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栋的辫子是在甘肃绞断的,当时他是陕甘绿营响应吴三桂反清的第一人。
    赵良栋的反正在当时极大影响了陕甘绿营,甚至于后来反正的汉军参领孙思克也是在听闻赵良栋反正后,才最终决定“弃清从明”。
    赵良栋反正之后,吴三桂立即授予他宁夏总兵官一职,后在年初又升任其为陕西提督,将五千多陕西绿营的精锐尽付交于他指挥。
    吴三桂这么信重赵良栋的原因除了他知道此人是个难得将材外,最主要的便是洪承畴生前极力向他推荐赵良栋。说陕甘有二杰,分别是张勇和赵良栋。这二杰,但得一人,便可尽得陕甘精兵。若二杰皆得,则无疑是龙虎相助,争夺天下有望。
    以洪承畴的阅历和眼光,吴三桂自是不会怀疑他对张勇和赵良栋的评价。只是,可惜的是,张勇在随罗托增援线国安的广西之役中兵败归降了太平军。得知这个消息时,洪承畴尚在,当时就露出了遗憾的表情。吴三桂也很惋惜,不过和张勇齐名的赵良栋能够主动来归,还是让他喜出望外。二杰不能全得,得一人也可。
    赵良栋也没有辜负洪承畴对他的高度评价,也没有让吴三桂失望。在追随郭壮图攻入河南后,赵良栋部屡立战功,攻克府县数处,收编招降河南绿营三千余,一直作为前锋冲杀在前。更于首攻开封时配合孙思克部阵斩驸马石琳,又险些第一个攀城攻入开封。虽最终开封没能夺下,但赵良栋的表现无疑得到了吴三桂和手下大将的肯定。所以知道赵良栋也和苏拜一样反了自己后,吴三桂久久不敢相信。
    王屏藩也不愿相信赵良栋会是个背信弃义之徒,但事实就是事实,哪怕从前所有人都说赵良栋为人忠义无双,是个不畏权贵,为人耿直的好汉。事实证明,从前他们都看错了赵良栋。
    一句“脑袋上的辫子虽不在,可心中的辫子却在!”,说的是那么的豪迈,也是那么的激昂,听到这话的满州将领们对赵良栋都是刮目相看。
    赶到的安珠瑚更是连连点头:脑袋上的辫子可以没有,但心中的辫子一定要有!
    赵良栋自己都有些感慨,因为他觉得这句话完美的诠释了他的所作所为。
    因为他赵良栋绝对不是小人,更不是狗贼!
    他的忠义是烙在骨子里的!
    他不是在背叛谁,而是在履行自己忠义使命——从军的第一天,赵良栋就是大清的兵。
    大清,是他唯一效忠的对象,也是大清,给了他现在的一切。如果不是大清,他赵良栋不过是陕西的穷汉子,哪里会成为带兵的官。即便吴三桂这么信重他,让他做陕西提督,可归根结底不还是大清给的吗?如果不是大清,他赵良栋又怎会从一众穷军汉中脱颖而出,有今日的造化。
    是,他当初是得罪过满州将领,导致到手的贵州提督泡了汤;他是和同僚不对付,以致被一个无名之辈排挤,一气之下弃官回乡。但这些事情从来就没有让赵良栋对大清失望,乃至绝望,生出厌恶之情。
    没有人比赵良栋更了解自己,忠义二字是他做人的底线。
    矛盾的是,以忠义为做人底线的赵良栋却成了陕甘第一个响应吴三桂的将领。他违背了做人底线,背叛了他发誓效忠的大清。
    这就如做了窑姐还要立牌坊一样,可赵良栋却不这么认为,他响应吴三桂只是单纯的为报恩,报洪承畴的恩。
    大清给了他从伍的机会,真正让他扬名立万的机会却是洪承畴给的。如果不是洪承畴将他调到湖南,他赵良栋或许这辈子也只是个小小游击,哪里会在西南之役那么威风。
    不过现在洪承畴已经死了,赵良栋不认为自己欠吴三桂的,所以他没有理由继续替吴三桂卖命。只是,他却也没有马上反叛,重投大清的“怀抱”,因为他虽然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是忠于大清的,可他毕竟造了大清的反,故而他担心大清不会理解他,不会再接纳他。
    并且,他一心忠诚的大清似乎形势越来越坏,他不想卖命的吴三桂势头却越来越好。
    为人耿直,不意味着赵良栋为人单板迂腐。
    在这种矛盾心态下,赵良栋违心的在吴军之中效命。但他却收到了清朝河南巡抚贾汉复的招揽信,赵良栋“不为所动”,因为他不可能自己往火坑跳。
    没想到的是,正旦之后,吴军的军事行动接连不顺,更被鳌拜指挥的清军伏击,折损近两万人。虽然吴三桂闻讯之后从潼关亲自赶来指挥,并且重新组织进攻,赵良栋却老是眼皮子跳,担心吴军还会吃败仗,甚至有可能被清军彻底击败。
    白天的大战,最终的结果让赵良栋既高兴又恐惧。
    高兴的是大清还有救,恐惧的却是大清真有救的话,恐怕他赵良栋的脑袋就要不保。
    这时,一个从包围圈逃出来的军官却为赵良栋带来了鳌拜的亲笔信。
    得到鳌拜的保证后,赵良栋咬牙做出了决定。
    事情进展之顺,让赵良栋松了口气,现在只要把前面挡着的王屏藩解决掉,他在大清那边就算真正洗涮了自己“投贼”的罪过了。
    “王屏藩,你有什么资格骂我!你杀的汉人难道比我还要少吗!要说背叛,也是你们关宁军先背叛的明朝!”
    赵良栋冷冷的看着王屏藩,目光中满是鄙夷。说他赵良栋是背信弃义小人,那他王屏藩更不是什么好东西。当年一片石大战,可是吴三桂引来的大清兵。而他王屏藩更是比他早两年替大清征战,死在他刀下的明军和百姓绝不会比死在他赵良栋刀下的少!
    王屏藩的身子颤了一下,沉默在那,突然,他用劲叫喊道:“赵良栋!我王屏藩当年是做过汉奸,是替鞑子卖过命,是杀过很多明军和百姓,可不论我曾经做过多少错事,我王屏藩现在都是抗清的英雄!哪怕我死了,也是杀鞑的好汉!对得起祖宗!...而你赵良栋,却永远是个汉奸,辱没祖宗的汉奸,你终会像狗一样死去!”
    赵良栋笑了起来,将他的大刀扬起:“我会不会像条狗死去,不劳你王屏藩操心。你还是想想自己吧,马上,你就会像条狗一样死去!”
    王屏藩没有再回话,而是将佩刀抽了出来。他的部下们也拿起手中的武器。
    废话不必再说,刀枪见真章。
    “杀!”
    赵良栋猛勒马肚,战马像离弦箭般冲了上去。
    明定武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大将王屏藩战死于三官庙镇,时年39岁。定武六年追封忠勇侯。
    ......
    今天更新有点少,主要是一直在查找当年三藩起事反清将领的事迹。
    这些人,他们全部被遗忘了,也全部被打上了反派的形象。但我知道,我的读者朋友们也知道,这些人其实是英雄,我们汉人的英雄——民族英雄。

章节目录

汉儿不为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书屋只为原作者傲骨铁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傲骨铁心并收藏汉儿不为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