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纳先科的命令让李晓峰相当恼火,他这里还想着下午夺回张鼓峰,可那个货倒好,竟让部队等他。等远东红旗方面军的主力到达战场,张鼓峰上残存的边防军战士的骨头都可以用来敲鼓了。尼玛,这不是瞎胡闹。
所以李晓峰根本就不准备执行阿帕纳先科的命令,他强硬地对格列宾尼克和维京涅夫命令道:“按照原计划开展行动!”
“可是……”格列宾尼克和维京涅夫刚要说什么,李晓峰恶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这是命令!在阿帕纳先科还没有抵达前线的时候,由我全权负责指挥战斗!”
格列宾尼克和维京涅夫虽然一肚子的腹诽,但是也不敢跟某仙人较劲,人家毕竟是军 委特派员,身份比阿帕纳先科都要高,跟这样的大人物炸刺,活腻了吗?
所以,当阿帕纳先科还以为一切尽在掌握的时候,张鼓峰的情况其实已经脱离了他的掌控。在下午两点,有59边防总队的一个小队配合海军陆战队31团1营一连开始向张鼓峰进发。
在空军的帮助下,日军的炮兵阵地很快就被硝烟所笼罩,虽然空军的水平轰炸没能精确地拔掉敌人的炮兵,但是暂时让对方的炮兵失去发言的资格还是能做到的。
而没有了炮兵的掩护,日军的火力真心也就是那么回事,这使得红军可以大胆的向峰顶攀登,与此同时,峰顶仅剩的十几个边防军战士在捷列什金上尉的率领下用两挺dp轻机枪朝峰顶的日军阵地猛射,起到了绝好的牵制作用。以至于海军陆战队31团1营一连没费什么力气就登上了峰顶,并夺回了两处阵地。
截止到下午6时,张鼓峰峰顶的情况就变成日军占据了三分之二的阵地,而红军则扼守剩下的三分之一。虽说没能完全夺回张鼓峰,但这也比历史上的情况好多了。
不过雅科夫对李晓峰的选择却不满意:“你其实应该将这个烂摊子丢给阿帕纳先科的。”
确实,再怎么说军 委也决定了让阿帕纳先科继续指挥战斗,而且那货也下达了命令,要求一切都按他的要求办。这时候李晓峰突然来这一手,赢了顶多也只能算是无功无过,输了那就是大问题。
不过李晓峰却不这么看:“有些事情可以漠视,但这件事不能漠视。我决不允许因为内部斗争或者官 僚主义的原因让那么多战士白白牺牲!”
雅科夫撇了撇嘴,没有说话。这也是他最看不懂李晓峰的地方,某人有时候很卑鄙很鸡贼,睚眦必报斤斤计较,但有时候又大义凛然地去干傻事,如此矛盾的人真是少见。
不过雅科夫却喜欢李晓峰的这种矛盾,说实话,他也看不惯阿帕纳先科的做法,那货太没有底线了,当官不能是那个样子。
当然,阿帕纳先科很快也知道了李晓峰的小动作,不用说那是大发雷霆,立刻就给军 委发了一封措辞强硬地电报,指责李晓峰干涉战场指挥,要求追究李晓峰责任!
阿帕纳先科的电报让军 委也很为难,因为讲心里话,包括斯 大林在内,军 委的大部分领导人对阿帕纳先科这一阵子的表现是不满意的,之所以没有立刻将其撤职,那是维护大局。甚至不排除张鼓峰事件一结束,立刻就要让给阿帕纳先科好看。
这时候阿帕纳先科却指责李晓峰,这多少有点不自量力和莫名其妙的意思。反正托洛茨基当时就嘲讽了一句:“站着茅坑不拉屎的人还有脸指责这个指责那个了?我觉得安德烈同志就干得很好,按照阿帕纳先科的方案,等第40步兵师主力赶到战场,张鼓峰已经完全丢掉了……这座小山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到时候阿帕纳先科准备复出多少生命的代价去夺回它?”
哪怕是斯 大林也知道阿帕纳先科做得有点二,你个货脑子里难道装的都是屎?都这个时候了,你最重要的是赶紧将日本人赶走,打一个漂亮的大胜仗。某人增兵守住了张鼓峰这是好事,如果张鼓峰真的丢掉了,到时候这笔账就得全算在你丫的脑袋上,你有几个脑袋?
所以斯 大林只是淡淡地表示:“安德烈同志的决定是合理的,张鼓峰一定不能丢掉。不过做法稍微有点鲁莽,他应该更好的跟阿帕纳先科同志进行沟通,我相信阿帕纳先科同志会理解的……”
这话不要说军 委里的其他人,就是斯 大林自己都不太相信,因为伏罗希洛夫告诉他:阿帕纳先科同志似乎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且他糟糕的脾气让他很难听取安德烈同志的意见……而且他似乎没有把张鼓峰和日军当一回事,以为夺回张鼓峰很简单。
伏罗希洛夫的分析很有道理,归根结底阿帕纳先科还是低估了事件的影响力,更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尤其是后者特别的低估了,大概是哈拉哈河的冲突让这位司令员信心爆满,觉得拿下小鬼子根本就不成问题。
如果阿帕纳先科对日军的战斗力有正确的估计,那么他就该知道在张鼓峰这种前后背水,只有左右两条山路可以登顶的地形是多么难搞了。历史上布柳赫尔在张鼓峰的表现都不算出色(除了地形原因外,还有派去督战的总 政 治部主任梅赫利斯瞎指挥的原因),换成阿帕纳先科真心可能更糟。
实际上阿帕纳先科现在的表现就很糟糕,和内战中成长起来的那些草根将军一样,阿帕纳先科对战争的理解还停留在一战或者说内战的水平上。简单直白的说,就是简单粗暴,哪怕是如今的红军拥有了世界上第一流的装备和比较先进的军事思想,也没能改变阿帕纳先科骨子里的那种简单粗暴的作战方法。
当晚八时,阿帕纳先科抵达了张鼓峰前沿指挥部之后,大手一挥就开始布置夺回张鼓峰的作战计划。
“第40步兵师将承担主攻任务,第2机械化旅负责支援,第32步兵师充当预备队……在战斗打响之前,我们必须充分地发挥炮火优势,为此方面军所属的第18炮兵师以及独立红旗第2集团军所属的重炮团务必于7月9日前抵达预定位置……”
阿帕纳先科的作战计划其实很简单,就是先用大炮轰,再用人海冲,如果第一波没冲下来,那就再冲一次,如果还不行,那就再来第三次第四次,直到成功为止。
李晓峰当时对雷恰戈夫说道:“你们的方面军司令员就是一个纯粹的莽夫,只知道用力,却不知道用智。这么打就算能夺回张鼓峰,损失也会特别惨重!”
雷恰戈夫表示同意,他也不看好阿帕纳先科的打法,如果战争仅仅是硬实力的比较,那就真的太简单了。很显然,战争绝对不是一种仅仅是斗力的游戏,哪怕力量确实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但是要想充分地发挥出力量并且减少损失,那么智慧是必不可少的。
可惜的是,此时的红军军官,尤其是像阿帕纳先科这种从内战成长起来的军官,片面的迷信力量。
当时,其实还是有不同的作战设想的,这个设想是由李晓峰提出来的,只不过被军 委否定了,理由是很可能激化冲突。
那么李晓峰的设想是什么呢?很简单,那就是不要仅仅盯着张鼓峰这一个点,张鼓峰的地形特点之前已经说过了,地形复杂不利于大部队尤其是机械化部队展开作战。哪怕远东红旗方面军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在这个狭小的战场也根本发挥不出来。
在李晓峰看来,完全不必局限于张鼓峰这一点,要向夺回张鼓峰其实很简单,歼灭对面的日军第19师团就行了,红军完全可以从图们江上游出击,侧击19师团,就算不能将其全歼,也可以将其赶走。切断了张鼓峰和沙草峰日军的退路和补给线路,在这两个山峰上鬼子能撑几天?
在李晓峰看来,这么打效费比最高。不过军 委却不支持,因为这么打确实效费比高,但很容易扩大冲突,万一鬼子不服气继续增兵挑衅呢?那不是意味着更大的冲突?
政 治局并没有做好在远东再跟鬼子大战一场的准备,尤其是再中欧和东欧局势一天比一天恶化的当前,苏联的重心只能放在欧洲方向,所以阿帕纳先科那种“无脑”的打法政 治局更能接受。
于是,从7月5日到7月9日,大量的苏军开始向哈桑湖地区开进,包括阿帕纳先科、什捷尔恩、波波夫在内的远东红旗方面军最高指挥员纷纷亲临一线。
当然这四天中并不是风平浪静,不管是日军还是红军都在积极的战斗。尾高龟藏不断地试图加强张鼓峰和沙草峰上的兵力,不过在红军空军的打击下,这种行动不是特别顺利,最后鬼子只能利用夜色偷偷摸摸地往山顶运人和输送物资。
山下的鬼子在忙,山顶的也没闲着,每到天黑鬼子就开始发动夜袭,试图将张鼓峰上的苏军挤下去。不过在苏军的严防死守下,鬼子的夜袭大部分都失败了,而少数成功的那两次,在天亮之后在红军绝对的空中以及炮火支援下,又被打跑了。
不得不说,从远东红旗方面军主力抵达战场之后,日军就落入了绝对的下风。每一天,从天亮开始一直到天黑为之,空袭和炮击是持续不断。
根据远东红旗方面军档案记载,第2航空集团军的tb-3、sb-2对图们江两岸的日军交通线、后勤基地以及部队集结地进行了持续轰炸,而炮兵的76.2、122、152和203毫米火炮也进行了猛烈的轰击。日军在朝鲜境内的庆兴、古邑、青鹤洞、阿吾地等主要车站和庆兴郡兵营均遭到攻击,清津—罗基铁路多处被炸断。
而日军19师团苦于自己火炮射程有限,加上制空权又被红军掌握,对苏军的轰炸和炮击几乎无能为力,最惨的还是张鼓峰和沙草峰上的日军,几天每天都要吃“炮弹大餐”,后来苏军夺回张鼓峰和沙草峰之后,捡到了一本日军军官的日记,里面如此描述道:
“7月6日,敌人的炮弹像暴雨一样倾泻在我们的阵地上,14时,露西亚鬼畜的多架轰炸机出现在我们头顶,投下大量炸弹。”
“7月7日,整个夜晚我们都在张鼓峰上挖掘战壕。这一天,露西亚鬼畜开始使用坦克向我阵地攻击,这又是一个漫长恐怖的战斗日。炸弹与炮弹一刻也不间断的落在我们的阵地上,猛烈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我们四处奔逃,却无处藏身,从昨天中午到现在一点儿东西都没有吃,也没办法吃……战斗还在继续,我好不容易才抓住机会吃了两个饭团喝了两口污水……今天本来是个晴天,可是猛烈的炮击和轰炸掀起的烟雾和尘埃却遮蔽了日光。我的心情很沮丧,身体也不太舒服,再这样打下去我真的受不了了!”
“7月10日,我们一直在挖战壕。就在我写这篇日记的时候,一颗炮弹在我身边爆炸了。我感到非常疲劳,头很疼,睡得很少。敌人的炮弹简直没完没了地打过来,在阵地上炸出一个又一个大坑(日记至此中断)……”
7月10日,自认为做好了完全准备的阿帕纳先科很得意地下令开始总攻,初步完全集结的第40步兵师在坦克和重炮的支援下对张鼓峰发动一次“试探性”的攻击。
为了表示重视,师长巴扎罗夫上校和远东红旗方面军政委梅赫利斯亲临一线督战。天亮不久,该师所属炮兵就开始轰击日军阵地。8时起,10架sb-2轰炸机对日军阵地及后方地带进行空袭,随后第40步兵师第119、120步兵团从北面作为主攻部队出击,第118团则开始攻击张鼓峰东南方向的52高地。日军防守52高地的仅有一个步兵中队,眼见118团来势汹汹,只能硬着头皮顶住。
不过战斗没打多久,52高地的日军守军就逐渐支撑不住了,在张鼓峰上待命的日军第75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平原静夫少佐急忙率领该大队和作为预备队的第1大队前往支援。日军在获得增援之后,艰难地站住了脚跟,跟不断冲锋的118团打得难解难分。
这次进攻中,红军步兵只能沿着哈桑湖与中苏边境之间的一条狭长小道前进,导致大量的人员和装备涌在一起。再因为阿帕纳先科严格的命令,不管发生什么情况,红军都不得越过中苏边境线。而且步兵在发起冲锋后,担心炮弹误伤自己人,炮兵只能停止射击,结果导致冲锋中的118团遭受日军火力的严重杀伤。
参加过这场战斗的红军步兵营长斯捷任科大尉回忆说:“我营向日军阵地发起进攻,但我们面前只有一条150米宽的地带可以行进,这里被日军的交叉火力网覆盖,连只蚊子都飞不过去,根本就是寸步难行。如果能派一支部队越过边境线(指图们江)绕到敌人后面的话,进攻行动将顺利得多,但我们得完全遵守上级的命令,没有任何人敢越境一步!”
对此,在一线观察战斗的李晓峰是勃然大怒,在当晚呈报军 委的《哈桑湖战役观察简讯》中说道:“第40步兵师只用了一个晚上进行集结,随后就接到了投入进攻的命令,如此匆忙地投入战斗显然是个错误。战场上复杂的形势根本不允许大部队投入,甚至绝大部分部队没有进行地形勘测,也没来得及组织协同部署。夜间刚刚抵达战场的炮兵根本都没搞清楚敌人的具体位置,特别是敌人的前沿阵地究竟在哪里都没有搞清楚。另外,通信也存在大问题,野战电话线路没有完全铺开,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部队同时挤进本来就很狭窄的战场,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无序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15时,期间李晓峰几次要求阿帕纳先科立刻停止进攻,但是后者完全无动于衷。甚至在远东红旗方面军政委梅赫利斯的强烈要求和怂恿下,还强迫第40步兵师在17时和21时又组织了两次营级规模的进攻。
结果?能有什么结果,如此混乱的进攻组织能取得结果那才叫见了鬼,反正是一无所获,白白地付出了大量的伤亡。如果不是李晓峰勃然大怒当着阿帕纳先科的面掀了桌子,在当晚零时还要发动一次团级规模的偷袭。
进攻开始的第一天,李晓峰就和阿帕纳先科爆发了激烈地冲突,双方差一点就打起来了。而第二天,那更是冲突不断,几乎每个小时双方就要发生一次摩擦。尤其是当天下午,远东红旗方面军政委梅赫利斯又一次强迫第40步兵师发动一次毫无意义的送死作战失败之后,两人的冲突是愈演愈烈了……
所以李晓峰根本就不准备执行阿帕纳先科的命令,他强硬地对格列宾尼克和维京涅夫命令道:“按照原计划开展行动!”
“可是……”格列宾尼克和维京涅夫刚要说什么,李晓峰恶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这是命令!在阿帕纳先科还没有抵达前线的时候,由我全权负责指挥战斗!”
格列宾尼克和维京涅夫虽然一肚子的腹诽,但是也不敢跟某仙人较劲,人家毕竟是军 委特派员,身份比阿帕纳先科都要高,跟这样的大人物炸刺,活腻了吗?
所以,当阿帕纳先科还以为一切尽在掌握的时候,张鼓峰的情况其实已经脱离了他的掌控。在下午两点,有59边防总队的一个小队配合海军陆战队31团1营一连开始向张鼓峰进发。
在空军的帮助下,日军的炮兵阵地很快就被硝烟所笼罩,虽然空军的水平轰炸没能精确地拔掉敌人的炮兵,但是暂时让对方的炮兵失去发言的资格还是能做到的。
而没有了炮兵的掩护,日军的火力真心也就是那么回事,这使得红军可以大胆的向峰顶攀登,与此同时,峰顶仅剩的十几个边防军战士在捷列什金上尉的率领下用两挺dp轻机枪朝峰顶的日军阵地猛射,起到了绝好的牵制作用。以至于海军陆战队31团1营一连没费什么力气就登上了峰顶,并夺回了两处阵地。
截止到下午6时,张鼓峰峰顶的情况就变成日军占据了三分之二的阵地,而红军则扼守剩下的三分之一。虽说没能完全夺回张鼓峰,但这也比历史上的情况好多了。
不过雅科夫对李晓峰的选择却不满意:“你其实应该将这个烂摊子丢给阿帕纳先科的。”
确实,再怎么说军 委也决定了让阿帕纳先科继续指挥战斗,而且那货也下达了命令,要求一切都按他的要求办。这时候李晓峰突然来这一手,赢了顶多也只能算是无功无过,输了那就是大问题。
不过李晓峰却不这么看:“有些事情可以漠视,但这件事不能漠视。我决不允许因为内部斗争或者官 僚主义的原因让那么多战士白白牺牲!”
雅科夫撇了撇嘴,没有说话。这也是他最看不懂李晓峰的地方,某人有时候很卑鄙很鸡贼,睚眦必报斤斤计较,但有时候又大义凛然地去干傻事,如此矛盾的人真是少见。
不过雅科夫却喜欢李晓峰的这种矛盾,说实话,他也看不惯阿帕纳先科的做法,那货太没有底线了,当官不能是那个样子。
当然,阿帕纳先科很快也知道了李晓峰的小动作,不用说那是大发雷霆,立刻就给军 委发了一封措辞强硬地电报,指责李晓峰干涉战场指挥,要求追究李晓峰责任!
阿帕纳先科的电报让军 委也很为难,因为讲心里话,包括斯 大林在内,军 委的大部分领导人对阿帕纳先科这一阵子的表现是不满意的,之所以没有立刻将其撤职,那是维护大局。甚至不排除张鼓峰事件一结束,立刻就要让给阿帕纳先科好看。
这时候阿帕纳先科却指责李晓峰,这多少有点不自量力和莫名其妙的意思。反正托洛茨基当时就嘲讽了一句:“站着茅坑不拉屎的人还有脸指责这个指责那个了?我觉得安德烈同志就干得很好,按照阿帕纳先科的方案,等第40步兵师主力赶到战场,张鼓峰已经完全丢掉了……这座小山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到时候阿帕纳先科准备复出多少生命的代价去夺回它?”
哪怕是斯 大林也知道阿帕纳先科做得有点二,你个货脑子里难道装的都是屎?都这个时候了,你最重要的是赶紧将日本人赶走,打一个漂亮的大胜仗。某人增兵守住了张鼓峰这是好事,如果张鼓峰真的丢掉了,到时候这笔账就得全算在你丫的脑袋上,你有几个脑袋?
所以斯 大林只是淡淡地表示:“安德烈同志的决定是合理的,张鼓峰一定不能丢掉。不过做法稍微有点鲁莽,他应该更好的跟阿帕纳先科同志进行沟通,我相信阿帕纳先科同志会理解的……”
这话不要说军 委里的其他人,就是斯 大林自己都不太相信,因为伏罗希洛夫告诉他:阿帕纳先科同志似乎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且他糟糕的脾气让他很难听取安德烈同志的意见……而且他似乎没有把张鼓峰和日军当一回事,以为夺回张鼓峰很简单。
伏罗希洛夫的分析很有道理,归根结底阿帕纳先科还是低估了事件的影响力,更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尤其是后者特别的低估了,大概是哈拉哈河的冲突让这位司令员信心爆满,觉得拿下小鬼子根本就不成问题。
如果阿帕纳先科对日军的战斗力有正确的估计,那么他就该知道在张鼓峰这种前后背水,只有左右两条山路可以登顶的地形是多么难搞了。历史上布柳赫尔在张鼓峰的表现都不算出色(除了地形原因外,还有派去督战的总 政 治部主任梅赫利斯瞎指挥的原因),换成阿帕纳先科真心可能更糟。
实际上阿帕纳先科现在的表现就很糟糕,和内战中成长起来的那些草根将军一样,阿帕纳先科对战争的理解还停留在一战或者说内战的水平上。简单直白的说,就是简单粗暴,哪怕是如今的红军拥有了世界上第一流的装备和比较先进的军事思想,也没能改变阿帕纳先科骨子里的那种简单粗暴的作战方法。
当晚八时,阿帕纳先科抵达了张鼓峰前沿指挥部之后,大手一挥就开始布置夺回张鼓峰的作战计划。
“第40步兵师将承担主攻任务,第2机械化旅负责支援,第32步兵师充当预备队……在战斗打响之前,我们必须充分地发挥炮火优势,为此方面军所属的第18炮兵师以及独立红旗第2集团军所属的重炮团务必于7月9日前抵达预定位置……”
阿帕纳先科的作战计划其实很简单,就是先用大炮轰,再用人海冲,如果第一波没冲下来,那就再冲一次,如果还不行,那就再来第三次第四次,直到成功为止。
李晓峰当时对雷恰戈夫说道:“你们的方面军司令员就是一个纯粹的莽夫,只知道用力,却不知道用智。这么打就算能夺回张鼓峰,损失也会特别惨重!”
雷恰戈夫表示同意,他也不看好阿帕纳先科的打法,如果战争仅仅是硬实力的比较,那就真的太简单了。很显然,战争绝对不是一种仅仅是斗力的游戏,哪怕力量确实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但是要想充分地发挥出力量并且减少损失,那么智慧是必不可少的。
可惜的是,此时的红军军官,尤其是像阿帕纳先科这种从内战成长起来的军官,片面的迷信力量。
当时,其实还是有不同的作战设想的,这个设想是由李晓峰提出来的,只不过被军 委否定了,理由是很可能激化冲突。
那么李晓峰的设想是什么呢?很简单,那就是不要仅仅盯着张鼓峰这一个点,张鼓峰的地形特点之前已经说过了,地形复杂不利于大部队尤其是机械化部队展开作战。哪怕远东红旗方面军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在这个狭小的战场也根本发挥不出来。
在李晓峰看来,完全不必局限于张鼓峰这一点,要向夺回张鼓峰其实很简单,歼灭对面的日军第19师团就行了,红军完全可以从图们江上游出击,侧击19师团,就算不能将其全歼,也可以将其赶走。切断了张鼓峰和沙草峰日军的退路和补给线路,在这两个山峰上鬼子能撑几天?
在李晓峰看来,这么打效费比最高。不过军 委却不支持,因为这么打确实效费比高,但很容易扩大冲突,万一鬼子不服气继续增兵挑衅呢?那不是意味着更大的冲突?
政 治局并没有做好在远东再跟鬼子大战一场的准备,尤其是再中欧和东欧局势一天比一天恶化的当前,苏联的重心只能放在欧洲方向,所以阿帕纳先科那种“无脑”的打法政 治局更能接受。
于是,从7月5日到7月9日,大量的苏军开始向哈桑湖地区开进,包括阿帕纳先科、什捷尔恩、波波夫在内的远东红旗方面军最高指挥员纷纷亲临一线。
当然这四天中并不是风平浪静,不管是日军还是红军都在积极的战斗。尾高龟藏不断地试图加强张鼓峰和沙草峰上的兵力,不过在红军空军的打击下,这种行动不是特别顺利,最后鬼子只能利用夜色偷偷摸摸地往山顶运人和输送物资。
山下的鬼子在忙,山顶的也没闲着,每到天黑鬼子就开始发动夜袭,试图将张鼓峰上的苏军挤下去。不过在苏军的严防死守下,鬼子的夜袭大部分都失败了,而少数成功的那两次,在天亮之后在红军绝对的空中以及炮火支援下,又被打跑了。
不得不说,从远东红旗方面军主力抵达战场之后,日军就落入了绝对的下风。每一天,从天亮开始一直到天黑为之,空袭和炮击是持续不断。
根据远东红旗方面军档案记载,第2航空集团军的tb-3、sb-2对图们江两岸的日军交通线、后勤基地以及部队集结地进行了持续轰炸,而炮兵的76.2、122、152和203毫米火炮也进行了猛烈的轰击。日军在朝鲜境内的庆兴、古邑、青鹤洞、阿吾地等主要车站和庆兴郡兵营均遭到攻击,清津—罗基铁路多处被炸断。
而日军19师团苦于自己火炮射程有限,加上制空权又被红军掌握,对苏军的轰炸和炮击几乎无能为力,最惨的还是张鼓峰和沙草峰上的日军,几天每天都要吃“炮弹大餐”,后来苏军夺回张鼓峰和沙草峰之后,捡到了一本日军军官的日记,里面如此描述道:
“7月6日,敌人的炮弹像暴雨一样倾泻在我们的阵地上,14时,露西亚鬼畜的多架轰炸机出现在我们头顶,投下大量炸弹。”
“7月7日,整个夜晚我们都在张鼓峰上挖掘战壕。这一天,露西亚鬼畜开始使用坦克向我阵地攻击,这又是一个漫长恐怖的战斗日。炸弹与炮弹一刻也不间断的落在我们的阵地上,猛烈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我们四处奔逃,却无处藏身,从昨天中午到现在一点儿东西都没有吃,也没办法吃……战斗还在继续,我好不容易才抓住机会吃了两个饭团喝了两口污水……今天本来是个晴天,可是猛烈的炮击和轰炸掀起的烟雾和尘埃却遮蔽了日光。我的心情很沮丧,身体也不太舒服,再这样打下去我真的受不了了!”
“7月10日,我们一直在挖战壕。就在我写这篇日记的时候,一颗炮弹在我身边爆炸了。我感到非常疲劳,头很疼,睡得很少。敌人的炮弹简直没完没了地打过来,在阵地上炸出一个又一个大坑(日记至此中断)……”
7月10日,自认为做好了完全准备的阿帕纳先科很得意地下令开始总攻,初步完全集结的第40步兵师在坦克和重炮的支援下对张鼓峰发动一次“试探性”的攻击。
为了表示重视,师长巴扎罗夫上校和远东红旗方面军政委梅赫利斯亲临一线督战。天亮不久,该师所属炮兵就开始轰击日军阵地。8时起,10架sb-2轰炸机对日军阵地及后方地带进行空袭,随后第40步兵师第119、120步兵团从北面作为主攻部队出击,第118团则开始攻击张鼓峰东南方向的52高地。日军防守52高地的仅有一个步兵中队,眼见118团来势汹汹,只能硬着头皮顶住。
不过战斗没打多久,52高地的日军守军就逐渐支撑不住了,在张鼓峰上待命的日军第75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平原静夫少佐急忙率领该大队和作为预备队的第1大队前往支援。日军在获得增援之后,艰难地站住了脚跟,跟不断冲锋的118团打得难解难分。
这次进攻中,红军步兵只能沿着哈桑湖与中苏边境之间的一条狭长小道前进,导致大量的人员和装备涌在一起。再因为阿帕纳先科严格的命令,不管发生什么情况,红军都不得越过中苏边境线。而且步兵在发起冲锋后,担心炮弹误伤自己人,炮兵只能停止射击,结果导致冲锋中的118团遭受日军火力的严重杀伤。
参加过这场战斗的红军步兵营长斯捷任科大尉回忆说:“我营向日军阵地发起进攻,但我们面前只有一条150米宽的地带可以行进,这里被日军的交叉火力网覆盖,连只蚊子都飞不过去,根本就是寸步难行。如果能派一支部队越过边境线(指图们江)绕到敌人后面的话,进攻行动将顺利得多,但我们得完全遵守上级的命令,没有任何人敢越境一步!”
对此,在一线观察战斗的李晓峰是勃然大怒,在当晚呈报军 委的《哈桑湖战役观察简讯》中说道:“第40步兵师只用了一个晚上进行集结,随后就接到了投入进攻的命令,如此匆忙地投入战斗显然是个错误。战场上复杂的形势根本不允许大部队投入,甚至绝大部分部队没有进行地形勘测,也没来得及组织协同部署。夜间刚刚抵达战场的炮兵根本都没搞清楚敌人的具体位置,特别是敌人的前沿阵地究竟在哪里都没有搞清楚。另外,通信也存在大问题,野战电话线路没有完全铺开,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部队同时挤进本来就很狭窄的战场,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无序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15时,期间李晓峰几次要求阿帕纳先科立刻停止进攻,但是后者完全无动于衷。甚至在远东红旗方面军政委梅赫利斯的强烈要求和怂恿下,还强迫第40步兵师在17时和21时又组织了两次营级规模的进攻。
结果?能有什么结果,如此混乱的进攻组织能取得结果那才叫见了鬼,反正是一无所获,白白地付出了大量的伤亡。如果不是李晓峰勃然大怒当着阿帕纳先科的面掀了桌子,在当晚零时还要发动一次团级规模的偷袭。
进攻开始的第一天,李晓峰就和阿帕纳先科爆发了激烈地冲突,双方差一点就打起来了。而第二天,那更是冲突不断,几乎每个小时双方就要发生一次摩擦。尤其是当天下午,远东红旗方面军政委梅赫利斯又一次强迫第40步兵师发动一次毫无意义的送死作战失败之后,两人的冲突是愈演愈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