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战队在旺乌努岛站稳脚跟之后,才算正式拉开了血战所罗门群岛的帷幕。
接下来的一年多里,交战双方为了控制这座群岛,几乎无所不用其极,而且谁都不肯退让半步。
按照牧浩洋的部署,陆战队没有急于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
从战后披露的资料来看,在二零五三年底,陆战队甚至没有制定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作战计划。主要原因就是,陆战队当时只能凑齐四个师的兵力,要到二零五四年中期,才能获得新编陆战师。虽然庞跃龙在制订计划的时候提出直接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但是被牧浩洋否决了。随后庞跃龙也不再坚持,主要是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让他意识到,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绝对不是件易事。
在没有必要立即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情况下,旺乌努岛成为陆战队的立脚点。
十一月三十一日,在万事准备妥当的情况下,陆战队配合舰队,对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军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炮击。
在这场长达一整天的炮击中,陆战队动用了四百门电磁炮,投射炮弹十二万枚,平均每个小时投射五千枚,在舰载侦察机、大型无人侦察机、岸基侦察机的引导下,对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军进行了无规律的炮火打击。只是,真正的主角不是陆战队,也不是舰队,更不是舰载航空兵,而是部署在马里亚纳群岛的战略轰炸机。当天,中国空军至少动用了一百二十架战略轰炸机,投下了两百多枚被称为“地下工事终结者”的超级钻地炸弹,重点打击了美军的地下防御工事。
这种炸弹重达十二吨,由陆军报废的大口径火炮身管做弹体,采用三级串联战斗部,主战斗部装填了一百五十公斤烈性炸药,由智能引信起爆,能够钻透一百二十米厚的土层、或者四十米厚的混凝土、或者二十五米厚的花岗岩,一枚炸弹就能摧毁容积超过十万立方米的地下工事。
可以说,这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钻地炸弹。
只是,实战证明,对付美军最坚固的地下防御工事,这种炸弹依然有点力不从心。
后来,中国军队又研制了两种专门对付地下工事的炸弹,一种是重达二十吨的“掩体毁灭者”,一种是重达十六吨的“开罐器”。前者依然是钻地炸弹,即通过增强弹体的强度与前置战斗部的威力,来增加钻地深度。后者则算不上是钻地炸弹,而是用来破坏地下掩体顶部加强结构的炸弹。实战证明,把这两种炸弹结合起来使用,基本上能够对付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地下掩体。主要就是,先用“开罐器”抛掉地下掩体上方的土层、岩层与钢筋混凝土加固层,再使用“掩体毁灭者”进行终极打击。如果一枚“开罐器”还通不过,可以反复使用几枚来摧毁地下掩体的加固层。
当然,能够使用这些巨型炸弹的,不仅仅是战略轰炸机。
后来,空军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投弹方式,即用载重能力超群的大型电动运输机从尾部舱门把炸弹抛出去。
只是,这两种炸弹问世的时候,所罗门群岛战役已经快要结束了。
打到这个地步,美军除了想方设法守住所罗门群岛之外,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要知道,在澳大利亚的民间反战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的情况下,美国没有退路,只能不惜代价的守卫所罗门群岛。如果所罗门群岛迅速沦陷,澳大利亚肯定会反水,至少会单方面退出战争。
结果就是,美军只能无所不用其极。
十一月三十日,弗伦奇就签署了太平洋舰队的总动员令,命令所有部队参与所罗门群岛保卫战。
当然,这只有宣传效果。
别的不说,当时弗伦奇就没有动用已经回归的第五舰队,并且顶住了白宫的压力,坚决不肯派第五舰队出战。
必须承认,弗伦奇非常理智。
以当时的情况,他真把第五舰队派出去的话,结果不会比第三舰队好多少,肯定会被中国舰队全歼。
要知道,中国海军的第一舰队一直没有进入珊瑚海,就是在等待美军第五舰队。
只是,弗伦奇也就只有这点能力了,除了保全第五舰队之外,他把能够调集到的所有战舰都派了过去。
当时,美军最主要的舰艇,就是数量众多的攻击核潜艇。
到二零五三年底,美国海军攻击核潜艇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一百六十四艘,在太平洋舰队里面有一百二十艘。这些潜艇中,至少有三分之二能够出海作战,另外三分之一要么在港口里维护,要么在返航途中。
也就是说,美军可以动用的战略核潜艇多达八十艘。
要知道,大战爆发前,美军拥有的战略核潜艇总共还不到八十艘。
这些潜艇中,有二十艘被派往澳大利亚,在珊瑚海与塔斯曼海活动,主要用来对付南下的中国潜艇。
其余六十艘,全部被弗伦奇派往西太平洋。
按照弗伦奇的部署,这些潜艇只一个任务:伏击前往所罗门群岛的船队与舰队,阻止中国海军向前线增兵。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策略。
到达旺乌努岛的陆战队只有四个师,不足以攻占瓜达尔卡纳尔岛,因此中国陆战队要想继续进军,就得增派作战部队。即便中国陆战队不打算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而是以火力打击的方式压制该岛上的美军,也得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特别是弹药,后勤补给的压力不会小到哪里去。
只要切断了海上航线,旺乌努岛上的中国陆战队就不足为惧。
只是,仅靠潜艇,显然不可能完全切断海上航线。
为此,弗伦奇开始在威克岛做手脚,在这里部署了数十架反潜巡逻机,用来监视从马里亚纳群岛到所罗门群岛的航线,主要是监视南下的运输船队,为潜艇提供战场信息,帮助潜艇作战。
当时,弗伦奇还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地区部署了一百多架反潜巡逻机,并且让这些巡逻机冒险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北上,在密克罗尼西亚南面、以及菲律宾海巡逻,搜寻从琉球群岛前往所罗门群岛的运输船队。这些巡逻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后来至少有六支船队遭到潜艇伏击与之有关。只是在这个方向上,美军巡逻机必须面对中国战斗机的拦截,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到所罗门群岛战役结束的时候,美军在这个方向上损失了近两百架巡逻机,以及大约一千八百名机组成员。当时,美军把前往密克罗尼西亚与菲律宾海搜寻运输船队的行动称为“死亡任务”,就是因为出动的巡逻机中,有四成无法返回基地,而且被击落的飞行员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
打破交战是弗伦奇的一个办法,但不是全部办法。
到年底,聚集在澳大利亚的舰艇已经超过了八百艘,大部分都是小型舰艇,特别是导弹艇与水翼艇。后来,美军还利用澳大利亚的造船厂,大批量生产速度在六十节以上的新式水翼导弹艇。
这些小型舰艇对登陆舰队、运输船队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从某种意义上,其造成的损失超过了美军其他作战部队。特别是在夜间,这些由玻璃钢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小型舰艇很难被雷达发现、也难以被肉眼看到,往往能够出其不意的发动袭击。后来,美军还研制出了由燃料电池驱动的高速导弹艇,就更难以被探测到了,因为这种导弹艇没有明显的红外辐射特征,也就不容易被红外设备探测到,而在夜战中,红外夜视仪是最主要的探测设备。
针对美军的导弹艇突击,中国海军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
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由驱逐舰组成编队扩大巡逻范围,而且为驱逐舰配备专门用来对付小型舰艇的武器与弹药。最有效的武器,就是七十毫米电磁速射炮,所需要做的,只是为电磁炮提供高爆弹。
实战证明,密集的弹雨在对付小型舰艇时同样有效。
除了被动防御,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主动进攻,打击美军舰艇所在的港口。
从二零五四年四月份开始,在轰炸机群规模扩大之后,中国空军就开始重点轰炸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港口,还数次从马里亚纳群岛出动轰炸机,长途奔袭新西兰,轰炸了惠灵顿等地的港口。
当然,袭击运输船队,也是打击美军的有效手段。
“金枪鱼”级全电动潜艇大批量服役之后,就集中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伏击美澳航线上的运输船队。为了支持潜艇作战,陆战队还随后攻占了新乔治亚岛,并且在这里修建了三座专门供远程巡逻机使用的机场。此外,海军在二零五四年,用大型电动运输机改装了航程超过两万公里的远程巡逻机,专门用在太平洋战场上,执行搜寻美国船队、协助潜艇作战的任务。为了掩护这些远程巡逻机,海军还在j-33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作战半径达到三千公里的j-33c。
总而言之,双方都在想方设法的压垮对手。
只是,到了二零五三年的最后一个月,另外一场重头戏开始了。(未完待续。如果您
接下来的一年多里,交战双方为了控制这座群岛,几乎无所不用其极,而且谁都不肯退让半步。
按照牧浩洋的部署,陆战队没有急于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
从战后披露的资料来看,在二零五三年底,陆战队甚至没有制定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作战计划。主要原因就是,陆战队当时只能凑齐四个师的兵力,要到二零五四年中期,才能获得新编陆战师。虽然庞跃龙在制订计划的时候提出直接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但是被牧浩洋否决了。随后庞跃龙也不再坚持,主要是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让他意识到,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绝对不是件易事。
在没有必要立即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情况下,旺乌努岛成为陆战队的立脚点。
十一月三十一日,在万事准备妥当的情况下,陆战队配合舰队,对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军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炮击。
在这场长达一整天的炮击中,陆战队动用了四百门电磁炮,投射炮弹十二万枚,平均每个小时投射五千枚,在舰载侦察机、大型无人侦察机、岸基侦察机的引导下,对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军进行了无规律的炮火打击。只是,真正的主角不是陆战队,也不是舰队,更不是舰载航空兵,而是部署在马里亚纳群岛的战略轰炸机。当天,中国空军至少动用了一百二十架战略轰炸机,投下了两百多枚被称为“地下工事终结者”的超级钻地炸弹,重点打击了美军的地下防御工事。
这种炸弹重达十二吨,由陆军报废的大口径火炮身管做弹体,采用三级串联战斗部,主战斗部装填了一百五十公斤烈性炸药,由智能引信起爆,能够钻透一百二十米厚的土层、或者四十米厚的混凝土、或者二十五米厚的花岗岩,一枚炸弹就能摧毁容积超过十万立方米的地下工事。
可以说,这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钻地炸弹。
只是,实战证明,对付美军最坚固的地下防御工事,这种炸弹依然有点力不从心。
后来,中国军队又研制了两种专门对付地下工事的炸弹,一种是重达二十吨的“掩体毁灭者”,一种是重达十六吨的“开罐器”。前者依然是钻地炸弹,即通过增强弹体的强度与前置战斗部的威力,来增加钻地深度。后者则算不上是钻地炸弹,而是用来破坏地下掩体顶部加强结构的炸弹。实战证明,把这两种炸弹结合起来使用,基本上能够对付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地下掩体。主要就是,先用“开罐器”抛掉地下掩体上方的土层、岩层与钢筋混凝土加固层,再使用“掩体毁灭者”进行终极打击。如果一枚“开罐器”还通不过,可以反复使用几枚来摧毁地下掩体的加固层。
当然,能够使用这些巨型炸弹的,不仅仅是战略轰炸机。
后来,空军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投弹方式,即用载重能力超群的大型电动运输机从尾部舱门把炸弹抛出去。
只是,这两种炸弹问世的时候,所罗门群岛战役已经快要结束了。
打到这个地步,美军除了想方设法守住所罗门群岛之外,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要知道,在澳大利亚的民间反战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的情况下,美国没有退路,只能不惜代价的守卫所罗门群岛。如果所罗门群岛迅速沦陷,澳大利亚肯定会反水,至少会单方面退出战争。
结果就是,美军只能无所不用其极。
十一月三十日,弗伦奇就签署了太平洋舰队的总动员令,命令所有部队参与所罗门群岛保卫战。
当然,这只有宣传效果。
别的不说,当时弗伦奇就没有动用已经回归的第五舰队,并且顶住了白宫的压力,坚决不肯派第五舰队出战。
必须承认,弗伦奇非常理智。
以当时的情况,他真把第五舰队派出去的话,结果不会比第三舰队好多少,肯定会被中国舰队全歼。
要知道,中国海军的第一舰队一直没有进入珊瑚海,就是在等待美军第五舰队。
只是,弗伦奇也就只有这点能力了,除了保全第五舰队之外,他把能够调集到的所有战舰都派了过去。
当时,美军最主要的舰艇,就是数量众多的攻击核潜艇。
到二零五三年底,美国海军攻击核潜艇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一百六十四艘,在太平洋舰队里面有一百二十艘。这些潜艇中,至少有三分之二能够出海作战,另外三分之一要么在港口里维护,要么在返航途中。
也就是说,美军可以动用的战略核潜艇多达八十艘。
要知道,大战爆发前,美军拥有的战略核潜艇总共还不到八十艘。
这些潜艇中,有二十艘被派往澳大利亚,在珊瑚海与塔斯曼海活动,主要用来对付南下的中国潜艇。
其余六十艘,全部被弗伦奇派往西太平洋。
按照弗伦奇的部署,这些潜艇只一个任务:伏击前往所罗门群岛的船队与舰队,阻止中国海军向前线增兵。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策略。
到达旺乌努岛的陆战队只有四个师,不足以攻占瓜达尔卡纳尔岛,因此中国陆战队要想继续进军,就得增派作战部队。即便中国陆战队不打算攻打瓜达尔卡纳尔岛,而是以火力打击的方式压制该岛上的美军,也得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特别是弹药,后勤补给的压力不会小到哪里去。
只要切断了海上航线,旺乌努岛上的中国陆战队就不足为惧。
只是,仅靠潜艇,显然不可能完全切断海上航线。
为此,弗伦奇开始在威克岛做手脚,在这里部署了数十架反潜巡逻机,用来监视从马里亚纳群岛到所罗门群岛的航线,主要是监视南下的运输船队,为潜艇提供战场信息,帮助潜艇作战。
当时,弗伦奇还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地区部署了一百多架反潜巡逻机,并且让这些巡逻机冒险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北上,在密克罗尼西亚南面、以及菲律宾海巡逻,搜寻从琉球群岛前往所罗门群岛的运输船队。这些巡逻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后来至少有六支船队遭到潜艇伏击与之有关。只是在这个方向上,美军巡逻机必须面对中国战斗机的拦截,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到所罗门群岛战役结束的时候,美军在这个方向上损失了近两百架巡逻机,以及大约一千八百名机组成员。当时,美军把前往密克罗尼西亚与菲律宾海搜寻运输船队的行动称为“死亡任务”,就是因为出动的巡逻机中,有四成无法返回基地,而且被击落的飞行员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
打破交战是弗伦奇的一个办法,但不是全部办法。
到年底,聚集在澳大利亚的舰艇已经超过了八百艘,大部分都是小型舰艇,特别是导弹艇与水翼艇。后来,美军还利用澳大利亚的造船厂,大批量生产速度在六十节以上的新式水翼导弹艇。
这些小型舰艇对登陆舰队、运输船队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从某种意义上,其造成的损失超过了美军其他作战部队。特别是在夜间,这些由玻璃钢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小型舰艇很难被雷达发现、也难以被肉眼看到,往往能够出其不意的发动袭击。后来,美军还研制出了由燃料电池驱动的高速导弹艇,就更难以被探测到了,因为这种导弹艇没有明显的红外辐射特征,也就不容易被红外设备探测到,而在夜战中,红外夜视仪是最主要的探测设备。
针对美军的导弹艇突击,中国海军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
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由驱逐舰组成编队扩大巡逻范围,而且为驱逐舰配备专门用来对付小型舰艇的武器与弹药。最有效的武器,就是七十毫米电磁速射炮,所需要做的,只是为电磁炮提供高爆弹。
实战证明,密集的弹雨在对付小型舰艇时同样有效。
除了被动防御,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主动进攻,打击美军舰艇所在的港口。
从二零五四年四月份开始,在轰炸机群规模扩大之后,中国空军就开始重点轰炸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港口,还数次从马里亚纳群岛出动轰炸机,长途奔袭新西兰,轰炸了惠灵顿等地的港口。
当然,袭击运输船队,也是打击美军的有效手段。
“金枪鱼”级全电动潜艇大批量服役之后,就集中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伏击美澳航线上的运输船队。为了支持潜艇作战,陆战队还随后攻占了新乔治亚岛,并且在这里修建了三座专门供远程巡逻机使用的机场。此外,海军在二零五四年,用大型电动运输机改装了航程超过两万公里的远程巡逻机,专门用在太平洋战场上,执行搜寻美国船队、协助潜艇作战的任务。为了掩护这些远程巡逻机,海军还在j-33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作战半径达到三千公里的j-33c。
总而言之,双方都在想方设法的压垮对手。
只是,到了二零五三年的最后一个月,另外一场重头戏开始了。(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