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居然说工人阶级要休息,所以不能起义!”
“他是叛徒!应该被枪毙!”
“对,我们不需要他们,斯巴达克派可以自己干!”
独立社会革命党的主席胡果.哈阿兹走了,房间里剩下的都是斯巴达克派的人物和国际主义战士。大家都看清了胡果.哈阿兹的真面目——他是在拖延起义,而不是在领导起义。
“对!我们自己干!”卡尔.李卜克内西大手一挥,议论纷纷的众人顿时安静下来。“我们自己干……等工人们拿好薪水(柏林的工人比彼得格勒工人实惠,薪水是一定要拿的),明天就发出号召,7日、8日开始总罢工,9日把游行队伍开进兵营,发动士兵和我们一起干!然后去占领国会、市政厅、警察局、车站和电报总局。”
“还有格利尼科宫!”一个长着对招风耳朵,但是眉目非常英挺,身材也极高大的男子用波罗的口音的德语插了句话。
他是出身在波罗的地区的拉脱维亚族革命者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未来的红军情报局长,将是史塔西最大的对头。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这会儿应该在里加领导拉脱维亚的布尔什维克组织。
不过在这个时空,因为波罗的防卫军和史塔西的强力镇压,以及波罗的德意志人的数量因为俄国德裔的加入已经一部分“族别不明”的人口被划成了德裔,因而达到了100万,而拉脱维亚人则因为种种原因而减少到了40多万——这招比防卫军和史塔西加一块还致命——所以别尔津并没有被派去里加送死,而是和尤洛夫斯基一起来了柏林,以帮助德国的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
“格利尼科宫也要占领?”李卜克内西说,“那里靠近波茨坦,并不是主要的皇宫。如果柏林发生起义,威廉二世多半会逃亡比利时的德军司令部。”
提到前线德军,李卜克内西就忍不住皱眉。和俄国前线部队极度厌战的情况相反,德国的前线部队大致上还是想打下去的。被斯巴达克派所蛊惑的大多是处于后方的预备部队和海军,他们在陆地上的战斗力有限。一旦德皇调集前线部队杀回来,革命就有可能会失败。
“格利尼科宫是沙皇一家的住所。”别尔津提醒,“沙皇现在是德皇的盟友……他正在帮德国斡旋停战,如果取得成功,那么德国革命立即就会被扑灭。”
“我们需要控制格利尼科宫,”李卜克内西点点头,“等到我们控制的柏林,就会派人过去的!”
“还应该杀掉沙皇全家!”尤洛夫斯基用生硬的德语补充道。
“他们会被引渡,”李卜克内西看了清瘦阴沉,很少说话的尤洛夫斯基一眼,说,“等待德国苏维埃政府组成之后立即就将他们交给俄国同志……尼古拉二世是被俄罗斯判处死刑,而不是被德国判处死刑的。”
“可是……”尤洛夫斯基还想说话,却被别尔津用眼神阻止。李卜克内西明显不想杀掉沙皇,而且他现在也不是布尔什维克,而是独立社会民主党人。这说明,李卜克内西对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还存有幻想。不过这又能怎么样?别尔津和尤洛夫斯基可是带着一支别动队潜入的!只要柏林起义波及格利尼科宫,杀几个人还不是小菜一碟?
……
装着赫斯曼、克洛伊和奥丽加的一辆破旧的出租马车停在了选帝侯大街旁一条幽静的小巷子里。现在是11月6日凌晨,柏林的大街上冷冷清清,革命的风暴仿佛还没有刮到这里。
几个穿着破旧西装,戴着口罩的年轻人从街角的咖啡馆里出来,他们的右手塞在鼓鼓囊囊的西装口袋里,目光警惕地四下张望。
“他们是谁?”奥丽加女大公从车上下来,立即就注意到了他们。
“不知道……”同样挂着大口罩的赫斯曼扫了那几人一眼——他们都是史塔西的特务!由斯托克豪森上尉亲自带队,秘密潜伏在柏林。
在离开格利尼科宫前,赫斯曼给代号“影子”的斯托克豪森下了命令,带人到自己在柏林的住所附近警戒。不过看这些特务大大咧咧的样子,还是太稚嫩了一些。
“应该是秘密警察吧?”女大公居然猜到了他们的身份,和赫斯曼上楼的时候,她突然对赫斯曼说:“听说波罗的联合公国有名叫‘史塔西’的秘密警察组织……路德维希,我想让你去掌管他们!一定要好好弄,别搞得和原来暗探局一样没用!”
“陛下,这事儿等到了里加再说吧。”赫斯曼冲奥丽加微笑了一下,算是对她“提拔”自己的感谢,虽然她根本没有权力任命史塔西的局长。
上了楼,赫斯曼发现家里面有客人到访。来的是在大总参时当过托尔小组组长的施莱彻尔,他现在可要飞黄腾达了。他的老上司威廉.格勒纳上将在10月25日取代了鲁登道夫成了第一军需总监,施莱彻尔则成了格勒纳的左膀右臂。这十几天,他一直在替格勒纳四方奔走,联络社会民主党和独立社会民主党的领袖。
赫斯曼到家的时候,施莱彻尔正在和赫斯曼的犹太后妈奥德娅说话。奥德娅是8月初回到柏林的,她的丈夫也就是老赫斯曼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完全康复,又回前线去蹲坑了。不过不再是营长,而是被提拔了一级,当了上校团长,还得到了一枚一级红鹰勋章。
但是老头子的心情一点儿也没有因为升官和得到勋章而高兴。在写给赫斯曼的信里面全都是对后方形势的担心,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不少前线士气低落的情形。虽然愿意作战的士兵还有很多,但是军心的动摇还是明摆着的——从10月下旬开始,德国国内的形势就开始急剧恶化。到处都是罢工、反战抗议和暴动。另外,致命的感冒也在军中流行,很多人病倒甚至病死。前线的士气,难免就因此而大幅下降了。
不过与此同时,协约国军队的进攻却被德军抵挡住了(其实还有感冒的作用,美军的情况尤为严重,前线军队几乎悉数病倒)。而且,一战的模式对于防守一方实在太有利,而德军的战斗力又高于协约国——查看一战同盟国和协约国的伤亡就知道了,同盟国虽然战败,但是人员损失远远少于对手——哪怕是在后方不大稳定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抵挡。
但是随着奥匈帝国的投降和德国革命风潮的涌起,前线的英勇抵抗看来终究要化为泡影的。
“奥德娅,”赫斯曼先和施莱彻尔打了招呼,然后指着穿了件蓝色呢子裙装,一脸疲惫的奥加丽对自己的后妈说,“她是克洛伊的表妹伊丽莎白,你带她去客房休息吧。”
安置好了奥丽加,赫斯曼才和施莱彻尔一块儿进了自己的书房。还没有招呼对方坐下,施莱彻尔却抢先开了口:“路德维希,换上咱们的军服,跟我去见格勒纳上将!”
“现在?”赫斯曼一愣,看了看自己的手表,“现在是五点钟啊。”
施莱彻尔脸色微微有些难看,“要出大事了!上将要马上见你。我打电话到格利尼科宫,他们说你回柏林的住所去了。所以我才连夜过来等你!”
“出什么事了?”
“别问了,等你赶到国会大厦就知道了。”
“他是叛徒!应该被枪毙!”
“对,我们不需要他们,斯巴达克派可以自己干!”
独立社会革命党的主席胡果.哈阿兹走了,房间里剩下的都是斯巴达克派的人物和国际主义战士。大家都看清了胡果.哈阿兹的真面目——他是在拖延起义,而不是在领导起义。
“对!我们自己干!”卡尔.李卜克内西大手一挥,议论纷纷的众人顿时安静下来。“我们自己干……等工人们拿好薪水(柏林的工人比彼得格勒工人实惠,薪水是一定要拿的),明天就发出号召,7日、8日开始总罢工,9日把游行队伍开进兵营,发动士兵和我们一起干!然后去占领国会、市政厅、警察局、车站和电报总局。”
“还有格利尼科宫!”一个长着对招风耳朵,但是眉目非常英挺,身材也极高大的男子用波罗的口音的德语插了句话。
他是出身在波罗的地区的拉脱维亚族革命者扬.卡尔洛维奇.别尔津,未来的红军情报局长,将是史塔西最大的对头。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这会儿应该在里加领导拉脱维亚的布尔什维克组织。
不过在这个时空,因为波罗的防卫军和史塔西的强力镇压,以及波罗的德意志人的数量因为俄国德裔的加入已经一部分“族别不明”的人口被划成了德裔,因而达到了100万,而拉脱维亚人则因为种种原因而减少到了40多万——这招比防卫军和史塔西加一块还致命——所以别尔津并没有被派去里加送死,而是和尤洛夫斯基一起来了柏林,以帮助德国的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
“格利尼科宫也要占领?”李卜克内西说,“那里靠近波茨坦,并不是主要的皇宫。如果柏林发生起义,威廉二世多半会逃亡比利时的德军司令部。”
提到前线德军,李卜克内西就忍不住皱眉。和俄国前线部队极度厌战的情况相反,德国的前线部队大致上还是想打下去的。被斯巴达克派所蛊惑的大多是处于后方的预备部队和海军,他们在陆地上的战斗力有限。一旦德皇调集前线部队杀回来,革命就有可能会失败。
“格利尼科宫是沙皇一家的住所。”别尔津提醒,“沙皇现在是德皇的盟友……他正在帮德国斡旋停战,如果取得成功,那么德国革命立即就会被扑灭。”
“我们需要控制格利尼科宫,”李卜克内西点点头,“等到我们控制的柏林,就会派人过去的!”
“还应该杀掉沙皇全家!”尤洛夫斯基用生硬的德语补充道。
“他们会被引渡,”李卜克内西看了清瘦阴沉,很少说话的尤洛夫斯基一眼,说,“等待德国苏维埃政府组成之后立即就将他们交给俄国同志……尼古拉二世是被俄罗斯判处死刑,而不是被德国判处死刑的。”
“可是……”尤洛夫斯基还想说话,却被别尔津用眼神阻止。李卜克内西明显不想杀掉沙皇,而且他现在也不是布尔什维克,而是独立社会民主党人。这说明,李卜克内西对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还存有幻想。不过这又能怎么样?别尔津和尤洛夫斯基可是带着一支别动队潜入的!只要柏林起义波及格利尼科宫,杀几个人还不是小菜一碟?
……
装着赫斯曼、克洛伊和奥丽加的一辆破旧的出租马车停在了选帝侯大街旁一条幽静的小巷子里。现在是11月6日凌晨,柏林的大街上冷冷清清,革命的风暴仿佛还没有刮到这里。
几个穿着破旧西装,戴着口罩的年轻人从街角的咖啡馆里出来,他们的右手塞在鼓鼓囊囊的西装口袋里,目光警惕地四下张望。
“他们是谁?”奥丽加女大公从车上下来,立即就注意到了他们。
“不知道……”同样挂着大口罩的赫斯曼扫了那几人一眼——他们都是史塔西的特务!由斯托克豪森上尉亲自带队,秘密潜伏在柏林。
在离开格利尼科宫前,赫斯曼给代号“影子”的斯托克豪森下了命令,带人到自己在柏林的住所附近警戒。不过看这些特务大大咧咧的样子,还是太稚嫩了一些。
“应该是秘密警察吧?”女大公居然猜到了他们的身份,和赫斯曼上楼的时候,她突然对赫斯曼说:“听说波罗的联合公国有名叫‘史塔西’的秘密警察组织……路德维希,我想让你去掌管他们!一定要好好弄,别搞得和原来暗探局一样没用!”
“陛下,这事儿等到了里加再说吧。”赫斯曼冲奥丽加微笑了一下,算是对她“提拔”自己的感谢,虽然她根本没有权力任命史塔西的局长。
上了楼,赫斯曼发现家里面有客人到访。来的是在大总参时当过托尔小组组长的施莱彻尔,他现在可要飞黄腾达了。他的老上司威廉.格勒纳上将在10月25日取代了鲁登道夫成了第一军需总监,施莱彻尔则成了格勒纳的左膀右臂。这十几天,他一直在替格勒纳四方奔走,联络社会民主党和独立社会民主党的领袖。
赫斯曼到家的时候,施莱彻尔正在和赫斯曼的犹太后妈奥德娅说话。奥德娅是8月初回到柏林的,她的丈夫也就是老赫斯曼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完全康复,又回前线去蹲坑了。不过不再是营长,而是被提拔了一级,当了上校团长,还得到了一枚一级红鹰勋章。
但是老头子的心情一点儿也没有因为升官和得到勋章而高兴。在写给赫斯曼的信里面全都是对后方形势的担心,字里行间还流露出不少前线士气低落的情形。虽然愿意作战的士兵还有很多,但是军心的动摇还是明摆着的——从10月下旬开始,德国国内的形势就开始急剧恶化。到处都是罢工、反战抗议和暴动。另外,致命的感冒也在军中流行,很多人病倒甚至病死。前线的士气,难免就因此而大幅下降了。
不过与此同时,协约国军队的进攻却被德军抵挡住了(其实还有感冒的作用,美军的情况尤为严重,前线军队几乎悉数病倒)。而且,一战的模式对于防守一方实在太有利,而德军的战斗力又高于协约国——查看一战同盟国和协约国的伤亡就知道了,同盟国虽然战败,但是人员损失远远少于对手——哪怕是在后方不大稳定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抵挡。
但是随着奥匈帝国的投降和德国革命风潮的涌起,前线的英勇抵抗看来终究要化为泡影的。
“奥德娅,”赫斯曼先和施莱彻尔打了招呼,然后指着穿了件蓝色呢子裙装,一脸疲惫的奥加丽对自己的后妈说,“她是克洛伊的表妹伊丽莎白,你带她去客房休息吧。”
安置好了奥丽加,赫斯曼才和施莱彻尔一块儿进了自己的书房。还没有招呼对方坐下,施莱彻尔却抢先开了口:“路德维希,换上咱们的军服,跟我去见格勒纳上将!”
“现在?”赫斯曼一愣,看了看自己的手表,“现在是五点钟啊。”
施莱彻尔脸色微微有些难看,“要出大事了!上将要马上见你。我打电话到格利尼科宫,他们说你回柏林的住所去了。所以我才连夜过来等你!”
“出什么事了?”
“别问了,等你赶到国会大厦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