”
“那好吧!”
接过对方递过来的书,翻开之后,林欣欣才知道,这是一本三无产品:没有作者,没有版权信息,更没有定价;书也不是由铅字印刷的,而是油墨辊印的。
当然,更让林欣欣觉得困惑的是,书里的手写字体,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
翻到正文之后,林欣欣的脸色立马就变了:里边全都是跟雷达相关的内容。
“丁辛同志,这本书,你是从哪里得到的?”
林欣欣一本正经的样子,让丁辛觉得有些好笑:“你没觉得这些字体有点熟悉吗?”
林欣欣凑到丁辛跟前,压低了声音:“丁辛同志,我没开玩笑!”
丁辛笑了笑,从兜里摸出一本笔记本,递了过去……
笔记本里的字体跟油印书籍的字体一模一样。林欣欣没翻几下,一张纸从笔记本里面掉了出来……
“现借予西影厂后勤处丁辛同志,《雷达》一本,笔记一本。杨国朋。”
杨老头的名字就是杨国朋。
看到纸上盖着的机电学院的印章,林欣欣松了口气,抬起头,打量了一下丁辛,眼神中充满了意外:“想不到你跟我们院长还认识。”
丁辛微微点头算是默认了。
“关系不错?”
林欣欣满脸八卦,没等丁辛开口又补充了一句:“这样的书,关系一般,可借不出来。”
丁辛有点后悔了,后悔让小姑娘见到书了。
不过,满脑子八卦的林欣欣哪肯放过丁辛:“你是怎么跟我们院长认识的?”
丁辛被缠得没辙了,只能实话实说:“我在你们学校家属区那片,修过电器。”
“duang !”
某条重要的信息在林欣欣的脑子里炸开了。
“就你们这态度,还不如大马路上那些个修电视的维修工呢!你看看你们焊的,这都是什么东西……”
“难道你就是我们院长嘴里那个在大马路上修电视的维修工?”
“不是。”
丁辛自然不能承认,谁知道老杨头怎么拿自己编排他的学生呢。
“那我们学校家属区还有别的维修点吗?”
“当然有了……”
丁辛随便编了一下,应付了过去。
林欣欣将信将疑地将笔记和书都还了回去,纠结了一阵子,又从别的地方开始试探,毕竟林欣欣的好奇心实在是太重了。
复员军人,上班的时候研究一些很专业的东西,虽然是很励志,可你励志也得有个限度吧?
于是,林欣欣悄悄地从同款的邮差包里拿出了刚从学姐那边借来的教材,摊开,随便找了一个问题,“请教”丁辛。
这小姑娘,套路还挺多的!
当然,这些问题对于将雷达和通信的知识点修炼到教授级别的丁辛来说完全不是问题。而且,讲的时候,还加上了一点趣味性的小东西,让枯燥的知识“硬菜”,更容易消化了。
然后,小姑娘就“沦陷”了:有这么一个现成的老师,不用白不用呀!
而对于某人来说,难得有一个好学,而且不耻下问的小姑娘,自然是激情满满……
不知不自觉中,太阳已经西落,天黑了。
车厢里,白天日晒攒下来的那点热量,又逐渐地开始“回报”自然。
八十年代的火车,没有暖气。
白天还好,可以跺一下脚,可到了晚上,跺脚也不好使,钢铁地板早就被冻透了。
丁大少爷自然是早有准备,笑嘻嘻地从“百宝箱”里拿出了“暖宝宝”。
回家之前,丁辛试制单兵自热食品失败了,原因,材料不够。这个时代,塑料都还是稀缺物资,光靠蜡纸,根本就承受不了加热包的温度。
为了节约物资,丁辛改变了一下思路,将加热包改成了“暖宝宝”
好东西需要分享。
“神器”的温暖,自然非同凡响,林欣欣从脚底暖到了眼睛,看丁辛的眼神里,都充满了火星子……
温暖归温暖,可“神器”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废手: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换一下。
而且,两个人的消耗,自然也比一个色要大很多:才过了一夜,丁辛计划中可以支撑到返程的“暖宝宝”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伴着悠扬的乐声,丁辛又回到了祖国的心脏……
站台上,丁武老两口见到儿子大包小包的,身后还紧跟着一位小姑娘,可乐坏了:工作第一年,就把对象带回家了。
老两口看向林欣欣的眼神中都充满了惊喜:“儿子,这是?”
“火车上刚认识的大学生!”说着,丁辛将自己的包递给了丁武,“爸,我去送一下……”
说完,丁辛就拉着林欣欣走开了……
“唉……”吴倩叹了口气,眼中满是失落。
“老伴儿,谈什么气呀,八字这不都有一撇了吗?”
“对呀,”吴倩这才反应过来,“咱儿子眼光不错,小姑娘长得倒是挺周正的,就是不知道……”
突然觉得丁辛的日子过得有点太舒服了,增加点难度,猜一下,两人的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