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妃的记忆中,她曾无数次梦见那个孩子,而“忱”是她早就给他想好的名字。
然而他来到世上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就夺去了他的生命。她静静地看着他停止了呼吸,在旁边哭得肝肠寸断。而在之后的岁月里,她又不得不感谢这场仿佛灾难的疾病,避免了忱郎与衰老的父亲李锜一起,经受死亡和颠沛流离。
在半是被迫半是自愿的情况下,李锜李大人选择了兵变,然而最终以失败告终。李家上下全被押解到长安。曾经那些蕃落健儿死的死,逃的逃,没多少人留下。仍旧守在身边的,唯有昔日大人看不上,那傲得很的叶帅。不过,他多半是为了护着秋娘。
丧子之痛,长途跋涉再加上罪臣身份,郑月筝整个人都是呆的,无法说话。无法思考。所以那时她并没有想到,她的美丽与乖顺,是这后宫中最忌惮的品质——她还不知道,或许是对骄横跋扈的正妻的反弹,圣上最喜欢这样的女子。
不知郭妃是不是发现了这点,她把她放在身边当宫女。或许最初的目的就是监视。她是个高贵的女人,对下级之人几乎连正眼都不看一眼,更不要说这个罪臣之妾转成的宫人。可就连她自己都解释不了,为什么那时只要一看到安静的、畏缩的郑月筝,她就会突然生气得发疯。像是宣泄一些无法得到的满足和嫉妒一般,她不断讥讽她,嘲笑她,令她做一些粗重的活又责备她出错,仿佛要看到她颤抖如筛子,郭妃心中的某个空洞才会得到满足。
宫中之人迅速发现了这一点。就算不那么趋炎附势之人,也飞快地明白了郭妃的意思。他们开始如他们的主子一般,开始针对她。和不屑脏手的郭妃不同。他们变本加厉,责打、辱骂,肉体的欺凌,从未停过。那在郭妃行宫附近,角落的柴草小屋,更是成了囚禁她的地方,他们时常将她关进去,直到她又饿又冻,几近昏厥,才将她放出。
郭妃是敏锐的女人,宫中的许多人也是,可养尊处优的他们并不太懂得人的心。他们不知道,越危险的地方,就越引人注目,越可怜的女人,就越惹男人怜惜,就这样,在宫角的柴草房中,圣上发现了她,并在郭妃的眼皮底下,硬是将她带出宠幸。
那时的郑月筝是冰冷而呆滞的,她如同行尸走肉,勉强过活,甚至没将宠幸之事放在心上。第一时间,她甚至没有认出这个高大英武的男人,她还以为这不过是诸多侮辱的一种,她早已习惯,只有垂下头来,逆来顺受。
命运很是奇妙,就是这仓皇的低头,令圣上对她留了心。而仿佛至此开始,风水倒转,许多事情悄无声息地开始了改变。
不久之后,秋娘身缠白帛,在宠幸之日舍命伸冤。圣上感念她一介女子,竟有如此勇气。便将李家女眷赦免。从此,杜秋娘也好,郑月筝也好,都不再是罪臣之妾,而是清清白白的女子了,而恰好在此时,她也怀上了圣上的孩子。
彼时,圣上正宠幸秋娘,意欲封她为妃。她与秋娘同为李锜之妾,又身怀龙种,不封一个妃好像不合礼数。于是,圣上下旨,二人同一天封了妃子,一名秋妃,一名郑妃,两人各自拥有行宫,却相连在一起。
不知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牵制和监视,郑妃想。
册封那天。她终于与秋娘见面了。她已经许久没有见过这个曼珠沙华般的女子,再见之时,她不由得微微惊讶。当年那股锋利的杀气淡了下去,被称为秋妃的女子,整个人温润如玉。她微微俯身,牵过她的手——
“阿筝。”她第一次如此亲密地唤她,在她耳边低声说,“辛苦了。”
她一眼就看透了她的疲惫和绝望。再抬起头时,她却看到秋娘的眼睛里,仿佛有火焰熊熊燃烧,那种东西或许是从不熄灭的希望。
“秋……”
“撑下去。”她拍拍她的肩膀,“还有人,需要我们去守护。”
守护?守护谁?谁需要一个又弱又笨女子的守护?
郑月筝摇了摇头,移开眼神,她的目光暗淡了下去。
远处老太监的声音悠悠响起,她跪在地上,成为了新的妃子。那遥远而华丽的行宫中,郭妃会是愤怒还是悲伤?那些曾经折磨她的人是仇恨还是恐惧?她不知道。亦不想知道。
自此她有了自己的住处,不必再每天做活,还有人服侍,亦有人前来巴结。变化翻天覆地,她却毫无知觉。饱尝人生起伏的她,仿佛看透一般,无悲无喜。不再被人欺负,也没了往日的楚楚可怜,圣上很快厌倦了,转而去秋娘或是其它宠妃处留宿,她也不以为意。
倒是秋娘,不时来她宫中。向她问安。彼时她正有孕,也不知说什么好,大部分时间也只是枯坐,但秋娘却不以为意,只是陪着她枯坐,或者,喃喃自语。
她说的大多是无关紧要的话。天气很好,比金陵好得多。牡丹开了,以前唐州也有这样的牡丹。寒食节,有宫人不小心把花撒进了御沟,花蕊花瓣,一片飘香,曾经也有人……
过了很久,她才终于明白,这个美丽动人又八面玲珑的女子,只是想说些旧事。
那些旧事,藏在她心胸中,不能为外人道。秋娘吞吞吐吐,想是沉重又难过。
但她也不知如何安慰她,她是如此笨拙的人,比不得秋娘伶牙俐齿,她只能静静地听着,听着。等待着秋娘终于敞开心扉的那一天。
那一天竟是来得如此之快。
不久之后,年轻的太子李宁,为圣上招募了一群义士,号北斗卫。据太子说,北斗卫都是不拘一格,从各处找来的顶尖人才。而且他们名为太子贴身护卫。实际直接效忠于圣上,要为守护大唐尽一切力量。这事一时间,在后宫传得纷纷扬扬,那北斗卫虽只有七人,但各个都是人中龙凤,相貌俊美,武艺高强。可惜太子处事低调,并未让北斗卫现身宫廷,后宫反而越传越神,竟把他们说得天神一般,见一面都难得。
同样是那一天,秋娘的脸上带着喜色,匆匆来到她的行宫之中。
不顾她卧在榻上,她得意笑道:“加入北斗卫的人中,有叶帅!”
“叶……帅?”
郑妃这才隐隐想起,秋妃曾带到李锜府中,那个有点孱弱却高傲的年轻人。因为在府中之时,他一直没有加入蕃落健儿,也不算李锜家臣。赦免女眷之时,他暂时协助李锜之事便得以赦免,但从此再没音讯。
宫墙深深,原以为就此再也见不到面,没想到他却加入了宫中难得的卫队,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只是……不知为何。郑妃那久已枯槁的心里,涌起一股没来由的担忧。
“叶帅,真的,会全心效忠圣上么……”
当年那个跟在红衣女子后面,黑着脸的孩子浮现在他眼前。这话她在心里想着。最后没有说出口。话到嘴边,她换了个话题。
“我一直想问,秋娘,叶帅可是你的亲弟弟?”
不过是一句平常的家常话,她话音刚落,榻边的秋妃“刷”地白了脸。
这模样令她不安,便赶紧接道:“我,我不该问么?”
“没有。”秋娘露出笑容。可笑得十分勉强,“叶帅当然不是我的弟弟——他的姐姐,叶氏,曾经,待我不错,我就……跟他……呃,相依为命……”
“这样……啊……”
她感到对面的人慌乱。正揣度是不是要像往日一样要安静得不再出声,然而下一刻,她的下腹突然一阵坠痛,她张开嘴,话却说不出来,豆大的汗珠从她额上簌簌滑落。秋娘愣住了:“你是要生了。”
“啊……啊。”
“竟早了那么多。”秋娘握住她的手,“快去喊御医——”
在这句喊话中,她的意识模糊了。只记得各种纷乱复杂的声音,还有死死抓住的那双手。那双手早已被琵琶磨出了老茧,可抓着的时候却让人十分安心。不过,在疼痛的恍惚中,她隐隐看见叶帅在看着她,阴郁的眼神中有一些责备。
——是这样了。
每次见面,她都被秋娘的艳丽吸引,而一直没有发现。那始终在她身边在她背后的少年,投向秋娘的眼神,是那样的热烈,又那样的悲伤。
所以,叶帅,你你真的会全心全意地,效忠圣上?
在这样迷糊的疑问之中,孩子呱呱坠地。因为排行十三,人称“十三郎”。大概是因为早产的缘故,十三郎并不很伶俐,不常哭,只是愣愣地看着某处发呆。正因为此,圣上找到了当年对她的怜悯一般,对十三郎十分上心,甚至亲自为他起名。而不知何等机缘,圣上也给他起的名字,也是一个“忱”字。
御笔挥下。服侍之人欢呼雀跃,满以为能以此为贵。
然而身为母亲的她却没有丝毫欣喜,只觉得又一人来世间受苦,实在可悲可叹。
然而他来到世上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就夺去了他的生命。她静静地看着他停止了呼吸,在旁边哭得肝肠寸断。而在之后的岁月里,她又不得不感谢这场仿佛灾难的疾病,避免了忱郎与衰老的父亲李锜一起,经受死亡和颠沛流离。
在半是被迫半是自愿的情况下,李锜李大人选择了兵变,然而最终以失败告终。李家上下全被押解到长安。曾经那些蕃落健儿死的死,逃的逃,没多少人留下。仍旧守在身边的,唯有昔日大人看不上,那傲得很的叶帅。不过,他多半是为了护着秋娘。
丧子之痛,长途跋涉再加上罪臣身份,郑月筝整个人都是呆的,无法说话。无法思考。所以那时她并没有想到,她的美丽与乖顺,是这后宫中最忌惮的品质——她还不知道,或许是对骄横跋扈的正妻的反弹,圣上最喜欢这样的女子。
不知郭妃是不是发现了这点,她把她放在身边当宫女。或许最初的目的就是监视。她是个高贵的女人,对下级之人几乎连正眼都不看一眼,更不要说这个罪臣之妾转成的宫人。可就连她自己都解释不了,为什么那时只要一看到安静的、畏缩的郑月筝,她就会突然生气得发疯。像是宣泄一些无法得到的满足和嫉妒一般,她不断讥讽她,嘲笑她,令她做一些粗重的活又责备她出错,仿佛要看到她颤抖如筛子,郭妃心中的某个空洞才会得到满足。
宫中之人迅速发现了这一点。就算不那么趋炎附势之人,也飞快地明白了郭妃的意思。他们开始如他们的主子一般,开始针对她。和不屑脏手的郭妃不同。他们变本加厉,责打、辱骂,肉体的欺凌,从未停过。那在郭妃行宫附近,角落的柴草小屋,更是成了囚禁她的地方,他们时常将她关进去,直到她又饿又冻,几近昏厥,才将她放出。
郭妃是敏锐的女人,宫中的许多人也是,可养尊处优的他们并不太懂得人的心。他们不知道,越危险的地方,就越引人注目,越可怜的女人,就越惹男人怜惜,就这样,在宫角的柴草房中,圣上发现了她,并在郭妃的眼皮底下,硬是将她带出宠幸。
那时的郑月筝是冰冷而呆滞的,她如同行尸走肉,勉强过活,甚至没将宠幸之事放在心上。第一时间,她甚至没有认出这个高大英武的男人,她还以为这不过是诸多侮辱的一种,她早已习惯,只有垂下头来,逆来顺受。
命运很是奇妙,就是这仓皇的低头,令圣上对她留了心。而仿佛至此开始,风水倒转,许多事情悄无声息地开始了改变。
不久之后,秋娘身缠白帛,在宠幸之日舍命伸冤。圣上感念她一介女子,竟有如此勇气。便将李家女眷赦免。从此,杜秋娘也好,郑月筝也好,都不再是罪臣之妾,而是清清白白的女子了,而恰好在此时,她也怀上了圣上的孩子。
彼时,圣上正宠幸秋娘,意欲封她为妃。她与秋娘同为李锜之妾,又身怀龙种,不封一个妃好像不合礼数。于是,圣上下旨,二人同一天封了妃子,一名秋妃,一名郑妃,两人各自拥有行宫,却相连在一起。
不知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牵制和监视,郑妃想。
册封那天。她终于与秋娘见面了。她已经许久没有见过这个曼珠沙华般的女子,再见之时,她不由得微微惊讶。当年那股锋利的杀气淡了下去,被称为秋妃的女子,整个人温润如玉。她微微俯身,牵过她的手——
“阿筝。”她第一次如此亲密地唤她,在她耳边低声说,“辛苦了。”
她一眼就看透了她的疲惫和绝望。再抬起头时,她却看到秋娘的眼睛里,仿佛有火焰熊熊燃烧,那种东西或许是从不熄灭的希望。
“秋……”
“撑下去。”她拍拍她的肩膀,“还有人,需要我们去守护。”
守护?守护谁?谁需要一个又弱又笨女子的守护?
郑月筝摇了摇头,移开眼神,她的目光暗淡了下去。
远处老太监的声音悠悠响起,她跪在地上,成为了新的妃子。那遥远而华丽的行宫中,郭妃会是愤怒还是悲伤?那些曾经折磨她的人是仇恨还是恐惧?她不知道。亦不想知道。
自此她有了自己的住处,不必再每天做活,还有人服侍,亦有人前来巴结。变化翻天覆地,她却毫无知觉。饱尝人生起伏的她,仿佛看透一般,无悲无喜。不再被人欺负,也没了往日的楚楚可怜,圣上很快厌倦了,转而去秋娘或是其它宠妃处留宿,她也不以为意。
倒是秋娘,不时来她宫中。向她问安。彼时她正有孕,也不知说什么好,大部分时间也只是枯坐,但秋娘却不以为意,只是陪着她枯坐,或者,喃喃自语。
她说的大多是无关紧要的话。天气很好,比金陵好得多。牡丹开了,以前唐州也有这样的牡丹。寒食节,有宫人不小心把花撒进了御沟,花蕊花瓣,一片飘香,曾经也有人……
过了很久,她才终于明白,这个美丽动人又八面玲珑的女子,只是想说些旧事。
那些旧事,藏在她心胸中,不能为外人道。秋娘吞吞吐吐,想是沉重又难过。
但她也不知如何安慰她,她是如此笨拙的人,比不得秋娘伶牙俐齿,她只能静静地听着,听着。等待着秋娘终于敞开心扉的那一天。
那一天竟是来得如此之快。
不久之后,年轻的太子李宁,为圣上招募了一群义士,号北斗卫。据太子说,北斗卫都是不拘一格,从各处找来的顶尖人才。而且他们名为太子贴身护卫。实际直接效忠于圣上,要为守护大唐尽一切力量。这事一时间,在后宫传得纷纷扬扬,那北斗卫虽只有七人,但各个都是人中龙凤,相貌俊美,武艺高强。可惜太子处事低调,并未让北斗卫现身宫廷,后宫反而越传越神,竟把他们说得天神一般,见一面都难得。
同样是那一天,秋娘的脸上带着喜色,匆匆来到她的行宫之中。
不顾她卧在榻上,她得意笑道:“加入北斗卫的人中,有叶帅!”
“叶……帅?”
郑妃这才隐隐想起,秋妃曾带到李锜府中,那个有点孱弱却高傲的年轻人。因为在府中之时,他一直没有加入蕃落健儿,也不算李锜家臣。赦免女眷之时,他暂时协助李锜之事便得以赦免,但从此再没音讯。
宫墙深深,原以为就此再也见不到面,没想到他却加入了宫中难得的卫队,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只是……不知为何。郑妃那久已枯槁的心里,涌起一股没来由的担忧。
“叶帅,真的,会全心效忠圣上么……”
当年那个跟在红衣女子后面,黑着脸的孩子浮现在他眼前。这话她在心里想着。最后没有说出口。话到嘴边,她换了个话题。
“我一直想问,秋娘,叶帅可是你的亲弟弟?”
不过是一句平常的家常话,她话音刚落,榻边的秋妃“刷”地白了脸。
这模样令她不安,便赶紧接道:“我,我不该问么?”
“没有。”秋娘露出笑容。可笑得十分勉强,“叶帅当然不是我的弟弟——他的姐姐,叶氏,曾经,待我不错,我就……跟他……呃,相依为命……”
“这样……啊……”
她感到对面的人慌乱。正揣度是不是要像往日一样要安静得不再出声,然而下一刻,她的下腹突然一阵坠痛,她张开嘴,话却说不出来,豆大的汗珠从她额上簌簌滑落。秋娘愣住了:“你是要生了。”
“啊……啊。”
“竟早了那么多。”秋娘握住她的手,“快去喊御医——”
在这句喊话中,她的意识模糊了。只记得各种纷乱复杂的声音,还有死死抓住的那双手。那双手早已被琵琶磨出了老茧,可抓着的时候却让人十分安心。不过,在疼痛的恍惚中,她隐隐看见叶帅在看着她,阴郁的眼神中有一些责备。
——是这样了。
每次见面,她都被秋娘的艳丽吸引,而一直没有发现。那始终在她身边在她背后的少年,投向秋娘的眼神,是那样的热烈,又那样的悲伤。
所以,叶帅,你你真的会全心全意地,效忠圣上?
在这样迷糊的疑问之中,孩子呱呱坠地。因为排行十三,人称“十三郎”。大概是因为早产的缘故,十三郎并不很伶俐,不常哭,只是愣愣地看着某处发呆。正因为此,圣上找到了当年对她的怜悯一般,对十三郎十分上心,甚至亲自为他起名。而不知何等机缘,圣上也给他起的名字,也是一个“忱”字。
御笔挥下。服侍之人欢呼雀跃,满以为能以此为贵。
然而身为母亲的她却没有丝毫欣喜,只觉得又一人来世间受苦,实在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