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长廊之上,正妃与宠臣的唇枪舌剑仍在继续。
不过片刻,郭贵妃已神色如常,她坦然道:“公公也知,恒是个文静孩子,他从未跟我说过此事,我也无从知晓——既然公公有备而来,可否告诉我,我兄长说了些什么?”
或许是没料到她如此坦然,吐突承璀反倒有些猝不及防,迟疑片刻,最终还是说道。
“圣上近来身体不适,大人却说,请太子不要多忧虑其他,只要为父皇尽‘孝谨’之心……”
“那便是了。公公,孝顺父亲,有何不对?”郭贵妃急急地打断,冷然道。“无论圣上待太子如何,他们可是血缘父子,天伦自有亲情,他人想干涉……得先问过圣上才是吧。”
这一番话,真是逆转情势。原先是吐突承璀暗中指责外戚干政,郭贵妃轻轻一挑。反指责起吐突承璀干涉太子之事。若再反驳,就是忤逆圣上,就是吐突承璀,也担不起这责任。如此一来,宦官暂居下风,也只得偃旗息鼓,不再多言。
但似是不愿就此放弃般,他抬头望着郭妃,沉声道——
“孝顺父亲……娘娘,你要知道,”他顿了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皇家之中,可不是谁都有这样的福气。”
郭妃如遭雷击,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
任她机敏过人,义正辞严,此刻也变得哑然,无言以对。
趁这时机,吐突承璀做了个手势,宦官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郭妃停顿许久,才重新迈步。宫女们赶紧紧跟而上。整个过程安静极了,气氛一度凝滞,没人注意立在当中的星官杨司辕,就连往日那些盯着他不放的宫女,也无一人敢抬头。
这正合杨司辕心意,他恭敬一礼,让到一旁,令郭贵妃队列先行。她们还未走出几步,就有个身影从旁追了上来,口中连连喊道:“娘娘!娘娘!”
那是方才下廊的姿娘,她轻提裙摆,从后面追了上来。杨司辕注意到,她手中拿着什么东西,湿漉漉的,正在往下滴水,想必是那水中布片。
“何事?”郭妃怒气未消,语气中尚有几分懊恼。然而姿娘却顾不得许多,快步跑到郭妃身边,双手呈上:“此物……此物……”
“嘘……嘘!”
有人发出轻微的呵斥声,大概是哪个宫女发现杨司辕尚未走远。杨司辕也有所觉察,他便仍旧前行,不疾不徐,免得被人发现他已听见。既有人提醒,姿娘当然很快觉察,她压低了声音向秋妃禀报,杨司辕只听得见几个字——
“顺水流出……红叶题诗……”
接下来是郭妃的声音。她比姿娘更为谨慎,杨司辕听得更少。
“好……看得紧些……莫让……破绽……”
絮叨几句,郭妃像是决定什么大事,轻声喝道:“明白了么?”
众宫女自然齐声回答:“是,遵娘娘令。”
郭贵妃又望向姿娘,正色叮嘱道:“千万收好。”
姿娘略有些惊慌神色,但仍旧拜下:“是。”
然后她们便远去了,与方才赏雪景的一步一顿不同,离开的脚步声颇为急切,甚至有些嘈杂慌乱之意。杨司辕站定,口中轻叹:“啧,当真十分可疑。”
若换了别人,此刻早已抓耳挠腮,失去线索,不知从何查起。但杨司辕有一双锐利的星官之眼,姿娘手中的事物,他早在一瞥间就看得清清楚楚——
那是一块巴掌大的绸布,不知是从哪里撕下的。浸了水,但不见萎顿,显然是上好织物,不会是宫女所用。布是纯白,虽在湖中,却不见为淤泥所染,可见落入水中不久。而最关键的一点,便是那布上,有纵横的红色道道,杨司辕看得分明,那是一个字。
一个“救”字。
他只看清这一大字,下面还有一些小字,无论如何,在这秩序井然的宫中,有人写下“救”字,已不是小事。杨司辕心中有些凛然,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现下最好的手段,便是寻到姿娘。向她借来那枚丝绢,看到底何时。但一般宫女也就罢了,偏偏还是郭贵妃的贴身心腹,想来绝不会承认。诸事在杨司辕心中纠结起来,若说有一件异状还是好的,如今几件异状合在一起,那可就是要出大事了。
杨司辕轻叹一声,再也不敢像此前一般耽搁,而是加快脚步,向目的地尚宫院行去。
尚宫院位于后宫之中,与诸妃行宫皆不远。数个宫女正立于门外,手捧盥洗之物。等待内里召唤侍奉。杨司辕心中想着方才事由,无心周围,便连招呼都不打,急急往里闯。这可把宫女们唬了一跳,赶紧上来拉他。然而她们终究慢了一步,杨司辕已经荡开帘子,半个身子撞了进去。他只听见里面传来低声说话之语。
“……昨夜我又梦……”
杨司辕听见,不由得整个脚步都停住了。一时间连此前急事都忘了,愣愣的只是发呆,外间的宫女见状,赶紧一拥而上,连扯带拉地将他拉出来。另有几个一迭声地进去传话:“宋先生,宋尚宫,杨郎君来了。”
屋中常住之人乃是现任尚宫宋若昭,也是宋氏五姐妹中的次女。她同长姐宋若莘,及三个妹妹一起,以才华学养闻名,被节度使推荐。在贞元四年被德宗召入宫中。入宫之后,虽是嫔妃等次,但德宗不以宫妾待之,而是以“学士先生”称呼。
五姐妹入宫已经三十余年,剩下的大姐若莘一直执掌宫中记注簿籍之事,参掌机密、著述词章。二姐担任尚宫一职,总管宫内诸多事物,管理得紧紧有条。两人还不时担任后宫嫔妃、诸王、公主甚至驸马的老师,深得器重。
四妹、五妹早年因病殁去。三妹协助两位姐姐理政,于元和中逝世。即便如此,朝中与后宫之人还时常提起。昔年德宗与群臣写诗唱和,五姐妹亦参与其中,精彩艳艳,甚至有比肩上官昭容之风采。不时有人感叹道,世间何等男子,才能配得上这绝伦的之才女?
正当他如此思虑之时,屋内传来声音,轻轻地喊道:“杨郎君,进来吧。”
杨司辕定了定神,想起此程目的。现下,若想从郭贵妃心腹姿娘手中得到半块布片,只能依靠身为女官总长的宋尚宫。若是她拒绝,这条线索就此断绝。想到此处,杨司辕不由得微微提起了心。但事已至此,犹豫无用,他便应着呼唤,走入尚宫府中。
府中待客之厅,四面挂满字画,皆是墨兰、寒食帖一类,颇为古雅。正中一张大红木桌,桌上案牍堆叠,甚至齐整。案牍边放有一排笔架,大大小小的毛笔依次悬挂,如同编钟一般。桌后挂着两张人物画像。一张是学堂皆有的孔圣人像,另一张则是个拄拐的老妇人,眉目慈善,杨司辕从未见过。
“这乃是韦逞之母,宣文君宋氏。”一个声音传来,“家姊著《女论语》时,以其代仲尼,作为书中表率……”
杨司辕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女子款款走来。那便是宋尚宫,也是宋氏二妹宋若昭。此时她已是四十余岁的年纪,与郭贵妃近似,可她看起来远比郭贵妃年轻。她一袭白衣。站在瓷盆的水仙花前,宛若一副泼墨图画。
这是后宫之中,哪怕是身边的女官都戴着宫花翠玉,涂着厚厚的钿装与花黄,宋尚宫不事雕琢,发髻之上,只插了个简单的木簪。她自重尚宫身份,一身素淡,刻意为之,本意是为了展示自己“以学艺扬名”,可反而在后宫之中显出与众不同来,令时人评价她有“淡丽”之风,以淡为丽,颇具风情。
“杨郎君。”白衣女子见他发愣,微微屈身到了个万福,“今日我照顾姊姊,有些迟了。”
“啊,宋先生……病了?”
“多谢杨郎君挂心。家姊入秋得了风寒,如今不见好。”宋尚宫的眼中蒙上一层阴霾,显是情况不容乐观,但她仍旧微笑着望向四周,“多亏了各位姊妹,帮助我照顾她。”
“各位……姊妹……”
杨司辕口中喃喃,抬头四望。
现下,在这尚宫府中,足有六、七名女官,后宫复杂,其中是否会有郭贵妃或是吐突承璀派的耳目,杨司辕不得而知。不过,即便这里没有眼线,他也不能大喇喇地询问一个宫女之信。那张白布太过于诡异,他不得不谨慎行事。
这该如何是好呢?
杨司辕握着算筹,不由得轻声笑起来。
吟云兄,没想到,离了北斗卫那么多年,还是用起了我们那套秘话之术。
不过片刻,郭贵妃已神色如常,她坦然道:“公公也知,恒是个文静孩子,他从未跟我说过此事,我也无从知晓——既然公公有备而来,可否告诉我,我兄长说了些什么?”
或许是没料到她如此坦然,吐突承璀反倒有些猝不及防,迟疑片刻,最终还是说道。
“圣上近来身体不适,大人却说,请太子不要多忧虑其他,只要为父皇尽‘孝谨’之心……”
“那便是了。公公,孝顺父亲,有何不对?”郭贵妃急急地打断,冷然道。“无论圣上待太子如何,他们可是血缘父子,天伦自有亲情,他人想干涉……得先问过圣上才是吧。”
这一番话,真是逆转情势。原先是吐突承璀暗中指责外戚干政,郭贵妃轻轻一挑。反指责起吐突承璀干涉太子之事。若再反驳,就是忤逆圣上,就是吐突承璀,也担不起这责任。如此一来,宦官暂居下风,也只得偃旗息鼓,不再多言。
但似是不愿就此放弃般,他抬头望着郭妃,沉声道——
“孝顺父亲……娘娘,你要知道,”他顿了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皇家之中,可不是谁都有这样的福气。”
郭妃如遭雷击,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
任她机敏过人,义正辞严,此刻也变得哑然,无言以对。
趁这时机,吐突承璀做了个手势,宦官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郭妃停顿许久,才重新迈步。宫女们赶紧紧跟而上。整个过程安静极了,气氛一度凝滞,没人注意立在当中的星官杨司辕,就连往日那些盯着他不放的宫女,也无一人敢抬头。
这正合杨司辕心意,他恭敬一礼,让到一旁,令郭贵妃队列先行。她们还未走出几步,就有个身影从旁追了上来,口中连连喊道:“娘娘!娘娘!”
那是方才下廊的姿娘,她轻提裙摆,从后面追了上来。杨司辕注意到,她手中拿着什么东西,湿漉漉的,正在往下滴水,想必是那水中布片。
“何事?”郭妃怒气未消,语气中尚有几分懊恼。然而姿娘却顾不得许多,快步跑到郭妃身边,双手呈上:“此物……此物……”
“嘘……嘘!”
有人发出轻微的呵斥声,大概是哪个宫女发现杨司辕尚未走远。杨司辕也有所觉察,他便仍旧前行,不疾不徐,免得被人发现他已听见。既有人提醒,姿娘当然很快觉察,她压低了声音向秋妃禀报,杨司辕只听得见几个字——
“顺水流出……红叶题诗……”
接下来是郭妃的声音。她比姿娘更为谨慎,杨司辕听得更少。
“好……看得紧些……莫让……破绽……”
絮叨几句,郭妃像是决定什么大事,轻声喝道:“明白了么?”
众宫女自然齐声回答:“是,遵娘娘令。”
郭贵妃又望向姿娘,正色叮嘱道:“千万收好。”
姿娘略有些惊慌神色,但仍旧拜下:“是。”
然后她们便远去了,与方才赏雪景的一步一顿不同,离开的脚步声颇为急切,甚至有些嘈杂慌乱之意。杨司辕站定,口中轻叹:“啧,当真十分可疑。”
若换了别人,此刻早已抓耳挠腮,失去线索,不知从何查起。但杨司辕有一双锐利的星官之眼,姿娘手中的事物,他早在一瞥间就看得清清楚楚——
那是一块巴掌大的绸布,不知是从哪里撕下的。浸了水,但不见萎顿,显然是上好织物,不会是宫女所用。布是纯白,虽在湖中,却不见为淤泥所染,可见落入水中不久。而最关键的一点,便是那布上,有纵横的红色道道,杨司辕看得分明,那是一个字。
一个“救”字。
他只看清这一大字,下面还有一些小字,无论如何,在这秩序井然的宫中,有人写下“救”字,已不是小事。杨司辕心中有些凛然,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现下最好的手段,便是寻到姿娘。向她借来那枚丝绢,看到底何时。但一般宫女也就罢了,偏偏还是郭贵妃的贴身心腹,想来绝不会承认。诸事在杨司辕心中纠结起来,若说有一件异状还是好的,如今几件异状合在一起,那可就是要出大事了。
杨司辕轻叹一声,再也不敢像此前一般耽搁,而是加快脚步,向目的地尚宫院行去。
尚宫院位于后宫之中,与诸妃行宫皆不远。数个宫女正立于门外,手捧盥洗之物。等待内里召唤侍奉。杨司辕心中想着方才事由,无心周围,便连招呼都不打,急急往里闯。这可把宫女们唬了一跳,赶紧上来拉他。然而她们终究慢了一步,杨司辕已经荡开帘子,半个身子撞了进去。他只听见里面传来低声说话之语。
“……昨夜我又梦……”
杨司辕听见,不由得整个脚步都停住了。一时间连此前急事都忘了,愣愣的只是发呆,外间的宫女见状,赶紧一拥而上,连扯带拉地将他拉出来。另有几个一迭声地进去传话:“宋先生,宋尚宫,杨郎君来了。”
屋中常住之人乃是现任尚宫宋若昭,也是宋氏五姐妹中的次女。她同长姐宋若莘,及三个妹妹一起,以才华学养闻名,被节度使推荐。在贞元四年被德宗召入宫中。入宫之后,虽是嫔妃等次,但德宗不以宫妾待之,而是以“学士先生”称呼。
五姐妹入宫已经三十余年,剩下的大姐若莘一直执掌宫中记注簿籍之事,参掌机密、著述词章。二姐担任尚宫一职,总管宫内诸多事物,管理得紧紧有条。两人还不时担任后宫嫔妃、诸王、公主甚至驸马的老师,深得器重。
四妹、五妹早年因病殁去。三妹协助两位姐姐理政,于元和中逝世。即便如此,朝中与后宫之人还时常提起。昔年德宗与群臣写诗唱和,五姐妹亦参与其中,精彩艳艳,甚至有比肩上官昭容之风采。不时有人感叹道,世间何等男子,才能配得上这绝伦的之才女?
正当他如此思虑之时,屋内传来声音,轻轻地喊道:“杨郎君,进来吧。”
杨司辕定了定神,想起此程目的。现下,若想从郭贵妃心腹姿娘手中得到半块布片,只能依靠身为女官总长的宋尚宫。若是她拒绝,这条线索就此断绝。想到此处,杨司辕不由得微微提起了心。但事已至此,犹豫无用,他便应着呼唤,走入尚宫府中。
府中待客之厅,四面挂满字画,皆是墨兰、寒食帖一类,颇为古雅。正中一张大红木桌,桌上案牍堆叠,甚至齐整。案牍边放有一排笔架,大大小小的毛笔依次悬挂,如同编钟一般。桌后挂着两张人物画像。一张是学堂皆有的孔圣人像,另一张则是个拄拐的老妇人,眉目慈善,杨司辕从未见过。
“这乃是韦逞之母,宣文君宋氏。”一个声音传来,“家姊著《女论语》时,以其代仲尼,作为书中表率……”
杨司辕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女子款款走来。那便是宋尚宫,也是宋氏二妹宋若昭。此时她已是四十余岁的年纪,与郭贵妃近似,可她看起来远比郭贵妃年轻。她一袭白衣。站在瓷盆的水仙花前,宛若一副泼墨图画。
这是后宫之中,哪怕是身边的女官都戴着宫花翠玉,涂着厚厚的钿装与花黄,宋尚宫不事雕琢,发髻之上,只插了个简单的木簪。她自重尚宫身份,一身素淡,刻意为之,本意是为了展示自己“以学艺扬名”,可反而在后宫之中显出与众不同来,令时人评价她有“淡丽”之风,以淡为丽,颇具风情。
“杨郎君。”白衣女子见他发愣,微微屈身到了个万福,“今日我照顾姊姊,有些迟了。”
“啊,宋先生……病了?”
“多谢杨郎君挂心。家姊入秋得了风寒,如今不见好。”宋尚宫的眼中蒙上一层阴霾,显是情况不容乐观,但她仍旧微笑着望向四周,“多亏了各位姊妹,帮助我照顾她。”
“各位……姊妹……”
杨司辕口中喃喃,抬头四望。
现下,在这尚宫府中,足有六、七名女官,后宫复杂,其中是否会有郭贵妃或是吐突承璀派的耳目,杨司辕不得而知。不过,即便这里没有眼线,他也不能大喇喇地询问一个宫女之信。那张白布太过于诡异,他不得不谨慎行事。
这该如何是好呢?
杨司辕握着算筹,不由得轻声笑起来。
吟云兄,没想到,离了北斗卫那么多年,还是用起了我们那套秘话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