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做个“专业人士”
你一定要学会一两种专长,让你的上司认为“这点我的确比不上他”。只要能做到这点,上司就有不得不用你的理由。专业特长可以提高你的“身价”。如果你所具有的特技对老板有所帮助,他一定会对你另眼相看。
香港有一位“打工皇帝”,年薪千万港币的高级白领上班族,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在于:“想办法让自己成为专业人士,而且要不断地加强它,让自己变得无法取代,你就会变得很值钱。”
他说:“现代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不是360行,而是360万行,社会经济分工越细,做一个全才就越不可能,而且被取代的机会就越大,只有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才是增强自己优势与卖点的不二法则。”
比如,要制作出一套办公家具,从原料式样的剪裁到组装设计,需要一套非常繁复的流程。有一位在深圳专门制作办公椅滑轮的台商,只专心做整个流程的一个环节,而且做到了品质最好、成本最低的专业水准,结果成了全世界的座椅滑轮大王,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七成以上。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每个人经营自己时,应该同样定位自己为一个专业的角色,并且在选定专业领域的一个环节中努力做到最好、最杰出,这样就离成功不远了。因为专业人才是企业永远需要和依赖的。
职场人的学习渠道至少有三种:第一种是“学习与工作分离”,第二种是“在工作当中学习”,第三种是“把学习放在工作中”。在微软,据统计,员工工作中的技能和知识70%是在工作中学习获得的,20%是从经理、同事处学到的,剩下的10%是从专业的培训中获取而来的。
“在工作当中学习”和“把学习放在工作中”是两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们能使承担某项业务的“门外汉”最迅速地转化成“合格者”,并最终成为一个很“专业的”人才。那些能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欠缺,并努力在工作中弥补自己所欠缺知识的人,可以从打工的经历中学到最多。
1923年,福特公司有一台大型电机发生了故障,全公司所有工程师会诊两三个月没有结果,特邀请德国一位专家斯泰因梅茨来“诊断”。他在这台大型电机边搭好帐篷,整整检查了两昼夜,仔细听电机发出的声音,反复进行各种计算,又踩着梯子上上下下测量了一番,最后用粉笔在这台电机的某处画了一条线作记号。然后他对福特公司的经理说:“打开电机,把作记号地方的线圈减少16圈,故障就可排除。”
工程师们半信半疑地照办了,结果电机正常运转。众人都很吃惊。
事后,斯泰因梅茨向福特公司要一万美金作为酬劳。有人嫉妒地说:“画一根线要一万美金,这不是勒索吗?”斯泰因梅茨听了一笑,提笔在付款单上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9999美元。”
这就是专家的水平。看上去,他个人的所得实在是太丰厚了,但如果仔细琢磨起来,这条线能够画得如此准确,凝聚了他多少心血。而且,如果不是他画准了这条线,福特公司为排除这一故障不知还要花出比这高多少的价钱呢。
总之,你要尽量培养本领,将它积存起来。你不需要表面上的财富,可是你的内涵却非得十分富足不可。
在选择工作时,你要着重考虑的一点是,能否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一项专长。
小蔡和小姜是同时进某电脑公司的计算机系硕士毕业生,小蔡坚持不放弃电脑网络专业,当了一名网络开发工程师,小姜则应聘行政助理,放弃了计算机专业。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领域,小蔡跟上了发展的步伐,三年后当上了网络工程主管,而小姜却忙碌于无休无止的行政事务,彻底放弃了计算机技术。开始时小姜的收入要高于小蔡,可后来还不及小蔡的一半,当然在公司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及小蔡。
不论在哪个部门,不知不觉中都可以学习到企划能力、协调能力、会议的进行方式,以及文书的记载方法、电脑等的使用方法等。如果调到国外工作,或是与国内和国外的公司有所接触,也能够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
当然,如果能够在特定的部门实际演练这些能力和技术,吸收的范围会更广。
当你在某家公司具备了营业能力,尽管这营业能力只能适用于自己的业界,不适用于其他业界和其他公司,而且因为处理的商品和流通机构不同,虽然同属于相同的销售营业力,实际上内容大相径庭。当然,不论何种商品,其流通路径和营业的基本都是一样的。这种基本实力,只能在“社会大学”中培养。
总之,我们通过工作可以学习到:各部门特有的实务能力;语言能力、企划能力等适用于一般场所的能力;以上司为首,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
在工作中,你归根到底关心的是自己能得到什么。要学会考察上司,如果上司只注重自己的功名,而不考虑部下的将来或人性,就需要特别注意。而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唯命是从的上司,也一样令人觉得困扰。
上司以自我本位的立场,提示部下“你做这个”、“你做那个”时,你要有心理准备,要考虑:现在所做的事对于自己的未来有帮助吗?
如果没有这种心理准备,不管上司交代什么就照着他的话去做,不但整天会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且自己也不会安排工作,等到你猛然回头一看,发觉自己没有学到任何东西。这样就枉费你待在这家公司所付出的时间和心血了。
认清当前的发展状态,你在哪个领域有特殊才能,你想在哪个领域有特殊才能,寻找机会,学习一些特殊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不论你以后是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在原有的工作岗位上,你都不怕下岗,不愁没工作。
你要向别人展示你的才能,但你不能让别人“偷”走它。假设你做一份计划书,你只需写清楚结论和必要的基本理由,力求这份材料的精确,不必对每个事实、每个数据、每个可能的解释都写得清清楚楚,否则没人会再来找你帮忙,没人会再来请教你,没人会向你索要更多的信息,没人会邀请你做报告,你也就丢了你的资本。
在工作中,薪水不是最重要的,你应该考虑的是更长远的方面,比如培养一项很强的专业能力。在某一个领域,公司必须依赖你。不只是在这家公司,如果到别家公司任职,也能够成为你的优越条件。
你一定要学会一两种专长,让你的上司认为“这点我的确比不上他”。只要能做到这点,上司就有不得不用你的理由。专业特长可以提高你的“身价”。如果你所具有的特技对老板有所帮助,他一定会对你另眼相看。
香港有一位“打工皇帝”,年薪千万港币的高级白领上班族,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在于:“想办法让自己成为专业人士,而且要不断地加强它,让自己变得无法取代,你就会变得很值钱。”
他说:“现代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不是360行,而是360万行,社会经济分工越细,做一个全才就越不可能,而且被取代的机会就越大,只有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才是增强自己优势与卖点的不二法则。”
比如,要制作出一套办公家具,从原料式样的剪裁到组装设计,需要一套非常繁复的流程。有一位在深圳专门制作办公椅滑轮的台商,只专心做整个流程的一个环节,而且做到了品质最好、成本最低的专业水准,结果成了全世界的座椅滑轮大王,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七成以上。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每个人经营自己时,应该同样定位自己为一个专业的角色,并且在选定专业领域的一个环节中努力做到最好、最杰出,这样就离成功不远了。因为专业人才是企业永远需要和依赖的。
职场人的学习渠道至少有三种:第一种是“学习与工作分离”,第二种是“在工作当中学习”,第三种是“把学习放在工作中”。在微软,据统计,员工工作中的技能和知识70%是在工作中学习获得的,20%是从经理、同事处学到的,剩下的10%是从专业的培训中获取而来的。
“在工作当中学习”和“把学习放在工作中”是两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们能使承担某项业务的“门外汉”最迅速地转化成“合格者”,并最终成为一个很“专业的”人才。那些能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欠缺,并努力在工作中弥补自己所欠缺知识的人,可以从打工的经历中学到最多。
1923年,福特公司有一台大型电机发生了故障,全公司所有工程师会诊两三个月没有结果,特邀请德国一位专家斯泰因梅茨来“诊断”。他在这台大型电机边搭好帐篷,整整检查了两昼夜,仔细听电机发出的声音,反复进行各种计算,又踩着梯子上上下下测量了一番,最后用粉笔在这台电机的某处画了一条线作记号。然后他对福特公司的经理说:“打开电机,把作记号地方的线圈减少16圈,故障就可排除。”
工程师们半信半疑地照办了,结果电机正常运转。众人都很吃惊。
事后,斯泰因梅茨向福特公司要一万美金作为酬劳。有人嫉妒地说:“画一根线要一万美金,这不是勒索吗?”斯泰因梅茨听了一笑,提笔在付款单上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9999美元。”
这就是专家的水平。看上去,他个人的所得实在是太丰厚了,但如果仔细琢磨起来,这条线能够画得如此准确,凝聚了他多少心血。而且,如果不是他画准了这条线,福特公司为排除这一故障不知还要花出比这高多少的价钱呢。
总之,你要尽量培养本领,将它积存起来。你不需要表面上的财富,可是你的内涵却非得十分富足不可。
在选择工作时,你要着重考虑的一点是,能否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一项专长。
小蔡和小姜是同时进某电脑公司的计算机系硕士毕业生,小蔡坚持不放弃电脑网络专业,当了一名网络开发工程师,小姜则应聘行政助理,放弃了计算机专业。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领域,小蔡跟上了发展的步伐,三年后当上了网络工程主管,而小姜却忙碌于无休无止的行政事务,彻底放弃了计算机技术。开始时小姜的收入要高于小蔡,可后来还不及小蔡的一半,当然在公司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及小蔡。
不论在哪个部门,不知不觉中都可以学习到企划能力、协调能力、会议的进行方式,以及文书的记载方法、电脑等的使用方法等。如果调到国外工作,或是与国内和国外的公司有所接触,也能够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
当然,如果能够在特定的部门实际演练这些能力和技术,吸收的范围会更广。
当你在某家公司具备了营业能力,尽管这营业能力只能适用于自己的业界,不适用于其他业界和其他公司,而且因为处理的商品和流通机构不同,虽然同属于相同的销售营业力,实际上内容大相径庭。当然,不论何种商品,其流通路径和营业的基本都是一样的。这种基本实力,只能在“社会大学”中培养。
总之,我们通过工作可以学习到:各部门特有的实务能力;语言能力、企划能力等适用于一般场所的能力;以上司为首,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
在工作中,你归根到底关心的是自己能得到什么。要学会考察上司,如果上司只注重自己的功名,而不考虑部下的将来或人性,就需要特别注意。而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唯命是从的上司,也一样令人觉得困扰。
上司以自我本位的立场,提示部下“你做这个”、“你做那个”时,你要有心理准备,要考虑:现在所做的事对于自己的未来有帮助吗?
如果没有这种心理准备,不管上司交代什么就照着他的话去做,不但整天会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而且自己也不会安排工作,等到你猛然回头一看,发觉自己没有学到任何东西。这样就枉费你待在这家公司所付出的时间和心血了。
认清当前的发展状态,你在哪个领域有特殊才能,你想在哪个领域有特殊才能,寻找机会,学习一些特殊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不论你以后是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在原有的工作岗位上,你都不怕下岗,不愁没工作。
你要向别人展示你的才能,但你不能让别人“偷”走它。假设你做一份计划书,你只需写清楚结论和必要的基本理由,力求这份材料的精确,不必对每个事实、每个数据、每个可能的解释都写得清清楚楚,否则没人会再来找你帮忙,没人会再来请教你,没人会向你索要更多的信息,没人会邀请你做报告,你也就丢了你的资本。
在工作中,薪水不是最重要的,你应该考虑的是更长远的方面,比如培养一项很强的专业能力。在某一个领域,公司必须依赖你。不只是在这家公司,如果到别家公司任职,也能够成为你的优越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