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人还没走,要钱的却来了
林阿婶特意寻了个空档来米家找良氏说话。
“砰砰砰”一阵敲门声响。
良氏隔着门再三询问对方是谁。
在她确认了林阿婶的身份之后,才招呼米粮一起搬开堵在门后的大木柜,打开门让她进来。
刚一开门,良氏就手脚麻利地把林阿婶拉进门来,四处打望,小声询问道:“你怎么这个时候还敢出门来哩,自从府衙的风声放出来之后,我们躲在家里都不敢出声儿。”
林阿婶摆手道:“外头乱着哩,要不是有郜哥儿陪着,我也是不敢出门的。”
林郜就跟在林阿婶的后面,他一进门,就帮着米粮把木柜重新移回原位,这会儿听见他阿娘说他的名字,忙对良氏喊了一句:“阿婶。”又对米粮喊一句:“阿妹。”脸上的笑容特别灿烂。
林郜是林阿婶和林阿叔的小儿子,平日里特别受宠,养的小性子有些天真烂漫,为人也清俊,就像邻家的小哥哥一般,米粮对他很有好感,见林郜对她笑,米粮也回了一个甜甜的笑容,喊一声:“林三哥。”
米粮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林郜了,发现他瘦得厉害,以前脸上还带了婴儿肥,现在确实尖尖的下巴,脸上的颧骨都凸了出来,但精神头还是足的。
进了堂厅,林阿婶环顾四周,问道:“怎么没看见帆哥儿呀,我还给他带了他最爱吃的糕点哩。”说着,从衣服里面取出一个小小的包裹来。
米粮默然。
怪不得她刚才一直觉得林阿婶比以往要肥胖一些了,她还奇怪,在这个省衣缩食的时候,正是大家减肥的好时机,怎么到林阿婶这里反而还胖起来了,没想到她居然是藏了一个鼓鼓的包裹在衣服里面。
良氏说道:“帆哥儿和小虎还有茂哥儿在屋子里写大字哩,每天上午三张大字,雷打不动,谁要是落下了,都要挨罚的。”
林阿婶笑道:“你们家就是穷讲究,都这个时候了还拘着孩子念书,真的指望孩子以后去考个状元回来呀。”
林阿婶口无遮拦惯了,良氏倒也不同她生气,笑道:“不指望他考个状元回来,多读点儿书,以后出门才不会被人给糊弄过去了。”
说话间,林阿婶已经彻底把那个包裹从衣服里拆了下来,递给良氏道:“喏,这是给你们家帆哥儿的,是刚做出来的,还热着哩,赶紧让孩子趁热吃了。我不知道你们家还有两个孩子,只带了这么点儿,你也别嫌弃,让孩子们分着吃吧。”
良氏想要推辞。
林阿婶板了脸,详怒道:“你今儿个要不是要我这糕点,以后我可不敢再登你的门了,帆哥儿以后可是要考状元的,我还等着帆哥儿以后拿好东西来孝敬我这个婶娘哩。我今儿个拿这么几块糕点,将来可以换回来好些名贵的东西,怎么看都是我划算!你要是再推辞,就是没看上我们这个邻居,是不是想着以后帆哥儿飞黄腾达了,就不要我们这些老邻居了。”
林阿婶一番话说得良氏又好气又好笑,只能接了她的包裹,无奈道:“你啊,成,好的坏的都让你说到了,我要是再不接,你是不是准备今儿个赖在我们家不走了。”
林阿婶挥手道:“我还真有这个打算哩。能留在你们家吃大姐儿的手艺,也是我的福气。”
“油嘴滑舌。当心被郜哥儿笑话你。”
林郜笑道:“没事儿阿婶,我们在家都习惯了,阿娘也就在你面前这样,在家对我们可不是这么温柔,一个不对,都是要上棒子的!”
林阿婶啐林郜一口,详怒道:“你小子还敢跑到你米阿婶面前告状呀,当心回去,我收拾你!”
林郜做出一副“你看吧,我没说错吧”的表情,把米粮和良氏都逗笑了。
林阿婶道:“棍棒下面出好人,这男孩子皮实得很,不打不成,我打他们是为了他们好!”
良氏笑着道:“是,是,是。就你最有道理了,大家都说不过你。”
良氏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开心了,她也是个寻常的妇人,往日,没事儿也爱这家那家的串门子,相互间说说有趣的事儿,摆一摆别人家的闲话,可因为青云场的事情,这些往日的乐趣都被剥夺了,每日里还要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林阿婶今儿个过来陪她说些打趣的话,让她的心境开阔了许多。
林阿婶问道:“刚才我还没问你哩,你家里怎么就突然多了这么几个孩子?那个茂哥儿我倒是见过,怎么还有一家姓李的?你可别又是好心泛滥了,给自个儿找些麻烦上门吧。”
林阿婶是真心为良氏着想,说话也是直来直往的,丝毫不知道圆滑。
米粮看了看,站起身来,说道:“阿娘,阿婶,我先去书房看看帆哥儿他们几个,顺便把阿婶送来的糕点拿过去给他们吃,你们先聊着,我去去就回来。”
林阿婶在这里口无遮拦说李阿奶的事情,自然是不能让李阿奶听见的,还是她出去把人看住吧。
哎。
林阿婶这个说话不把门儿的习惯,估计是改不了了。
良氏自是明白米粮的意思,点头道:“你去吧。”
林郜半大小子,也不愿意坐在这里听她阿娘说闲话,见米粮要走,也跟着站起来,说道:“我也去看看帆哥儿,好久没见他了,也不晓得他长高了没有。”
林阿婶对他放心得很,况且又是在米家,她现在闲话瘾犯了,不说够是不会罢休的,只吩咐了林郜一句:“别捣蛋。”就不再管他,转而和良氏津津有味地交流起最近得到的消息。
米粮领着林郜到了书房,帆哥儿他们三个刚好把三张大字写完,见米粮身后跟着林郜,帆哥儿简直高兴惨了,放了手中的毛笔,就往林郜身上冲,闹着要林郜抱。
“三哥,我好想你,你好久都没有带我去打小鸟了。”
林郜以前就爱带着帆哥儿爬树打鸟,帆哥儿最喜欢的就是他了,这些日子被拘在家里,猛地瞧见林郜来了,自然是喜不盛喜。
林郜抱起帆哥儿在空中转了两圈,引得帆哥儿尖细的嗓音“哇哇”直叫,欢呼雀跃不已。
茂哥儿和李小虎同林郜不熟悉,虽然有些羡慕帆哥儿能够被抱起来转圈圈,但羡慕的感觉不强烈,乖乖同米粮问好,又拿着自己写的大字给米粮检查,米粮看了看,歪歪扭扭的大字,笔法很稚嫩,但也算能看过去,本来就是拘着他们磨性子,多认几个字,也没指望他们能出个书法家,要求也就不高。
米粮先是表扬了他们了几句,接着问道:“李阿奶和点点哩?”
李小虎回答道:“点点要喝甜水,阿奶带她去厨房了。”
在厨房就好,厨房距离堂屋有一段距离,且李阿奶没事儿是不会跑去堂屋的,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什么双方都尴尬又不好看的事情。
帆哥儿结束了和林郜的互动,从林郜身上下来,很是开心地把林郜介绍给茂哥儿和李小虎,“这是我的林三哥,他可厉害了,会带着我爬树,还会带着我打鸟,我的那只弹弓就是他给我做的,还有,三哥还会讲妖怪的故事,可好听了!”语气里满满都是炫耀。
小孩子就是这样,但凡自个儿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就爱在小朋友面前炫耀一番,收获了小朋友们的一众羡慕的眼神,满足了膨胀的炫耀心理,自然就消停了。
米粮笑笑,也不管这些孩子的闹腾。
林郜被帆哥儿介绍的太好,又是当着米粮的面,颇有些不好意思,挠挠脑袋,笑道:“嘿嘿,哪里就有那么厉害,也就一般,一般哈。”
这个时候是不能带着帆哥儿他们出去打鸟的,却不妨碍三个孩子对林郜的好奇和喜爱。
帆哥儿出主意道:“三哥给我们讲妖怪的故事吧,就说上次那个吞云的妖怪。”边说还边比划,“就是这个样子的,三哥还记得么,你上次还没有给我说完哩。”
林郜被缠着,没办法,只能做到椅子上给三小只讲起吞云妖怪的故事,三小只拿了小墩子围坐在他身边,脸上专注的神情,看起来可爱极了。
米粮心里笑笑,趁着他们不注意,往外走去。
她先去了厨房,远远看见点点坐在学步车里,李阿奶拿了一个小碗在给她喂甜水,便又朝堂屋走去。
她还没走进堂屋,就听见林阿婶的大嗓门,还有夸张的笑声,中间还有良氏轻快的声音,只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仿佛又回到以前没有灾难,阿爹也还在家的日子,安心、和气……
良氏见米粮回来了,对她招了招手,“回来了,郜哥儿哩?”
“帆哥儿缠着他讲故事哩。”
林阿婶笑道:“那孩子没什么长处,就一肚子的故事精,当初送他去学堂,别的没学到,倒是学会了看小人儿书,我都不晓得收了他多少本的小人儿书,这本刚收完,他下本儿又冒出来了,打了也还要看,索性我就不管了,让他看去。”
“看小人儿书也是识字的好办法,你也别管太紧。”良氏道。
林阿婶点头道:“这个倒也没错,当初让他念书识字都跟挖了他的心肝儿一样,看小人儿书倒是识字快,现在认的字,都比他阿爹还要多了,但愿他以后也能去写个小人儿什么的赚些银子养家,不过啊,就我看他那一手狗爬出来的字,估计就没希望了。”说着,自个儿都忍不住笑了。
良氏和米粮笑得东倒西歪的。
林阿婶也算是有一种阿q的思想。
笑谈过后,林阿婶总算是说到了正经话上来。
“哎呀,瞧我,好久没有这么痛快的说话了,都险些把正经事儿给忘了。”林阿婶一拍脑门儿说道。
良氏和米粮都听着。
林阿婶喝了口茶,才说道:“现在外边儿比之前还要乱,我刚才出来的时候,还有好几个人要来围堵我哩,想要从我身上捞一两个走,要不是带着郜哥儿,我也不敢出门,”
良氏一阵唏嘘,道:“外头不是有巡逻队么,怎么还有人进来了。”
良氏这几日一直躲在家里没敢出门,外头的事情最多也只是听个声儿,具体怎么样也不明晓。
林阿婶说道:“巡逻队只能保大面儿上的安全,黎城这么大,难民又那么多,总是有一两个漏网之鱼混进来的,我们这条街还算好的了,听说外头好些街、胡同,都遭了毒手哩。”说完,一阵唏嘘。
“你快同我说说,现在外边儿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我只知道乱糟
糟的,半夜里还听见惨叫声,具体都到哪一步了?”良氏急忙问道。
她是真着急,一直待在家里出不去,外头更是两眼摸黑,心都快操碎了。
“现在是没人敢开铺子了,铺子一开就能叫那些狗泥腿子们抢完,旁的东西倒还好,吃的东西却是一丁点儿也不剩下的。我们家的点心铺子要不关的早,怕也是要遭抢一回的。”
林阿婶喝一口米粮给她泡的茶,喘口气,又道:“抢东西还算是轻的了,我听说有那些狗泥腿子不要命了冲进人家家里的,那个才叫惨哩,家里好不容易藏点儿东西,都叫这些人给祸害了。哭天抢地的,还不晓得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哩。”
良氏惊道:“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那些人就这么大的胆子,敢明着抢进家里去?他们也太无法无天了吧。”
那她们岂不是更危险了?
良氏一阵心惊肉跳,盘算着晚上还是和米粮在准备些东西,怎么也要自保才行,谭钟那边儿更是要好好讨好着,两家的安全,都要靠在他的身上了。
林阿婶叹气道:“可不是都到这个地步了。你是不晓得,自从府衙的文书下来之后,那些狗泥腿子便豁出去了,他们恐怕是觉得左右都是死,还不如做个饱死鬼安逸。”
“难道府衙就没有人管他们么?”米粮问道。
林阿婶讥讽道:“管?怎么不管?可也要管得过来才行呀。府衙里头才多少人,灾民又有多少。我看呐,这打起来的时候,还指不定是谁赢谁输哩。”
米粮心里一沉,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府衙所谓的清场恐怕就……
“那府衙就任由这么下去?”
林阿婶摇头道:“也不全是,我听说呀,府衙要请镖师行的人出面同府衙的人一起清场哩,镖师行的人多又凶,有他们出面该是能成的。”
“那还等什么,都这样了,早点儿把他们赶出去不是更好?”
林阿婶冷哼一声,道:“等什么?等钱呗!府衙那些个烂心肝儿的,居然说要想请镖师行的人,就得大笔的银子,他们手里头无钱,想要我们挨家挨户出钱请人哩。”
良氏皱眉道:“前些日子不是刚才叫了户税的么,怎么就缺钱了,那银子都去哪儿了?”
所谓的户税,又称为护税,是黎城独有的税收。
追究其来历,还是上任官老爷在位的时候定下的规矩。凡是黎城住户,每家每户每年分上中下旬三个季度,每个季度都要缴纳数目不等的银子,以求安稳生活。这银子的多少跟住户住的地段有关,城东的富户每一季度要缴纳几十年,类似米粮家这样的,每个季度只需要几两银子。
说是交了银子就保你一年平平安安,不过就是变着法儿索要银子罢了。有那些刚开始不愿意给的,府衙就遣了人做地痞流氓来你家闹事儿,闹得你不得安生,给了银子才肯作罢。
黎城地处北地,天高皇帝远,居于江南中心的高官们自是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情管他们的。
是以,这个户税便一直沿传至今,黎城百姓敢怒不敢言。
林阿婶不屑道:“缺钱?府衙会缺钱?你看那些人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的,拿了我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银子出去大吃大喝,都是我们养出来的蛀虫!我看谁都会缺钱,就他们不会!”
林阿婶早就对府衙不满很久了,今儿个算是爆发了出来。不过这些话,她也只敢在家里边儿说说,在外是不敢说的。谁让自古民不与官斗,就算是你斗了,也斗不过哩。
良氏等她发泄完了心里头的不满,才问道:“那你可晓得这次又要收多少银子?”
林阿婶又喝一口茶,抹了嘴,道:“我就是为了这个过来找你的哩。府衙的人说了,每家每户收一两银子,我怕你没出门不晓得,到时候被府衙的人记恨上就不好了。”
居然要一两银子!
米粮倒抽一口凉气。
刚交了三两的户税,又要拿走一两的银子,谁受得了?
大家都是小门小户的,平日里的银子都是一个一个的铜板攒起来的,一两银子等于一百个铜板,这要用心攒很久才能攒出来的!
米粮心恨府衙那批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
“每家每户都收一两银子……”良氏迟疑道:“这也太多了吧。”
林阿婶特意寻了个空档来米家找良氏说话。
“砰砰砰”一阵敲门声响。
良氏隔着门再三询问对方是谁。
在她确认了林阿婶的身份之后,才招呼米粮一起搬开堵在门后的大木柜,打开门让她进来。
刚一开门,良氏就手脚麻利地把林阿婶拉进门来,四处打望,小声询问道:“你怎么这个时候还敢出门来哩,自从府衙的风声放出来之后,我们躲在家里都不敢出声儿。”
林阿婶摆手道:“外头乱着哩,要不是有郜哥儿陪着,我也是不敢出门的。”
林郜就跟在林阿婶的后面,他一进门,就帮着米粮把木柜重新移回原位,这会儿听见他阿娘说他的名字,忙对良氏喊了一句:“阿婶。”又对米粮喊一句:“阿妹。”脸上的笑容特别灿烂。
林郜是林阿婶和林阿叔的小儿子,平日里特别受宠,养的小性子有些天真烂漫,为人也清俊,就像邻家的小哥哥一般,米粮对他很有好感,见林郜对她笑,米粮也回了一个甜甜的笑容,喊一声:“林三哥。”
米粮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林郜了,发现他瘦得厉害,以前脸上还带了婴儿肥,现在确实尖尖的下巴,脸上的颧骨都凸了出来,但精神头还是足的。
进了堂厅,林阿婶环顾四周,问道:“怎么没看见帆哥儿呀,我还给他带了他最爱吃的糕点哩。”说着,从衣服里面取出一个小小的包裹来。
米粮默然。
怪不得她刚才一直觉得林阿婶比以往要肥胖一些了,她还奇怪,在这个省衣缩食的时候,正是大家减肥的好时机,怎么到林阿婶这里反而还胖起来了,没想到她居然是藏了一个鼓鼓的包裹在衣服里面。
良氏说道:“帆哥儿和小虎还有茂哥儿在屋子里写大字哩,每天上午三张大字,雷打不动,谁要是落下了,都要挨罚的。”
林阿婶笑道:“你们家就是穷讲究,都这个时候了还拘着孩子念书,真的指望孩子以后去考个状元回来呀。”
林阿婶口无遮拦惯了,良氏倒也不同她生气,笑道:“不指望他考个状元回来,多读点儿书,以后出门才不会被人给糊弄过去了。”
说话间,林阿婶已经彻底把那个包裹从衣服里拆了下来,递给良氏道:“喏,这是给你们家帆哥儿的,是刚做出来的,还热着哩,赶紧让孩子趁热吃了。我不知道你们家还有两个孩子,只带了这么点儿,你也别嫌弃,让孩子们分着吃吧。”
良氏想要推辞。
林阿婶板了脸,详怒道:“你今儿个要不是要我这糕点,以后我可不敢再登你的门了,帆哥儿以后可是要考状元的,我还等着帆哥儿以后拿好东西来孝敬我这个婶娘哩。我今儿个拿这么几块糕点,将来可以换回来好些名贵的东西,怎么看都是我划算!你要是再推辞,就是没看上我们这个邻居,是不是想着以后帆哥儿飞黄腾达了,就不要我们这些老邻居了。”
林阿婶一番话说得良氏又好气又好笑,只能接了她的包裹,无奈道:“你啊,成,好的坏的都让你说到了,我要是再不接,你是不是准备今儿个赖在我们家不走了。”
林阿婶挥手道:“我还真有这个打算哩。能留在你们家吃大姐儿的手艺,也是我的福气。”
“油嘴滑舌。当心被郜哥儿笑话你。”
林郜笑道:“没事儿阿婶,我们在家都习惯了,阿娘也就在你面前这样,在家对我们可不是这么温柔,一个不对,都是要上棒子的!”
林阿婶啐林郜一口,详怒道:“你小子还敢跑到你米阿婶面前告状呀,当心回去,我收拾你!”
林郜做出一副“你看吧,我没说错吧”的表情,把米粮和良氏都逗笑了。
林阿婶道:“棍棒下面出好人,这男孩子皮实得很,不打不成,我打他们是为了他们好!”
良氏笑着道:“是,是,是。就你最有道理了,大家都说不过你。”
良氏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开心了,她也是个寻常的妇人,往日,没事儿也爱这家那家的串门子,相互间说说有趣的事儿,摆一摆别人家的闲话,可因为青云场的事情,这些往日的乐趣都被剥夺了,每日里还要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林阿婶今儿个过来陪她说些打趣的话,让她的心境开阔了许多。
林阿婶问道:“刚才我还没问你哩,你家里怎么就突然多了这么几个孩子?那个茂哥儿我倒是见过,怎么还有一家姓李的?你可别又是好心泛滥了,给自个儿找些麻烦上门吧。”
林阿婶是真心为良氏着想,说话也是直来直往的,丝毫不知道圆滑。
米粮看了看,站起身来,说道:“阿娘,阿婶,我先去书房看看帆哥儿他们几个,顺便把阿婶送来的糕点拿过去给他们吃,你们先聊着,我去去就回来。”
林阿婶在这里口无遮拦说李阿奶的事情,自然是不能让李阿奶听见的,还是她出去把人看住吧。
哎。
林阿婶这个说话不把门儿的习惯,估计是改不了了。
良氏自是明白米粮的意思,点头道:“你去吧。”
林郜半大小子,也不愿意坐在这里听她阿娘说闲话,见米粮要走,也跟着站起来,说道:“我也去看看帆哥儿,好久没见他了,也不晓得他长高了没有。”
林阿婶对他放心得很,况且又是在米家,她现在闲话瘾犯了,不说够是不会罢休的,只吩咐了林郜一句:“别捣蛋。”就不再管他,转而和良氏津津有味地交流起最近得到的消息。
米粮领着林郜到了书房,帆哥儿他们三个刚好把三张大字写完,见米粮身后跟着林郜,帆哥儿简直高兴惨了,放了手中的毛笔,就往林郜身上冲,闹着要林郜抱。
“三哥,我好想你,你好久都没有带我去打小鸟了。”
林郜以前就爱带着帆哥儿爬树打鸟,帆哥儿最喜欢的就是他了,这些日子被拘在家里,猛地瞧见林郜来了,自然是喜不盛喜。
林郜抱起帆哥儿在空中转了两圈,引得帆哥儿尖细的嗓音“哇哇”直叫,欢呼雀跃不已。
茂哥儿和李小虎同林郜不熟悉,虽然有些羡慕帆哥儿能够被抱起来转圈圈,但羡慕的感觉不强烈,乖乖同米粮问好,又拿着自己写的大字给米粮检查,米粮看了看,歪歪扭扭的大字,笔法很稚嫩,但也算能看过去,本来就是拘着他们磨性子,多认几个字,也没指望他们能出个书法家,要求也就不高。
米粮先是表扬了他们了几句,接着问道:“李阿奶和点点哩?”
李小虎回答道:“点点要喝甜水,阿奶带她去厨房了。”
在厨房就好,厨房距离堂屋有一段距离,且李阿奶没事儿是不会跑去堂屋的,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什么双方都尴尬又不好看的事情。
帆哥儿结束了和林郜的互动,从林郜身上下来,很是开心地把林郜介绍给茂哥儿和李小虎,“这是我的林三哥,他可厉害了,会带着我爬树,还会带着我打鸟,我的那只弹弓就是他给我做的,还有,三哥还会讲妖怪的故事,可好听了!”语气里满满都是炫耀。
小孩子就是这样,但凡自个儿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就爱在小朋友面前炫耀一番,收获了小朋友们的一众羡慕的眼神,满足了膨胀的炫耀心理,自然就消停了。
米粮笑笑,也不管这些孩子的闹腾。
林郜被帆哥儿介绍的太好,又是当着米粮的面,颇有些不好意思,挠挠脑袋,笑道:“嘿嘿,哪里就有那么厉害,也就一般,一般哈。”
这个时候是不能带着帆哥儿他们出去打鸟的,却不妨碍三个孩子对林郜的好奇和喜爱。
帆哥儿出主意道:“三哥给我们讲妖怪的故事吧,就说上次那个吞云的妖怪。”边说还边比划,“就是这个样子的,三哥还记得么,你上次还没有给我说完哩。”
林郜被缠着,没办法,只能做到椅子上给三小只讲起吞云妖怪的故事,三小只拿了小墩子围坐在他身边,脸上专注的神情,看起来可爱极了。
米粮心里笑笑,趁着他们不注意,往外走去。
她先去了厨房,远远看见点点坐在学步车里,李阿奶拿了一个小碗在给她喂甜水,便又朝堂屋走去。
她还没走进堂屋,就听见林阿婶的大嗓门,还有夸张的笑声,中间还有良氏轻快的声音,只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仿佛又回到以前没有灾难,阿爹也还在家的日子,安心、和气……
良氏见米粮回来了,对她招了招手,“回来了,郜哥儿哩?”
“帆哥儿缠着他讲故事哩。”
林阿婶笑道:“那孩子没什么长处,就一肚子的故事精,当初送他去学堂,别的没学到,倒是学会了看小人儿书,我都不晓得收了他多少本的小人儿书,这本刚收完,他下本儿又冒出来了,打了也还要看,索性我就不管了,让他看去。”
“看小人儿书也是识字的好办法,你也别管太紧。”良氏道。
林阿婶点头道:“这个倒也没错,当初让他念书识字都跟挖了他的心肝儿一样,看小人儿书倒是识字快,现在认的字,都比他阿爹还要多了,但愿他以后也能去写个小人儿什么的赚些银子养家,不过啊,就我看他那一手狗爬出来的字,估计就没希望了。”说着,自个儿都忍不住笑了。
良氏和米粮笑得东倒西歪的。
林阿婶也算是有一种阿q的思想。
笑谈过后,林阿婶总算是说到了正经话上来。
“哎呀,瞧我,好久没有这么痛快的说话了,都险些把正经事儿给忘了。”林阿婶一拍脑门儿说道。
良氏和米粮都听着。
林阿婶喝了口茶,才说道:“现在外边儿比之前还要乱,我刚才出来的时候,还有好几个人要来围堵我哩,想要从我身上捞一两个走,要不是带着郜哥儿,我也不敢出门,”
良氏一阵唏嘘,道:“外头不是有巡逻队么,怎么还有人进来了。”
良氏这几日一直躲在家里没敢出门,外头的事情最多也只是听个声儿,具体怎么样也不明晓。
林阿婶说道:“巡逻队只能保大面儿上的安全,黎城这么大,难民又那么多,总是有一两个漏网之鱼混进来的,我们这条街还算好的了,听说外头好些街、胡同,都遭了毒手哩。”说完,一阵唏嘘。
“你快同我说说,现在外边儿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我只知道乱糟
糟的,半夜里还听见惨叫声,具体都到哪一步了?”良氏急忙问道。
她是真着急,一直待在家里出不去,外头更是两眼摸黑,心都快操碎了。
“现在是没人敢开铺子了,铺子一开就能叫那些狗泥腿子们抢完,旁的东西倒还好,吃的东西却是一丁点儿也不剩下的。我们家的点心铺子要不关的早,怕也是要遭抢一回的。”
林阿婶喝一口米粮给她泡的茶,喘口气,又道:“抢东西还算是轻的了,我听说有那些狗泥腿子不要命了冲进人家家里的,那个才叫惨哩,家里好不容易藏点儿东西,都叫这些人给祸害了。哭天抢地的,还不晓得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哩。”
良氏惊道:“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那些人就这么大的胆子,敢明着抢进家里去?他们也太无法无天了吧。”
那她们岂不是更危险了?
良氏一阵心惊肉跳,盘算着晚上还是和米粮在准备些东西,怎么也要自保才行,谭钟那边儿更是要好好讨好着,两家的安全,都要靠在他的身上了。
林阿婶叹气道:“可不是都到这个地步了。你是不晓得,自从府衙的文书下来之后,那些狗泥腿子便豁出去了,他们恐怕是觉得左右都是死,还不如做个饱死鬼安逸。”
“难道府衙就没有人管他们么?”米粮问道。
林阿婶讥讽道:“管?怎么不管?可也要管得过来才行呀。府衙里头才多少人,灾民又有多少。我看呐,这打起来的时候,还指不定是谁赢谁输哩。”
米粮心里一沉,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府衙所谓的清场恐怕就……
“那府衙就任由这么下去?”
林阿婶摇头道:“也不全是,我听说呀,府衙要请镖师行的人出面同府衙的人一起清场哩,镖师行的人多又凶,有他们出面该是能成的。”
“那还等什么,都这样了,早点儿把他们赶出去不是更好?”
林阿婶冷哼一声,道:“等什么?等钱呗!府衙那些个烂心肝儿的,居然说要想请镖师行的人,就得大笔的银子,他们手里头无钱,想要我们挨家挨户出钱请人哩。”
良氏皱眉道:“前些日子不是刚才叫了户税的么,怎么就缺钱了,那银子都去哪儿了?”
所谓的户税,又称为护税,是黎城独有的税收。
追究其来历,还是上任官老爷在位的时候定下的规矩。凡是黎城住户,每家每户每年分上中下旬三个季度,每个季度都要缴纳数目不等的银子,以求安稳生活。这银子的多少跟住户住的地段有关,城东的富户每一季度要缴纳几十年,类似米粮家这样的,每个季度只需要几两银子。
说是交了银子就保你一年平平安安,不过就是变着法儿索要银子罢了。有那些刚开始不愿意给的,府衙就遣了人做地痞流氓来你家闹事儿,闹得你不得安生,给了银子才肯作罢。
黎城地处北地,天高皇帝远,居于江南中心的高官们自是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情管他们的。
是以,这个户税便一直沿传至今,黎城百姓敢怒不敢言。
林阿婶不屑道:“缺钱?府衙会缺钱?你看那些人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的,拿了我们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银子出去大吃大喝,都是我们养出来的蛀虫!我看谁都会缺钱,就他们不会!”
林阿婶早就对府衙不满很久了,今儿个算是爆发了出来。不过这些话,她也只敢在家里边儿说说,在外是不敢说的。谁让自古民不与官斗,就算是你斗了,也斗不过哩。
良氏等她发泄完了心里头的不满,才问道:“那你可晓得这次又要收多少银子?”
林阿婶又喝一口茶,抹了嘴,道:“我就是为了这个过来找你的哩。府衙的人说了,每家每户收一两银子,我怕你没出门不晓得,到时候被府衙的人记恨上就不好了。”
居然要一两银子!
米粮倒抽一口凉气。
刚交了三两的户税,又要拿走一两的银子,谁受得了?
大家都是小门小户的,平日里的银子都是一个一个的铜板攒起来的,一两银子等于一百个铜板,这要用心攒很久才能攒出来的!
米粮心恨府衙那批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
“每家每户都收一两银子……”良氏迟疑道:“这也太多了吧。”