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一屁股都是屎的协约国集团不具备彻底解决共 产主义问题的能力,如果他们真心不管不顾的将所有的力量都投入俄国这个黑洞,那么最后只可能是两个结果,要么他们耗死布尔什维克,要么他们被布尔什维克耗死。
似乎是有成功的可能性?
但是对于协约国集团来说,仔细分析一下这种可能性之后就能发现,这是赌博!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不管是输或者赢的概率都是50%。对于已经统治了这个世界两百多年的这些老流氓来说,在就已经过了讲勇斗狠的年纪,家大业大的他们怎么肯和光着脚丫烂命一条的布尔什维克去对赌?
这么说吧,他们要真敢赌,那绝对是脑子被驴踢了。
很显然协约国集团的首脑们脑子并没有进水也没有被驴踢坏,经过一番清醒的测算之后,他们很沮丧的发现,这场赌博不能下注,就算他们最后能赢都是惨胜,而这样的惨胜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
既然不能赌博,那么协约国集团只能后退一步,只能暂时容忍布尔什维克的存在,暂时用封锁和孤立的办法将共 产主义魔鬼们禁锢在苦寒之地。等他们解决了内部问题,等封锁将共 产主义饿了个半死之后,再想法儿解决他们。
很快黑格尔就收到了最新的指示,这份指示虽然没有明说让他放弃解围行动,但春秋笔法中藏着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协约国要求黑格尔稳固防线,在波兹南以东地区建立一条坚固的封锁线,务必将共 产主义魔鬼牢牢地挡在波兰东部。
当然,与此同时黑格尔还收到了另一项暗示,上面要求他在稳固阵线的同时也必须向俄国人展现出协约国的肌肉,要求老头用最果断的手法打消俄国人一切不切实际的妄想。
是的,协约国集团已经预见到了,万一布尔什维克不想收手怎么办?万一他们想乘热打铁呢?为了打消布尔什维克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很有必要展现协约国军队的力量!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首先黑格尔的兵力不够,进攻肯定是不可能,可是不进攻怎么让俄国人知道厉害?讲心里话这是一个悖论。
好在俄国人帮协约国解决了这个悖论,因为托洛茨基确实不想收手,哪怕之前的中 央委员会已经明确了后一阶段的方针和路线,但老托总想再试试,万一还有机会呢?
所以托洛茨基以军 委的名义给伏龙芝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他用坚决的手段捍卫华沙,一定要打消敌人所有不切实际的念头,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局部地区发动进攻!
当伏龙芝收到这道命令的时候,心里头别提有多腻味了,很显然,这就是托洛茨基再试探列宁的底线,在打擦边球,只要他这边稍微松一松手,托洛茨基绝对会撺掇他全面进攻。
让伏龙芝感到为难的是,他还不能直接拒绝托洛茨基的命令,毕竟人家是军 委主席,是军队名义上的最高领导机构的核心领导。
无奈之下,伏龙芝只能给列宁打电报,将自己的困扰和担心通知导师大人,让导师大人帮他找托洛茨基要一个说法。
那么列宁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列宁的批示很简单:“让白俄罗斯方面军进行反击。”
伏龙芝顿时是心领神会,马上就将反攻的任务布置给了图哈切夫斯基,而且很明确的告诉图哈切夫斯基,这是军 委下达的命令,是托洛茨基的意思,你赶紧地执行吧!
好嘛!这道命令将图哈切夫斯基恶心了个半死,前一段他的白俄罗斯方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伤亡是比较惨重的。好容易等来了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这才险之又险的扭转了局势。
这么说吧,白俄罗斯方面军侥幸逃过了一劫,但损失真心是不小,这时候迫切地需要休整和补充,你让他继续作战,而且是主动地向敌人进攻,这真心是要了他的命了。
如果这道命令仅仅是伏龙芝下的,那图哈切夫斯基会立刻前往伏龙芝的办公室,跟伏龙芝好好掰扯掰扯,一定会据理力争,必须让伏龙芝放弃这个不现实的命令。
可恶心就恶心在这道命令不是来自伏龙芝,而是来自托洛茨基的授意,图哈切夫斯基能跟伏龙芝据理力争,可他真心不能跟托洛茨基叫板。对于托洛茨基的命令,他就算不喜欢也只能执行!
当然,执行起来是相当的不愉快以及恼火就是了,说心里话整个波兰的战事下来,图哈切夫斯基跟托洛茨基的关系是跌入了冰点,老托不满意图哈切夫斯基葬送了大好局面,而图哈切夫斯基也不满意托洛茨基的不少命令,认为老托根本就是违背客观规律瞎指挥。
这么说吧,之前两人在内战中的蜜月期正式就结束了,接下来的就是七年之痒,当两个人的毛病愈发明显地暴露出来的时候,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比如说这次托洛茨基授意的反击行动,图哈切夫斯基是捏着鼻子认了,他认认真真的组织了反击行动,并将白俄罗斯方面军最后一点儿精华力量投入了进去。
那么结果怎么样呢?四个字——损兵折将!
在一门心思防守的黑格尔面前,图哈切夫斯基讨不到一点儿便宜,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反击行动一脚踢在了铁板上,疼得图哈切夫斯基都直抽冷气。如果不是波罗的海方面军紧急的施以援手,白俄罗斯方面军的进攻部队能不能囫囵着退回来都是问题。
这场反击充分地暴露出了红军,尤其是白俄罗斯方面军存在的问题,依然缺乏重火力,进攻组织依然略显粗糙和混乱,反正上上下下全都是毛病。连图哈切夫斯基本人都认为:“这是一场毫无必要的战斗!”
毫无必要吗?
反正托洛茨基听到图哈切夫斯基对反击行动的评价之后,那是相当的生气,就差没直接掀桌子了。在托洛茨基看来,图哈切夫斯基是他的人,无论如何都只能向着他说话,哪怕这场反击行动确实毫无必要,那你也得左蹦右跳的帮着摇旗呐喊,得大声疾呼必须坚决的将反击执行到底!
而你图哈切夫斯基现在是个什么态度,竟然胳膊肘向外拐,竟然帮着列宁说话,你这是要疯吗?
当时在气头上的托洛茨基差一点就要将图哈切夫斯基撤职,并且再一次严令伏龙芝在进行一次反击。而这一回伏龙芝可就不听了,他和乌博列维奇以及图哈切夫斯基三人联名上书,要求托洛茨基尊重前委的意见停止瞎指挥。
这一下托洛茨基是相当的没面子,必须要看到伏龙芝他们三个联名上书的分量还是很重的,毕竟他们是代表了三个方面军的态度,三个主力方面军都反对军 委主席,这还了得?
最后连列宁都“惊动”了,很不客气地教训了托洛茨基一顿,要他停止敢于前委的指挥,反正最后托洛茨基弄得挺没面子的,私下里大骂图哈切夫斯基忘恩负义。
那么图哈切夫斯基真是忘恩负义吗?肯定不是的,他愿意尊重和执行托洛茨基的意愿,但前提是老托的意见不能错得太离谱。而这一回托洛茨基的意思真心是不得人心,前线的三个方面军都转战了两年多,说实话真心是对战争腻味了,之前帝国主义军队大兵压境时他们还能再鼓一把劲拼死反击。
而现在,敌人已经放弃了进攻转入了防御,而且敌人已经透露出了谈判的意愿,这时候继续要求红军战士继续进攻,那真心是强人所难了。
并且还必须看到,此时国内的经济情况依然是一团糟,大量红军战士收到的家书中了解到的都是负面信息,难免的他们也会是一肚子意见。此时,还要求他们继续为世界大革命添砖加瓦,那真心是倒行逆施了!
而图哈切夫斯基正是因为了解到了战士们的想法,基于实际情况才反对托洛茨基的意见,客观上说是对事不对人。不过政治上的事儿,从来就不是对事不对人那么简单,想要做到真正的对事不对人,那就只能学捷尔任斯基当圣人了。
可惜的是图哈切夫斯基没有当圣人的潜质,也没有这种想法,所以在党 内斗 争愈演愈烈的二三十年代,他真心是变成了夹缝中的老鼠,过得相当的难受!
图哈切夫斯基的悲惨生活今后再说,而现在,随着前委一致地反对托洛茨基,结论就很明确了,那就是谈判解决问题。当然,这种谈判也将是十分漫长的过程,会不断的扯皮,而这样的扯皮行为对于被围困在华沙城内的福煦而言,那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折磨了。
此时的福煦已经变成了风足残年的老头子,头发胡子完全白了,皮肤上满是各种老年斑,整个人就像一具僵尸。其实说他是僵尸也不算错,因为老头现在病得很厉害!
华沙城内的情况虽然比城外稍微好那么一点点,但真心是好得有限。困扰着福煦的吃饭问题、御寒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好几万人每天就是喝稀饭,压根是看不到一点儿干货,连他这个帅元都只能跟着喝红薯稀饭,那日子真心是蛋疼啊!
至于御寒的问题,虽然城内有的是房子,不需要担心风餐露宿的问题,可问题是波兰的冬天真心是很冷,从俄国来的冷空气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降雪,哪怕是待在屋子里都能将人冻得够呛,在这种情况下,取暖就是必须的。
问题是华沙正在被封锁,连粮食都运不进去,更别说煤炭什么的了。耗尽了华沙居民的那点儿存货,又将所有的木头家具付之一炬之后,福煦的军队竟然开始考虑拆房子了。可想而知,这日子过得有多么艰难了。
反正苦挨了十多天之后,福煦是彻底的病倒了,也说不出是什么病,但就是浑身不舒服提不起一点儿精气神。其实这根本就不是病,而是人类面临绝望处境时的正常反应而已。
福煦为什么会绝望?按道理说他这样的军人,军队的前总司令必然的意志是非常坚定的,几乎不可能被逼到绝望的境地。偏偏的,福煦就是绝望了,不光是因为当前的艰难处境,对他打击更大的是协约国集团首脑的无情。
从福煦获得的消息看,这场惨败的全部责任全都被推到他身上了,也就是他现在身处于包围圈中,让后方的那些政客没办法直接鞭挞他,可就算如此,在报纸上他也不断地被口诛笔伐。
短短的一个月间,从领导盟国走向胜利的名将变成了罪魁祸首,这样的转变谁能受得了?
诚然福煦在这场战役中确实犯了错误,但是客观上说不管换成谁来福煦所犯的那些错误依然无法避免。并且老头的部队始终在兵力上处于下风,尤其是当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进入战场后,红军几乎拥有一边倒的兵力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老头能继续在华沙坚守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不过不管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只讲结果,成者王侯败者贼,输了就是原罪,用斯 大林的话说就是胜利者不受谴责。很可惜福煦并不是胜利者,所以他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福煦倒下了,包围圈中的协约国军队就更显得群龙无首,如果不是上面强令他们不准投降,否则战后会将他们送上军事法庭审判定罪,不然这些军心涣散的军官和士兵早就一窝蜂的跑完了。在生存的压力下,这些人暴露出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
为了一块面包、一颗糖、一根烟大打出手都不算什么了,他们已会为这些东西拼命,比如经历过那一段惨痛时光的法国士兵纳里斯回忆道:“1919年的冬天是我记忆中最难熬的一个冬天,在华沙我面临着饥饿和寒冷以及道德三方面的考验,昨天上午,连长带着我们闯进了一家民居,将屋子里翻了一个底朝天之后,我们什么都没有找到,但是我们很饿,饿得眼睛都绿了,饥饿使我们丧失了最后的理智,我们开始疯狂的拷打男主人,逼迫他说出存粮的位置……我们十几个人轮番上阵,整整打了半个钟头,那个可怜的家伙被活活打死了……并不是他没有交代存粮的位置,而是我们忽然都疯了,忘记了最初的目的,转而单纯的向这个可怜虫发泄火气……”
仅仅是这种程度的回忆,在当时的华沙根本就不算什么,纳里斯也完全不用不好意思,因为他的小伙伴们做过比这更恶劣的事,据说发生过吃人事件。
而且最让纳里斯感到内疚的也不是打死了男主人,而是他们接下来的行为,“当我们发现男主人已经倒在血泊中时,大家都愣住了,过了几分钟,当女主人凄厉地哭声将我们惊醒的时候,对于之前的暴戾我们都感到不可思议,不过很快我们就将这份惊愕忘记了,因为我们意识到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接下来怎么办?抢劫和杀人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犯罪,前者最多让我们蹲班房,而后者可能会要了我们的小命!”
“……不知道是谁开的第一枪,很快我们就统一的开始了行动,杀光了这一家子,包括三个孩子,做完这一切之后,为了掩盖罪行,我们开始向这一家的邻居动手,后来的就收不住了,我们杀了很多人,直接放火烧掉了这一片街区……”
诸如纳里斯这样的暴行在当时的华沙数不胜数,这座饥寒交迫的城市每一个小时都有普通的老百姓被杀死,大量波兰擦脚布丢弃掉了一切财产匆匆忙忙地逃离了家园。
战后初步统计,华沙城区的人口数量下降了接近75%,其中直接死于战争的就高达10万人!其他饥荒、疾病以及严寒夺取的生命更是数不胜数。以至于当时的华沙变成了一座鬼城!
僵持一直持续到12月底,在这个月,不堪重负的福煦选择了吞枪自杀,可怜的老头用一种很耻辱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不过他虽然是解脱了,但是华沙城内的老百姓以及他带进来的士兵依然在死亡线上挣扎!
在此期间,黑格尔和伏龙芝都表现得很克制和平静,围绕着普鲁什库夫这座小城,双方构筑了坚固的防线,每一天除了必要的炮击和骚扰行动,双方都在坐等。
坐等什么呢?坐等华沙谈判的最后结果。从12月1日开始,布尔什维克和协约国终于坐到了谈判桌上,围绕波兰问题、东普鲁士问题双方不断地讨价还价。
应该说双方的分歧是巨大的,几乎没有一天不发生争吵,甚至有三回双方直接宣布谈判破裂,然后战场上又开始热闹起来,打过一轮之后,觉得占不到便宜之后就接着谈,这一谈就谈到了1920年……
似乎是有成功的可能性?
但是对于协约国集团来说,仔细分析一下这种可能性之后就能发现,这是赌博!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不管是输或者赢的概率都是50%。对于已经统治了这个世界两百多年的这些老流氓来说,在就已经过了讲勇斗狠的年纪,家大业大的他们怎么肯和光着脚丫烂命一条的布尔什维克去对赌?
这么说吧,他们要真敢赌,那绝对是脑子被驴踢了。
很显然协约国集团的首脑们脑子并没有进水也没有被驴踢坏,经过一番清醒的测算之后,他们很沮丧的发现,这场赌博不能下注,就算他们最后能赢都是惨胜,而这样的惨胜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
既然不能赌博,那么协约国集团只能后退一步,只能暂时容忍布尔什维克的存在,暂时用封锁和孤立的办法将共 产主义魔鬼们禁锢在苦寒之地。等他们解决了内部问题,等封锁将共 产主义饿了个半死之后,再想法儿解决他们。
很快黑格尔就收到了最新的指示,这份指示虽然没有明说让他放弃解围行动,但春秋笔法中藏着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协约国要求黑格尔稳固防线,在波兹南以东地区建立一条坚固的封锁线,务必将共 产主义魔鬼牢牢地挡在波兰东部。
当然,与此同时黑格尔还收到了另一项暗示,上面要求他在稳固阵线的同时也必须向俄国人展现出协约国的肌肉,要求老头用最果断的手法打消俄国人一切不切实际的妄想。
是的,协约国集团已经预见到了,万一布尔什维克不想收手怎么办?万一他们想乘热打铁呢?为了打消布尔什维克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很有必要展现协约国军队的力量!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首先黑格尔的兵力不够,进攻肯定是不可能,可是不进攻怎么让俄国人知道厉害?讲心里话这是一个悖论。
好在俄国人帮协约国解决了这个悖论,因为托洛茨基确实不想收手,哪怕之前的中 央委员会已经明确了后一阶段的方针和路线,但老托总想再试试,万一还有机会呢?
所以托洛茨基以军 委的名义给伏龙芝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他用坚决的手段捍卫华沙,一定要打消敌人所有不切实际的念头,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局部地区发动进攻!
当伏龙芝收到这道命令的时候,心里头别提有多腻味了,很显然,这就是托洛茨基再试探列宁的底线,在打擦边球,只要他这边稍微松一松手,托洛茨基绝对会撺掇他全面进攻。
让伏龙芝感到为难的是,他还不能直接拒绝托洛茨基的命令,毕竟人家是军 委主席,是军队名义上的最高领导机构的核心领导。
无奈之下,伏龙芝只能给列宁打电报,将自己的困扰和担心通知导师大人,让导师大人帮他找托洛茨基要一个说法。
那么列宁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列宁的批示很简单:“让白俄罗斯方面军进行反击。”
伏龙芝顿时是心领神会,马上就将反攻的任务布置给了图哈切夫斯基,而且很明确的告诉图哈切夫斯基,这是军 委下达的命令,是托洛茨基的意思,你赶紧地执行吧!
好嘛!这道命令将图哈切夫斯基恶心了个半死,前一段他的白俄罗斯方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伤亡是比较惨重的。好容易等来了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这才险之又险的扭转了局势。
这么说吧,白俄罗斯方面军侥幸逃过了一劫,但损失真心是不小,这时候迫切地需要休整和补充,你让他继续作战,而且是主动地向敌人进攻,这真心是要了他的命了。
如果这道命令仅仅是伏龙芝下的,那图哈切夫斯基会立刻前往伏龙芝的办公室,跟伏龙芝好好掰扯掰扯,一定会据理力争,必须让伏龙芝放弃这个不现实的命令。
可恶心就恶心在这道命令不是来自伏龙芝,而是来自托洛茨基的授意,图哈切夫斯基能跟伏龙芝据理力争,可他真心不能跟托洛茨基叫板。对于托洛茨基的命令,他就算不喜欢也只能执行!
当然,执行起来是相当的不愉快以及恼火就是了,说心里话整个波兰的战事下来,图哈切夫斯基跟托洛茨基的关系是跌入了冰点,老托不满意图哈切夫斯基葬送了大好局面,而图哈切夫斯基也不满意托洛茨基的不少命令,认为老托根本就是违背客观规律瞎指挥。
这么说吧,之前两人在内战中的蜜月期正式就结束了,接下来的就是七年之痒,当两个人的毛病愈发明显地暴露出来的时候,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比如说这次托洛茨基授意的反击行动,图哈切夫斯基是捏着鼻子认了,他认认真真的组织了反击行动,并将白俄罗斯方面军最后一点儿精华力量投入了进去。
那么结果怎么样呢?四个字——损兵折将!
在一门心思防守的黑格尔面前,图哈切夫斯基讨不到一点儿便宜,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反击行动一脚踢在了铁板上,疼得图哈切夫斯基都直抽冷气。如果不是波罗的海方面军紧急的施以援手,白俄罗斯方面军的进攻部队能不能囫囵着退回来都是问题。
这场反击充分地暴露出了红军,尤其是白俄罗斯方面军存在的问题,依然缺乏重火力,进攻组织依然略显粗糙和混乱,反正上上下下全都是毛病。连图哈切夫斯基本人都认为:“这是一场毫无必要的战斗!”
毫无必要吗?
反正托洛茨基听到图哈切夫斯基对反击行动的评价之后,那是相当的生气,就差没直接掀桌子了。在托洛茨基看来,图哈切夫斯基是他的人,无论如何都只能向着他说话,哪怕这场反击行动确实毫无必要,那你也得左蹦右跳的帮着摇旗呐喊,得大声疾呼必须坚决的将反击执行到底!
而你图哈切夫斯基现在是个什么态度,竟然胳膊肘向外拐,竟然帮着列宁说话,你这是要疯吗?
当时在气头上的托洛茨基差一点就要将图哈切夫斯基撤职,并且再一次严令伏龙芝在进行一次反击。而这一回伏龙芝可就不听了,他和乌博列维奇以及图哈切夫斯基三人联名上书,要求托洛茨基尊重前委的意见停止瞎指挥。
这一下托洛茨基是相当的没面子,必须要看到伏龙芝他们三个联名上书的分量还是很重的,毕竟他们是代表了三个方面军的态度,三个主力方面军都反对军 委主席,这还了得?
最后连列宁都“惊动”了,很不客气地教训了托洛茨基一顿,要他停止敢于前委的指挥,反正最后托洛茨基弄得挺没面子的,私下里大骂图哈切夫斯基忘恩负义。
那么图哈切夫斯基真是忘恩负义吗?肯定不是的,他愿意尊重和执行托洛茨基的意愿,但前提是老托的意见不能错得太离谱。而这一回托洛茨基的意思真心是不得人心,前线的三个方面军都转战了两年多,说实话真心是对战争腻味了,之前帝国主义军队大兵压境时他们还能再鼓一把劲拼死反击。
而现在,敌人已经放弃了进攻转入了防御,而且敌人已经透露出了谈判的意愿,这时候继续要求红军战士继续进攻,那真心是强人所难了。
并且还必须看到,此时国内的经济情况依然是一团糟,大量红军战士收到的家书中了解到的都是负面信息,难免的他们也会是一肚子意见。此时,还要求他们继续为世界大革命添砖加瓦,那真心是倒行逆施了!
而图哈切夫斯基正是因为了解到了战士们的想法,基于实际情况才反对托洛茨基的意见,客观上说是对事不对人。不过政治上的事儿,从来就不是对事不对人那么简单,想要做到真正的对事不对人,那就只能学捷尔任斯基当圣人了。
可惜的是图哈切夫斯基没有当圣人的潜质,也没有这种想法,所以在党 内斗 争愈演愈烈的二三十年代,他真心是变成了夹缝中的老鼠,过得相当的难受!
图哈切夫斯基的悲惨生活今后再说,而现在,随着前委一致地反对托洛茨基,结论就很明确了,那就是谈判解决问题。当然,这种谈判也将是十分漫长的过程,会不断的扯皮,而这样的扯皮行为对于被围困在华沙城内的福煦而言,那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折磨了。
此时的福煦已经变成了风足残年的老头子,头发胡子完全白了,皮肤上满是各种老年斑,整个人就像一具僵尸。其实说他是僵尸也不算错,因为老头现在病得很厉害!
华沙城内的情况虽然比城外稍微好那么一点点,但真心是好得有限。困扰着福煦的吃饭问题、御寒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好几万人每天就是喝稀饭,压根是看不到一点儿干货,连他这个帅元都只能跟着喝红薯稀饭,那日子真心是蛋疼啊!
至于御寒的问题,虽然城内有的是房子,不需要担心风餐露宿的问题,可问题是波兰的冬天真心是很冷,从俄国来的冷空气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降雪,哪怕是待在屋子里都能将人冻得够呛,在这种情况下,取暖就是必须的。
问题是华沙正在被封锁,连粮食都运不进去,更别说煤炭什么的了。耗尽了华沙居民的那点儿存货,又将所有的木头家具付之一炬之后,福煦的军队竟然开始考虑拆房子了。可想而知,这日子过得有多么艰难了。
反正苦挨了十多天之后,福煦是彻底的病倒了,也说不出是什么病,但就是浑身不舒服提不起一点儿精气神。其实这根本就不是病,而是人类面临绝望处境时的正常反应而已。
福煦为什么会绝望?按道理说他这样的军人,军队的前总司令必然的意志是非常坚定的,几乎不可能被逼到绝望的境地。偏偏的,福煦就是绝望了,不光是因为当前的艰难处境,对他打击更大的是协约国集团首脑的无情。
从福煦获得的消息看,这场惨败的全部责任全都被推到他身上了,也就是他现在身处于包围圈中,让后方的那些政客没办法直接鞭挞他,可就算如此,在报纸上他也不断地被口诛笔伐。
短短的一个月间,从领导盟国走向胜利的名将变成了罪魁祸首,这样的转变谁能受得了?
诚然福煦在这场战役中确实犯了错误,但是客观上说不管换成谁来福煦所犯的那些错误依然无法避免。并且老头的部队始终在兵力上处于下风,尤其是当波罗的海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进入战场后,红军几乎拥有一边倒的兵力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老头能继续在华沙坚守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不过不管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只讲结果,成者王侯败者贼,输了就是原罪,用斯 大林的话说就是胜利者不受谴责。很可惜福煦并不是胜利者,所以他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福煦倒下了,包围圈中的协约国军队就更显得群龙无首,如果不是上面强令他们不准投降,否则战后会将他们送上军事法庭审判定罪,不然这些军心涣散的军官和士兵早就一窝蜂的跑完了。在生存的压力下,这些人暴露出了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
为了一块面包、一颗糖、一根烟大打出手都不算什么了,他们已会为这些东西拼命,比如经历过那一段惨痛时光的法国士兵纳里斯回忆道:“1919年的冬天是我记忆中最难熬的一个冬天,在华沙我面临着饥饿和寒冷以及道德三方面的考验,昨天上午,连长带着我们闯进了一家民居,将屋子里翻了一个底朝天之后,我们什么都没有找到,但是我们很饿,饿得眼睛都绿了,饥饿使我们丧失了最后的理智,我们开始疯狂的拷打男主人,逼迫他说出存粮的位置……我们十几个人轮番上阵,整整打了半个钟头,那个可怜的家伙被活活打死了……并不是他没有交代存粮的位置,而是我们忽然都疯了,忘记了最初的目的,转而单纯的向这个可怜虫发泄火气……”
仅仅是这种程度的回忆,在当时的华沙根本就不算什么,纳里斯也完全不用不好意思,因为他的小伙伴们做过比这更恶劣的事,据说发生过吃人事件。
而且最让纳里斯感到内疚的也不是打死了男主人,而是他们接下来的行为,“当我们发现男主人已经倒在血泊中时,大家都愣住了,过了几分钟,当女主人凄厉地哭声将我们惊醒的时候,对于之前的暴戾我们都感到不可思议,不过很快我们就将这份惊愕忘记了,因为我们意识到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接下来怎么办?抢劫和杀人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犯罪,前者最多让我们蹲班房,而后者可能会要了我们的小命!”
“……不知道是谁开的第一枪,很快我们就统一的开始了行动,杀光了这一家子,包括三个孩子,做完这一切之后,为了掩盖罪行,我们开始向这一家的邻居动手,后来的就收不住了,我们杀了很多人,直接放火烧掉了这一片街区……”
诸如纳里斯这样的暴行在当时的华沙数不胜数,这座饥寒交迫的城市每一个小时都有普通的老百姓被杀死,大量波兰擦脚布丢弃掉了一切财产匆匆忙忙地逃离了家园。
战后初步统计,华沙城区的人口数量下降了接近75%,其中直接死于战争的就高达10万人!其他饥荒、疾病以及严寒夺取的生命更是数不胜数。以至于当时的华沙变成了一座鬼城!
僵持一直持续到12月底,在这个月,不堪重负的福煦选择了吞枪自杀,可怜的老头用一种很耻辱的方式结束了生命,不过他虽然是解脱了,但是华沙城内的老百姓以及他带进来的士兵依然在死亡线上挣扎!
在此期间,黑格尔和伏龙芝都表现得很克制和平静,围绕着普鲁什库夫这座小城,双方构筑了坚固的防线,每一天除了必要的炮击和骚扰行动,双方都在坐等。
坐等什么呢?坐等华沙谈判的最后结果。从12月1日开始,布尔什维克和协约国终于坐到了谈判桌上,围绕波兰问题、东普鲁士问题双方不断地讨价还价。
应该说双方的分歧是巨大的,几乎没有一天不发生争吵,甚至有三回双方直接宣布谈判破裂,然后战场上又开始热闹起来,打过一轮之后,觉得占不到便宜之后就接着谈,这一谈就谈到了19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