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卢俊义跟李清照的婚礼吸引了齐国所有军民的注意力时,金军却在马不停蹄地对赵宋领土进行密集的进攻。在燕京的金军东路军已经准备实施第二阶段作战了,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北宋的东京城。完颜宗望准备倾尽全力闪击北宋,准备争取在两个月内攻占东京城,根本不打算让宋朝的君臣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十二月十四日,天寒地冻,北风凛冽。完颜宗望率领金东路军自涿州倾巢南下,开始了对北宋首都东京的长距离、大规模、大兵团的进攻作战。在华北大平原上,由十万余骑兵和十万余步兵组成的军队冒着严寒开始向南方疯狂地进攻。
平定了燕山府后,遭到金军打击的便是河北三镇了。
在澶渊之盟后,位于河北中部的中山、真定、河间这三座军事重镇,就是双方的军事分界线了。这三个重镇犹如一个等边三角形,其顶端是中山,两个底端便是东面的河间与西面的真定了。这三个战略要地是驻有重兵的堡垒,另外还有一个“水长城”的防线。
在宋辽对峙的一百多年,双方的边界线大致以海河沿岸为界,因此海河在当时又有“界河”之说。在宋朝时,河北的气候比较湿润,水系也很发达。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天然屏障,为了抵御辽国骑兵的突袭,宋朝在界河的沿岸部署了很多军队,并且开挖了许多池塘和湖泊,然后利用这里地势低洼的特点,把这些河流与湖泊池塘连接起来,形成了一道“水长城”。这个防线大约长九百里,深的地方不能够行船,浅的地方也不可以徒步走过,可谓是煞费苦心!三镇都有河流作为防守的屏障,这样游牧民族的骑兵就不好发挥作用。但是到了秋天和冬天,河水减少或者冻结起来,就失去了屏障。所以北宋的军事当局在秋天就要做好战斗准备,防止敌人趁着河水冻结的时候进攻,在当时这叫做“防秋”。
由于燕云十六州的丧失,河北平原大地无险可守,宋朝君臣一直认为河北三镇乃国之长城,无三镇则无法立国。自宋朝初年以来,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经营,这三座互为犄角的军事堡垒城市,它就像是三根钉子牢牢地钉在河北中部,朝廷一直派遣禁军负责把守。
一百多年来,三镇承受着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军事压力,三镇防线实际上是赵宋王朝在华北平原上的一道国防生命线,也可以说是最后一道防线。失去了这三镇,向南到达黄河北岸,都是一马平川的土地,没有任何的险要地方可以防守。
金兵十二月十八日开始攻打保州与安肃军,这里是宋朝固有的地方,还是赵家皇帝的祖坟所在地,也没有驻扎常胜军之类的伪军,因而遭到军民的顽强抵抗。完颜宗望看到短时间内不能解决战斗,不愿恋战,留下部分兵力围城,金军主力绕保州南下,二十一日进围中山。
中山知府詹度一面向朝廷上奏金兵入侵的消息,一面组织全体军民御敌。中山城军民众志成城,金兵数次攻打不成功,遇到难啃的骨头就不啃了,于是绕城而走。
金军折向西南于二十二日攻陷真定(河北正定),随后几天时间又攻陷了庆源(河北赵州)、信德(河北邢台)、邯郸等战略要地,华北平原上的大城池已经基本被金兵占领了。
自从涿州出发以来,金军充分利用骑兵在广阔的华北大平原上的优势,快速向南推进。金军遇到坚城不恋战,边走边打,并且还抢粮食补充军需,完全实现了开战初期粘罕提出的“无后方作战”的目的,北宋在这些战略要地堆积的粮食够这几万金军吃几年的。
不过,完颜宗望发现整个河北人丁稀少,仿佛跟他们金国辽东之地一样,他们女真人想要屠戮羔羊般的汉人,却只能屠杀到那些老迈地走不动路的汉民。这时他才知道整个河北的大部分汉民都流向了卢俊义的齐国山东之地,而且卢俊义还用领土跟赵宋朝廷换取河北的人口。完颜宗望突然想到,为什么卢俊义会在四五年前就单单换取河北一带的人口,莫非他已知道金兵要南下攻打宋国,这样一想,完颜宗望对卢俊义更为忌惮,他甚至严令小股金兵不准涉足黄河东南岸,怕惹到齐军。而且齐军已经在博州、德州一带布下了重兵,他不敢招惹。
金军前锋占领邯郸以后,未被攻占的保州、安肃军、中山等地就像“飞地”一样,孤独地停留在金兵的后方。英勇不屈的中山军民,此时仍在坚持战斗,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三年漫长坚守的开始。中山这座英雄的堡垒城市一直坚守到北宋灭亡以后,被俘后的赵佶劝降都没有起到作用。不过对此时准备渡过黄河的金军而言,它已经失去了任何拦阻的作用,最多也就是牵制了一些金军兵力。
金东路军主力攻占真定府(河北正定)以后,完颜宗望听到赵佶已经禅位给宋钦宗的消息,觉得心里没有底,准备回师撤军。
急于立功挣表现的郭药师虽然知道宗望不是很信任自己,但是也要努力地争取信任,这时候又跳了出来,灭亡北宋他比金人还着急呢。他立即对宗望说:“宋朝即使皇帝换了也没有关系,新皇帝我以前也见过,也是一个谨慎懦弱之人,难成大器。况且,由此地到东京,宋朝不一定有准备,不如我们继续进攻,万一对方有准备再退兵也不迟。”
完颜宗望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立即接受了郭药师的建议,命郭药师率两千精锐骑兵组成先遣队南下。郭药师兵团用两天的时间疾驰三百里,宛如在华北大平原上刮起了一阵飓风,向黎阳(河南浚州)方向高速穿插,至十二月三十日,骁勇的女真骑兵已经打到了黄河岸边。 由于金军推进速度实在迅猛,在几天之内突破燕山府,之后又突破了三镇一线的防御,北宋所能凭借的天堑就只有那道黄河了。
在北宋时期,黄河之上只有两座著名的黄河大桥。其中一座是蒲津桥,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此桥连接山西济州与陕西蒲州,桥的两边四只铁牛牵引,桥身状若长虹。
卢俊义依稀记得在二十世纪时候小学曾在语文课本里学过,说是宋朝重新建立这座桥时,四只铁牛已经冲到了河里,官府在下游组织打捞,但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怀丙和尚建议应该在上游打捞,很多人认为是痴人说梦,河水会把东西冲到下游,怎么会跑上游去呢?官府组织在上游打捞,结果真的在上游找到了,原因就是河沙不断往铁牛的上游方向冲刷,推动铁牛在河底不断向上游翻滚,于是铁牛就到了上游。找到了铁牛,怎么捞上来还是大问题,毕竟当时没有大机器。怀丙和尚就找来水手用铁链把铁牛拴住,找来装满泥沙的大船固定铁链,然后把泥沙抛撒进黄河,这样利用浮力原理就把铁牛打捞了上来。
另一座大桥便是浚州黄河大桥,这个工程在当时是个大工程,经过十年的建设,该桥在政和五年完工。在当时,这座刚刚建成不久的浚州大桥,为黄河上的要冲,更为京城北方之门户,战略意义极为重要。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黄河上的大桥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咽喉要道。
卢俊义还记得,在后世的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黄河南岸的邙山建立了一个登陆场,并且把国民党军队炸毁的黄河铁桥修复了。汤恩伯这个出了名的废物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在美国盟军飞机大炮的支援之下,就是死活拔不去这颗钉子,多次派飞机轰炸也收效甚微,终于在1944年酿成大祸。就是通过这个黄河铁桥,日军的部队源源不断地过了黄河,对腐败无能的国民党军队发起猛攻,最终造成了中国战场可耻的“豫湘桂战场大溃败”。
由于金军进展速度太快,遭到突然袭击的北宋王朝一时间丧失了防卫能力,在当时的通信情况下,宋朝君臣几乎失去了对军事上的全面领导,也不知道降临到这个国家头上的灾难到底有多大。从河东到河北的千里战线上,各个地区只能是凭借着对大宋的忠诚各自为战。像中山、太原等一些城市就像漂浮在汪洋里面的一条条小船,也不知道这样的坚持还能持续多长时间。而更多的地区已经沦陷在金兵的铁蹄之下,人民流离失所,大量的军队在找不到上级军官的情况下溃败。
金兵入侵的时候,正是汉族节令的腊月,大家都在准备着如何过新年了。在往常的日子里东京城早已充满了喜庆的气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而此时此刻,当听说金兵以风卷残云之势席卷了整个河北、山西地区,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杀向东京的时候,这座有着一百二十万人口的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欢乐祥和的气氛,更找不到往日的灯红酒绿、悠然自得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十二月十四日,天寒地冻,北风凛冽。完颜宗望率领金东路军自涿州倾巢南下,开始了对北宋首都东京的长距离、大规模、大兵团的进攻作战。在华北大平原上,由十万余骑兵和十万余步兵组成的军队冒着严寒开始向南方疯狂地进攻。
平定了燕山府后,遭到金军打击的便是河北三镇了。
在澶渊之盟后,位于河北中部的中山、真定、河间这三座军事重镇,就是双方的军事分界线了。这三个重镇犹如一个等边三角形,其顶端是中山,两个底端便是东面的河间与西面的真定了。这三个战略要地是驻有重兵的堡垒,另外还有一个“水长城”的防线。
在宋辽对峙的一百多年,双方的边界线大致以海河沿岸为界,因此海河在当时又有“界河”之说。在宋朝时,河北的气候比较湿润,水系也很发达。失去了燕云十六州的天然屏障,为了抵御辽国骑兵的突袭,宋朝在界河的沿岸部署了很多军队,并且开挖了许多池塘和湖泊,然后利用这里地势低洼的特点,把这些河流与湖泊池塘连接起来,形成了一道“水长城”。这个防线大约长九百里,深的地方不能够行船,浅的地方也不可以徒步走过,可谓是煞费苦心!三镇都有河流作为防守的屏障,这样游牧民族的骑兵就不好发挥作用。但是到了秋天和冬天,河水减少或者冻结起来,就失去了屏障。所以北宋的军事当局在秋天就要做好战斗准备,防止敌人趁着河水冻结的时候进攻,在当时这叫做“防秋”。
由于燕云十六州的丧失,河北平原大地无险可守,宋朝君臣一直认为河北三镇乃国之长城,无三镇则无法立国。自宋朝初年以来,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经营,这三座互为犄角的军事堡垒城市,它就像是三根钉子牢牢地钉在河北中部,朝廷一直派遣禁军负责把守。
一百多年来,三镇承受着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军事压力,三镇防线实际上是赵宋王朝在华北平原上的一道国防生命线,也可以说是最后一道防线。失去了这三镇,向南到达黄河北岸,都是一马平川的土地,没有任何的险要地方可以防守。
金兵十二月十八日开始攻打保州与安肃军,这里是宋朝固有的地方,还是赵家皇帝的祖坟所在地,也没有驻扎常胜军之类的伪军,因而遭到军民的顽强抵抗。完颜宗望看到短时间内不能解决战斗,不愿恋战,留下部分兵力围城,金军主力绕保州南下,二十一日进围中山。
中山知府詹度一面向朝廷上奏金兵入侵的消息,一面组织全体军民御敌。中山城军民众志成城,金兵数次攻打不成功,遇到难啃的骨头就不啃了,于是绕城而走。
金军折向西南于二十二日攻陷真定(河北正定),随后几天时间又攻陷了庆源(河北赵州)、信德(河北邢台)、邯郸等战略要地,华北平原上的大城池已经基本被金兵占领了。
自从涿州出发以来,金军充分利用骑兵在广阔的华北大平原上的优势,快速向南推进。金军遇到坚城不恋战,边走边打,并且还抢粮食补充军需,完全实现了开战初期粘罕提出的“无后方作战”的目的,北宋在这些战略要地堆积的粮食够这几万金军吃几年的。
不过,完颜宗望发现整个河北人丁稀少,仿佛跟他们金国辽东之地一样,他们女真人想要屠戮羔羊般的汉人,却只能屠杀到那些老迈地走不动路的汉民。这时他才知道整个河北的大部分汉民都流向了卢俊义的齐国山东之地,而且卢俊义还用领土跟赵宋朝廷换取河北的人口。完颜宗望突然想到,为什么卢俊义会在四五年前就单单换取河北一带的人口,莫非他已知道金兵要南下攻打宋国,这样一想,完颜宗望对卢俊义更为忌惮,他甚至严令小股金兵不准涉足黄河东南岸,怕惹到齐军。而且齐军已经在博州、德州一带布下了重兵,他不敢招惹。
金军前锋占领邯郸以后,未被攻占的保州、安肃军、中山等地就像“飞地”一样,孤独地停留在金兵的后方。英勇不屈的中山军民,此时仍在坚持战斗,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三年漫长坚守的开始。中山这座英雄的堡垒城市一直坚守到北宋灭亡以后,被俘后的赵佶劝降都没有起到作用。不过对此时准备渡过黄河的金军而言,它已经失去了任何拦阻的作用,最多也就是牵制了一些金军兵力。
金东路军主力攻占真定府(河北正定)以后,完颜宗望听到赵佶已经禅位给宋钦宗的消息,觉得心里没有底,准备回师撤军。
急于立功挣表现的郭药师虽然知道宗望不是很信任自己,但是也要努力地争取信任,这时候又跳了出来,灭亡北宋他比金人还着急呢。他立即对宗望说:“宋朝即使皇帝换了也没有关系,新皇帝我以前也见过,也是一个谨慎懦弱之人,难成大器。况且,由此地到东京,宋朝不一定有准备,不如我们继续进攻,万一对方有准备再退兵也不迟。”
完颜宗望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立即接受了郭药师的建议,命郭药师率两千精锐骑兵组成先遣队南下。郭药师兵团用两天的时间疾驰三百里,宛如在华北大平原上刮起了一阵飓风,向黎阳(河南浚州)方向高速穿插,至十二月三十日,骁勇的女真骑兵已经打到了黄河岸边。 由于金军推进速度实在迅猛,在几天之内突破燕山府,之后又突破了三镇一线的防御,北宋所能凭借的天堑就只有那道黄河了。
在北宋时期,黄河之上只有两座著名的黄河大桥。其中一座是蒲津桥,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此桥连接山西济州与陕西蒲州,桥的两边四只铁牛牵引,桥身状若长虹。
卢俊义依稀记得在二十世纪时候小学曾在语文课本里学过,说是宋朝重新建立这座桥时,四只铁牛已经冲到了河里,官府在下游组织打捞,但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怀丙和尚建议应该在上游打捞,很多人认为是痴人说梦,河水会把东西冲到下游,怎么会跑上游去呢?官府组织在上游打捞,结果真的在上游找到了,原因就是河沙不断往铁牛的上游方向冲刷,推动铁牛在河底不断向上游翻滚,于是铁牛就到了上游。找到了铁牛,怎么捞上来还是大问题,毕竟当时没有大机器。怀丙和尚就找来水手用铁链把铁牛拴住,找来装满泥沙的大船固定铁链,然后把泥沙抛撒进黄河,这样利用浮力原理就把铁牛打捞了上来。
另一座大桥便是浚州黄河大桥,这个工程在当时是个大工程,经过十年的建设,该桥在政和五年完工。在当时,这座刚刚建成不久的浚州大桥,为黄河上的要冲,更为京城北方之门户,战略意义极为重要。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黄河上的大桥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咽喉要道。
卢俊义还记得,在后世的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黄河南岸的邙山建立了一个登陆场,并且把国民党军队炸毁的黄河铁桥修复了。汤恩伯这个出了名的废物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在美国盟军飞机大炮的支援之下,就是死活拔不去这颗钉子,多次派飞机轰炸也收效甚微,终于在1944年酿成大祸。就是通过这个黄河铁桥,日军的部队源源不断地过了黄河,对腐败无能的国民党军队发起猛攻,最终造成了中国战场可耻的“豫湘桂战场大溃败”。
由于金军进展速度太快,遭到突然袭击的北宋王朝一时间丧失了防卫能力,在当时的通信情况下,宋朝君臣几乎失去了对军事上的全面领导,也不知道降临到这个国家头上的灾难到底有多大。从河东到河北的千里战线上,各个地区只能是凭借着对大宋的忠诚各自为战。像中山、太原等一些城市就像漂浮在汪洋里面的一条条小船,也不知道这样的坚持还能持续多长时间。而更多的地区已经沦陷在金兵的铁蹄之下,人民流离失所,大量的军队在找不到上级军官的情况下溃败。
金兵入侵的时候,正是汉族节令的腊月,大家都在准备着如何过新年了。在往常的日子里东京城早已充满了喜庆的气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而此时此刻,当听说金兵以风卷残云之势席卷了整个河北、山西地区,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杀向东京的时候,这座有着一百二十万人口的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已经没有了昔日的欢乐祥和的气氛,更找不到往日的灯红酒绿、悠然自得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www.qidian.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www.qidian.com</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