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第一场战斗就能收到如此好的结果,连牧浩洋都有点不敢相信。收到前线发来的战报后,牧浩洋让参谋给陆军司令部打了电话,确定战报无误之后,他才相信,戚凯威的战略冒险成功了。
当然,严格说来,这也算不上战略级别的冒险,最多是战役级别的冒险。
原因很简单,就算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的战斗遭到挫败,中国的总体战略安全也不会受到威胁,只是让取胜的道路变得更曲折而已。
事实上,在最初的时候,牧浩洋坚决反对戚凯威的作战计划。
要知道,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冒险味道的计划,一个连牧浩洋这种喜欢冒险的指挥官都有点害怕的计划。
当时,牧浩洋觉得这份计划存在太多的问题了。
首先,进攻前的空袭准备只有两个小时,或者说干脆没有,即在夺取制空权之前就发动地面进攻。要知道,在以往的任何一场战争中,地面战都是在夺取制空权之后开始,绝对不会在此之前。
其次,戚凯威打算以空降作战拉开序幕,而且是在没有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就让空降兵上战场。这让牧浩洋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这意味着,不但着陆的空降部队很有可能遭到俄军围歼,甚至有可能连着陆的机会都没有。
第三,戚凯威把赌注放在了西伯利亚,而不是远东地区。这就意味着,深入敌后作战的空降部队必须孤军奋战。虽然牧浩洋不是陆军指挥官,但是作为前任陆战队司令,他非常清楚孤军作战的处境。
第四……
总之,当时牧浩洋能够找出一千个理由来反对戚凯威的作战计划,而且他也确实在向戚凯威施压。
问题是,戚凯威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有趣的是,在遭到牧浩洋坚决反对的情况下,戚凯威竟然没有反驳,只是坚持陆军的作战计划得由他做主。
直到十二月中旬,在计划送到黄瀚林手里,请元首批准时,戚凯威才道出底细。
为了实现这份让牧浩洋觉得怎么也不可能实现的作战计划,戚凯威只提到一点,即在进攻开始前,将把俄军主力引诱到远东地区。
当然,这个解释,肯定无法让牧浩洋满意。
原因很简单,俄军主力本来就在远东地区。
问题是,这个解释,已经让黄瀚林觉得足够满意了。结果就是,在牧浩洋依然反对的情况下,黄瀚林还是批准了陆军作战计划。
所幸,随后发生的事情让牧浩洋逐渐明白了戚凯威的企图。
比如,在他提出增兵中东之后,戚凯威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把之前部署在西北地区的第二十七集团军与第三十八集团军抽调回来。又比如,在黄瀚林表示必须对俄宣战后,戚凯威让东北地区的三个集团军全部进入战备状态,其中两个靠前部署,并且相当频繁的派遣侦察机在边境线附近活动。
只是,这些依然让牧浩洋感到有点担心。
直到十二月二十九日,李明阳送来的一份情报,才让牧浩洋完全打消了疑虑,并且以总参谋长的身份,签署了戚凯威的作战计划。
这条情报就是:俄军将在一月一日凌晨入侵伊朗。
要知道,戚凯威的计划中,把进攻时间定在了一月一日上午。
从时间上看,比俄军入侵伊朗晚了几个小时。如此一来,在中国陆军发动进攻时,俄军已经进入了伊朗,因此俄军的指挥系统肯定盯着伊朗战场,对后方的情况不大了解,而且俄军的部署也针对伊朗。
结合戚凯威之前的部署,进行突袭的条件也就基本成熟了。
虽然风险依然存在,比如过于短暂的前期空中打击,必然使地面作战变得艰难,但是与突袭所带来的高额回报相比,这点风险就算不了什么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戚凯威的这套计划就是冲着巨大的战略回报去的。
不是战术回报、不是战役回报,而是战略回报。
可以说,这场战斗是用战术手段获取战略回报的典型战例。
最显著的战略回报,就是能够一举腰斩俄罗斯,把俄罗斯半数的国土、四成的资源与三成的人口置于中国军队的直接打击之下,而且毫无防御能力。隐藏在这后面的,则至少是中国北方本土安全再无顾虑。
原因很简单,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扼守着至关重要的三条铁路线。
战前,俄罗斯一共有三条横贯本土的战略铁路线,即西伯利亚铁路、新西伯利亚铁路与北方铁路。西伯利亚铁路经过别洛沃、新西伯利亚铁路经过安热罗苏真斯克,而北方铁路在安热罗苏真斯克东面的阿钦斯克汇入新西伯利亚铁路,从阿钦斯克通往托木斯克,即绕过安热罗苏真斯克的铁路线还没有修通。如此一来,只需要控制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就能切段前往远东地区的所有铁路线。
在俄罗斯,这三条铁路线具有无比的战略价值。
要知道,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有一万多公里,而俄罗斯本土的主要河流大多是南北流向,因此没有可以取代铁路的运输手段。除此之外,这几年的气温比全球自然灾害之前降低了三度以上,经北冰洋的北方航线常年处于冰封状态。也就是说,没有了本土的铁路,由没有印度洋与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俄罗斯要想从欧洲地区向远东地区派遣作战部队,得首先横跨大西洋,经巴拿马运河,再横跨太平洋。这条运输线超过三万公里,没有哪个国家负担得起。
当然,除了战略上的回报,还有战役上的重大回报。
只要中国军队在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站稳脚跟,俄军就得放弃伊朗、甚至得放弃远东地区,集中所有兵力攻打这两处地点。不然的话,俄罗斯会在丢掉远东地区的同时,向中国军队敞开后门。
结果如何,任何一名将军都想得出来。
要知道,中国军队从这两处地方出发,只需要向西推进一千二百公里,就到了欧亚分界的乌拉尔山。
在一个多世纪前,大军团推进一千多公里就不再是神话。
现在,以中国军队的突击能力,以及已经初露峥嵘的战略空运能力,推进一千二百公里更不是难事。
事实上,在七年前的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中,中国军队在印度半岛上的推进距离就接近两千公里,而且只花了三个月。就算俄军实力比当年的印军强大得多,能守住半年就算得上奇迹了。
只要中国军队翻过了乌拉尔山,俄罗斯就没有可以防御的有利地形了。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不但俄罗斯当局十分悲观,连美国当局也很悲观,卢卡斯甚至认为俄罗斯坚持不了一年。
所幸的是,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
受政治因素限制,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理想。
比如,哈萨克斯坦还是中立国家,就算已是独联体成员,但是没有参战,所以黄瀚林坚决不让戚凯威出兵哈萨克斯坦。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就是两块孤立的战场。
这两块战场即使结合到了一起,也是一块更大的孤立的战场,没有与后方的交通线,所有补给都得依靠空运。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中国的战略空运能力还不是很强大,至少没有强大到能够单独支撑一个方向上的战略进攻行动。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两个集团军的作战补给就已经达到了空运的极限能力。
也就是说,戚凯威不可能以此向西发动进攻。
更严峻的是,受地理环境影响,中国不可能在阿尔泰山脉里开辟出一条能够支援前线部队作战的交通线。
这样一来,戚凯威还是得把重点放在远东地区。
虽然以当时的局势来看,戚凯威不需要进军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只需要在远东地区控制一条铁路线,而最理想的选择是黑河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然后向北推进到斯沃博得内与谢列姆金斯克,就能沿着铁路线向西进军,从而避开了俄军重点把守的主要区域。但是,这也是一条极为漫长的进攻线路,因为从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到安热罗苏真斯克有足足三千多公里,中途有十多座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城市,还要跨过贝加尔湖。
这些客观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大陆战争的发展方向。
在外交取得突破之前,戚凯威只能把重点放在远东,暂时放下进军乌拉尔山、扫荡俄罗斯欧洲地区的企图。
当然,这也未尝不是好事。
要知道,大战才爆发两个多月,中国的动员工作还没完成,连第一阶段动员工作都还在进行之中,中国陆军能够作战的部队也就只有几十万,大批预备部队正在集训,根本没有能力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如果说伊朗是俄罗斯的泥潭,那么处理不当的话,俄罗斯就是中国的泥潭,前期的战略回报就将变成战略累赘。
必须承认,当时戚凯威有点头脑发热,毕竟如此重大的胜利,能让任何人高兴得失去理智。所幸的是,牧浩洋还没有失去理智,而且他有能力说服黄瀚林,也就有能力约束戚凯威。(未完待续。如果您
当然,严格说来,这也算不上战略级别的冒险,最多是战役级别的冒险。
原因很简单,就算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的战斗遭到挫败,中国的总体战略安全也不会受到威胁,只是让取胜的道路变得更曲折而已。
事实上,在最初的时候,牧浩洋坚决反对戚凯威的作战计划。
要知道,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冒险味道的计划,一个连牧浩洋这种喜欢冒险的指挥官都有点害怕的计划。
当时,牧浩洋觉得这份计划存在太多的问题了。
首先,进攻前的空袭准备只有两个小时,或者说干脆没有,即在夺取制空权之前就发动地面进攻。要知道,在以往的任何一场战争中,地面战都是在夺取制空权之后开始,绝对不会在此之前。
其次,戚凯威打算以空降作战拉开序幕,而且是在没有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就让空降兵上战场。这让牧浩洋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这意味着,不但着陆的空降部队很有可能遭到俄军围歼,甚至有可能连着陆的机会都没有。
第三,戚凯威把赌注放在了西伯利亚,而不是远东地区。这就意味着,深入敌后作战的空降部队必须孤军奋战。虽然牧浩洋不是陆军指挥官,但是作为前任陆战队司令,他非常清楚孤军作战的处境。
第四……
总之,当时牧浩洋能够找出一千个理由来反对戚凯威的作战计划,而且他也确实在向戚凯威施压。
问题是,戚凯威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有趣的是,在遭到牧浩洋坚决反对的情况下,戚凯威竟然没有反驳,只是坚持陆军的作战计划得由他做主。
直到十二月中旬,在计划送到黄瀚林手里,请元首批准时,戚凯威才道出底细。
为了实现这份让牧浩洋觉得怎么也不可能实现的作战计划,戚凯威只提到一点,即在进攻开始前,将把俄军主力引诱到远东地区。
当然,这个解释,肯定无法让牧浩洋满意。
原因很简单,俄军主力本来就在远东地区。
问题是,这个解释,已经让黄瀚林觉得足够满意了。结果就是,在牧浩洋依然反对的情况下,黄瀚林还是批准了陆军作战计划。
所幸,随后发生的事情让牧浩洋逐渐明白了戚凯威的企图。
比如,在他提出增兵中东之后,戚凯威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把之前部署在西北地区的第二十七集团军与第三十八集团军抽调回来。又比如,在黄瀚林表示必须对俄宣战后,戚凯威让东北地区的三个集团军全部进入战备状态,其中两个靠前部署,并且相当频繁的派遣侦察机在边境线附近活动。
只是,这些依然让牧浩洋感到有点担心。
直到十二月二十九日,李明阳送来的一份情报,才让牧浩洋完全打消了疑虑,并且以总参谋长的身份,签署了戚凯威的作战计划。
这条情报就是:俄军将在一月一日凌晨入侵伊朗。
要知道,戚凯威的计划中,把进攻时间定在了一月一日上午。
从时间上看,比俄军入侵伊朗晚了几个小时。如此一来,在中国陆军发动进攻时,俄军已经进入了伊朗,因此俄军的指挥系统肯定盯着伊朗战场,对后方的情况不大了解,而且俄军的部署也针对伊朗。
结合戚凯威之前的部署,进行突袭的条件也就基本成熟了。
虽然风险依然存在,比如过于短暂的前期空中打击,必然使地面作战变得艰难,但是与突袭所带来的高额回报相比,这点风险就算不了什么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戚凯威的这套计划就是冲着巨大的战略回报去的。
不是战术回报、不是战役回报,而是战略回报。
可以说,这场战斗是用战术手段获取战略回报的典型战例。
最显著的战略回报,就是能够一举腰斩俄罗斯,把俄罗斯半数的国土、四成的资源与三成的人口置于中国军队的直接打击之下,而且毫无防御能力。隐藏在这后面的,则至少是中国北方本土安全再无顾虑。
原因很简单,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扼守着至关重要的三条铁路线。
战前,俄罗斯一共有三条横贯本土的战略铁路线,即西伯利亚铁路、新西伯利亚铁路与北方铁路。西伯利亚铁路经过别洛沃、新西伯利亚铁路经过安热罗苏真斯克,而北方铁路在安热罗苏真斯克东面的阿钦斯克汇入新西伯利亚铁路,从阿钦斯克通往托木斯克,即绕过安热罗苏真斯克的铁路线还没有修通。如此一来,只需要控制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就能切段前往远东地区的所有铁路线。
在俄罗斯,这三条铁路线具有无比的战略价值。
要知道,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有一万多公里,而俄罗斯本土的主要河流大多是南北流向,因此没有可以取代铁路的运输手段。除此之外,这几年的气温比全球自然灾害之前降低了三度以上,经北冰洋的北方航线常年处于冰封状态。也就是说,没有了本土的铁路,由没有印度洋与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俄罗斯要想从欧洲地区向远东地区派遣作战部队,得首先横跨大西洋,经巴拿马运河,再横跨太平洋。这条运输线超过三万公里,没有哪个国家负担得起。
当然,除了战略上的回报,还有战役上的重大回报。
只要中国军队在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站稳脚跟,俄军就得放弃伊朗、甚至得放弃远东地区,集中所有兵力攻打这两处地点。不然的话,俄罗斯会在丢掉远东地区的同时,向中国军队敞开后门。
结果如何,任何一名将军都想得出来。
要知道,中国军队从这两处地方出发,只需要向西推进一千二百公里,就到了欧亚分界的乌拉尔山。
在一个多世纪前,大军团推进一千多公里就不再是神话。
现在,以中国军队的突击能力,以及已经初露峥嵘的战略空运能力,推进一千二百公里更不是难事。
事实上,在七年前的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中,中国军队在印度半岛上的推进距离就接近两千公里,而且只花了三个月。就算俄军实力比当年的印军强大得多,能守住半年就算得上奇迹了。
只要中国军队翻过了乌拉尔山,俄罗斯就没有可以防御的有利地形了。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不但俄罗斯当局十分悲观,连美国当局也很悲观,卢卡斯甚至认为俄罗斯坚持不了一年。
所幸的是,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
受政治因素限制,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理想。
比如,哈萨克斯坦还是中立国家,就算已是独联体成员,但是没有参战,所以黄瀚林坚决不让戚凯威出兵哈萨克斯坦。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就是两块孤立的战场。
这两块战场即使结合到了一起,也是一块更大的孤立的战场,没有与后方的交通线,所有补给都得依靠空运。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中国的战略空运能力还不是很强大,至少没有强大到能够单独支撑一个方向上的战略进攻行动。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两个集团军的作战补给就已经达到了空运的极限能力。
也就是说,戚凯威不可能以此向西发动进攻。
更严峻的是,受地理环境影响,中国不可能在阿尔泰山脉里开辟出一条能够支援前线部队作战的交通线。
这样一来,戚凯威还是得把重点放在远东地区。
虽然以当时的局势来看,戚凯威不需要进军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只需要在远东地区控制一条铁路线,而最理想的选择是黑河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然后向北推进到斯沃博得内与谢列姆金斯克,就能沿着铁路线向西进军,从而避开了俄军重点把守的主要区域。但是,这也是一条极为漫长的进攻线路,因为从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到安热罗苏真斯克有足足三千多公里,中途有十多座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城市,还要跨过贝加尔湖。
这些客观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大陆战争的发展方向。
在外交取得突破之前,戚凯威只能把重点放在远东,暂时放下进军乌拉尔山、扫荡俄罗斯欧洲地区的企图。
当然,这也未尝不是好事。
要知道,大战才爆发两个多月,中国的动员工作还没完成,连第一阶段动员工作都还在进行之中,中国陆军能够作战的部队也就只有几十万,大批预备部队正在集训,根本没有能力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如果说伊朗是俄罗斯的泥潭,那么处理不当的话,俄罗斯就是中国的泥潭,前期的战略回报就将变成战略累赘。
必须承认,当时戚凯威有点头脑发热,毕竟如此重大的胜利,能让任何人高兴得失去理智。所幸的是,牧浩洋还没有失去理智,而且他有能力说服黄瀚林,也就有能力约束戚凯威。(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